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夺冠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夺冠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夺冠观后感1
上周末,我非常有幸的与公司同事一起观看了《夺冠》这部电影。
影片以时间为线索,重现了1980年战胜日本队首夺世界冠军、08年遗憾负于郎平执教的美国队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战胜东道主巴西最终夺冠的几场比赛,展现了中国女排三十余年波澜起伏的发展之路。
整部影片中最令我难忘的,其实是郎平问队员们:你们为什么打排球?你们爱排球吗?有的队员因为这句话终于忠于内心,下定决心去读书,有的队员则终于认清自己打球的目的,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我想,其实大多时候,我们普通人决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难说是因为真正的.热爱。正因为这样,才会得过且过,并且非常容易被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干扰。所以我们必须在做的过程中寻找到我们要做的原因,这样做一件事内心才有了支撑,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轻言放弃,最终才更有可能成功。
强大而坚定的内心才能重燃我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拼搏的事业进取心。正如有人总结出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
夺冠观后感2
中国女排,想必大家都知道。1981~1986年,中国女排取得了令全世界震惊的成绩“五连冠”她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强大的中国精神。
中国女排刚刚建立时,她们每天夜以继日的'训练着,为的是有朝一日为国争光添彩,一次美国发话说“以后的比赛靠的不是实力,而是强大的科技,我们的计算机相当于1000个人呢,你们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了如指掌,更别说赢我们了。“哼”中国教练冷笑一声,吼道“把网升高15厘米,练接着练!这你们能计算出来吗?”
每一次训练都是血与肉的搏斗。经过大量的训练,在1981年总决赛中国队大战日本队时,随着一声“好球”中国队的名字被永远的刻在了历史上。随后的4次比赛,中国队连续取得冠军,成就了“五连冠”。郎平也一战封神,被人们称为“铁榔头”。
随后郎平被调到美国作为国际教练。几年后在一场中美交战中,郎平率领着美国队,一举战胜了中国队,被国人破口大骂。
事后郎平放弃了美国的一切优异待遇,坚持回国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排球教学方式,起初这种效果并不好,连次败北,在和东道主巴西的比赛中。管理员甚至已经买好了回去的机票,可郎平凭借着她巧妙的用人和队员超常的发挥,一局取得胜利,打败了东道主巴西队。几天后又接连打败其它国家队。当国旗飘扬在空中,国歌在国人的耳朵边徘徊,那一刻我是无比的自豪
我自豪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夺冠观后感3
王红正
电影《夺冠》,主要展现了中国女排自1981年首次夺冠至里约奥运会重新夺冠经过的艰辛历程。
电影从是个世纪八十年代到2016年,将近有40年,我国的女排事业大起大落,女排曾被全世界人刮目相待,也曾被全世界人质疑,朝笑,漫骂。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大战,一方主教练是当年的代打教练,另一方美国主教练竟是郎平,这也是最后美国获得冠军的原因之一,虽然结果我们得了亚军,但也因此像滑铁卢一样,一蹶不振,连世界杯上场机会都没有了。
一直的失败并不代表女排放弃了,没有名誉在身,但是女排那“球可以输,但人不可以输”的女排精神仍在,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小组赛输的一踏糊涂,在最后的`淘汰赛上,面对着世界第一,还是东道主的巴西队,女排并没有放弃,因为放弃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最后的比赛结果直接逆转未来,3比2险胜,之后的比赛上,相继打败了美国,塞尔维亚,时隔12年,终于获得冠军。
四十年的中国女排,经历成功与失败,她们胜不骄,败不馁,永不言败,这就是女排精神。
夺冠观后感4
10月8日晚,我与妈妈一起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夺冠》。
刚开始是在1978年,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我们也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女排。
真的很震撼,在最早的排球训练馆中,没有灯,没有高科技,只是两筐球,一张网,几个杠铃。当时的训练很苦,球员们训练完回到宿舍后,基本倒头就睡。其实教练也是有苦衷的,因为当时中国科技并不发达,于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通过计算机来得到自己队员的实力信息,他不得不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使队员们在赛场上爆发出最强的实力。由于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才使得我们的女排在日本比赛时,面对着既是东道主,又是东亚魔女的日本女排,我们中国凭借自己的.努力,险胜。
我觉得如果把《夺冠》这部电影总结成一句话,那一定是“努力终会有回报”。比如说当时的郎平,教练让她举重100公斤后再碰球。这其实就是教练在刻意练她的臂力,因为在球场上臂力与技术同等重要,也正因如此,她才会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带领女排走上世界舞台,成为世界第一。
努力终会有回报,努力、坚持、不放弃,也是女排精神。
夺冠观后感5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题记
何为女排精神?中国女子排球队北京训练馆的墙壁上印着十六个字,正是这十六个字!我想,这就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写照吧。
中国女排40年的征程弹指一挥间,从最初老女排的黄金时代,到陈指导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再到郎平指导的第三个黄金时代,有过低谷,却仍然登上了巅峰。
国家队的队员训练有多苦?“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用这句话形容无比切贴。她们一天对扣几万个球,她们防守防到筋疲力尽,能休息吗?不能。教练绝不会对她们仁慈,如果她们不抬起手防守,排球就会一个接一个的砸在身上……她们练到哭、练到崩溃、练到浑身是伤,中国女排的训练馆,简直就是女版的.“黄埔军校”。但,她们唯一没做的事,就是放弃。
《夺冠》之中,陈指导曾这样对郎平说:“我身边许多人都对我说,时代变了,中国人不需要中国女排了,但我需要”,他表露出的恰恰是对冠军的无限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
女排精神传承至今,不仅在他们心中,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女排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女排创造的奇迹,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夺冠观后感6
把党课搬进电影院,用光影艺术锤炼党性。金秋十月门诊综合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光影铸魂电影党课活动,观看了影片《夺冠》。五星红旗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又一次响起来了,我那颗激动心也跟着飞扬起来了。看着12位运动员,她们身着中国红的运动服,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金牌,手里拿着奥运会的标志物,那神采飞扬的情态简直让我羡慕,让我鼓掌,让我的心儿飞翔。
梦回这些年在电视上看过的大大小小的女排比赛,思绪万千。电影最打动我的就是老一辈女排运动员们刻苦拼命训练时的艰辛,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咬牙坚持。每次夺冠,都是热泪盈眶,让我坚信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而整部电影我觉得最让人震撼的地方是,如何去讲这些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比赛,那种临场的氛围感、赛场的紧张感、每个冲突的情感都拿捏的非常到位,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笑点可以让人缓缓眼泪,动情又动心。
生活中我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中学时期参加过排球训练,所以更加热爱排球这一项运动,更是懂得女排精神是在关键时候压不弯,踩不扁,挤不碎,打不垮,顶得住,抗的起。中国女排传承了华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国女排,向你致敬!
夺冠观后感7
“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
一九几几年的时候,我国正在进行改革,中国女排也在崛起,电影的开始就是中国女排的成员在训练,来了一位陪打教练,张忠和。女排的教练对队员的训练十分严格,手和膝盖都磨出了血,很多人都羡慕可以进国家队,但是,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在训练的时候,那么累,那么苦,又想放弃又不能放弃,对于他们没有退路可言,只有硬着头皮向前冲!
郎平,她在女子排球队刚开始只是一个替补教练对她也是十分苛刻,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到最后!郎平面对教练的训练并没有退缩,而是一一应对,最后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主力,并且赢和美国的那一战。时间过得总是很快,朗平已经从当年的主力变成了现在的教练,因为排球郎平,从脖子以下就没有好的骨头,在超市购物用的都是残障专用车道,很多人都好奇是多么狠的训练,才能让一个人变成这样,郎平的一生就对她说“你现在是60岁的心,80岁的.骨头啊”
中国女排的教练郎平在中国女排最弱的时候出现了,她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女排的发展趋势,对它进行了一次改革,使它重新回到巅峰。没有人能笑着拿世界冠军!
夺冠观后感8
有很多看过的电影我都忘记了,但有一部电影是给了我很大激励的,那就是在这个月初爸爸带我和妹妹去影院看的电影《夺冠》。
《夺冠》主要讲的是女排精神。这部影片讲述了以郎平为主的中国女排,在20世纪80年代团结一致、努力奋斗、敢打敢拼、勇于奉献,终于为祖国夺得了五连冠的巨大荣誉的经过。又讲述了郎平退役以后当了教练,在中国女排屡次失败后,郎平勇于承担责任,带领中国女排再次走向辉煌的经过。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郎平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去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奥运会的过程。当时中国女排已经连输了好几场,如果再输一场就会被淘汰。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新女排的年轻队员们,自发组织了会议,一起讨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起讨论怎么样才能打赢这场比赛。在那一天晚上,她们也真正懂得了女排精神。第二天,她们在比赛中努力拼搏,相互配合,夺得了胜利。在之后的几场比赛中连续夺得了胜利,最终获得了冠军。
通过这部电影,中国女排精神激励我要团结一致,努力奋斗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一定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不怕苦,争取不断进步。
夺冠观后感9
今天,我跟爸爸和妹妹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叫《夺冠》。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郎平。郎平之前是一名中国女排国家队运动员。最初没有上场资格,但她仍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最后成为了队里的核心队员,并最终带领国家队拿到了世界冠军。在她退役以后,到美国去留学,美国女排国家队邀请她担任了主教练。在一次世界杯比赛中她所带领的美国排球国家队击败了中国国家队,并拿到了当时的世界杯冠军,她心里很内疚,于是她回到了中国担任了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并且带领中国女排取得了世界杯冠军,因此让中国女排走上了世界舞台。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的比赛。中国女排最开始没有发挥好,一度大比分落后,全队士气低沉。中场休息的时候,主教练激励她们说道:你们要重新振作起来,为祖国争光。女排队员们听了以后大受鼓舞,重新振作起来了。经过五轮艰苦的奋战,中国女排赢得了冠军。从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女排精神,做事要坚持,遇到困难不轻易言弃,最终会战胜困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国家,在国家大事面前我们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现如今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没有家国情怀。我们要从小做起,好好读书,为国家繁荣昌盛积累知识。
夺冠观后感10
星期二的时候,陈老师带我们去演播厅观看《夺冠》。
一开头,就看到中国女排在排球场上的苦练,中国女排教练把队员们都打哭了,队员们只能忍着痛,继续锻炼。我非常喜欢中国女排!流血,流汗!不流泪!
后来女排在和江苏男排打比赛,连输三次,教练和她们说:“平时我对你们的要求严格,很辛苦,但只有这样,中国最好的男排才会与你们打比赛,在战场上,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在这句话中我听出了做什么都要学会合作。
球场上,江苏队员的三号,一米九零,和苏联的波尔科娃一样,七号米九六,是美国队海曼的身高,十号的净跳高度和古巴的佩雷斯一样,我们陪打教练的身形和日本的江上由美相似,郎平一米八四,是我们最接近欧美的主攻,如果中国女排队可以和男排抗衡,那明天,就可以成为世界冠军。
终于,到了中国女排对战日本女排的时候,在第一次的`比赛里,中国队的有些急躁,频频失误,4:7日本队先赢得一场,在第二场中,中国姑娘在比赛前就做好了最艰苦的准备,最后,在十分钟后打成了平手,比赛进入白热化,仅在郎平的一跳,一拍,成功积二分,中国队赢了!颁奖时升起了我们的中国五星红旗,奏起了国歌,看的我心情澎湃,眼睛湿润。
这一部电影我感受到:“要学会合作,遇到困难,努力克服困难,任何人都要无时无刻都要想着国家的荣誉是第一位,替国争光,无上光荣!”
夺冠观后感11
“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在2016年,在奥运会上,再次想起了中国人(中国女排)的声音。
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主教练,说了一句最经典的话,他说:“要想成功就得接受现实,接受残酷的训练,练上成千上万亿数次练习,日本人不会对你手软,美国人不会对你手软。”
我还喜欢中国队对日本队的`那一段。正当日本队要向我方发起进攻时,郎平一个箭步,向上一跃,竟防下了那一球,创造了奇迹,“砰”漂亮一球,郎平一个球下去,打破了这场僵局,原本我以为肯定又是日本队得分,可郎平这一操作让我目瞪口呆,反而是中国队得分。干得漂亮。
后来下一代的中国女排跟美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打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很惨!
但是郎平再要和巴西下一场比赛跟他们说了一句话:“你们敞开着打,原本我们那一代人,每次出去比赛都得带个包裹,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你们这一代人的包裹有我们这一代人来承担。”
这次中国女排以三比一的成绩获胜而后来中国女排又跟其他国家打,都是以三比一的成绩赢得比赛。
我觉得我们要向中国女排的坚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
夺冠观后感12
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们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勤学苦练,五次蝉联了世界冠军,在排球场上为国争光。她们身上的这种独一无二的女排精神永不过时,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
朱婷把自己的`信仰和榜样定为郎平,郎平听后非常生气,说朱婷不可能成为自己,不是因为郎平傲气,而是她想让队员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样子。所谓不负此生,从来不是活成任何人的样子,而是找到最好的自己。朱婷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她心中有那股想往上冲的信念,也是这股信念让她在追梦的道路上坚持下来。也许她学习排球的初衷并不是热爱,但后来接触排球后,她从接纳到喜爱,从喜爱到热爱,她从排球上实现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我要向她学习,学习她身上那股拼命往上爬的拼劲,学习她不因自身条件不足向命运低头的勇气。
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活成朱婷,我们必须先要成为什么,然后才能遇到什么。我知道,我必须刻苦训练成为冠军,才能遇到我心心念念的那块金牌。别轻易否定自我,毕竟我才十几岁,我的未来还很长。
女排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因为在人生这条路上,每个人都欠自己一个完美的“夺冠”。
夺冠观后感13
《夺冠》已上映一年时间,今日看《夺冠》,被女排运动员们的女排精神所震撼。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随着改革开放一点点进步,终五次蝉联世界冠军。后经历了一段低谷时期,中国女排并没有消沉,而是重拾精神,2016年里约奥运会,重返世界之巅。
女排永不言败。十几年的时光,有嘲讽,有质疑,有失落,亦有艰辛和磨难,走过风雨依然坚定。“鹰有的时候也会掉在地上,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在逆境中,中国女排努力去做风雨中的鹰。她们一天的扣球数超他人数倍,每天都要训练长达8个小时。期间她们沮丧过,在黑夜,教练鼓舞她们:“老女排什么都没有,只有墙上的球印。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而没有了墙上的球印。我希望的.是,你们能打出属于自己的球印,印出属于自己的球印。”女排精神像一炬火,变得越来热烈。女排们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在与巴西对决的中巴之战中,中国女排惊人逆转全局,势不可当,获得金牌。
中国女排由正值青春的运动员们组成。而女排不变的坚守与信念,体现在了一支女排队伍上,也应该在我们的心中常驻。它是女排精神,是中国精神。我们应在雨中做一只不惧险阻的鹰,翱翔在天空中。它有时会停在半空,但终会重回气势,继续前行于天际。
中国女排精神不朽。“女排精神不是胜利才有,而是一直存在”女排精神一直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夺冠观后感14
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夺命的追求,一种拥有的欣然。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结果,又是多少人奋勉与共的动力。“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电影开头传递给我们的概述。
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敢于牺牲的人,才能做到宠辱皆忘,在各种挑战面前发挥最大限度的潜能。跟着电影中宋世雄老师的播音声仿佛穿越至那个挥洒青春的年代。一次次奋不顾身的倒地,一遍遍拼尽全力的跃起,一记记不留余地的扣杀,渲染了几代人因排球而生的青春。胜利后的女排姑娘们泪水与笑容都如花般之美,她们像玫瑰般倔强,如牡丹般纯洁,似兰花般刚毅,比梅花般坚强。
女排姑娘们在采访中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部尔卫”。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是一个竞技赛场,人人都是主力。没有什么捷径而言,只有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才有别样的精彩。
电影终有一天会下线但30多年来的女排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
夺冠观后感15
“我郎平,从来不装。”当郎导在探讨会上目光坚定地说下这句话时,会议室里的人都安静了下来,不要说郎平,要听郎平说。
《夺冠》记录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间38年来中国女排奋斗的故事。第三届排球世界杯决赛,中国队战胜“打不死”的日本,赢得了冠军。随后,中国女排取得了五连冠。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败给了由郎平担任主教练的美国队,对郎平的骂声一片,郎平辞去了主教练。2013年里约奥运会,郎平执教的女排战胜东道主巴西队,中国队夺冠。
这是一部两代人的.排球故事,从郎平到朱婷,38年间,中国的女排由强到弱再到强。
在比赛前郎平问朱婷:“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朱婷回答:“我想成为你,现在满意了吗!”郎平回答道:“你不用成为我,你永远成为不了我。”比赛前一晚,郎平给朱婷发了一条信息,让她相信自己。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战胜了东道主巴西队,朱婷靠一记扣杀一战成名。
中国为什么会那么看重比赛的输赢?“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等一天我们强大了,就不会将赢作为比赛的唯一标准。”就像鹰会落地,而鸡永远飞不了鹰那样高一样,中国女排在不断变化,会成为鹰,会像鹰一样高高飞翔在天际。
成为你自己,遵从内心的呼唤。我们相信,女排精神永不过时。
【夺冠观后感】相关文章:
《夺冠》观后感05-11
夺冠观后感06-30
篮球夺冠祝福语简短01-20
电影《夺冠》学习心得体会12-25
长征观后感08-31
《赤壁》观后感08-30
音乐的观后感07-28
《最爱》观后感09-04
《孔繁森》观后感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