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还是工作给考研观望者的选择

时间:2021-08-27 10:08:34 考研学习 我要投稿

关于考研还是工作给考研观望者的选择

  如果你正在为考研还是工作拿不定主意,请试一下这个"药方"--

关于考研还是工作给考研观望者的选择

  本文尝试为考研观望者调制的"强心剂",内含五种元素,对那些犹豫观望的同学不一定能起到"药到病除"的功效,但试一试却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第一元素:闭目观心

  一个人在作任何决定之前,都应该先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

  现在,在你决定考研还是找工作的时候,请你先暂停一下,闭上眼睛,也关闭你的耳朵,细细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

  "现在你处于空旷的世界中,周围是舒适的环境,你尽情地放松自己。你的头脑决定休息,放你的心出来走走。你的心在自由地走动,它从你的出生开始,一直看到你的死亡。它感受你的全部感受:厌恶、喜爱、惊喜、失望、伤痛、幸福。它看到你的童年,你曾经有过的快乐和悲伤,你从童年到现在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在你身上留下的痕迹。如果有什么关键的事情,就停在那里,细细地体会。你的个性特点、爱好,慢慢地浮现出来。想一想你喜欢什么?希望自己将来变成什么样子?未来的一天,你会怎样度过?"

  这一元素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自知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我们长时间地遮蔽和忽视内心的声音,我们的心多少有些僵硬。另外,我们对自己的过去缺乏整理,这使我们处于一种混乱、不安定和迷茫的状态。现在,请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在一个寂静的晚上或者清新的早晨,闭目观心,看清楚自己是谁、到底想要什么。

  第二元素:亲自体验

  让人记忆深刻的,并非你知道的,而是你曾经体验过的。

  如果你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喜好和将来的道路,不要马上就想当然地对自己想要考取的学校和专业作出判断。比如你喜欢读书写作,认为读了文学硕士,然后去编辑部工作,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其实并不尽然。建议你先找机会去编辑部体验两天,看看编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工作要求如何,这样的体验能够帮助你去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喜欢做科学研究的同学,最好先进入实验室跟老师做一个星期的实验,并查阅学术期刊,看看学术论文关注的内容、行文结构、要求标准;也可以跟导师谈谈,讨论以下的问题:如果想要做好研究,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外,还需要哪些能力和技术?做研究的瓶颈和难点在哪里?喜欢搞技术的'同学,可以先去了解该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状况,以及该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当然,事事都亲自体验是不可能的。但对于你将来最可能做的事情,既不要凭想象下决定,也不要凭想象就放弃。如果没有机会去体验,那就从不同的方面收集信息,力求对某个学校或者某个专业有一个整体、感性、真实的了解。

  当你大致决定选择某所学校的某个专业后,找一本这个学校最有代表性的指定参考书,投入地看上几天,看看自己是否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无论是亲身体验可能面临的生活,阅读即将与你相伴长久的专业书籍,还是全方位地收集信息,重要的是投入、投入、再投入,否则效果减半。

  第三元素:决策的智慧

  生活是一次冒险,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最后的结果,考研也是一样。考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事情,有很多想不到的影响,很多想不到的困难,也有很多想不到的惊喜。你不可能等到"稳操胜券"时再作决策,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稳操胜券",即使你成功地通过了初试,还有复试等一系列关口。

  所以,当你要作某个决定时,一定要把头脑和内心联接起来,也就是说,既要有理性分析,又要有直觉。前文提到的第一元素已经解决了直觉的问题--直觉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头脑"。理性分析则涉及诸多方面:如果你想考研而又犹豫不决,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家境贫寒吗?但是,有些研究生在上学期间可以挣到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的钱。觉得自己只是想要一个高文凭,并不想搞研究?或许研究生生活只是一种新的体验、新的机遇,一次暂时的韬光养晦。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有能力的人出国或者工作,自己还要等待机会,等等。总体而言,在考研的过程中,情商的作用似乎胜过智商。当你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就会发现,原来只要坚持下来,你就胜利了一大半。

  有些时候我们陷入困境,只是因为给自己的选择太少。其实选择可以很多,可以有所变通,而不是非此即彼。要勇敢地突破限制自己思想的牢笼,更加理智地看待问题。

  这里,介绍一个对于观望心态的心理学解释,可作参考: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行动趋向=动机×主观上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完成任务的诱因价值。这里的动机是人天生(或早期生活形成)的一种内在的行动力,你可根据自己日常的表现来判断:动机包括两类,趋向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样,追求考研成功的行动趋向(T1)=考研的动机×主观上认为考研成功的可能性×考上研究生后的好处;避免考研失败的行动趋向(T2)=避免考研的动机×主观上考研失败的可能性×考验失败可能带来的坏处。如果T1>T2,则会表现出考研的行为;如果T1<T2,则会表现出不想考研的行为;如果T1和T2 基本相等,则表现出观望的态度。

  对以上这些影响行动趋向的因素进行一番自我审视,让自己的动机和判断等诸多因素更加客观明晰,并且尽量使自己离开观望的状态。

  第四元素:专注力

  决策之前我们常常可以花一段时间来做决策,甚至一个月都不为过(当然再长了就不好了)。一旦作出了决策,就不要再复观望,而要扎扎实实地投入行动。

  我们常常会忽视专注的力量,忽视积累的力量。有经验者以及成功人士都深有体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水滴石穿"......这些经验之谈,蕴含着对专注力量的深刻洞见。即使是在冬日早晨,微薄的日光,通过凸透镜的汇聚,仍然能够燃起熊熊大火。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研究治疗癌症的科学家中,有一个人意外地发现可以使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但是,不幸的是,能够杀死癌细胞的放射线也能够杀死正常细胞。怎么办?

  这个问题难倒了很多人,大家苦思冥想,没有结论。

  一位有智慧、懂得专注力的道理的人,给出了最终的精彩答案:将微弱的放射线从四面八方射向癌细胞,在癌细胞处汇聚,汇聚之后的放射线足以杀死癌变细胞。汇聚前的微弱放射线则因为剂量不足,不会杀死正常细胞。"

  这个故事非常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每分每秒的时间,每一次不懈的努力,每一个专注的思考,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汇聚在一起,就能促成你考研的成功。

  第五元素:平常生活

  这是最后一个元素,希望可以让正在观望的你放下一颗躁动的心。

  把考研当成一次奇妙的旅程,跟广大的考研学子一起体会考研过程中可能经历的一切:不同的心情--孤独、焦虑、惊喜,周期性的烦闷和烦闷过后的豁然开朗;不同的际遇--遇到困难、结交良友、理想的激情、煎熬的痛苦。所有这些,都是生命的体验和过程。

  考研不是一两天的突击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把它当作一个过程,让自己在这段日子里度过一段平常的生活:8小时的睡眠,惯例的身体锻炼,周末的适当放松,正常的朋友聚会。所有这些,都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支持。

  唯有平常的生活才能过得持久,过得有味。千万不要为了考研把自己给搭上,你可以疲惫、可以痛苦,但是不能失去自己。

  至此,一切就绪。一剂强心剂之后,请你花一段时间自己去体验和实践。为了自己的人生,做些尝试是值得的;为了自己之后一年的努力不会失去方向,多些准备是必须的。

  考研观望者,行动起来!

【关于考研还是工作给考研观望者的选择】相关文章:

给考研迷惘者的三个忠告09-28

关于考研文案08-30

关于考研文案02-22

关于考研工作证明04-26

考研还是考公?明白这三件事你就知道该如何选择12-08

关于考研文案3篇07-21

考研工作证明06-23

考研经验工作总结08-25

考研的信息01-22

考研的科目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