孙正义创业史

时间:2021-07-31 10:20:51 创业指南 我要投稿

孙正义创业史

  孙正义于高中时迁居至美国北加州,智慧聪颖的他越级进入加州柏克莱大学就读,主修经济,在学期间利用名震一时的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的资源,搞出一样语言翻译器原型机的专利给夏普公司,很快就赚得他的第一个一百万美元。

  廿一岁毕业后,因为思念母亲,再次横渡太平洋回到家乡,并改回自己的韩籍姓氏。他先模拟自己想成立的事业,分别编制出十年份的预估损益平衡表、资产负债表、资金周转表,还依时序的不同,编出不同型态的公司组织图,作出沙盘推演。

  一九八一年廿三岁的他成立软体银行,在半年之内,与日本四十二家专卖店和九十四家的软体业者交易来往。高科技真正的舞台在美国,但一九八○年代后期,孙正义还在日本苦心经营,他说服了日本大财团如东芝(Toshiba)和富士通(Fujitsu)共同参与软体银行的投资。但不幸经营不顺利而拆夥,一年后退回财团原有投资资金,孙正义一肩担起损失的责任,却赢得了前辈们的佩服,软体银行声名鹊起,也为孙正义奠定了事业的信用基础。

  在他事业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一九九四年,软体银行收购Ziff通讯锻羽而归,直到他接手设施不完善、参展费用高、久为人诟病的拉斯维加斯Comdex 电脑展,才算和Ziff—Davis出版公司搭上线。一九九五年,他以二十一亿美元买下Ziff—Davis出版公司部分股权,至一九九六年,总共注资三十一亿美元才得到完整经营权,拥有Ziff—Davis出版公司长久以来以出版电脑周刊(PC Week)、专精个人电脑市场行销研究的Computer Intelligence公司,及曾和微软与国家广播公司(NBC)合资的入口网站Zdnet。

  一九九一年,以C语言编译器闻名的 Borland公司,准备在日本发行升级版,当时Borland公司执行长Philippe Kahn很快就和软体银行达成共识,他说:「如果我们有任何捍格,都在寿司吧谈妥了」。同年,他说服美国区域网路专业公司网威ell开创东瀛新市场,为了分散风险,再度邀约迪士尼入夥,到了一九九四年,开花结果,网威系统成为区域网路主要标准之一,年营业额达一亿三千万美元。网威副总裁Darl McBride认为孙正义是个可以使任何事成真的仲介人。

  一九九二年孙正义得到思科系统的日本代理权,现在日本市场的软体销售通路七 ○%都由软体银行掌握。一九九五年二月,孙正义和思科系统总裁钱伯斯讨论销售思科的路由器,以及成立思科日本分公司的可行性。一个月后,软体银行就马不停蹄地邀集了日本十四家会社,共同出资四千万美元,完全准备就绪。思科业务部负责人彼得克拉克说孙正义不像慢条斯理的日本人,倒像剑及履及的行动派。互联网世纪犹正萌芽,软体银行却已如火如荼地迎接新纪元了。

  一九九四年软体银行在日本已拥有日本展览业界最具规模的Expos协会,也持有朝日电视的少数股份。一九九六年,日本雅虎成功进军东瀛,第一年就获利,在店头市场初次公开上市一炮而红。八五%日本的网友曾造访此站,更重要的是由雅虎入口网站通往软体银行投资的`电子商务。一九九八年二月,软体银行以四亿一千万美元脱手雅虎二%的股票,净赚三亿九千万美元,当年以一亿美元购入三○%的雅虎股份,如今只剩二八%仍值八十四亿美元。

  一九九八年七月以四亿美元投资美国著名的 E*Trade线上券商 。一九九九年全国证券商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 Inc。),也同意和软体银行合资共组「日本那斯达克股市」,可能以互联网下单为主要窗口,制度化、透明化的网上交易系统是其特色。至二○○○年,软体银行拥有的美国企业已达三百多家,孙正义的软体银行终于成为真正的「全球作手」。

  主要业绩

  ●软件银行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拥有日本三百家企业,遍及美国、欧洲重要的合资或独资企业,辖下关系事业、创投资金和策略联盟等一切资产,总共四百亿美金,跻身日本前十大会社。

  理念精粹

  ●把员工每10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备有经营损益表,逐日修订更新。

  ●在企业管理上实行彻底的数字化管理,公司采用当日决算制度。

  ●定期举行敲打1000次会议。

  ●倘若缺乏对人性的关爱,数字将仅只是数字。」他界定软体银行营运的宗旨是为人类谋福利。

  ●人因梦想而伟大。在高技术领域内,檀自闯入并扰乱原有秩序的标准经营方式。

【孙正义创业史】相关文章:

《创业史》读后感02-18

创业史的读后感02-17

柳青创业史读后感02-16

《创业史》读后感8篇02-18

创业史读后感(15篇)02-17

创业史读后感(精选23篇)03-30

创业史读后感14篇02-16

《创业史》读后感(4篇)02-27

《创业史》读后感(6篇)02-26

《创业史》读后感6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