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充电如何谨防被“下套”

时间:2021-06-13 15:29:50 培训充电 我要投稿

培训充电如何谨防被“下套”

  时下,就业压力增大、人才竞争激烈等原因致使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投身”各种培训班。从四六级到中高级口译培训,从CPA到司法考试培训;从自学考试 到职业技能培训,从考研到公务员培训,可谓让人眼花缭乱。为吸引生源,各培训机构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因培训市场不规范、培训机构资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学员与培训机构的纠纷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作为消费者,怎样才能维护订立合同的公平性?怎样在发生纠纷之时避免自己陷入不利境地——带着这些为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中国人才网的小编倾听了业内人士的建议,供读者借鉴与参考。

培训充电如何谨防被“下套”

  市场现象

  培训承诺不兑现、教学内容没保证成为最大问题

  案例一:开课当天名师被换

  现在,有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非常重视该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往往冲着广告上“某高校特级教师”、“某考试出题组成员”等华丽的头 衔就给孩子报了名。事后,一些家长反映很多名师辅导的效果并不明显,更有人指出很多名师名不副实,有些培训机构甚至是多年的师资介绍一成不变,一些所谓的 命题组成员不过是几年前参与过一次命题就被培训机构宣传至今。

  某培训机构招生简章称,知名教授亲自给学生上民法、刑法两门课程。考虑到“得民刑者得天下”,加之两大名师出山,总分定能提高不少。于是,小李平日 省吃俭用,最终省下4000元报了该培训班。但开课两天后,培训机构声称因工作原因两名教授不能上课,另聘请他人为师。实际与期望差距太大,小李要求解除 合同,赔偿损失。但机构却认为试听课后不得退班,拒绝了小李的请求。

  在海淀区一家培训机构外面,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我们看到名校一线教师一对一辅导的宣传才报的班,可是去了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名校的在职老师。”笔者在走访中也发现,有的培训机构对外宣传的“名师”很多都是退休的教师和社会招聘人员。

  案例二:交钱容易退费难

  家长刘女士遭遇了一次由高峰跌落至谷底的报班经历,她原本是听朋友的'介绍以及媒体的宣传,对某辅导机构产生了很大的好感,接待老师更是能说会道,让 刘女士一口气就交纳了两年高达近三万元的学费。但是回家清醒以后,刘女士不免有些后悔,毕竟孩子连一次课都没上过,却交了这么多钱。随后,她来到辅导机构 表示想让孩子先在这里辅导一年,退回一年的学费,却遭遇了截然相反的待遇。接待老师不再那么热情,而是开始“打太极”推三阻四,反复跑了几趟,才同意退 费。可等待刘女士的是还要办很多的手续和审批程序,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她的心情也降到了谷底。

  宋先生找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学口语,可广告宣传的理想教学形式并没兑现,上课更多的是跟电脑对话。当宋先生提出退款要求时才发现,按照合同规定,退 费的条件是:30天之内没有学完一个单元。培训机构推三阻四,最后超过了合同规定的“30天”,眼睁睁地看着几万元钱付诸东流。

  

【培训充电如何谨防被“下套”】相关文章:

白领弃旅游忙培训充电10-18

职场培训充电千万别掉入培训机构的宣传陷阱10-19

就业形势严峻,充电需认准培训机构10-19

近七成白骨精青睐培训充电06-26

职场--充电理性先行 职业规划成培训指导10-19

职场充电:培训班费时费力 在线学习受追捧10-19

有6套JAVA工程求职信06-15

五套应届毕业生自荐信06-08

【精选】应届毕业生求职信七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