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生大事有感

时间:2025-08-16 07:49:12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观人生大事有感集合[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人生大事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人生大事有感1

  这是20xx年,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看到抖音上以及这部电影的评价是非常好,所以呢!也是特别好奇的并带着一些自己想法走进了电影院。

  整体电影下来的感触就是,人生除了“生和死”其余的都是小事。

  刚开始是小女孩从睡梦中醒来,怎么也叫不醒自己的外婆,也许对于小朋友可能是外婆睡着了还没有醒,但是并不知道外婆已经离开,其实这个点是非常感触的,但是没有感触到我,也许跟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长这么大我没有见过自己的外婆长什么样子,甚至连记忆都没有,所以没有办法让自己有共鸣。

  其实我挺佩服三哥的爸爸,虽然说他对孩子是以严厉的,但是这也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爱,在他爸爸去世后所留下的信,挺佩服一位父亲的伟大,知道自己随时都会离开在写信的时候,那种对孩子的爱,让他的孩子去猜自己想要以那一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一点自己是非常感触的。

  也许是自己活得太过于人间清醒了,有得时候自己也会在想如果那一天自己要是要离开了,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你,又有多少人会为你难过呢!又有谁会为你哭泣!

  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想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也许是自己想早了,但是人活着总有一天会离开啊!我只是以后会遇到的问题提前想了而已。

  最后说说小女孩吧!这么小小的年纪演技爆棚,其实这反应出有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大人不能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留给一个孩子来承担,应该给一个孩子有一个爱的、健全的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人生我们是子女、未来也会是孩子的父母,更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爱,愿我们未来都能生活在爱里。

  人生很长、好好体验,让爱充满生活。

观人生大事有感2

  电影《人生大事》讲述殡葬从业人员莫三妹的自我救赎,从一个自己都瞧不上自己,靠做殡葬混日子混饭吃的人,到对殡葬行业的真心接纳和热爱的转变。现实中,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加之民众对行业有众多误解,导致殡葬从业人员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工作中稍不注意就如临深渊,极容易造成负面的社会舆论。

  人们向来不愿提及死亡,忌讳殡葬人员,忌讳白事葬礼,忌讳亡者亡灵。但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并不晦气,那是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而殡葬人员,是让逝者最后一程体面地走,给生者以安慰,每一位殡葬人员都值得尊敬和感激。无论是逝者,还是殡葬人员,都跟晦气无关,反而有着别的身份职业无可比拟的浪漫。

  正如电影里,莫三妹的父亲去世了,为了完成父亲最后的嘱托,不和常人葬礼那样的隆重,三妹也是煞费苦心,想到了将骨灰制作成了燃放的烟花,节俭而又不失华丽,转瞬即逝的浪漫,像极了我们的人生,绚烂过后什么也不会带走。电影里把离世的人比作天上的星星,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好好珍藏。那我们殡葬人员就是种下漫天星辰的人,更值得被好好尊重。

  作为在殡葬行业工作十多年的'我,对如何做好殡葬工作,有几点想法:首先要尊重殡葬行业,有敬业精神。从事殡葬行业,要充满信心、坚定信心,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去热爱这份工作,并竭尽所能让别人也能理解这份工作。其次要多了解殡葬知识、文化和当地风俗,尊重地方风俗,不能相信封建迷信,更不能到处传播,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以一种积极向上、明朗健康的方式服务群众。再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和专业知识。工作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携带私人情绪。要把逝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充满感情。要学会有效沟通,与逝者家属建立信任,多一些真诚,多一些服务。最后要通过互联网工具,文化植入,让更多的资源服务更多家庭,彰显行业的公益属性。

  殡葬行业不是冷冰冰的行业,是有温度的行业,殡葬从业人员也不是冷冰冰的人,是一群“种星星的人”。也许,只有真正理解死亡,在面对死亡时,才不会只有痛苦和悲伤,而会有星星入梦,温暖长伴。

观人生大事有感3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最后,用莫三妹父亲的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零散的观影经历。人生除了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们都能成为点亮星星的人!

观人生大事有感4

  9点走出电影院,和彬彬一路称赞好电影,情节紧凑,演员在线表演,主线清晰,温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将是今年的高分电影,是的,这是看完电影后最准确的感觉!好电影总是让人们在走出电影院时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热搜了一下电影介绍。人物介绍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此之前,我看过日本电影《殡葬师》和韩国电视剧《遗物整理师》,这些都是很棒的影视作品。因为我对殡葬行业不熟悉,我对这类题材有一种自然的探索欲望,看完电影,我会对这些职业周围的相关职业和故事产生真诚的敬意。

  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两个话题,一个是性,另一个是死。然而,我们最不想提到的是我们必须永远面对的。当我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来面对这些问题时,它们可能会成为刺痛我们的剑。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体博主上次说的话:人们想用欲望来掩盖恐惧,但他们忘记了欲望只是恐惧的本体。

  不小心又离开了,回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说了什么?因为一场葬礼,男主角的第三个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养变成了后来的收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故实现了相互治愈。

  说几部电影,我哭了好几次。(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想留点悬念走进电影院可以回头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诉小文,奶奶死了,变成了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发现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门口发现小文独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后听着奶奶生前的.声音小文,今天生日早点回来,奶奶给你准备了最喜欢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阳太阳,不玩很长时间,女孩晒黑不好看等等,这个声音的内容出现了几次,每次听我都忍不住湿了眼睛。想想我们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见的关心。

  片段二:三哥确认收养小文后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边说:我不怕,因为我有父亲。小文吵闹、哭闹、不听劝告,不是奶奶走后的自我保护。

  片段三:三哥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在海边以烟花的形式为父亲完成了最后的送行。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他父亲的遗书说他想要一个特别的告别仪式。没想到,他会一直盯着三哥看。烟花点燃后,停顿了几秒钟。三哥向前走了两步,然后烟花破了,从细节上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都很用心。盛开的烟花点燃了整个星空,在三哥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火光。这里完成了父子之间的最后和解。除了感动,还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原来,扬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喜剧在近两个小时的内容中也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老人办活人葬礼,小文误食弹珠,建仁从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儿园表演等等。这些看似搞笑的内容及时缓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绪。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演员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后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较积极的框架内,没有给我太多惊喜。这一次,莫三姐让我又变成了粉丝。人物描绘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里有很多情绪,比如短裤、花衬衫和寸头。小演员更令人惊讶,未来可期。配角对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吴倩印象深刻。

  最后,用老人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零散的观影经历。人生除了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们都能成为点亮星星的人!

观人生大事有感5

  电影开篇就是小文的外婆在沉睡中平静地去世了,这在小文的世界里是人生大事,随之出场的是专门帮人料理后事的莫三妹殡葬师一行人。年幼的小文不懂外婆已去世离开了她,只是固执地认为谁最后碰了外婆,就找谁要外婆,所以就一路气势汹汹地追赶莫三妹找他要外婆。在小文找莫三妹要外婆的过程中,才知道小文其实是一个听话懂事暖心的孩子,外婆给她讲过的话都记得,给她做的小老虎布偶玩具“豆角”一直带着,还有她的哪吒发型和红缨枪一直都保留着。慢慢地小文也知道外婆被烧成烟消失在天空中,不再天天吵着要外婆了。她懂得三哥是真的关心照顾她,她心目中的依靠慢慢从外婆转到三哥身上,甚至已经把三哥当成了爸爸。为了帮助三哥,小文几次好心办坏事,但是那份用心终于让三妹意识到小文不是他的克星,而是他的福星。一大一小两颗心终于走到了一起,心贴心,让人感动得泪流不止。

  整个剧情是以几场丧葬大事串联起来的,开篇小文外婆去世,接着就是一个十岁小女孩生病去世,中间还有一个闹剧帮活人办丧事,后来是莫三妹前女友的.老公阿六车祸去世,紧接着就是莫三妹的爸爸去世,最后还出现了莫三妹他们一行人帮其他人办丧事的镜头。莫三妹他们办的每一场丧葬大事都让逝者体面,让生者温暖,妥妥办出了大事的格局。

  其实,在这些人生大事发生前后,莫三妹过得很不顺:从小就跟父亲从事丧葬工作;被小文天天追着要外婆;女朋友跟别人跑了;因为房产被“压五指山下”;因为没结婚不能领养小文;想跟同事处对象结婚,却发现对方已跟别人领证了;跟小文有了父女情深,小文的妈妈来要孩子了……故事情节很曲折,这些生活中的一桩桩不顺心事都一笔带过,毕竟人生除死无大事。所以那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烦心事都是小事,小事化了,最终都被化解了。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大事,平凡生活中每一天经历的都是小事。只要大事没有,哪怕小事不断,也要鼓足生活的勇气,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风雨之后必有彩虹”嘛!

  影片的结尾部分与开头形成了呼应,莫三妹的爸爸留下遗嘱后平静地去世了。他老一生为别人操办后事,自己的后事留给儿子三妹从简创新操办。莫三妹终于领悟怎样完成父亲的心愿,一个大礼花把他父亲的骨灰送到了天空,绚烂的礼花照亮了夜空,宛若满天的星星闪闪烁烁。种星星的人上天堂成为星星了。故事的结局不再是小文怒气冲冲地追赶三妹,而是小文和三妹惊喜激动地相向奔跑拥抱,最终他们成为了一家人。

  看完影片终于知道了何谓人生大事。人生在世都是小事,所以遇事不要太计较不能太冲动,只要健康平安快乐地生活就是无大事,万一有那也是身后事,谁又能管得着呢?

观人生大事有感6

  今天看了一篇电影,名字叫做《人生大事》。里面是说一个刑满释放的殡葬服务人员被一个孤儿所感动,以至于改变人生态度,变得积极向上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道,但却被生活中的人和事所影响。

  殡葬师三哥虽然做事冲动又懒散,但是他的内心却有着无人触及的善良。另一边因为外婆的离世,变成过孤儿的小文善良却又执着。三哥在跟小文相处过程中,因为一件件小事而被感动。他们俩也在彼此相守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小文最终认三哥做爸爸,三哥也没有辜负这段父女情,为了小文默默的做了很多事。

  有时候想想自己的`父亲也默默为自己做过很多事,小时候的我们在肆无忌惮地享受着父爱,很少去回应父亲给我们的爱。长大了,体会到做父母的辛苦,深深了解了这样的感情,也懂得了珍惜。希望在有生之年里好好地报答父亲。

观人生大事有感7

  《人生大事》,故事围绕殡葬师莫三妹和失去外婆的孤儿武小文展开。莫三妹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武小文,小文的出现,也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同时,影片也带给我以下启示。

  近期内热映的口碑大片电影《人生大事》,聚焦国产院线几乎从来不敢触碰的殡葬行业,将殡葬题材引入了大银幕。影片塑造了一批以殡葬师“三哥”为代表的,既具有侠义心肠江湖气又具有温暖柔情烟火气的殡葬从业人员者形象,也因此引发了社会对殡葬从业人员的关注。

  原来,我们是种星星的人。影片中,小文一句,“我爸爸是种星星的人”,让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原来,我们的职业是一份这么浪漫的职业,原来,除了殡葬师,我们还有另一个名字——种星星的人。我们这一行,近些年随着社会的.逐渐关注,外界对我们开始接纳与包容,但在公众场合,我们还是有些不敢大声又自信地介绍自己是殡葬人,怕他人忌讳,就像影片中莫三妹一开始对殡葬师这份职业也是自贬自弃的,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自身还缺乏自信,我们缺少了对这份职业的认同与坚定。种星星的人,多美的词,温暖中又给我们这群殡葬人带来足够的认同与力量。

  把逝者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来做服务。小文听到病逝的小女孩会像外婆一样被烧成烟,于是她在骨灰盒上作画,画了很多星星去陪伴她,让小女孩的父母感动的一塌糊涂,鞠躬致谢。三妹的父亲送走每一个人也都会记录描述,因为他尊重丧葬,希望给逝者最好的服务。曾经,在心中我也对逝者产生恐惧,但在给外婆守灵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害怕了,我也明白以后我也不会再恐惧了,因为只要我把逝者当做是自己的亲人,我就不怕了。原来要做好温情抚慰,贴心服务,我们首先就要把逝者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来做服务。

  人生除死,无大事。人生除死,皆是大事。面对生死,其他的一切都微不足道。只要活着,所有的事情都有机会去完成,所有的不如意都不值一提,所有的遗憾都有可能挽回。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珍惜当下永远是最优解。每年殡仪馆的野花都开的格外灿烂,这里送走了一位又一位逝去的生命,但看到如此安静绽放的野花,又会让我们更加去敬畏生命,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影片中,三哥收养小文并给小文亲生母亲一个谋生的机会,外婆舞伴为帮助三哥提前给自己办葬礼,逝去小女孩的父亲拼尽全力去修好小文的电话手表……每一件都传达出善良与感恩,正如单位每次开会与学习时,领导总强调要心存善良,常怀感恩。影片结尾处,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们作为殡葬人,离星星最近的人,我们会带着爱、善良、感恩,更加热爱我们的工作,热爱我们的生活,活在当下,珍惜当下。

观人生大事有感8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老电影了,第一次在大学的课堂上看二十几年前的电影,有点新鲜,收获也颇丰。对于人生的规划、人生的态度,身在大学中的我们似乎还是那么茫然,明明知道世界的现实和无奈,却仍然做着自己的童话梦。

  命运的选择总是那么残酷,人生的十字路口,迷惘,徘徊,让你体验选择的痛苦与艰难。有梦的年轻人追寻梦想,在无数次的挣扎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学会坦然。他来自陕北,来自那个据说拥有黄土高原的地方。朴实的农村教师,善良、淳朴、真实,他走着属于自己的路。她,默默地关心支持着他,只因为自己和他的差距,她只是静静地关注着自己喜欢的人。可是,生活总是那么戏剧化。我们的男主角却因为一次不幸遭遇而认识了她,两人的爱情在面临一次次的考验中最终还是夭折。在人生的交叉口,他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就如她坚持着自己的爱情。选择很多,但关键的只有几步。可惜我们年轻有才的高加林在欲望的驱使下最终选择离开了曾经深爱着他的只字不识的农村姑娘刘巧珍。这是一个不够圆满的结局,但我又为刘巧珍感到庆幸,庆幸她没有因为爱情而盲目,庆幸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当平步青云的高加林面对中学好友黄亚萍的热烈追求时,他的内心泛起了波澜。亚萍和自己脾胃相投,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但巧珍的关心和对爱情的执着又让他心存愧疚。面对现实的诱惑,终于,高加林成了俘虏。在那个畸形的年代,贫穷、落后的时代造就的疤痕深深烙印在人生路上的似乎注定只能是伤痛。也凸显了特殊的年代和环境下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人性思想对现实功利性的指导作用。

  电影如人生。虚构的`情节总是那么真实,所以才总能让人产生共鸣。喜剧的作用在于能让人开怀一笑,而悲剧的深刻则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了给人看。没有人能够拒绝选择,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拒绝诱惑。在那个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年代,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历史不会重演,但有些情节和片段却总是在重复。就像我们不愿意重蹈覆辙,却总是会不停犯错。有些错误我们可以一笑而过,有些段落可以是过眼云烟,但是总有一些事情会让我们刻骨铭心,就像何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一样,虽然没有结局,却已经成为他们人生浓重的一笔。

  人生如戏。但是戏可以重演,人生却无法重来。年轻的我们,以后面临的选择那么多,诱惑那么多,又有多少人能把这场戏演得完美?不由得又想到了戏里面的主人公,没有什么是完美的,爱得轰轰烈烈的何巧珍,独立而不失自我,当她面对爱人的背板,面对爱情梦想的破灭,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她选择了带着对高加林的祝福离开。而当她深爱的人因为人生的不如意再一次被贬回农村,一句加林如今成这样了,我心疼他。深藏着多少宽容和无私的爱。

  没有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出生,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把握命运。《人生》,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更在于其令人产生共鸣的深刻思考。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片子了,这应该算是种遗憾吧。我很幸运,看过这部影片,也带给我人生中第一次强烈的生命震憾!它第一次将命运的选择摆在面前,让你体验选择的痛苦与艰难,更让你体验命运的无奈。只有看过它才能理解人生的苦涩,令你变得更成熟。每看到它就会让我想到无数拥有梦想的年轻人,一如当年的我,虽然各自的梦不同,但在实现梦想的争扎中,面对一次次的选择,事到如今怎样评价,那种沉重和深沉,如今只能沉默不语,如同最后黄沙路上慢慢走着的主人公与整个人生漫无尽头的忧郁相比,其它的一切都太过渺小了。

  《人生》简结流畅的述事,经典的情节暗示,淡漠的色调,仿佛都表达着主人公心中沉重的人生感悟。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获得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最佳电影奖。无论以前或以后,我至今再未看到任何其它国产电影能达到如此的水准。遗憾的是今天的中国电影人已经没有人会思想这样深刻的内容了。

观人生大事有感9

  但这些都不重要,往往简单、深刻、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每个人眼中的人生大事都不一样,有的认为是婚姻,有的认为是孩子的高考,有的认为是父母安享晚年,有的认为是事业骄傲。没有对错。在人生的长河中,有风浪,有平静,有灿烂,有苦难。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尽头。尽头可能是从一开始就预见的,也可能是猝不及防的。当它出现时,它会让你的'整个生活瞬间画上符号。

  人死前没什么大不了的。请不要轻易陷入情绪漩涡。如今,各个年龄段都有很多自杀案例,这是严重的。EMO,当你遇到一些芝麻时,你会觉得世界不值得。哪里有那么多让你轻易怀疑生命或结束生命的大事?回头看是个屁。许多人想要成功,拥有自己的财富,或最高的权利,事实上,认真而平凡的生活是绝大多数人的成功。这并不简单,你需要找到并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想法,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生活有信念,有希望。 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环顾四周,我们盲目地工作和生活,为了生存,为了某种欲望会失去方向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我经常在书中学到认可和理解的道理,但大多数人只是把它留在脑海里,从来没有生活在这个道理的基础上。

  有些课程导师会问一个问题,你真的知道你是谁吗?成龙大哥有一部电影叫《我是谁》,与你的名字、你的形象、你的地位和财富无关。以我现有的认知,它让我们知道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还需要做什么努力才能实现,我是否朝着我想成为的人的方向前进,与别人的期望和判断无关,问问自己,这些明确的。也许你会变得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充满激情,更加拥抱别人。

  最后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人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一件关我屁事,一件关你屁事

  这部电影也会刷两遍,还会有更多的启发,欢迎大家有时间去看,同时愿大家都有星星的引导,也会成为种星星的人。

观人生大事有感10

  看了《人生大事》这部电影,感受还是挺多的,但电影中流露出的亲情是最令我动容的。无论是小文和外婆之间还是三哥与小文又或者是三哥和他爸爸,他们之间的亲情最令我感动。可能是当了妈妈后,自己更加的能体会到亲情的重要。记得我的爷爷是我大四那年去世的,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也是第一次深刻的认知到什么是死亡。当时一想到再也见不到爷爷了,眼泪就夺眶而出,就像电影中小文再也见不到外婆了一样。而在爷爷过世之后,我会时常想念他,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会在心里默默的想要是他还在的话就可以看到这一切,比如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又比如结婚生子等等,之后也会时不时的梦见他,梦里还是那么的和蔼可亲。电影中的三哥虽然是个入殓师,看似无情无义,但他其实比谁都懂得亲情,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个剧情就是小文的电话手表坏了,他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帮她恢复外婆给她的语音记录,让小文能时刻听见外婆的声音。因为他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如果有幸能留下一点念想,那也是挺好的。"

  很多时候亲情是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种感情,原因可能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很多时候往往到生离死别的时候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或者珍贵。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往往把坏情绪坏脾气给了你的亲人,你的家人,会把温柔优秀的一面展示给你的恋人或者朋友或者同事,很多人说因为一家人嘛不需要那么拍束,不需要这么小心,确实可能也不需要,但不意味着亲情就不需要重视。可能自己也是远嫁的原因,每次回到家乡看到自己的爸妈,奶奶,总觉得是见一面少一面了。每次返程的`时候都能感知到他们的不舍,以前天天在家的时候却不觉得有一天他们也会离我而去。虽说看淡生死,但我觉得那是在没有遗憾的前提下,才能看的淡。现实中很多时候上演的戏码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看了这部电影可能对于我最大的感触和警醒就是好好珍惜当下,重视亲情,上之父母下至子女,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人生就像一本书,都会翻到最后一页,有的人最后是句号,有的人最后是省略号,名利都是过眼云烟,人生除死,无大事!”。这句话也比较印象深刻。我的理解是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走到尽头,到尽头的那一刻都是过往云烟。人生除死,无大事,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生死面前,很多都不值得一提,所以不要悲观,不要自暴自弃,要做一个学会自我治愈的人。"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你永远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好好珍惜当下!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观人生大事有感11

  《人生大事》的好,不在于导演编剧多么厉害。《让子弹飞》不一定谁都拍的出来,而《人生大事》这样的本子如果导演愿意勤奋一点,想拍好不难。难的是如何试探一个国人都避而远之的话题。

  《人生大事》在话题性上可以说让人耳目一新。一是国人比较忌讳死亡的话题,二是中国孤儿多且福利体系不健全,收养法律条文中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如异性单方收养应有40周岁以上的年龄差等)。片子里涉及丧葬、领养等话题就开创了一个较新的话题维度。

  本片是新人导演刘江江的处女作,此前在事业单位上班,期间尝试做编剧和导演,将自己亲身经历加一些社会想象组成了这样一部电影。监制韩延,连续拍过《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片子,对于死亡的理解可能比很多导演深刻。二者合作并呈现出的《人生大事》充满烟火气,并没给死亡这个话题锁上沉重的枷锁。

  在《人生大事》中多少看得出致敬《入殓师》的桥段:一个是主角无法直面逝者,被师父手把手的教学和感化;另一处是对生前不尊重自己的逝者,依然坚持了职业操守为其处理后事。在本片中三哥面对粉身碎骨的老六,就很好的致敬到以上两点。

  也因为类似要素,本片很容易被拿来与日本电影《入殓师》比较。个人看来,片子对殡葬师这个职业的探讨还只是浅尝辄止。大量三哥和小文之间的感情描写,更贴近是枝裕和讲述非血缘“亲情”的《如父如子》《小偷家族》等影片,死亡在影片中不是冰凉,“搭伙过日子”让电影变得温和。

  男主三哥,是片子中的平民“孙悟空”。早期因打架进了监狱,出狱后已与社会有些脱节。随其家业从事殡葬师一职,看似步入正轨,却依旧面临八十一难:职业上被人瞧不起,感情上被人戴绿帽,家庭中甚至被父亲贬到毫无地位,后来老太太戒指被冤、房本被洗等也暗示了此人生活事业中的不顺,三哥是一个在别人白眼中生活的“怪人”。

  女孩武小文,是片子中的平民“哪吒”。除了cos的一身哪吒扮相,生性桀骜的她就像是一只刺猬,咬人、喷饭、大闹葬礼等将一个孩子的顽劣展现生动。同时她也是善良的孩子,如对外婆的紧随不舍、帮莫三妹拉活等等。也因为寄养家庭的环境问题,小文在幼儿园也被老师、同学当做了异类。

  三哥和小文,正如同《西游》中的孙悟空与哪吒,起初是针锋对麦芒,不打不相识。在走进彼此的世界后,二人不但罢手言和,甚至开始了互相的救赎。在小文进入三哥生活后,后者的生活有了方向,不仅工作在小文的无心插柳之下有了起色,合伙人关系以及父子关系都得以释怀,自己也一改颓靡愿意为之用心。

  三哥为了安慰小文外婆的去世,编织了美丽的殡葬童话,自己的职业成为了“种星星的人”,去世的外婆就成了夜空挂着的`星,这一方式也消解了幼童对亲人离开时无法理解的心结。非常喜欢这互相取暖的设定,本来双双被周遭遗弃的三哥和小文,在浪漫的“殡葬童话”之下,可以一起仰望夜空中最大密度的星群——那是爱着他们人。

  电影中的小细节也做的很好:三哥用烧了一半的纸钱点烟显示了他的不羁和市井、钟美美平淡的解释外婆的死亡看得出舅妈家与外婆的疏离、老人无奈的活葬影射家庭问题、殡葬店隔壁的婚庆店就像是人生的两个站点。

  电影的剧情充实,叙事也相对饱满,但吃亏在后面节奏不好,比如小文被送走后紧接着父亲去世的电话打来、再比如父亲骨灰通过烟花洒向天际时小文走丢的电话又跟着打来。虽能凸显世事无常,但没有闲笔或者过渡,事赶事的强戏剧性让前半段塑造的故事到后面开始逐渐失真。

  其实电影结束在小文生日时的镜头可能会更好一些:小文和三哥相拥而泣,“豆角”一遍遍播放着外婆的语音,镜头慢慢拉远,出字幕和片尾曲。不用后续偏戏剧性的“寻亲”桥段,朴实的讲完两个被遗弃者的和解,升华逝者在身边的思想,就够了,片长也能撑90分钟左右。

  再说一下被很多人诟病的亲妈出现,可能生加个亲妈是为了好过审,从某种角度说也让故事完整性得到了加强。但这种强戏剧性高密度的故事转折如果真拍成电视剧可能更为合适,塞进一部电影就有种看《长津湖》的感觉:哪里都是高潮,却不知道高潮是哪里。

  关于三哥把小文送给亲妈的桥段看的时候总觉得牵强,想了想也能帮这个桥段找补下合理性,即内心自卑的三哥会认为小文投靠这里之前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既然亲妈来了送回那里也许更适合;再者三哥的家庭成员描写暗示了他是从一个缺乏母爱的环境中长大,那么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也不愿小文也从小缺失了母爱。总之这里展开的有一些饱和了。

  电影《人生大事》中除了朱一龙、杨恩又的出色表演,其他每个配角也都不拉垮,真好。它不一定能讲到每个人的泪点上,但它填补了国内银幕上的一些话题空白,就值得鼓励。

观人生大事有感12

  最近一直打算带伊伊去看《侏罗纪世界3》的,然而看过的朋友一致差评,于是带她去看了口碑不错的《人生大事》。不很地道的武汉话很接武汉的地气,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我看得颇受感动。看完电影,我问她,电影好看吗?她说,好看。我又问她,你流泪了没有啊?她说,没有。我便戛然而止。我在想,她之所以觉得好看,是因为不打不相识的这对异姓父女的结缘充满了戏剧性,有趣而温暖。

  而我之所以喜欢这部影片,在于它娓娓的道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所谓的人生大事是要找一件值得用心的事情去做。用心去做的事情,大到英雄们的拯救地球,小到芸芸众生的七情六欲。只要你用心的去做,活着就有所附丽,就有所方向,就有所坚强。一旦有了附丽、方向和坚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什么样的'崎岖险阻,都不能阻拦人们战胜之的勇毅,而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也因之呈现。

  朱一龙饰演的“三丫头”“三哥”人生并不顺遂,童年更是充满憋屈,没有感受到父爱,对老头子充满怨气。然而,他始终是善良的人,这份善良来之于对死亡的同情,对生命的认知。“人死了后会变成星星,在天上看着你”,这句台词似乎并不仅是对小文的安慰,更是他自己真心的认为。所以他不愿给他死去的二哥磕头,他也不忍心扔弃可怜的小文。“敬神如神在,敬鬼如鬼在”从事殡葬行业的他们认真的做着这承受了不少白眼的职业,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大事。当老父亲猝然离世后,三丫头才真正理解了他,当他把父亲的骨灰打向天空,化成绚烂的烟火时,烟火震撼了所有人都眼眸,烟火中,他逝去的老父亲应当满心安慰的看着这个他一直疼在心里的儿子。语言是苍白的,这特别的仪式传递着父子俩在心灵上的和解认同。

  人生大事,也是死亡。影片从小文外婆的离去开始,在三丫头的父亲离去时走向结束。其实后面的大团圆结局我倒觉得画蛇添足。人生大事又绝不是死亡,它是外婆对小文的千叮咛万嘱咐,它是三丫头老父亲给他留下的遗言厚望,是严厉和“不近人情”背后的眷眷的心。人生大事,是有爱的温暖,也有爱的严厉。当我们用爱和温暖拥抱人生时,生活就会向我们缓缓的展开铺满鲜花的路径。

观人生大事有感13

  最近网评不错,口碑不错的《人生大事》吸引了我,从剧情介绍到电影画风让我想到了《入殓师》,最开始我猜测可能是一部《药神》味道的《入殓师》,对电影抱着期待,踏进了有几个月都没有踏进的电影院,看完电影之后发现,说实话浪费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近几年因为《药神》诞生让内地电影市场涌入了很多同类型电影,都想在拿奖的同时把票房也赚到手。但是从18年到现在没有一部可以超越《药神》。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刚开始我认为国内院线还没有一部关于丧葬行业的电影出来,我相信很多观众会和我一样对于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我一开始认为这部电影可能可以弥补内地电影缺少的行业话题性,但是看完之后发现我真的想多了。

  群里有位小伙伴总结了几个字简直是一针见血,“功利性太强”,确实整部电影给我感觉就是太过于商业,已经可以是把商业两个大字刻在脸上给你看,整部电影也更像一个“童话故事”。

  电影中手持摄影部分很多,请问为什么要用手持摄影?手持摄影不就是为了拉进观众吗?反而这部电影把观众越推越远。

  整部电影节奏把控问题很大,节奏太快,快的我们观众都快要吸氧气瓶了,几乎每个节点都给你安排一个小高潮,泪点也太密集了,当一部电影泪点太密集的会造成一种廉价感,反而多次泪点的密集轰炸会让电影本质存在的情绪基点化为乌有,观众失去耐心,也让演员的表演失去精彩点。

  中间有一段就是,女儿刚走,父亲马上去世,父亲刚做完道别,女儿马上失踪,这样密集的轰炸真的让观众都还来不及欣赏演员的表演就开始切场,说实话有点拉胯,我都怀疑这部电影的成片上映前有没有请一位专业的老师观看和指导,这种低级的错误还可以出现在20xx年说实话有点难见。我承认朱一龙在这部电影里能看见一位演员对于电影表演的渴望,但是电影叙述节奏让我来不及欣赏朱一龙的表演确实有点遗憾。

  观看电影时我们观众对于角色,严重缺乏共情点,甚至有些不理解的行为,为什么可以去帮助伤害过你的人?还要去帮助小三?没错角色可以有动机,但是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角色为什么要这么去做?

  另外为什么莫名其妙就接受小孩?为什么莫名其妙的让“女儿”跟着不负责的妈妈回去?

  为什么莫名其名的又让小孩的母亲加入你这个行业?因为需要Happy Ending?

  最重要的就是主角反感这个行业,但是通过一个“二哥的故事”就接受了这个行业,也太过去儿戏,没有成人世界的思考。

  电影中也在这种没有感情的观影下结束了。

  其实以上我对于电影中的几问,导演可以通过两个点解决,第一就是“匠人精神”行业匠人精神在这部电影里我根本完全感受不到,导演宁愿花时间去填充泪点也不愿意花时间去讲“匠人精神”这个思维就是错的。

  第二也就是,电影中缺乏男主对于家庭观念的改变,收留女儿思想转变缺乏说服力,太过于儿戏,这里完全可以通过情感羁绊去提升观众的.理解,但是导演却不这样去做。

  整部电影其实就只需要两个泪点,第一就是父亲的离去,第二就是与这位女儿的羁绊,其他的只需要交代好人物、工作这两个点就够了,真的不需要太多密集笑点与泪点。

  如果你没有文牧野、宁浩这类对于类型片把控的能力,其实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好了。

  而且与女儿的泪点,也不要用母亲来抢夺抚养权这种俗套的方式可以吗?真的太老套了,你看见这一幕就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

  整部电影对于我个人来说真的没有太多可以夸的了,浮于表面的电影,拥有华丽的外观但是内核却什么都没有。

  商业片也请认真对待电影,对于流量演员为主角的电影,老观众们踏进电影也就是对于题材与演员抱有希望,但是一点诚意都看不到。

  我不会去说“新人导演已经很不错了”这类的话,因为我看见了太多的优秀电影处女作。

  抱歉整部电影我只看见了电影流水线的一面,并看不见所谓的“电影精神”。

  可能导演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因为资本问题导致电影应该这样去拍,不伦是哪一种理由,都只能展现出目前电影行业可悲的现状。

观人生大事有感14

  人生大事看了,感觉这两天脑袋里总会时不时响起小文哭着嗓子喊爸爸,三哥在后面追的镜头,眼睛里也都会湿润。真的后劲太大了!

  电影里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殡葬师,他没有会以为的庄重,老成,沉默寡言,反倒是一口一个老子,脖戴大金链子,脚踢夹趾拖鞋,活脱脱的一个刚从大牢里出来的超社会的街溜子。影片一开头,这个男主角的形象就无声无息的立起来了。而有了这样的反差,在后面莫三妹遇到小文后的转变,才会那么的喜剧和感人。

  我特别喜欢他在灯光下修理小文被折坏的木棒那一幕,一脸温柔和虔诚,谁都不会怀疑他当爸爸的'称职性。而朱一龙本人真的真的五官超能打,尤其是他的眼睛,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下美得动人。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点在停尸间,吴倩饰演的熙熙哭倒在曾经的情敌老六遗体旁,三哥本是为了保护她入狱,结果出来却发现爱人和仇人在一起了,自己成了局外人。他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个自己深爱的女人,满眼都是怨憎与释然交汇的复杂情绪。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他的复杂心事却全部展现出来了。

  而有人不理解甚至诟病的两个点,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一是三哥用烟花送走父亲,当灰烬落去长江里时,何尝不是莫老爹和二哥的相聚呢。这是一场非常浪漫的葬礼啊。二是小文亲妈的回归,真的不多余。三哥以为小文是没有选择才留在他身边,他依然有很深的自卑,怕自己无法教育好小文。小文的主动回来意味着她主动做了选择,三哥才有了自信。而最后几人一起啃桃子的结尾,真的你想怎么想都可以,但小文有了两对疼爱她的父母,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人生大事》不同于《入殓师》,它讲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的时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这个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让我们懂得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爱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地上爱过我们的人!

观人生大事有感15

  看完讲述殡葬行业的《人生大事》,很惊讶,却也很“欣慰”,终于有导演关注到这一方面了。我的亲人去世时,我也遇到过很暖心的殡葬工作人员,他们改变了我对这个工作主观上的歧视,后来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忘掉过去的伤心事,也淡忘掉这个工作。这个看似吊儿郎当实则善良有担当的“莫三妹”,他与小文的相遇相知相处,都在一步步反映着角色本身的成长历程,我想,失去外婆的小文和任性不听话的三妹,或许是彼此生命中的救赎。电影最感动我的两个画面,一是小文被亲妈带走,最后却穿着与三妹最初相遇的衣服,拿着红缨枪,跑向三妹,那个总喊着外婆去了哪的小姑娘,终于又有了新的依靠……二是三妹把爸爸的骨灰做成烟花,绽放在江边,烟花坠落的那一瞬间,我真的泪崩……。

  电影把殡葬行业的人们,称作“种星星的人”,很温暖很亲切。我想,如果每一个逝去的`亲人都会化作一颗小星球,他的亲友就是星球身边的暗物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朱一龙的情感每次都爆发的恰到好处,很容易把人带入戏里,电影有笑有泪,值得一看。

【观人生大事有感】相关文章:

《人生大事》观后感05-23

人生大事观后感06-24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08-11

人生大事观后感08-13

《人生大事》观后感11-05

人生大事观后感11-22

人生大事观后感悟06-07

观看《人生大事》观后感01-05

人生大事观后感(优)08-13

[精华]人生大事观后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