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老师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老师观后感1
听了魏老师对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方面知识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作为一名家长,我重新审视自己在处理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包办型溺爱。正如老师所说父母以太爱孩子为由,将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孩子,在孩子遇见困难、挫折时替孩子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孩子失去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失去自主探索成长过程中的乐趣。
二是存在过多关注亲子关系,忽视了家庭教育关系的核心。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行为,虽然每个父母都不是完人,但我们也要不断反省、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三是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时,情绪不够温和,对待孩子的诉求和违反规矩的行为不能心平气和的'去面对,往往事倍功半。正如老师所言:当父母用怒火去维护原则和规矩时,孩子并不会从内心认识到原则和规矩的重要性。因此,在处理亲子之间的矛盾时,我们要像老师说的那样,用平和的心态去拒绝,拿出平和的心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原则和规矩的权威。
关于老师观后感2
听了本周的讲座,很佩服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败在学生手里,而是败在家长手里。在很多方面与王金战老师产生了共鸣,或从王老师的讲座里受到了启发。
我反复对照王老师的板书“让孩子变笨的十大高招”,自己高达6处,自叹自己是一个愚蠢的家长。优秀的孩子背后有优秀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听完讲座以后,真的要深思自己的孩子问题出在哪里?只有找到问题,才能有解决的办法。
王金战老师提到:“当一位学生反反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为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转换为优秀。”在王金战老师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个性各异的学生。王老师引导学生充满自信,奔向各自预定的目标,享受了快乐学习的过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听完王老师的讲座让我有了信心,孩子每次前进一小步,都不要命的鼓励,孩子每次学习前进一名次,都反复夸奖。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评价。所以孩子失败后应该是过多的鼓励,让孩子明白失败并没什么,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允许孩子的失败,也是对孩子成功的一种信任。距离中考还有8个月,距离高考还有3年,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也能奔向自己预期。
关于老师观后感3
因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金山人,所以,当第一次听到"大吴老师"时候,多少还是有些陌生的!但,当我看完《大吴老师》,这部讲述金山区山阳中学优秀艺术特级教师吴永祥先进事迹专题片时,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被这一位可以尊称为"爷爷"级别的老前辈所震撼到了!更被他的这份执着、这份真情、这份平凡、这份伟大所深深地感动着……
当我看到这样一位70多岁的老者还奋斗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时,当我看到大吴老师充满激情的带领着他的学生开展乐队排练时,不由得为自己也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倍感骄傲!大吴老师在半个世纪的教学实践中,影响了数个生命轨迹,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地方文化的绚丽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美丽。作为一名80后的青年教师,大吴老师身上体现的责任心、爱心、热心、恒心、信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人们常说老师像园丁,用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老师还像红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想,用这两句话来形容大吴老师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对于我这个青年教师而言,面对这位70多岁的长者,更多的敬佩和敬仰!在佩服大吴老师50年不变为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喜爱的'学生坚守教育一线的同时,也暗暗的告诉自己,要像大吴老师那样,用心地去面对自己的工作,用满腔的热情去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直到两鬓斑白、直到皱纹爬满我的额头……
关于老师观后感4
这是一部青春题材电影,虽然讲的是八十年代的高中生活故事,但是每一个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高中的人都或多或少的从中发现相似的一幕幕:我们都有至少一个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不管他是班主任还是其他代课老师;我们班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总有几个学霸学神;我们班也有几个同学被老师认为是在“搞对象”……
剧中的苗宛秋老师语重心长,为他的学生操碎了心。看到他我就想起高中的班主任,虽然我们班主任没有与北大失之交臂的情节,但是他一样很优秀,一样为我们这群高中生操碎了心,甚至有学生和老师在背后称他为“唐僧”。这个外号很形象,我们的“唐僧”师父确实看着管着一群性格资质都不同的徒弟,《老师好》把我带进了这个美好的回忆里。
这个故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让所有的观者于岁月的`不同时点产生共情,于别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过往。正如故事的最后回忆了苗老师身为学生时的场景,师生情是一代传于一代的,时代会变、故事会变,但那份无以为报的情分却生生世世不曾有变。
关于老师观后感5
黄老师这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教材当中的侧手翻,侧手翻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内容,对增强学生肩、臂、腰部肌肉的力量,发展人体的空间定向能力、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动作协调性,都有着十分积极地作用。但由于学生往往存在恐惧心理,以及七年级的女同学,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上肢力量相对比较弱,这都使得这一内容的教学很具有挑战性,上这样的课总让我感觉很难,看过黄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指导!
从黄老师的课堂上,我能够看出,黄老师对教材分析的很透彻,整堂课都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的方法手段,一些辅助练习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他把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没碰到的或者即将碰到的问题都做了一个分析,并且预先想好了解决方法。辅助手段非常有效,到位,对于动作的掌握十分有帮助。尤其是其中的诱导性练习,由简入难,层层递进。配合黄老师的完美示范,使学生对侧手翻这一动作产生兴趣,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黄师还向学生适时地渗透两纲教育,让学生懂得保护与帮助及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这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及安全运动意识,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关于老师观后感6
这个假期,我读了《老师的眼睛》这本书。我事先就在书店看好了这本书,一放假我就跟妈妈去书店买了作者汤素兰的一套书籍。其中就有这本《老师的眼睛》。回到家,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一下读到了第86页。
这本书的作者是汤素兰,曾获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这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拼接起来的。书中一共有19个小故事。我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神秘的太空饮料。里面讲的.是一个不起眼的男同学柱儿因为喝了最后一滴剩余的太空饮料,由此获得了一种太空能量变成了神童。期中考试时有一个题目叫斯芬克斯是学校特请过去、现在和未来高科技研究所的吴所长出的。这道题是吴所长花了四十七年的时间才演算出来的。没想到柱儿竟然只花了十分钟就解开了。柱儿也就成了家喻户晓的神童。柱儿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只要有人引导,有人鼓励,就会勇往直前。那神秘的太空能量,只是使柱儿获得了被人重视的机会。而有了这一次机会,就有了柱儿的未来。最后当柱儿回首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时,他向全世界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请不要冷落任何一个孩子,请给每个孩子一次成功的机会。一次就够了柱儿伸出一根指头,大声地说。
我看了这本书感触很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光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缺点,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变得更优秀。相信自己,自己永远是天才。
关于老师观后感7
我是在自媒体人的吹捧下,听说这部电影不错,然后就去看了这部电影的。只要稍有时间,中国人还是愿意对国产影片最大的支持的,对国产影片的回归源于对好莱坞样本剧的厌倦。
一个评价:看了影片以后,我真不能给电影好评——人物脸谱化,故事样本化,表演小品化,平庸之作,毫无亮点。这部影片像一个思想还没走出那个年代的`编剧的水平,也像一篇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并没有什么悟性的年轻人的习作。
两点感慨:
一,我看到了中国电影人空前的团结,只要大家有需要,能露个脸的都来露个脸,再大的腕儿还是能够到一部不靠谱的电影中客串一下,而且表演还完全在线。这种氛围很好,中国就需要这种团结,荣辱与共,一起生存,更像一家人。
二,中国的少年都被关到学校里读书去了么?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表演这点称职之天分?为什么完全可以用一群孩子来表演的电影,偏要用一群大叔来扮演高中生?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电影请少一点违和感。
最后一条总结:如果你怕你的新电影不知名,不妨到手机新闻客户端上发发帖。当然,作为拥有一颗善良之心的人,请远离那些靠流量挣钱的自媒体人。
【老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嗝嗝老师》观后感11-21
老师好观后感03-14
老师好观后感03-03
《老师好》观后感01-31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02-28
老师好观后感15篇03-09
老师好观后感(15篇)03-28
老师好观后感集锦【15篇】07-18
老师好观后感通用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