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20 12:05:20 出国留学 我要投稿

关于留学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留学心得体会(通用16篇)

  留学心得体会 篇1

  3月13日,在国内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在波士顿经历第三场暴风雪。距离我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已经几个月了,可以平静回首在学业及生活中的点滴心路历程。

  记得初到波士顿当晚就面临公寓灯坏,没网,房间俨如垃圾场的窘迫,第二天我收拾心情去MIT见了外导KarlBerggren教授。教授个子高大,蓄有络腮胡子,精神抖擞。初见面,他便非常热情地询问我是否安顿好了,并安排学生带领我参观了实验室。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他们希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高效的科研工作。进入实验室的第一步便是进行安全培训,学会避免发生安全问题和应对实验室紧急情况。在经历一个多月的安全培训后,我顺利在实验室开展实验。课题组组会每月进行一次,有时会因故取消,报告人由自荐产生。各个小方向的会议颇多且频繁,且非常重视与导师一对一交流研究进展。

  在美国,无论教授还是学生,他们都会将每天的工作行程提前安排在日历上。这样便于提醒自己,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天的工作与学习。美国人习惯使用邮件交流,这样的好处是邮件一直留有存根,查找记录和附件相当方便可靠。圣诞期间,我和组内的同学打算小聚,她便是使用邮件与我进行聚餐规划,依次罗列出她的计划。虽然当时我已经来美频繁使用邮件一月有余,但这也着实把我惊着了。

  作为世界学府,MIT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这或许就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吧,并且这种努力是相当高效的。在这里,虽然大部分人进行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是没有午睡习惯的他们从中午开始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而且对于科研的专注度很高,希望将技术做到极致,有需要的话可以连续通宵做实验。而且,学习没有年龄的限制。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我经常在实验室看见一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迈着蹒跚的步子,动手做实验,后来才了解到他是外导的导师。老爷爷的研究热情和动力深深震撼了我。

  工作之余,人们喜欢举办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在参加活动时,没有“低头族”,大家都享受着交流时知识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换。在MIT似乎没有学科的界限,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当大,涉猎范围非常广,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能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在平时,校内举行的学术报告也非常多,覆盖材料、化学、大数据、社会、经济等。在MITapp内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我都会标记在日历里去参加。在双休日,我会参加波士顿当地的一些活动,例如小型音乐会、图书馆日、啤酒节等。

  在这个冬季能持续半年的地方,波士顿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不紧不慢。他们对生活乐观的态度非常感染我,一切开始变得美好起来了。

  留学心得体会 篇2

  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20xx年QS排名世界第7,是享有盛誉的大学之一。硕士期间,我主要从事新能源、光催化方向,而伦敦大学学院化学系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多位校友、教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很幸运,我能成为同届一个到UCL求学的国家公派学生。说实在话,我心中特别珍视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当坐上飞往英国的飞机时,梦想随之一起起飞。在到达英国上空时,俯瞰美丽的英格兰岛,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美景。这是记忆中永远不会磨灭的画面。

  我在UCL理学院学习化学专业,导师是一名华人,课题组大部分都是中国各大名校的留学生。求学之路是艰辛的。我第一个学期只有一门英语课程,日常主要在实验室做实验、看文献、写文章等。这里一般上班比较晚,上午9点,学生和老师才来到实验室,不过一来实验室,他们就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之中。有些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看文献,学习效率之高令我佩服。

  谈谈这半年我对于UCL科研模式的感想。国内做研究选课题,主要依据实验室的项目,向研究生分配任务,从而进行课题的研究。在UCL学习期间,我会不定期跟导师、师兄师姐进行课题讨论,学术氛围比较自由。每次跟导师见面,他阐述自己想法后,总会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这个有意思吗?可以做吗?”导师的出发点是“我”,即我是否觉得该课题有趣,我是否认为这方向值得研究。作为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这个课题的自主性,很容易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这对科研有很大的帮助。

  来伦敦前,我联系课题组师姐租好了房子。住处离学校很近,走路到实验室大约五分钟。伦敦的伙食令我实在不太习惯,而且价格太贵。后来,我像这里大部分留学生一样,一日三餐全由自己解决,省了很大一笔开销。

  在平时学习之余,我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加入UCL的社团。UCL一共有200多个社团,数量多、质量高,每个社团必须每年达到30个成员才可以成立。在开学的前两个月,UCL会举办一次社团迎新会。各类社团会布置展台和宣传海报,开展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加入。UCL有很多跟艺术相关的社团,比如声乐舞蹈等,非艺术类专业的同学在课余时间用心排练,完成极具欣赏价值的演出。我加入的舞蹈社团每星期都会组织活动,既方便大家的交流,也丰富了课余生活。在周末放假时,我们一些玩得好的留学生会在中国餐厅聚餐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过程中的苦与甜。记得新年时,导师还特意叫上实验室全体中国人去他家跨年,包饺子、贴对联、看新春晚会,这些都令我们在外的留学生倍感温暖。

  留学心得体会 篇3

  在听到这次讲座之前我个人觉得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话题。我曾以为留学只会对精英人才开放大门,我从未考虑过出国深造。但是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出国,只要我们愿意抓住机遇,愿意尝试。

  通过讲座我知道了出国留学的方法有很多,有国家公费留学,学校项目留学,自费留学等。出国留学自然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精英们而言的,要求很高,而且只包括国家战略侧重的一些专业,除了文化知识学习要过硬,还要求学生们要有突出的个人能力以通过层层选拔,并最终获得留学资格。

  学校项目留学是指再读学校与国外学校之间建立的合作与培养项目,学生通过选拔可以参与其中并获得到国外学校留学的机会。最后就是自费留学,这个是比较自由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出国计划,可以有更多地选择。

  其实出国留学会是人生中很宝贵的经历,他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留学我们除了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领略到国外先进的教育里理念,还可以体验到国外丰富的文化和风俗,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出国留学对于我们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从学习上来讲,可以掌握一门外语,而且还可以学习了解到国外的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从就业讲,取得国外的文凭后可以选择留在外面生活和工作,也可以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些国外工作实践的经验再回国也可以,再就是直接回国找份专业对口或者自己喜欢的工作了。而且我们中国的学生大部分的独立生活能力都不如国外的学生,出国留学可以很好地锻炼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很好地锻炼我们自己,开拓视野,增加视野。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是很有利的。而且在独立生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锻炼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理财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国家来说,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出国留学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手段,将来回国之后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不断学习可以不断缩小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总的来说,出国留学对于我们个人的人生以及国家长远发展都是有力的,将是我们人生中一段精彩的旅程。

  留学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我还在申请国家公派留学的资格,而现在已经在美国度过了半年的时间。在曾经拥有菲茨杰拉德、约翰纳什、阿兰图灵、冯诺依曼等巨匠的普林斯顿大学里,感受着一股纯粹与优雅氛围,一种对科学的向往。

  在出国之前,我无意中看到了沈诞琦的一本书《自由的老虎》,作者从菲茨杰拉德说起,挖掘出一个又一个关于普林斯顿大学校友的精彩故事,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自由的老虎的故事(普林斯顿大学的吉祥物是老虎)。这座古老的大学一直在用其自由、包容的态度鼓励着一代一代的普林人奔跑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我这里的导师是建筑学院的Forrest教授,他年轻、幽默,有时会邀请我们去他家里,但是对于科学问题则极其严苛。目前,在Forrest课题组中研究辐射传感器的主要负责人并不是他的博士生,而是一名从哥伦比亚大学过来访问的本科生,而且还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位说着一口纯正伦敦口音的学生叫做Nicholas。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来到这,从计算机专业跳到建筑学院,追求一切让他感兴趣的事情。

  我刚进入Forrest课题组的时候有一种茫然,“我在哪,我是谁,我要做什么”,Forrest说要我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专长的课题。随后,我进入地热换热器的研究,虽然在国内没有涉及过这方面,但是在传热学方面的研究经验帮助我很快找到了切入点。随后3个月时间,我不断推进研究工作,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模型进行详细推导与计算,最终在课题组另一位博士的协助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撰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当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导师的许可将论文进行投稿的时候,Forrest告诉我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这时我才发现,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除了内容本身以外,也要注重逻辑表达与连接,以及文章结构清晰度,在细节处更要注重每一个标点符号,这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在我来普林斯顿之前我以为我的课余活动会被这里的中国学生联合会承包,但是来了之后,普林斯顿大学的戴维斯国际中心却吸引了我。每周三在刘易斯楼举行的TeaTalk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国际中心免费提供的午餐,一边讨论着很多有意思的话题,这一次一次的互动中感受着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在这里文化的多元性被充分发挥。而当夜幕降临,宁静的普林斯顿校园里,也许在某个实验室,正在进行着改变世界的科学研究。

  在我来普林斯顿之前我以为我的课余活动会被这里的中国学生联合会承包,但是来了之后,普林斯顿大学的戴维斯国际中心却吸引了我。每周三在刘易斯楼举行的TeaTalk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国际中心免费提供的午餐,一边讨论着很多有意思的话题,这一次一次的互动中感受着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在这里文化的多元性被充分发挥。而当夜幕降临,宁静的普林斯顿校园里,也许在某个实验室,正在进行着改变世界的科学研究。

  留学心得体会 篇5

  从康斯坦茨回来已经半个月了,但那里的学习与生活还是会时不时的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从20xx年听说到这个双学位项目,到20xx年保研进入同济大学法学院,再到后来顺利获得机会并申请到奖学金,2年多的努力使我成功踏上了康斯坦茨的土地。

  康斯坦茨是一座很美丽的小城,座靠博登湖,隔壁就是瑞士和奥地利,我们时常戏谑这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城市。

  虽然嘴上这么讲,但康斯坦茨可并不仅仅是因为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的,除去湖景外,康斯坦茨另一大特色应当就是我们这次就读的康斯坦茨大学了。始建于1966年的康大,仅仅用了50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德国一所远近闻名的大学,甚至使得康斯坦茨变成了一座大学城,可以说整个城市不但宜居,而且还流淌着学生时代的青春气息。

  康斯坦茨大学的诸多教授也十分重视同济和他们之间的双学位项目,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也给了我们诸多关怀,帮助我们迅速的适应那里的节奏。康大针对我们双学位的学生,为我们专门选择了一些课程,包括基础性的合同法,侵权法,我们在国内涉及比较少欧盟法,此外还有一些选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向选择,如竞争法,环境法以及著作权法等等。

  我们所有的课程都是和德国学生一起上课,特别是选修课,坐在你旁边的可能都是大学里法学院第三第四学期的学生了。在上课时,可能压力会有些大,包括对内容的不熟悉以及语言上的劣势,但是这同时也促使着我们进步。那边的课程主要是分为三种形式,Seminar,Vorlesung,Blockvorlesung,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进行选择。在考试的形式上,也是分为口试,笔试和论文三种,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向老师做一些了解。相比德国的学生,我们可能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些不足,但笔试和口试都是看得分点,只要回答的到位,依然会取得较满意的成绩。学校的图书馆也十分的人性化,秉承7x24的模式,除圣诞节外,全年全天候无休式开放,很大的便利了各位同学。

  生活上,康大为我们安排了学生公寓,尽管是与其他室友同住,但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卧室,共享厨房、卫生间和客厅,而且临近超市与公交站台,生活便捷。

  公交直通市中心,可以抵达康城的购物城Lago,那里可以买到一些常见的服装品牌比如zara,hm等。此外,康斯坦茨的华人学生也比较多,平时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或者外国朋友无法帮忙的事情,可以较快的找到热心的中国人。当地还开了好几个亚洲超及中餐馆市,如果不适应国外饮食,也有很多的解决方法。总体说来,康斯坦茨的生活是十分便利的,毕竟是大学城,整体的规划都比较好。而且学校开设体育课,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鉴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我们还有很多登山课以及水上运动课可以选择。

  我们常说“游学”,除了学习外,抓住机会在欧洲各国游历一下也是很好的。康斯坦茨地处德国最南端,离苏黎世仅1小时车程,出行通常到苏黎世乘飞机,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都挺方便。借着寒暑假,我去了瑞士法国等地,感受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双学位项目里的其他同学有去意大利领略欧洲古老文化的,也有去柏林马拉松感受体育精神的,来到了德国,除了学习外,多感受多经历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年的时间很快,置身其中是珍惜,结束之后是时常的回味。我相信,我们都从康斯坦茨的这段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也相信,这是一段会被经常想起的日子。

  留学心得体会 篇6

  至今仍然记得,当我第一次踏上美国留学之路,并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也不像是电影、电视中描述的那么激动人心,反而是有些不安,迷茫得揪心。在飞机上时,我隔着厚厚的玻璃向外看,密尔沃基的天很蓝,有着夏末明亮而耀眼的晴朗。但我却突然觉得很远,远到令我心疼流泪,不论是远隔重洋的父母,还是从小到大的玩伴,这十几个小时的罐头旅程,将他们和我隔开了。

  我曾在国内上过一年住宿式高中,晚自习总是挑着眼皮翻阅题海,早读也总是强打精神应付语文老师审视的目光。那时候,觉得考到年级前多少名,就相当于整个世界。考这场试、考那场试,考好了三姑六姨也跟着欢天喜地,考不好父母唏嘘,家里愁云惨雾。

  出了国,第一件不一样的事,就是自由。少了父母的絮叨,多了对故乡的念想。第二件不一样的事,就是上学。美国课堂的气氛,能学到多少是个人的事情,但老师永远乐于回答任何问题,即使你问得再离谱,老师也会很高兴有人提问,因为对他们来说,大部分勇于问问题的人,都是上课时认真听讲的人。

  只要举手,就可以提问,而且无需顾忌,美国课堂的这种氛围给我感受很深。有时即使是课外的问题,老师也乐意给出答案,而与老师闲聊,更像是在与一位年长的朋友交流。我至今仍然记得,在我第一节文学课上,那位年近半百的老师和某个学生,在某个问题上看法不同,当堂上演了一场辩论赛。

  此外,在国外的课堂上,老师热衷于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回答问题只能说是很小的一部分。从幻灯片的展示到写作文的创造性,从实验报告的个人总结到小组合作的分工计划,老师将更多自由给予学生。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皆由个人决定。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生物课上老师指导我们设计自己的蛋白质实验,然后真的带着我们把自己设计的实验做出来,虽然最后实验的结果五花八门,但大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觉得,出国留学最重要的,像是走出了一口井,看到了自己局限之外的世界,不论那个世界是怎样的,或许残酷,或许孤独,或许不尽如人意。但是,我觉得我的生活,从走出井底那一刻,就不一样了。我学着用不同角度看待纷争,尝试着自己思考,开始享受学习的乐趣。也许这条路充满愁绪和遗憾,但我不后悔,我离家远渡,失去多少东西也会得到多少回报,这一切的苦与乐,都令我乐在其中。

  留学心得体会 篇7

  泰国,这个被称为微笑的国度,有着浓郁异国风情的东南亚国家,对于我来说既不遥远也不陌生。

  我怀着对泰国无限的向往和热情来到了泰国,在斯坦福国际大学开始我的留学生涯。斯坦福国际大学华欣校区位于五星级高尔夫度假村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学校拥有齐全的教学设备,以小班教学为主,使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时间在不断地飞逝,不知不觉,在斯坦福留学已经有一年多啦,在这一年多里面,我学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 记得我刚来到斯坦福的时候,语言交流不是很好,上课也不太听得懂。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于是课后我认真的勤奋的去看书,记单词,主动去跟泰国学生交流和学习,也因为如此,在这一年多里面,我的泰语口语和写作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为这样我也结交了很多的泰国朋友,在周末的时候,我的泰国朋友们都会邀请我去她们家做客,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泰国的生活文化和风俗习惯,也体会到了泰国人的无限热情,慢慢地越来越喜欢泰国这个充满微笑的国度。

  在这一年里面,走过无数的风风雨雨,有欢乐也有辛酸。然而在国外的生活,让我见识到了很多很多,也让我学会了自立自强,学会了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下自己生活和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是我所坚信的。

  其实,不论在哪里,都是一种体验。在哪里,都要好好珍惜自己。在奋斗的阶段,要奋斗,一方面是为了过得更好,另一方面会体验一种新的生活。遇到不顺,也要心存盼望。在即将还有5个月的时间,我就要毕业于斯坦福国际大学了,在斯坦福留学的生活将会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部分,那些点点滴滴将永远的留存在我最深的记忆里。

  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勇敢地往前走,勇敢地追逐我们的梦想。

  留学心得体会 篇8

  攒够了足够的勇气开始回忆我这一个月走来的点点滴滴,泪水已经忍不住的开始往下掉。

  一个月前,我踏上了异国他乡的留学之路。

  如果说从家走之前的一个月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感觉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迫不及待,那么真正的离别哀愁则从临家走的前几天开始,其实爸妈上班都很忙,可那段时间他们总是找各种时间陪我,妈妈一直担心我带的衣服不够,每天约我逛街,爸爸则是怕我证件材料落在家里,每天都交代我检查一遍。习惯了他们在我耳边的唠叨,突然很怕有一天真的少了这些“噪音”。本来一家人约好了一起先把我送到北京,在北京玩儿几天再走,可是突然发生了点事情,让妈妈的行程有了变化。虽然我知道她每天都告诉我她一定会去送我,但是我知道她心里有事放不下,所以我一遍遍的安慰她,送与不送没什么,又不是没出过远门儿。可直到从家走的当天,上午妈妈才肯同意退票,在火车站,我不敢开口跟妈妈讲话,甚至不敢抬头看她一眼,我怕自己不够坚强。终于,我和妈妈被分开在进站口,远远看着她那不肯离去的背影,我才知道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有多么自私。

  在本该躺着我们一家三口的软卧包厢里,只有我和爸爸默默的磕着瓜子,我还一本正经的看着窗外,跟他讨论我们十堰的发展大计,现在想想是多么的无聊啊。特意选择了爸爸斜对角的上铺,不是怕他晚上打呼噜,而是这样可以悄悄看他又不被他发现。原来爸爸的头发真的白了好多好多啊,他还大言不惭的说他才不会去染头发呢,这些白发陪他一起见证他慢慢变老。

  到了北京,我还有一些手续要办,但是又不想让爸爸无聊的等我,每天给他安排一些旅游路线,让他自己去走走,可谁知道我对他是有多么的愧疚,让他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城晃悠,可爸爸总是安慰我说他逛得很好,吃的也很好,可我知道,他一定舍不得吃点好吃的,也舍不得打车,用我妈妈的话说,是穷习惯了。在机场,跟妈妈通了电话,忍不住的哽咽,还是强撑着笑,挂了电话又怕爸爸看见红眼睛推着行李,转身进了航站楼,走的那么坚决,走的那么义无反顾,只为不想让爸爸看见我那早已被泪水浸满的脸庞,豪气的挥挥手,大喊一声:爸,我走了,放心吧!

  到了香港机场,我满世界的找公用电话想跟爸妈报个平安,换了好多硬币,试了好多机子,还打了无数次的客服,可是怎么也接不通电话,找好焦急的上午找弟弟帮我转达,可我仍然没有放弃打电话的想法,站在公用电话前两个小时后,妈妈终于接电话了,可还没说到两句,我又没钱了,电话就这样断了,那时候,看着深夜里冷清的候机厅,我第一次感觉到这么孤单!

  终于到了巴黎了,终于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外国人了,出机场的一刹那,才醒悟,我这是在国外啦!因为没有通讯工具,我一直联系不上来接我的人,带着七八十斤的行李整个机场的乱转,看见一个手里拿着牌子的人就上去看是不是自己的名字,也尝试着问其他人借手机,可是大家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是没听懂我说啥吗?奇奇怪怪的!终于和接我的人碰上了,两人不禁感慨了一大堆,原来他今天还要回国,哎,帮我买好火车票之后他就走了,我又是一个人坐在一个角落等着火车,那天的风真的很大,感觉自己都快冻僵了。终于又熬过一个多小时,上了火车,放好行李,找位置坐下,还怕自己做错了车,不停地拿着票问别人我是不是应该上这个车,当时觉得可丢人了!可能是在国内坐火车习惯了以为火车都会晚点的,我就放心大胆的享受着这个火车旅途,可豌豆同学在这个时候提醒我,这里的火车是不会晚点的,瞬间觉得自己傻掉了,因为我马上就要到站了。又是急急忙忙的下车,出站还是没有找到接我的房东,顿时又冷掉了,这一路是多么的磕磕盼盼啊!

  等到房东家安顿好已经晚上了,自己折腾了一天已经精疲力尽了,重点是下了飞机就没吃过东西了,望着冷冰冰的房间,捂着难受的'肚子,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哗的往下流啊,心里不停地骂着自己找罪受,活该。想念祖国,想念家乡,想念亲人啊!没有吃饭,没有喝水,没有洗澡,就这样哭着睡过去了。

  隔天房东帮我弄好网之后,我又开始焦急的寻找家人了,每次的接线人都是我弟,谁让他睡得比较晚呢,呵呵,跟他视频,也顺便带他和他妈妈(三姨哈)参观了下我的房间,让他们放心,也让三姨转告我妈妈我一切都好。跟三姨抱怨这里东西好贵,三姨说怕啥,该买啥就买,别舍不得,呵呵,说实话当时贼高兴了。前几天一直处于收拾屋子,逛超市买东西的阶段,干啥都是一个人,连说话都是一个人,自娱自乐。

  终于在十月一号跟爹娘相见了,也不止是爹娘,还有好大一家子,姥姥,舅舅舅妈,妹妹弟弟,二姨三姨小姨还有姨夫们,呵呵轮流出现在镜头里,对我嘘寒问暖,还点评着我的生活条件,好热闹,看着一家人聚在一起真的好开心好开心,可是少了我你们不觉得吃饭没意思了吗?不觉得少了点欢乐吗?花花说我们家真好,有这么多人,能这么热闹,一定非常开心。那是必须的,像花花这样生长在大城市里的姑娘是不能体会我们这种小农村的乐趣的,很怀念大家。

  正式开学后就不那么有时间了,每天上课很累,本来语言底子就不好,所以压力也很大,一时间不知如何下手。每天放学回来还要自己准备吃的,因为房东不太愿意厨房有油烟我又陷入不敢做饭的局面,一日三餐的面包要把自己变成法棍了。于是才有了想换房子的想法,可是在国外,有些事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这也让我认识到了人家这里的法制社会!家离学校还有点远,骑车都要十几二十分钟,虽然我会骑车,但是驾驭这种变速车我的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摔了好多次了,可是没啥,摔倒了爬起来嘛!我还是很乐观的,穷开心!

  后来单独和爸妈视频,每次视频妈妈都会哭,她这一哭吧我也就忍不住了,妈妈让我别委屈自己,照顾好自己。我知道她在知道她闺女吃不好的时候是有多担心啊,她这个视吃如命的闺女要是连吃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该怎么办啊,看着她心疼的泪水,我就更埋怨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折磨家人,这么折磨自己。那天做梦都梦到妈妈做的香肠,我咋就这么没出息呢!妈妈说要给我寄好多好多吃的过来,头天说的还挺开心,可第二天到邮局一问,人家不让寄吃的,又郁闷了!这是在阻断我的一切后方支援啊!

  好在现在慢慢适应了,也慢慢在调整自己。意识到这里不比国内,什么都要学会自己承担了!曾经千百次的想过我的留学生涯会是个什么样子,可当真正开始经历,才知道磨难刚刚开始,用豌豆同学经常教育我的一句话说就是:你这才刚刚开始,那些个都不叫个事儿!终于理解留学生心里的那份孤单寂寞,终于明白石头跟我说的这条路不好走的原因。终于知道那么多人中途放弃的理由了。是啊,我们的孤单只有自己承受,我们的寂寞只有自己化解。当你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位密友时,想想,能依靠的自由自己,不论什么事情!

  习惯了外国人的冷漠,也认证了国人的热情,我想我会慢慢在这片冷酷的土地成长。一切都要慢慢来不是吗?

  我是一个那么爱笑的姑娘,不管多困难,擦干眼泪,对着镜子冲自己笑一个,又开始乐的屁颠屁颠了。依旧做个开心的自己,做个爱笑的姑娘,傻乎乎的继续我的留学生涯。

  现在的我,又多了一个傻乎乎的毛病,我开始喜欢仰望天空,在蓝天白云间搜索,搜索飞机掠过的身影,每当看见飞机从头顶飞过,我都会张开双臂,向天空大喊:“带我回家吧”。

  留学心得体会 篇9

  至今我在英国这个岛国上就读已经度过了八个月的时间,从一开始的恍惚迷茫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享受”英国学习生活,这种转变的经历的确很难忘。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要说的是:挫折伴随我成长。

  懵懂的新学期

  开学第一周的第一天,我错过了每个学年统一分发的学年计划书,其中包括老师的时间表、学习计划、作业计划等等。这个计划书对于大一的新生是很有帮助的:合理利用这本计划书能很好的规划学生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耽误。

  我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居然忘记使用学校的BREO系统。以我们学校为例,你所选择的课程、老师授课的通知、交作业的通知、考试的通知以及授课老师的联系方式 等等一些有关日常学习的信息资料,都可以在这个BREO网站上找到。

  万事开头难

  正式上课的第一周是漫长而又痛苦的,对于我这个全年级唯一的中国学生来说,没有一个同胞可以进行课外的交流实在是极其郁闷的一件事情。

  上课时我使劲儿跟着老师的英语发音走。英国本土学生口若悬河,可自己脑子却还在慢慢进行中英文切换。明显地自己的切换速度得比别人晚个三秒。刚刚明白上一句的意思,下一句就来了。这时候开始狂佩服做同声传译的前辈,他们可真厉害!

  老师冷不丁问个问题,自己还要反应个两秒钟,然后用紧张到结巴的英语回答,回答完立马反应过来,其中有个语法错误!令自己羞愧个五分钟!基本我的第一个学期的前三个月就是在这种纠结的心情中度过的。

  回想一下,不知道我有没有把“害羞的中国人”这个概念在英国本土同学中发扬光大,实在是自责。

  前车之鉴

  学期末往往是交作业的高峰时期,学校收作业的机构在Student Centre一层。老师往往在deadline前八周或者新学期开始时就布置好了作业。即便如此,那绝对还是有超过五成的不分肤色种族的同学们往往把作业压到deadline那一天交卷。还是有三成同学绝对在Student Centre下午四点半关门前半个小时之内杀到现场,然后排起一个长长的队伍,离远看那排队的架势,那不是交作业,倒像是排队买超市特价打折品。

  还有小于一成的倒霉蛋在deadline的前一天去写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日没夜的辛苦熬了20多个小时,把眼睛都累成熊猫了,终于在四点半之前把还烫手的散发着墨香的作业打印完成,一路狂奔的赶到Student Centre。

  以下事情发生的过程就和写Hollywood最模式化的喜剧剧本一样:Student Centre的卷帘铁门在熊猫眼等红灯的那个时间档,被高大魁梧的保安大叔无情的关上了。任凭众多熊猫眼的乞求还有哀怨的眼神的轰炸,保安大叔毫不为之所动。

  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儿时的我,总是说着豪言壮语,想要环游世界。从那时起,体验国外的生活就已经成为一颗埋在心底的梦的种子。长大后,我开始主动寻找出国的机会,终于在大二的时候成了赴韩的交换留学生。然而,梦想总是比现实美丽。在我踏入那片土地之前,早已在心中为它勾勒了无数美丽的图景。但当我真正站在别国的领土上时,那些自己想象的画面瞬间化作泡影,只剩下眼前的现实。只身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几乎没有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人,我开始恐慌、不安。初来乍到的那段时间,是我度过的最艰难的日子。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翻看爸爸妈妈的照片,还有朋友们临行前送给我的留言本,每次都会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来。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也只能故作欢快地报着平安,跟他们说我在这边过得很好,一切都很适应,不用担心。可是一挂了电话,泪水就像洪水一样涌出来。但我告诉自己:不能退缩,要学会独自面对现实。不论是好是坏,这是自己选择的人生。我要向他人证明我来过这片土地,而且在这片土地上灿烂地生活过。

  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开始发奋图强。而对当时几乎没有韩语基础的我来说,语言是最急需解决的难题。于是,我开始疯狂地恶补韩语。每天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韩语课程外,我还找到中文系的韩国学生学习韩语口语。晚上回到宿舍,再对着电视节目练习听力,看到不认识的词句就马上记下来。我一直坚持着记韩语日记,并让老师或者韩国朋友修改。并特地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了自己平时积累下的词句。本不离手,它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样,每天陪伴着我奋斗。

  为了尽快学好韩语,我尽量多和韩国人打交道,3个月的语言学习结束后,我的韩语水平突飞猛进,以全A的成绩毕业,所有人都惊讶我的进步。

  凭借之前打下的韩语基础,我开始广泛地结交朋友,开始真正走进韩国社会。对于留学生而言,打工,无疑是一个最常见的话题。在韩国的时候,我曾经为打工发过传单。每次穿梭于高楼和公寓中,有时在走廊里,听到屋子里传出来的孩子的嬉闹声,闻到厨房里飘来的饭菜香时,就会想起家人,再想到自己在韩国孤身一人,便觉委屈,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

  后来,通过朋友和老师的推荐,我找到了几份做中文家教的工作,我开始积极地投入到家教工作中。每次备课都要熬到深夜,第二天又很早起来;在炎热的夏天,一天要连续赶几次课。每次我都尽量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课,比如唱歌、跳舞或者做游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中文的积极性。兼职家教的生活,使我十分忙碌,但也乐在其中。

  回首那段打工生活,曾经因为生计,不得不低头;曾经骄傲过,因为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短暂的留学生活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段特殊的旅程。走过这段旅程的我,多了一份自信和从容。此时,我脚下的路更清晰,也更坚定了。生活在继续着,我的梦想也在继续着。

  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留学生而言,听课没问题,但是国外的教学方式和国内有很大不同,学习过程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国内可能单纯一味地依赖老师、记笔记就能应付考试,但是在国外,那绝对是不行的。国内与国外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国内,等到期末或期中考试再看书、采取临时抱佛脚或许就可以拿到及格或好成绩。但是在国外,很多科目的分数是紧紧联系到平时作业、出勤率还有论文上的。

  现在国内有不少学生在刚入新西兰大学时,觉得第一周课没什么好上的。在新西兰的第一周课堂一定要上,所有的老师都会在第一周教学中详细讲解课时安排计划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从第一节课就可以把接下来全部课程的计划安排妥当。所以留学生在每一学期里,一定要严格按照老师安排的课时走,一步一个脚印地跟上。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照此一步一步地做下去,即便快到考试或者学习节奏加快也不用不知所措了。

  还有在新西兰留学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变多,而且校内提供的业余活动丰富多彩,做为一个孩子来说贪玩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留学生一定要留出相对充实的时间用来读书,而且读书一定要买课本,平时要用心去读,一定要写作业。中国留学生应该在出国之前就要加强学术方面的自我锻炼与培养,要自觉自律地安排和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适当地总结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自我解压方式。

  在新西兰留学生活需要适应的是另一个语言环境,想要融入这个新环境,首先要过语言关。可能很多留学生觉得自己雅思成绩还可以,但是到真正开口了,又是难题。因为不过你的英语多么出色,敢于并且能够和外国友人流畅的交流思想都是不易的,但你还是必须开口。初到国外,你可以花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当地人的口音,多听多练,不到三个月你的听力就会有飞速的提高了。实践出真知,这笔死读书要有用多了。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多沟通交流,这都是必须的。

  留学心得体会 篇12

  刚去法国的时候,陆同学也有点“怕”和法国人打交道,怕自己的法语水平还不过关。不过聪明的陆同学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好点子,用中国美食打开法语学习大门。

  法国成为越来越多高中生和大学生留学的目的地。1999年8月,一批来自上海的高中毕业生离开了他们的父母,前往法国里昂,成为INSA大学这所法国著名的工程师大学校(GrandesEcolesd’Ingenieur)亚洲部在中国招收的第一批中国学生。经过五年高水准的法国精英大学的培养,这些学生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他们有的进入法国著名能源公司AREVA工作,有的成为法国公司驻上海的首席代表;还有的进入法国国家级实验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高中毕业的陆同学没有选择当时的留学大热门国家美国、英国,而是毅然选择了法国。“法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陆同学表示,他特别向往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的建筑风格,也为卢浮宫中展出的海纳百川的世界文化珍品而着迷。而他在做选择时,也曾经仔细研究资料,并和校方进行直接联系,才定下决心选择了欧洲非常正规、非常国际化的法国里昂国家应用科学院。

  这6年多在法国的学习生活,已经影响他的生命轨迹,他表示不但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也增加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如今我也学会了如何在吃饭时选择最搭配的葡萄酒。”陆同学说从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中体会到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意境。

  所有选择去法国留学的新留学生,在出发前一定要去上海外国留学处咨询。而现在很多法国非常好的工程师学校、商校都在中国设有办事处,也非常欢迎有志向和有潜力的中国学生去法国留学。选择一个良好口碑和良好教育质量的学校,应该说是成功留学的第一步。

  刚去法国的时候,陆同学也有点“怕”和法国人打交道,怕自己的法语水平还不过关。不过聪明的陆同学很快就想出了一个好点子,用中国美食打开法语学习大门。有次他和中国朋友一起做中国菜,尽管他自认厨艺并不高,可扑鼻的饭菜香打动了法国室友的“芳心”,他们慢慢成了好朋友。而法国朋友每次组织活动也都会请陆同学掌勺,他的法语水平也突飞猛进。而如今他在法国生活多年后,曾经熟悉的英语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他总是习惯用法语发音来念英语,也常常把“广阔的网络(networkwide)”说成是“野蛮的网络(networkwild)”。

  一般学生在去法国之前进行短期突击强化培训法语,而不是像英语那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尽管大家都知道多和法国人交流是一个最好地攻语言关的捷径,但还是有不少同学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比较正常地和法国人交流。其实在读书的时候,会有很多机会和法国人交流。留学生可以通过借笔记、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及各类聚会,和一些与自己志同道合、有共同语言的外国同学多加交流,让自己的法语有更多锻炼的机会。最忌讳天天过着“日出上学,日落回到家里,周末不出门,只与电脑游戏相伴”的日子。

  陆同学表示,法国大学和学院的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一般大学的课时相对较少,但在课后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做笔记整理和阅读大量的资料,在学习中就需要学生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学院里,课时安排相当紧凑,比如在INSA,一个星期平均有35小时的课程,到了高年级以后各种小组项目会越来越多。他表示和同学一起合作项目才是在法国学院学习最大的收获。他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虽然他的理科比一些法国同学要好,但他仍然和法国同学密切合作,一起写报告,而不是完成自己的部分就撒手不管。他认为合作做项目时自己不但能够学到很多的新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法语水平。

  在合作项目中,法国人往往在一开始起相对主导的作用。但留学生还是要认真对待这些项目,发挥自己在团队里的作用,同时也想办法慢慢在这些项目里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最终在一些项目中成为项目的领导者,这对以后就业、提高工作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19岁那年,我第一次学会了如何给袜子包装。”陆同学告诉笔者,他去法国的第一年,曾经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哗的小城当了一个月的袜子包装工。他表示,那个时候非常辛苦,他每天从早上5点一直工作到下午3点,把一双双袜子整整齐齐地放进包装盒,并把那些没有订头的长袜、短袜分别放进机器,刷刷刷地订齐。“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应该怎样工作。”回顾这段经历,陆同学表示从中获益匪浅。随后他又去法国电信下的子公司开发企业内网的系统,还去荷兰的私人公司设计PDA软件,最后去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这4个性质不同的实习让他对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

  要认真对待实习。一般法国学校特别是工程师学校非常注重实习,这是一个走向社会,接触企业非常好的机会,通过不同种类、不同企业,甚至是在不同国家的实习,迅速提高自己在企业中的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

  尽管6年多与父母相隔甚远,但陆同学和父母依然保持密切的联系。每个星期要通2次电话,还会通过MSN视频聊天,谈谈自己的留学情况。陆同学的父母全力支持他的选择,而且从不给他任何压力,让他走自己选择的路。当陆同学决定攻读博士时,他曾经有3个月没有收入,这段时间他的父母一如既往支持他,坚定了他读博的决心。而每年春节,他的父母也会体贴地在包裹里捎上年糕等中国年货,让他在法国过一个像样的中国年。

  家长往往总是很早开始担心从学校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经常以就业形势来左右自己孩子选择专业。而外国学生却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想学的专业。如果再上了一段课程之后,发现不是自己理想的发展方向,他们往往会选择离开去攻读其他的专业,相伴随的就是变相的留级。但这在国外完全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因为能最终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远远比顺利升学要重要得多。所以各位留学生的家长,都要在精神上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划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留学心得体会 篇13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机会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交流学习。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拥有如此不同于别人的如此美妙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哪怕只是短短半年,转瞬即逝。

  莫斯科国立大学作为俄罗斯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声誉,在国内两年的学习中,我对此已有了一定了解。2014年9月1日,我们在莫大国际交流中心办理了报到手续,那里的老师都很热心,感觉很亲切,一切都很顺利。随后老师帮我们安排宿舍,我们住在预科楼6楼,2人一个房间,一个套间由2个房间组成,共用一个浴室和厕所,并且有独立的厨房供学生做饭使用。 第二天开始正式上课,代课的是莫大俄语语言文学系的经验丰富的老师,莫大的确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这是我初步感受到的。我们开设的课程不是很多,但都集中在口语实践写作实践等科目,实用性很强,由于俄罗斯人的上班时间不是很长,我们的课时也相对较少。在预科中心的餐厅我算是第一次尝到了俄餐,对于很多刚到俄罗斯的中国人来说,俄餐的确是难以适应,过我倒觉得无所谓,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来到一个陌生地方就应该让自己尽快适应环境,包括饮食。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常将所学内容积极应用于实践,充分利用这样有利的语言环境,通过与俄罗斯朋友的交流,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的确很有帮助。除此之外,我还结识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共同学习俄语,日本韩国美国等等,对我而言,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经历!

  初到莫斯科,难免会有好奇和欣喜之情,这座城市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这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你可以看到现代化都市风貌,也随处可见历史沧桑的痕迹,当我第一次踏上红场,这个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地方,以及庄严肃穆的教堂,博物馆,充满古典主义气息的建筑,你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莫斯科的城市环境很好,没有太多的高建筑,没有拥挤的街道,空气正如莫斯科河一般纯净,这在国内大城市是很难感受到的。9月6日,我们赶上了莫斯科城市日,这一天是是为了庆祝莫斯科建城日,到处都是盛大的庆祝活动,市中心人流密集,这样的节日场景的确是很难忘的。学习了俄语,通过俄语去了解莫斯科这座城市,感受她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结合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学习的快乐和趣味。

  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在莫斯科的一学期我们基本上都是自己做饭,当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莫斯科的物价很高,自己做饭也是省钱的一种好方式。其实作为一个男生,我的适应性还是很强的,宿舍旁边有大型超市,所以每周末我们都得去超市购买蔬菜水果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每天自己做饭,后来便慢慢适应了在国外的生活。莫斯科的气候很寒冷,尤是冬天,天气多变,这点我倒是不太喜欢。和大多数大城市一样,莫斯科人口很多,消费很高,这座城市兼容了其历史的古朴印记和现代化发展的面貌,我经常接触到的俄罗斯人,或许与欧美国家的开放热情不同,这个民族尤其自身的民族性格,坚毅勇敢,不易屈服,对自我民族的强烈认同感,但他们办事很认真,尽责,这点我从接待我们的当地人和宿舍管理大妈都能感觉得到。在俄罗斯我也接触到了不少中国人,又在莫斯科留学的,有常年在莫斯科做生意的,有政府工作人员的等等,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不同的人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感受对我来说获益匪浅。当我第一次来到莫斯科国立大学时,我看见了曾经在教科书图片上的莫大主楼,这是一座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整体给人一种恢宏庄严的感觉,主楼坐落于列宁山上,从那儿可以俯瞰整个莫斯科,山下宁静清澈的莫斯科河蜿蜒而过,某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漫步在河畔,与河边散步的当地人闲谈随聊,确实一种惬意的享受。

  我们到莫斯科后,好天气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大约在十月中旬天气便是断断续续的阴雨,雨雪,气温也降得厉害,正如卢布的汇率一样变化太大,呵呵…….说起汇率,有段时间卢布的汇率的确是大起大落,不过这并未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人们依旧像往常一样,上班下班,超市供应充足,井然有序,或许从这之中也能看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特点。俄罗斯也是艺术的国度,芭蕾便是俄罗斯的国粹,提起芭蕾舞不能不说说大剧院,它是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俄罗斯最大最古老的演出剧院。莫斯科的大剧院里面是金色和红色为主调,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尤其是它的水晶大吊灯更显的雍容华贵。在舞台正对面有一个非常豪华的包厢,那是过去给沙皇的专用包厢,过去芭蕾舞只有贵族和少数有钱人才能欣赏的节目,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但能到大剧院看演出的必竟还是少数,在这里看演出不仅对观众而言是一种享受,对于能在大剧院表演的芭蕾舞演员来说,也是一种对她们艺术上的肯定,换句话说能在这里表演的演员都是俄罗斯最高水平的芭蕾舞演员。芭蕾舞是俄罗斯的国宝,所以慕名而来的观众就特别多。全世界的观众都想能在莫斯科大剧院欣赏一场表演,因而这的芭蕾票就特别紧张,往往提前数月就被抢购一空。没点关系根本买不上票。莫斯科除了大剧院,小剧院,克里姆林宫剧院,讽刺剧院等等许多有名剧院,只要是芭蕾舞团水平够高,在一般的剧院里一样可以看的很好。

  留学心得体会 篇14

  我对新加坡的生活相当满意,学校为了帮助我们提高英语水平给我们额外补习英文,数理化方面都还不是太困难,我们基本上都在初中学过了,但是是英语教学。学校特别开设了中华文学课,还从国内请来了极负盛名的老师。

  选择在初中毕业现在仍不被大家所认可,因为这个阶段刚好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一个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很重要。但是新加坡社会风气积极健康,而且华人居多不会有种族歧视,所以父母很放心。而且新加坡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辅相成、水乳的交融,一点也不感觉陌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

  至于留学费用,所有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都是免费的。去医院看病、开药也同样免费或是日后报销,需要住院的话只需要交住院费的20%。除了这些免费政策,我一年还有2200元新币的生活费。我的一些朋友能够很合理的用钱,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还有余额购买往返回国的飞机票。在这边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支配用钱,也理解了挣钱的不易,培养了我们节省的美德。

  我觉得任何国家的基础教育都没有中国那么牢固,我也是受益匪浅。但是中国的教育太格式化了,学生都被固定在一个框框里面,缺乏创新思维,和那种敢于尝试的勇气。新加坡教育就灵活了很多。学校实行英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学校也开设培养领导才能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这种训练。而且注重团队精神,很多活动或者是课题的研究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互帮互助,相辅相成。另一点,就是新加坡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就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会理解知识之后,懂得学以致用。

  新加坡这边社会风气积极健康,是个有法制的社会,很安全。在来新加坡之前,最好将从小到大所接种的疫苗记录下来,以免再接种一次。签证和护照新加坡方面会帮助处理的,只要保存好就可以了。

  新加坡是一个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社会,在这个国家有不同种族的居民,大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在一起和平共处。在这个多种族、多文化的社会中,你首先就学会了怎样在尊重别人,如何能友好的和别人一同生活,知道如何尊重别人,也就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新加坡的生活是平淡而又充满快乐,在这边有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一切都要自己抉择,这将是一段不可磨灭的成长经历,过早的离开父母注定我们会更加成熟。自己一个人在外学会了照顾自己,也多了份恋家的情节。

  为了能过更好的适应英文环境,最好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中国留学生这个圈子里,扩大自己的接触面,有助于英文水平提高,你也会惊喜地发现世界的广大,有很多东西等待你去发现。

  留学心得体会 篇15

  到墨尔本也有快两周了,回想在哈尔滨新通办理澳洲留学从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满意的。

  最初选择新通是在跟n家留学机构的老师聊过之后,觉得给我办理的王丰艳老师非常负责认真,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 最先谈的几家机构,虽然老师特都非常亲切,但是总是捡好听的在说。但是王老师不一样,她能直接的说出我的优势劣势,申请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不是一味的在说跟我签,我能给你怎样怎样,全是各种好处。而最后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我总共申请了三所学校,全部都是在申请递交之后两周之内就全来了offer。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问题出现。最后综合学校专业水平国际排名以及我自身情况之后选择了莫纳什。

  在签证期间,由于我自身是转专业学生还选择了移民专业,就遇到了电话调查,而且签证的等待周期非常长。整个过程老师都非常耐心的回答我的每日询问,并且理解我的心情。由于之前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电调的可能问题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所以电调之后仅三天签证就来了。之后由于时间很紧,homestay预定也是遇到了一点点问题,但是老师都非常耐心的陪我一起等待,去处理。

  现在在墨尔本呆了两周,从正常来说,我们之间的合同已经完成,但是老师还是会帮我处理我遇到的一些问题,让人感觉虽然人在异国,感觉没有那么的孤独。还是能有人给提供帮助的,这对一个刚刚出国面对一个从各方面都陌生的留学生来说真的是倍感温馨!

  留学心得体会 篇16

  作为黄委第6期青年科技干部赴澳大利亚学习的group成员之一,带着领导和同事的殷切期望以及亲人的嘱托,我来到了位于brisbane的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开始了为期28周的学习。

  在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里,日历不知不觉翻到了xx年6月27日。回首经过的25周的学习、生活和实习,感触和体会颇多。

  1 学习经历

  雅思考试总分6.5、写作6.5的我符合昆士兰大学硕士招生的要求,因此我有幸进入了master班,学习专业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我们开设了4门课程,water governance and policy,sustain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science of water,project management,课程都与水密切相关。课堂学习所面对的困难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听力障碍成了我最大的绊脚石。临走前买的mp4和电子词典彻头彻尾的派上了用场,它俩成了我最形影不离的伙伴。语言源于生活,只有平日坚持多读、多写、多听、多交流,才能全方位的提高,因此,只要有空闲功夫就坚持练听力,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词典,课后积极和班里同学练口语。

  2 学习体验

  生平第一次离开生我养我的祖国,第一次如此长时间的离开家人、同事和好友,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春节,心里充满的是对他们无尽的思念!但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忘我的全身心的投入方能完成学业,每周的家庭通话成了最温馨的企盼。

  2.1 紧张的课程安排

  我们是国际水中心(international water center)联合昆士兰大学举办的第一批硕士班,处于探索经验阶段,因此受到iwc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课程安排的非常紧张,大多时候都是从早上9点持续到下午4点。4门课共有 0种单独完成的作业、2次考试、3个case study和自始至终的reflective journal,assessment会接踵而至。几乎每次作业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对于平时在工作单位使用英语不多的我,这样的作业无疑需要下相当大的功夫。与母语为英语的同学相比,我常常要多花费若干倍的时间去攻克一门门的作业,加班到子时已是家常便饭,艰辛自不必说,但成绩公布后的喜悦使我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2.2 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

  昆士兰大学的授课方式与我在国内接受的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多时候,在刚上课和课间休息后,老师会带领我们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游戏,大多的项目着重强调cooperation,比如救生艇raft游戏、如何用塑料细管和曲别针来盖大楼等。课堂上大家一起动手动脑,加强了来自中国、越南、巴基斯坦、厄瓜多尔、法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共8个国家 位学生的交流和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water governance and policy的后期,老师在墨尔本大学为我们提供的远程video教育,这种授课方式在更大的程度上督促我强化听力练习。

  2.3 新颖的case study

  case study是小组作业,又名project,要求综合运用所学4门课的知识完成规定的任务,内容包括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管理等多方面,没有参考答案,需要自己广泛浏览大量资料。参加工作9年来,我一直在做着和水文水资源相关的project。但是,面对第一个case study,我几乎手足无措,因为没有任何现成的原始数据资料,习惯了拥有丰富水文资料的我不知道拿什么来分析。于是摸着石头过河,小组开始阅读大量相关材料来提取我们需要的信息,也因此熟悉了如何通过internet使用资源丰富的昆士兰大学的图书馆资料以及一些英文网站,终于成功递交了nile river in ethiopia的报告,并获得了小组第一的回报。

  第二个case study时,在小组成员均为“老外”的情况下,我在提前阅读做准备的情况下,为小组提供了思路和分工。汗水终于迎来了喜悦的回报,今天(6月27日),我们的senior lecturer告诉我,第三个case study,我们组以93分的好成绩名列5个小组的榜首。

  3个case study难度递增,不仅强化检验着我们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而且加深小组合作者之间的友谊,同时提高了英文的阅读速度。在所有的作业里,case study是我的最爱,因为它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我的特长——相关的专业经历和工作经验,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提高我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实习收获

  泥沙是黄河的心腹之患。我参加了研究院承担的黄委项目“黄河中下游干流主要水文站洪水最大含沙量预报方法研究”的全过程,以及“黄河健康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中的“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暴雨洪水泥沙的影响”和“典型支流孤山川暴雨洪水输沙量预报研究”。深知次洪输沙量、最大含沙量和含沙量过程预报的难度和黄河需求的迫切性。

  很幸运,在iwc为我们安排的实习内容里有泥沙产生和输移方面的研究,sediment generation and tranort model,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实习部门queensland natural resource and water。该部门主要负责昆士兰州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的研究、规划、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工作。在这里,我主要学习了e2模型。e2模型可以预报悬移质含沙量的generation, delivery and tranort。需要输入流域dem特征(如土地利用、地形、土壤等),降雨、蒸发、流量、气候资料。空间尺度上,e2适合于大中小尺度的流域;时间尺度上,e2模型步长从年、月、天到小于天。e2模型其结构和算法不是固定的,不同的步骤(rainfall-runoff, constituent generation, filtering, runoff routing and in-stream processing)用户可以根据流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型,比如可以选择澳大利亚水平衡模型awbm、水文模拟模型simhyd、萨克拉门托模型sacramento或smar作为降雨径流模型。

  另外,我觉得该模型中的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以及ei30的算法,应该能够应用于黄土高原土壤流失的实践。

  4 特殊的体验

  出生在冬季的我,告别了严寒和雪灾,在蓝天碧水的美丽的布里斯班度过了有生第一次的夏季里的生日。因为是赴澳后group里迎来的第一个集体生日party(还有水科院蒋博士后),iwc表示了相当的友好,总裁mark 先生亲自为我们准备生日宴会、点燃生日蜡烛,并赠送我们group乒乓球台和球拍;昆士兰英语培训老师anne、eva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蛋糕;我们集体中每位成员动手烹制了一套“中国大餐”,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异国他乡的这个别开生面的生日,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5 结语

  留学澳大利亚的日子即将结束,仔细回味在布里斯班度过的生活,这里,我想说:“i have two dreams”。

【关于留学心得体会(通用16篇)】相关文章:

关于留学心得体会02-21

关于英国留学通用15篇11-18

关于英国留学11-18

关于芬兰留学11-11

出国留学协议(通用15篇)01-25

出国留学协议通用15篇01-24

美国留学申请(通用15篇)10-18

日本留学的准备通用11篇02-09

美国留学申请通用15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