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名言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法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法的名言1
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书法的名言2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2、知识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暂的。
3、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岁月不待人。
4、相识的人,在知心朋友中,知心朋友的人,在知心朋友中。
5、不要等明天做你今天做的事,也不要等别人做你自己做的事。
6、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岁月不待人。
7、鸟要先飞翅,人要先求上进。
8、每个人都要对世界的兴衰负责。──顾炎武
9、书要用边少恨,事要知后难。
10、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列夫·托尔斯泰
11、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情。
12、勤奋中,浪费中;成功是思想,但毁灭是随之而来的。
13、读书有三种方法,即用心去读,眼睛去读,嘴巴去读。
14、有志者,事竟成。人不辞劳苦,天高气爽,千辛万苦,三千甲可吞吾。
15、少而好学,如太阳;坚强而好学,如阳光中的光芒;志存高远,求知如冰烛。
16、如果你贫穷,你将一事无成;如果你有钱,你可以做任何事。
17、纵马一跃,而非十步;次马十骑,宫英放弃;切尔知尔,不断朽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读书给人快乐、智慧和能力。
19、每个人都要对世界的兴衰负责。
20、如果你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三百首唐诗,你至少可以吟诵其中的一些,即使你不会写诗。
21、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22、如果你今天不做该做的事,明天就会耽搁。
23、要配得上日子,配得上人民,配得上心灵。
24、忘记今天的人,明天就会忘记。
书法的名言3
1、一个人要么做一个好人,要么模仿一个好人。德谟克利特
2、人之为善,不自吹自擂而为人之誉;人是邪恶的,不能自我毁灭,而要被人毁灭。
3、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4、说远近的人说得好;谨守他的约,设谋略的,这人便为善。
5、人们愿意为人类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自由。
6、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7、好不积累,不足以成名;邪恶不足以杀人。
8、积累的好家,总会有余情;不好的房子会被摧毁。
9、人是好的,但还不够好,人是不好的,但还不够好。
10、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韩诗外传》
11、德无常师,善师;好无常的'主啊,合克。
12、心善耕地耕田,好为宝与无限。我们要有一颗纯洁的心,为群众积累好东西。幸福是没有极限的。
13、为善异,同归于治;对于邪恶不同,与混乱。
14、对好人行善会使他更好;你若善待恶人,他必越发作恶。米开朗基罗
15、善治,人心惧;好的教学,人们喜欢它。善治兴邦,善教兴邦。
16、用金钱分人以利,教人以善以忠,为天下赢得人以仁。
17、人性的善良就像水的善良。没有好人,就没有水。
18、以德报德,以德报怨;坏人虽不好,但一天也不够。
19、善的事,我必行。他们做错了什么,我就改变。
20、看到善,自然的实践将存在于自身;瞧,可怜的乔兰会自省的。
21、绅士要有知识,有知识,有德行,不游手好闲。
22、行善与其说是爱别人,不如说是尊重自己。
23、亲切的话语带着人,温暖比布;伤人的话比长矛还伤人。
24、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本身,而不在于地位的存在。
书法的名言4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字要练,练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好字。
3、字以尽言中意,笔用限行远志。秦少游
4、字如其人,文如其心。梁启超
5、忘记字的人,注定被淡忘。沈从文
6、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7、字如其形,形如其意,意如其人。
8、万事先看字,字字见文章。蔡松年
9、字如其人,纸如其命。陆文夫
10、常怀感恩之心,感恩之心常新。
11、字由心生,文寄情长。梁实秋
12、气韵生动于笔,手法独特于纸。陶渊明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法的.名言5
1、任重而道远。
2、知足者常乐。
3、夫善则妻贤。
4、时间见真理。
5、立创造之志!
6、路一直都在。
7、实践出真知。
8、民以食为天。
9、学而时习之。
10、自助者天助。
11、好学近乎知。
12、呆人有呆福。
13、无根就无果。
14、常客令人厌。
15、拿命搏未来。
16、读书长见识。
17、其实就是拼!
18、温故而知新。
19、患难见真交。
20、淡泊以明志。
21、诚实是上策。
22、力行近乎仁。
23、人无信不立。
24、禁果格外香。
25、无风难驶船。
26、好书如挚友。
27、倔强的梦想。
28、勤学近乎知。
29、努力为明天。
30、最好有梦想。
31、贵人多忘事。
32、起步向前走。
33、好好过生活。
34、风水轮流转。
35、爱国如饥渴。
36、读书无嗜好。
37、群起而攻之。
38、拼搏吧,学渣!
39、志当存高远。
40、学不可以已。
41、正人先正己。
书法的名言6
1、不贵多写,无间断最妙。
2、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3、疏势不补,密势补之。
4、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5、晋唐媲美,晋以韵胜,唐以力胜;晋人法度,难以揣摩,唐人法度,历历可数。
6、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7、初学书,先须大书,不得从小。
8、未曾从事于汉隶,而欲识晋唐楷法,恐数典忘祖,终不济事。
9、诗苑书林觅古情,山阴道上踏歌声。兰亭虽远终须到,莫向行人问路程。
10、颜柳得庄严之貌,而失之板。
11、作楷最重宾主分明。譬如写一“日”字,左竖为宾,宜轻而短;右竖为主,宜重而长;中画为宾,宜虚而婉;下画为主,宜实而劲。
12、赵孟頫得温雅之态,然过于妍媚。
13、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4、字熟必变,熟而不变者,庸俗生厌矣。字变必熟,变不由熟者,妖妄取笑矣。
15、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16、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17、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18、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9、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
20、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1、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22、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23、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24、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25、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26、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27、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28、篆书中小篆、真书中小楷,非强纸不可。二体行笔,不得急就故耳。
29、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
30、渣滓未净而遽言浑厚,不可也。须俟笔无点尘,微嫌薄弱,乃向浑厚一路写去,方妙。
31、结字因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
32、古人法书,篇有篇法,行有行法,字有字法,画有画法,是以名帖,只字半行不可苟且。
33、无垂不缩,欲往仍留。
34、晋人书,形不贯而气贯;唐人书,形气具贯。
35、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36、过庭得逍遥之趣,而失之俭散。
37、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38、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39、古碑无不可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
40、好古不知今,每每入于恶道;趋时不知古,侵侵陷于时俗。
41、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42、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43、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44、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
45、褚书高明,欧书沉潜。学欧不成,刻鹄类颊鹜;学褚不成,画虎类狗。
46、“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此两句极尽书法之妙。意到笔随,不设成心,是上句景象也;无垂不缩,欲往仍留,是下句景象也。
47、蝇头楷宜用大笔提空写,势乃开展。
48、字越小越要清晰,稍留纤毫渣滓不得,作小楷,宜清而腴。笔头过小,虽清不腴。
49、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50、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51、笔画极繁之字,当促其小画,展其大画。
52、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53、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百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臻于至善耶。
54、旭、素得超逸之兴,而失之怪。
55、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56、工夫深,虽枯亦润;精神足,虽瘦亦肥。
57、学篆字必须博古,古器之款识,神气敦朴,可以助人。
58、篆字必须正锋,须用饱笔浓墨为之。
59、唐人严于法,所谓法者,不过左顾右盼,前呼后应,笔笔断,笔笔连,以及修短合度,疏密相间耳。
60、欧书貌方而意圆;褚书貌柔而意刚;颜书貌厉而意和。
61、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62、字心贵聚,不可并头。
63、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64、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65、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66、李北海书,每字上半右边皆极欹,至末画两边放平。欹故峭,平故稳,不独北海为然,北海其尤显者也。与其肥也宁瘦,与其肆也宁谨。
67、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
68、书贵熟后生。
69、李北海得豪挺之气,而失之疏窘。
70、米元章书得纵逸之致,惜时有谐笔。
71、初学,但求间架森严,点画清朗,断勿高语神妙。
72、强毫弱纸,强纸弱毫,刚柔相济,书乃如志。
73、既曰分间布白,又曰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何其言之不相谋耶?不知前言是讲立法,后言是论取势,二者不兼,焉能尽妙。唐代北海、河南书,真是善于取势者。
74、小心布置,大胆落笔。
75、宾主、操纵、开合、虚实、顺逆诸法,可以语人。外此,则欲语不得,有语反惑。
76、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77、临汉碑宜有石气,然非拳曲之谓也。问:何谓石气?曰:不可说。
78、唐代诸贤,运笔有静躁之分,立体有夷险之别,实则殊途同归,无所分别。
79、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80、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思诗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81、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惜余未之能也。
82、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翥而整齐,或上下而参差,或阴岭而高举,或落择而自披。
83、欧阳得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
84、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85、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86、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87、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88、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89、智永、世南得宽和之量,少俊迈之奇。
90、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91、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92、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93、欧书用笔,不方不圆,亦方亦圆。学者欲其方,易板滞;欲其圆,易油滑。此中消息,最宜微会。
94、字无百日功。
95、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
96、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便能如人意。
97、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98、汉隶为篆、楷中间过脉。
99、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100、用笔最忌妄发笔力。笔锋未着纸,而手已移动,则浮而轻,盖力在外故也。
书法的名言7
1)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2)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3)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4)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6)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声)
7)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8)厚德载物。
9)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谨)
10)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1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1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1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1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15)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17)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18)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19)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20)书肇于自然。——蔡邕
书法的名言8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6、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7、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8、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9、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0、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1、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12、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13、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14、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15、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16、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1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18、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19、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20、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2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2怒蹄蹴踏苍山颓,C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23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4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25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26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27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海岳名言》
28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塣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29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30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六体书论》
31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3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书议》
3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书断》
34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35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也。唐代书法家徐浩《论书》
36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草书屏风》
3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38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39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40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
书法的名言9
1、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
3、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5、《书孔子庙堂碑后》云:“论者率爱世南书飘逸蕴藉,然其从容规矩准绳之中,学者须心得也。”
6、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8、金子做了骨髓,也还是站不直。
9、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0、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1、正如逆水行舟,无论怎样看风看水,目的只有一个---向前。
12、你的反抗,是为了希望光明的到来罢?……但我的反抗,却不过是与黑暗捣乱。
13、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名言
14、周树人,笔名鲁迅,周树人的名言就是鲁迅名言。
15、一条大河能容纳很多溪涧的流水;一座高山是千万吨土石垒成,广泛地汲取知识吧,愿你像高山大河那样博大精深。
16、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17、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18、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9、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华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名言
20、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
书法的名言10
1、心源无风无雨,浩起宇宙。
2、明月挂肝胆,海浪荡漾性情。
3、诗在阳光下,琴操在水中知音。
4、日久日落远,意重山轻。
5、去小草里找奇石,云补山。
6、站着的习惯让人害怕,但也有古人知道。
7、风和云理论,笔和墨水到天堂。
8、兰峰放跑,山谷更温纯。
9、半个月知我窗,千卷书知我月。
10、我没有读过书,不会对事物说话的人。
11、天地入胸,文生风与雷。
12、有山有园画,无水无文章。
13、要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凡事要模棱两可。
14、世界并不像它所能达到的那样美好。
15、阳光润梅花色,风吹柳叶壮。
16、太阳和风,还有鸟儿的歌声。
17、这一节可以延续几千年,书写自给自足。
18、书因鸟痕入印,文不雕龙心。
19、依赖世界就像太阳一样是徒劳的。
20、心随孤鹤静,节效古松振。
21、阳光青山藏山画,春水碧水吟。
22、朋友之中常有朋友,美德本身就是邻居。
23、没有什么可以静静地坐着,只有读书的.祝福。
24、立志要像古圣三那样,为书出一个字。
25、一楼风轻,静室半枕书。
26、它有许多古老的含义,可以由新诗组成。
27、世界上只有善读书的人,世界上只有难吃的人。
28、读书之路是有路可走的,学习之海是无尽的艰辛。
29、脂直带白玉,读书多至青云。
30、荣德很大,不欺心自平。
31、日月两圆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书法的名言11
1、卫恒祖述飞白,而造散隶之书,开张隶体,微露其白,拘述于飞白,潇洒于隶书,处其季孟之间也。
2、精研流派广采众长。
3、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随为北派也。
4、南派为钟繇,卫灌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获等以至欧阳询,储遂良。
5、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尚态。清.梁献《学书论》。
6、米书不可学者过于纵,蔡书不可学者过于拘。清.钱永《书学》。
7、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8、笔墨技法熟而后巧。
9、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10、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11、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12、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4、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5、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16、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7、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8、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9、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20、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宋.姜夔《续书谱》。
21、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2、笔墨之事,天资笃,学历深,而胸襟尤要阔大。
23、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搪.张怀灌《书议》。
24、莫懈耕耘精益求精。
25、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李世民
26、学书贵真有得,非徒宗派之高,遂足抹蔑一切也。清.梁献《学书论》。
27、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画学心法问答》。
28、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29、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30、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31、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33、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34、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35、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36、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37、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38、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39、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40、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
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2、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唐.虞世南《笔髓论》。
43、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
44、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北宋.欧阳修《试笔》。
45、学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化而后有自家之面目。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46、草书真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张谚远《法书要录》。
47、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48、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49、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50、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51、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52、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53、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54、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55、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56、字怕练,马怕骑。
57、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58、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59、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60、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61、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62、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16)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63、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6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6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6、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6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6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6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70、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71、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72、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73、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74、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7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7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77、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78、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79、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80、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81、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82、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3、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84、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85、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86、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87、书肇于自然。——蔡邕。
8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89、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90、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91、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92、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93、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94、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9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9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9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98、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99、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100、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101、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102、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103、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0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105、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10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07、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108、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0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10、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111、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112、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13、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114、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115、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17、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1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119、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12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121、江山多娇。
122、高三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阶段,它意味着奋斗、拼搏、坚持与恒心。
12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124、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125、宁静致远。
126、天道酬勤。
127、上善若水。
128、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29、秋月春风。
130、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131、字无百日功。
132、拳要打,字要练。
133、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134、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135、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36、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37、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
138、道法自然。
139、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140、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141、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42、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43、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44、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45、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明.懂其昌《画禅随笔》。
146、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147、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148、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
149、然智者无涯,法不固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工用者居下。唐.张怀灌《书艺》。
150、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姚配中。
151、提要之要,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清.丁皋《写真密诀》。
152、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清.刘熙栽《艺概》。
153、作字要手熟则气神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宋苏轼《东坡题跋》。
154、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心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
155、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与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清.刘熙栽《艺概》。
156、笔墨一道,用意为上。清.王原矜。
157、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晋.王羲之《述天台紫真传授笔法》。
158、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159、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160、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161、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62、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63、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64、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165、大字运上腕,小子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明.丰坊《书诀》。
166、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清.梁献《执笔论》。
16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168、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6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70、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1、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
172、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173、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17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75、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176、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177、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178、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179、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80、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181、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182、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83、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84、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85、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86、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187、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清.刘熙载《艺概》。
188、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解此用笔,自有逐渐改观之效。
书法的名言12
1、临摹用工是学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先求古人意指,然后用笔,然后像行体一样。.朱履贞《学书捷要》
2、学书易少年时写楷书,始于第一层手。.梁梁《学书论》
3、作书要自己主张,但不是不学古人;要看真迹,不是不学碑刻。.冯班〈钝吟书要〉
4、临古人一定要求相似,长期剥换,外貌取神。.王淑的《论书滕语》
5、不泥古法,不执己见,只活着。.郑板桥
6、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功,六识鉴。六要准备好,才能成家。.朱履贞《学书捷要》
7、书法没有秘密,只有用笔和结字耳。最近用笔还是有传的,结字古法就够了。变古法一定要胜过古人,但我不认识古人,但不拿古法真的不是书耳。.冯班《钝吟书要》
8、今天的学者以唐碑为宗。唐人种类繁多,又短又胖又瘦,各有秒;宋人种类少,蔡.苏.黄.米都有缺陷。学者必须知道。.钱泳《履园丛话》
9、石刻不能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经不是自己的书了,所以必须真正的迹象,是有趣的。.米霏《海岳名言》
10、不善学者,即圣人的过处而学,所以被一首歌封锁。今世学《兰亭》的人多余。.《论书》黄庭坚
11、古人学书不抄。张古人在墙间读书,观之入神,写作时随意。学书就成了,心里氧气不俗气,然后就可以做了,示人为擦。北宋黄庭坚《论书》
12、临摹古人不在临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可思议。.沈灏〈画尘〉
13、而一食之美,只饱其日,若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张坏灌《六体书论》
14、如果你坚持刻板印象,凝滞在胸前,你就不能参与活法。虽然参与活法也有自己的困难。奔放奔放,不超越范围,所谓老师古而不泥于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15、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如果肩间架明亮,学会用笔。间架可以看到石碑,笔必须是真的。.冯班《钝吟书要》
16、所以思翁有谬论,概行扫却,是最有功的初学者。如果你已经进入门庭,那就是:与其过而弃,不如过而存。.朱和羹《临池心解》
17、凡临摹一定要专心一家,然后用每个家庭的总结去揣摩,自然胸中饱满,腕下熟悉。久而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远,集众长为己有,才能得到群境。.朱和羹〈临池心解〉
18、古人有言;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论书》黄庭坚
19、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清.梁梁《平书贴》
20、古人笔法起源于最不同的地方,最多是一致的。李北海云:像我的病。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求同,在不同的地方求同,在不同的地方求同,在不同的地方求同。.云寿平《瓯香馆画跋》
21、所以学书没有贴心,比如老家的孩子,只是循规蹈矩,终身饱暖。.钱泳《书学》
22、可以和谈斯道!.《笔阵图》卫硕
23、若分布少明,即思纵巧,使用不熟,便欲标奇,不学走先学趋也。.项穆《书法雅言》
24、书法具有艺术性,是一种由实用文字发展而来的艺术。许多书法名言值得我们欣赏。
25、学一半撒一半,不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也不必全。.郑板桥
26、学者比谨慎更贵,不能被古人欺骗。.《初月楼论书随笔》吴德旋
27、旧的拓本和拓手精,肥瘦不失,精神饱满,而重要的是写得法,写得不法,即使是临古人的墨迹,也无处不在。.梁梁《学书论》
28、临摹古人,必食古化,独自成家。.李流芳
29、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北宋.《论书》黄庭坚
30、虽然我的'书不是很好,但是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苏轼〈论书〉
31、临书易失古人位置,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多失古人笔意。.姜奎的《续书谱》
32、学时不旋读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意玩,经目着心。久而久之,自然有悟入。信心运笔,不觉得微妙,思想善于学习。.陈牺牲《负璇野录》
33、习古人书,首先要专心讨论一个家庭。至于信手触笔,一切都是相似的,然后可以兼收并蓄,淹没所有人,千万不要自己成家,只为这个家盖,浪费一生的力气。.王淑〈论书滕语〉
34、庐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所以初学必以临古为先。.秦祖永《绘事津梁》
35、近人不知其用力所自出,专攻近体,可谓数典忘祖,怎能卓然自立!.范公勉《书法述要》
36、初学书类本,慢笔定行势,忙则失规矩。.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37、凡学者得其一,可以通过其余......北宋.欧阳修《试笔》
38、取法上,只得中,人人言之。然而,世界上最高的境界,每个人都想到,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周星莲《临池管见》
39、先资政公说:凡书未成家,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都足以模范我的笔力。.梁章菊《学字》
40、大概写的时候,尽古人,神气少;不要强壮,但不要摆脱庸俗的疾病。所贵熟练,心手相应,斯为美。.姜奎的《续书谱》
41、只有初学者不得不抄袭,用节俭的手很容易成就。他们都必须是古代著名的笔。他们把几个案例放在一起,悬在座右上,日夜观察,思考用笔的原则,然后复制。.姜奎的《续书谱》
42、服古自运,临古必有我。两者合二为一,离二为.王淑〈论书滕语〉
43、学古人书,必得其神骨,勇气气格,命脉,不徒似乎不求也。.梁梁《学书论》
44、只学一家,学成不过是奴隶;集众长归我,斯为大成。翰林精言
45、石湖云:学书一定是收昔人真迹的好人。你可以详细看看他们的笔势。如果法。如果你只看碑文,你只能得到书法和绘画。你根本看不到他们的笔法和精神。.陈牺牲《负璇野录》
书法的名言13
1、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2、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3、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5、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7、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8、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书法的名言14
1、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2、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3、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4、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不可以为书。
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6、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7、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8、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
9、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10、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
11、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12、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13、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14、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15、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16、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17、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
18、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
19、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20、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
21、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
22、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23、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24、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
25、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26、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27、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
28、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29、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30、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
31、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32、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33、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34、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35、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
36、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
37、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38、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
39、取意舍形,无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于形;失其形,意云何哉?
40、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41、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42、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
43、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44、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45、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别。入他身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46、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
47、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48、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49、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
50、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51、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52、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外。似生实熟,圆转流畅,则笔笔有笔,笔笔无痕矣。
53、故之书道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于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54、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55、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56、机者,传奇之精神;趣奇,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升气。
57、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58、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李北海云:似我者病。正以不同处求同,不似处求似,同于似者皆病也。
59、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
60、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
61、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
62、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道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63、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玩,经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处。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6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65、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66、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
67、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68、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69、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则轨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
70、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71、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矍,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书法的名言15
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2、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3、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
4、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5、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6、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7、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8、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9、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10、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11、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13、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4、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1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16、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17、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8、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19、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20、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21、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22、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23、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25、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26、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27、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28、时时只见龙蛇走。
29、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30、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31、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32、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
33、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34、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35、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3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37、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38、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39、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40、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41、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42、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43、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4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45、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46、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4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48、心正则笔正。
49、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50、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51、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5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53、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5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55、字怕练,马怕骑。
56、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5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58、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59、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60、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61、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2、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63、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64、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65、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
66、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67、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68、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69、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0、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71、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72、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7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74、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书法的名言】相关文章:
书法的名言11-04
关于书法的名言12-01
经典书法名言02-16
书法名言警句04-19
学习书法的励志名言03-28
关于书法名言11-07
书法的名言(15篇)03-14
书法的名言15篇11-26
书法名言警句[通用]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