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三传读后感

时间:2024-03-31 08:11: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巨人三传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巨人三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巨人三传读后感

  巨人三传读后感 篇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一头银白色的微卷的头发,一个装满音符的大脑,加上一对炯炯的眼睛,构成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沉着的面孔。一手握着乐谱草稿,一手拿着一支铅笔,加上笔直的腰板,构成了贝多芬谱曲的样子,无论是他的音乐,还是他的审视,都值得让人敬仰,让人抬头仰望这位才华横溢的乐坛大师。

  “当当当当”。这四个标志性的音符冲撞着我的耳膜。这四个有力的音符作为《命运交响曲》的开始,深深地铭刻在世界上每一个敬仰贝多芬的人的脑海里。这代表了贝多芬对生命,对人生,对灵魂的认识和理解。他的人生,一直与苦难的命运搏斗——先是有不幸的童年,再是耳聋,紧接着连连患病,却从不向命运低头。

  命运,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上帝安排好的生活,即使倒了霉,也是命中注定。但贝多芬并不如此,他大多的曲子都是在耳聋后谱写的,却始终带着明朗欢快的色彩。《命运交响曲》就是一首以雄壮为主旋律,以坚强向上为伴奏的交响乐。让聆听者怀着对生命的崇敬之情,感到热血沸腾。若贝多芬当年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怎么能创作出如此经典的歌曲?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对生命的热爱,又怎能成为有用的人呢?难道责怪上帝给自己的糟糕的命运安排吗?

  贝多芬也有着柔情的一面。他创作的《献给爱丽丝》就是他恋爱时写的,高音与低音的结合,长音和短音的搭配,声音和降音融合在一起,织出了高雅优美的旋律。也许音乐的美妙就在此处,最普通的'音符也能创造出最美的旋律,最简单的七个音,能变出近乎天籁之音的曲子。

  贝多芬和他的音乐是一股力,促使我上进,让我能正视生命中的惊涛骇浪。感谢上帝,让我拥有生命,把握自己的命运。

  合上书,回想书中的照片,贝多芬的书,显得那么粗犷有力,手指上的茧清晰可见。那是艺术家的手,透着一种特殊的美。

  后记:不是名人传,而是巨人书。不再记录成功,反而凸显受难。三巨人皆命运多舛,遭遇不绝从体肤之痛到心灵之苦,历历受难。固然材质天赋,若无灾患磨砺,如何意志跨越忧患,灵魂挣脱困顿?受难是伟大的注解。

  巨人三传读后感 篇2

  "固然才智天赋,若无灾患磨砺,如何意志跨越忧患,灵魂挣脱困顿?受难是伟大的注解,巨人三传读后感3篇。"——-———《巨人三传》。

  是巨人,亦是英雄。

  他们,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小说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

  在人生忧患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悲惨的遭遇,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使他们窒息,可他们仍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因为"无论天空多么阴霾,太阳一直都在的,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长了一双会飞的翅膀。

  贝多芬供大家欣赏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琪罗留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播送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罗曼·罗兰把他们称为"英雄".

  什么是英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他说:"人生艰苦。而对于不甘平庸凡俗的人,则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缺乏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战争。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作我们的养料;倘使我们太累,就把我们的头在他们的膝上休息片刻。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迸发,支撑支撑、温暖着我们与命运抗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巨人三传读后感 篇3

  人生艰苦,而对于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则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缺乏幸福的,在孤单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题记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额角隆起,宽广务必,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从小,父亲就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内,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

  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他的童年尽管如此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

  关于一八二二年《菲岱里奥》预奏会,他要求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从第一幕的二部唱起,显而易见他全没听见台上的歌唱。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进行时,台上的`歌手自顾自地匆匆向前,结果是全局都紊乱了。

  两年以后,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他指挥着《合唱交响曲》时,他全没听见全场一致的喝彩声;他丝毫不曾觉察,直到一个女歌唱演员牵着他的手,让他转过身面对观众时,他才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舞着帽子,向他鼓掌。

  一八二七年二月十七日,躺在弥留的床上,经过三次手术后,等待这第四次……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开始了他天国的第一天。这个善,是解脱,是像他临终时说的"喜剧的终场"——我们却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终场。

  多少人已颂赞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却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一步步地往上攀登,追求更高的人生,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快乐,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

  他,就是音乐界的奇迹——贝多芬!

【巨人三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巨人传读后感06-08

巨人的城堡读后感08-30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03-16

《巨人的花园》读后感01-11

初三《水浒传》心得10-21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12-25

《林徽因传》读后感01-11

《钱学森传》读后感12-22

《岳飞传》读后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