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佛语的语录大合集60句
想得通,才做得到;做得到,才能引导他人。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佛语的语录6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看不开,就背着。放不下,就记着。舍不得,就留着。等有一天……背不动了,就看开了。记不清了,就放下了。留不住了,就舍得了。所以说有些事情不要太计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过去的。珍惜眼前的人,做好眼前的事。一切都是美好的。
2、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因此人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3、年华,一半明媚,一半忧伤,生活,一半诗意,一半烟火。人生如旅,快乐也好,悲伤也罢,过去的终将成为过去,无法重来,无力挽留。我们都只需珍惜当下,携一颗从容不悔、悠然恬淡的心,珍惜每一次相逢的欣喜,珍藏每一程岁月的馈赠。
4、觉者,把握刹那为永恒;迷者,虚度光阴后悔迟。
5、每个人都有烦恼和脆弱的时候,烦恼需要诉说,痛苦需要流泪,愤怒需要呐喊,委屈需要倾诉,悲伤需要慰籍,这是人的本色。
6、独居一偏僻村巷,做一名乡野村夫,种竹栽菊,闲居陋室,邀约知友,喝茶论道。不再年少痴狂,不再地老天荒,不再海誓山盟,把爱情喝成一杯白开水,岁月品成一杯隔夜茶。忘世,忘机,忘我,与自然浑然天成。花半开就好,戏看一半就好,不再问道,也无须参禅,即使自斟自饮,枕着光阴慢慢变老,也甚好。
7、人的内心都有某种空缺期待填补,因为欲望很多。没钱的想 钱,有钱的思权,有权的要名,有钱有权也有名了又能怎样?空缺的 还是空缺,不满的还是不满。故此,穷人有穷人的寂寞,名人有名人 的寂寞,权贵更有权贵的寂寞。我也有缺,但我不寂寞,因为喜欢发 呆,再多的缺我往往也看不见。
8、山羊被杀因作声,飞蛾投火由火色,水鱼悬钩为吞饵,世人趣死以境牵。
9、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更有诗意,让你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进 而获得身心的健康。
10、阿弥陀佛有时在外叩我们的心门,让我们放他进去;有时在内,打开光明殿,请我们人他的宝殿。可怜我们要么如防盗贼一样,将弥陀拒之门外;要么如游魂游荡在黑暗荒野,不肯进佛的殿,也是自己把自心流放在心灵殿堂之外。心人不了自己的殿,如人回不到自己的家,如何不痛苦、不孤独、不流浪?
11、生活在某一个盒子里,未必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但不把我们的精神锁在盒子里,却可以由我们自己做主!
12、着相而求,咫尺也成天涯。心性本自圆成,却时时攀缘过去、未来,并 于当下起分别、执着,显好坏、生爱恶,于是烦恼丛生。金刚般若经言,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且于不可得处,悟达心 性圆成。
13、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坛经·机缘第七》
14、要活得健康,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人生才会幸福。
15、事不要做绝,话不能说满。做事留些余地,说话适可而止, 不是照顾对方,而是照顾自己。月落日升,山重水复,河东河西,沧 海桑田,风水总是轮流转,人生何处不碰面?昨日的高官大贾,明天 的白丁穷户;他年的破落柴扉,今朝的琼楼玉宇。
16、你在路上,不代表出发;你出发了,不意味着就是前进;你前进了,或 许离目标更远。在路上,不说明你就会走路。
17、要提起即要完全提起,要放下则要全心放下。
18、什么是无?聪明者脱口而出作种种回答,皆不离机巧之心。无字公案若 有答案,祖师何须隐覆。开示缘起、空性,聪明者亦能领会,若要以参 透一个无字与空慧相应,使举手投足皆为空慧之妙用,聪明者却又转身, 继续陶醉于机巧心的种种言说。聪明入道难!
19、一个人如果得志与失意时都能把握自我,处变不惊,心无分别,那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德之人。一如佛家讲,爱人如爱己,天下的女人都是自己的母亲,天下的男人都是自己的父亲,天下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如此,便没有了分别心,心中的爱才能升华为大爱。
20、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事情,而是众生共同的善业福报和诸佛的慈悲愿行双方机缘相合的结果。
21、心中光明还是黑暗,非眼所知,唯心能知。心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外面的光再大,内心黑暗,整个世界便黑暗。即使外面烈日炎暑,心若是冷的,整个世界就都陷入西伯利亚寒流。脚前有路,心中无路,必定还是绝路人。
22、我们能不能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脸上能不能经常带有一丝笑容,口中能不能经常说一些温柔的话语,关键是每天要做心的训练,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见,要用正面、乐观的心态来培养自己的清静之心。
23、譬如比丘,于四重禁法,若犯一事,非沙门,非释子,是人现身不得四沙门果。
24、为欲护持法故,乃至自舍身命,勤行精进,摧破九十六种外道,及诸魔民憎嫉佛法者;佛弟子中或有邪行诡异佛法,如是之人如法摧破,名为护持法。
25、有愿望放在心里,而没有身体力行,犹如耕田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26、"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武侯如是说。静是什么?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是大胸襟,也是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
27、施者人爱念,多众所随从,名称日增高,远近悉皆闻。处众常和雅,离悭无所畏。是故智慧施,断悭永无余,上生忉利天,长夜受快乐。
28、其实,无论你想当什么,终究要靠战胜自己。保持平常心,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就有当元帅、当冠军的希望。求胜心切,心态失常,水平发挥不出来,别说战胜对手,连"比赛资格"都会被取消,成为被淘汰的对象。那么,只要力争将眼前该办的事办好就行了,何必卷入不理性的竞争呢?何必那么热衷于把对手打败呢?
29、没有琪花瑶草的贵气,却蕴藏风雪不折的坚贞,野火不灭的根须,年年知为春生。不上寂寞城的台阶,不入惆怅客青帘。禅坐于这川烟波的氤氲中,倾听溪涧流水潺潺,静看落絮逐波,坐等羽鹤归来。
30、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像那个年轻人一样,遇到一点有困难的事情,就 开始灰心丧气,迷茫失望.怀疑自己。其实,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中,你只 有自立自强,遇到困难不失望,不一味地依赖别人,才能赢得尊严和 成功。
31、人为成功而奋斗就像泥像过桥一样,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 甚至诱惑,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在追求成功人生的道路上,当你 失去信心、丧失希望的时候,一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坚持,就是给 自己成功的机会。
32、念佛参禅心最细,细中之细最难明。直至寻到无处寻,始知凡心是佛心。
33、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34、一切众生都是修行的所依助缘,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对象。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的作用是相等的,佛与众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们为什么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呢。
35、要解除生命当下的烦恼,就是要敢于承担,而不是躲避。
36、佛陀、正法与僧宝,此三外之归依境….上师、本尊与空行,此三内之归依境….气、脉、明点三精要,此三归依密境也……显现、空寂与无别,此三了义归依境….若欲脱离无边苦,应以身心作归依,全体交付三宝尊!《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37、没有饥饿感的人,再怎样教他吃饭,吃对于他都是一件难事;不知轮回可怕的人,念佛对他也实在是一件难事。
38、茶道可以说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了,理解的话,无所谓之对错。既然是道,自然是要悟,悟的过程就是修身养性过程。茶人追求是清净、自然、平和、质朴。"茶道"也是种以茶为媒生活礼仪,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通过沏、赏、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
39、当世俗名利夹杂而来,欲望充斥生活,冲突在空气中弥漫着怨愤的气息,不必去刻意躲避什么,也不必去强求什么,只要保持住自己那颗宁静圣洁的心,就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悠然自得地去走自己的人生旅程。
40、生活需要享受,不仅享受生活中的所有,更要用心灵去享受生活,从繁杂的事务中,品出恬淡、品出宁静、品出悠闲,还生命以恬淡,还心灵以自由。这样就可以宠辱不惊地面对世俗的生活,就可以拥有一颗自然、淡泊的心灵,就可以在纷繁的人世中笑看云卷云舒,欣闻风声雨落,乐观人间悲欢。
41、保护弱势者,使之不遭冤屈。
42、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43、不管多夸张和悖理的事,总会有哲学家认为它是真理。
44、最难打开的是心门,可一旦打开,你会看见阳光灿烂的世界,热情明媚的自己。生活是场修行,活的是一种心境。
45、没有财富的装扮,没有美丽的外表,没人会去在意你美好的内心和虔诚的灵魂,这就是当今的现实。
46、能否接受众生向自己倾倒垃圾,能否把众生的痛苦业障净化为佛的坛城,这是金刚萨多之心,是普巴之心,忏悔自己所有的怯懦和不能承担责任的心。
47、有些人就算知道自己的毛病,也不愿意下决心改正,这就是隐藏在我们心里最恶毒、对我们伤害最大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我们无法管理它,也从来没想过要控制它。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起努力从反省自己开始,从改变自己做起,慢慢影响周围的人群。
48、我们不能活得狭隘自私,而是应当利用佛法来开发自己的生命,令生命有光有彩、有意义、有价值。
49、要想完全而客观地去了解人生,不可不计及生活中的乐趣、痛苦忧伤,以及从两者得解脱的三个不同方面。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50、佛曰: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51、若你不理人,人也不会理你;若你不信人,人也不会信你;若你不容人,人也不会容你;若你不爱人,人也不会爱你。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你付出和便得到容;你付出谦便得到尊;你付出善便得到缘,你付出苦便得到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珍宝,只要你懂得开采。
5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53、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54、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55、悲心的特质是促使他人解除痛苦。它的作用是不忍心他人痛苦。它所显露出来的是仁慈与怜悯。
56、人生的一切,积于内心世界,投射到外部,成为"现实"。虽然外界的种种人与事,有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真正主宰生活的,是我们的心。
57、修行即是净化心灵的过程,能做到内心完全没有杂质、不造作,我们便抵达了没有痛苦循环轮转的彼岸,而永享快乐安静的寂静之境。
58、无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唐朝——轶名禅师
59、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在你的人生里。
60、花儿虽美,却是短暂不实。因此,人除了漂亮,还要把尊严、性格、气质、风仪、人缘等活出来。
【简单的佛语的语录】相关文章:
简单的佛语的语录54条03-09
简单的佛语的语录30句06-09
简单的佛语的语录摘录68句04-03
简单的佛语的语录集锦36句08-16
简单的佛语的语录大汇总70条02-13
2023年简单的佛语的语录30句09-13
2023年简单的佛语的语录40句12-17
2024年简单的佛语的语录40条03-30
2024年简单的佛语的语录38条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