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08-19 12:37:4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诚信教育》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诚信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诚信教育》读后感

《诚信教育》读后感1

  假期里,我有幸读了《诚信教育》这本书,书里讲的是诚信的故事、格言、建设诚信的校园。诚信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要守信用,不能违背诺言。

  诚信故事里有一个叫《门德尔松的坦诚》故事令我最难忘,故事里讲的是:著名的德国音乐家和钢琴家门德尔松,单凭《伊塔尔兹》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也非常喜欢他的曲子,一次,他出访去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女王在宴会上表扬了门德尔松,他羞得满脸通红,承认说这曲子是他妹妹创作的,只是当时的德国认为女性是创不出好作品,所以他妹妹为了发表,就署名门德尔松了。

  门德尔松这种坦诚是世界上少有的,诚实的品格是可贵的,不能因为一丁点利益,就违背了诺言。诺言就是对自己承诺过的话,做出负责。一件发生在英国18世纪的诚信的'事更是令人感动。

  一名有钱的绅士在漆黑的夜晚里行走,他遇见了一位卖火柴的男孩,男孩哀求他买一盒火柴,绅士答应了,可绅士没有零钱,男孩说肯去帮绅士换零钱,绅士等了很久,始终不见男孩回来,只好拿着火柴回家了。第二天,又有一个小男孩来找绅士,原来这个小男孩是昨天卖火柴的男孩的弟弟,他是来替哥哥送零钱的,绅士问男孩呢?小男孩说哥哥在换回零钱的路上被马车撞了,正在家里躺着,绅士听了又着急又感动,连忙赶往男孩家。

  在生活中,我也有不讲诚信的时候。上学时,我和同学约好了晚上一起去玩,可是由于我一边作业一边玩耍,做作业用的时间比平常慢了一倍,刚写完作业,同学就来叫我,我刚想答应,可又想起,我还没有弹琴,只能失信了。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社会需要诚信,我们少年儿童更需要诚信。诚信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崇尚这种力量,想要得到这种力量,不是靠别人,是靠自己,靠自己信守每一次的承诺。

《诚信教育》读后感2

  读完《诚信教育》,我受益匪浅。我知道诚实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标准;不仅是一种声誉,也是一种资源。正如乔乔所说,“真诚是人生最高的美德”。的确,无论你高低贵贱,无论你是谁,都要遵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建设诚信校园》一章的故事:“0分成绩”。

  故事是这样的:美国一所中学的'许多学生在完成生物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老师发现并判定为剽窃,并不礼貌地判定这些学生的生物课成绩为0分。老师说,她在上课的第一天就与学生达成了协议,并得到了家长的签字和认可。要求分配的作业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作业失败。支持他的人说:“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家庭作业更重要”。

  老师真的判了学生“0分成绩”,她深刻诠释“不自欺,不欺人”这个意思值得深思。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就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班里做了一次模拟考试,结果我得了100分,心里很开心。

  回家后,我自豪地把它给了父亲。起初,父亲的脸上似乎有一种无法掩饰的喜悦。渐渐地,父亲的脸色沉了下来“圆圆,过来吧”“嗯?”“你看,这个话题算错了,按理说应该扣一分……”“我不想要,万一扣了一分,那我就不是全班第一了!再说了,反正老师也不知道。……”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很难入睡。“红圈圈”就像一双尖锐的眼睛嘲笑我,讽刺我……

  第二天,虽然我不愿意把试卷交给老师重新打分,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向老师解释了情况,重新打分。老师称赞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我笑了。父母知道后非常高兴,竖起大拇指表扬我。

  有了诚信,一根小火柴可以照亮整个天空;有了诚信,一朵小浪花可以溅起整个海洋;有了诚信,一片小叶子可以倾倒整个季节……

  我们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步都会留下脚印,脚印不能一致,也不能混乱,因为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犯错误,一旦犯错误,我们需要做的是纠正错误而不是隐藏,只有利益实际行动来弥补错误,使自己诚实、负责任,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爱。只有一路真诚,才能一路阳光明媚。

《诚信教育》读后感3

  当我读到《孝在我心》一文时,张宏斌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他可以照顾一个十多年未曾谋面的老人。浓浓的爱意,是不是很感人呢?

  张宏斌,一个平凡的名字,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做着平凡的事,说着平凡的话,但他的心里却有着一份不平凡的爱。每天一有空,他就会去无人陪伴的奶奶家,陪她聊天,陪她吃饭,自然就成了亲戚。

  当我读到张宏斌因为奶奶的鸡而被溅满脸上的火花时,他并没有一味地责备奶奶,而是笑着对奶奶说,什么也没发生,一笑而过,我有种触电的感觉。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我和同学站在操场上聊天,一个人跑过来,不小心踩到了我的脚。他已经说了对不起,我却还是毫不留情地骂我。现在想起来,我真是脸红,感到非常羞愧。我相信学生们也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情,被老师、同学、朋友、家长无意中伤害或误解,但你是否也像张宏斌一样一笑置之呢?

  当我读到张宏斌送奶奶去医院时,他不顾自己单薄的衣服,坐在迎风的地方,紧紧地抱住奶奶,为她挡风,当时的情景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小时候经常生病,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发烧了,爸爸妈妈来不及穿衣服,只穿着单薄的睡衣,给我拿了一些衣服,不管发生什么事,他们都骑着车上车就离开了。虽然我家离医院不是很远,但我却感觉很遥远。后来,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痊愈了,但父母却因劳累过度而变成了“大熊猫”。是的,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伟大的,张宏斌对奶奶的爱也是伟大的。但我们真的回馈他们了吗?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求父母帮我们买这个买那个,如果我们不买,我们就会生父母的气;如果父母批评我们,我们就会发脾气……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我们应该自己做事,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开心。

《诚信教育》读后感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长期以来,我们祖先一直把诚信当做一种自我修养的品格来追求。人类有很多美好品格,比如安贫若素、拾金不昧、自强不息等等,追寻到根源上,就是诚信。

  在我读了《诚信教育》这本书后,我的感触很深,其中《裴度的守候》这篇文章最让我记忆深刻。

  《裴度的守候》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裴度是唐朝有名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在一次去香山游玩时捡到了一个包袱。包袱里有两条玉带和一条犀带,裴度见了,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在那边等待失主回来拿。第二天,裴度看见失主跑了回来,可裴度却不着急把东西还给失主,而是仔细追问了包袱里的东西。等失主说的和他手上一样时,才把东西还给失主。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捡到这么宝贵的东西,有些人可能默不作声,偷偷地就据为己有了。裴度拾金不昧,守在门口一直等待失主出现,将失主救父亲的玉带和犀带还回去。这种事,不讲诚信的人,是都做不到的。生活中,我们肯定也丢过不少东西,可找不到的感觉,是不是很难受呢?当你捡到东西时,换个情境想一想,丢东西的人也许正急得团团转呢!

  我爷爷是一个记性比较差的老人。记得有一次,我和爷爷去买菜,爷爷付完钱,把手机落在了菜店里,等回到家之后才想起。奶奶说:“别去了,去了也找不到的。”可爷爷坚持去找了。没想到刚到店里,店主看见爷爷,忙喊道:“大爷,您的手机落在我这儿了,我给您收起来了,您看看对不对?”爷爷感激地拿起手机看了看,“没错,是我的手机。谢谢老板!你真是一个大好人。”周围的人见了,都称赞这位老板人品好。店主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做生意最讲究的就是诚信啦!没有诚信就没有生意。”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讲诚信,我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诚信教育》读后感5

  放寒假时,老师发给我们一本《诚信教育——人生的必修课》。读了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它净化了我的心灵。它使我知道,诚信是社会当中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没有它,社会将会是一片混乱。

  这本书通过几十个真实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真理: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培养一个人高尚品行的基础。书中有一个让人震撼的故事:临近除夕之时,建筑商孙水林带着26万元现金,带着家人驱车赶回武汉,打算给工人们发放工钱。没想到路上发生了重大车祸,一家五口都不幸遇难了。弟弟孙东林决定带着先把哥哥的后事搁在一边,带着这些钱回到武汉把钱发给民工,自己还补上了7.6万元。而此时,弟弟替亡兄了却心愿的事也传遍了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无不为兄弟俩的义举而感动,成为了湖南卫视2010百度娱乐沸点明星,受到人们的尊敬。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可否设身处地地想过: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是先把哥哥的后事办完,还是替哥哥去还钱?走在人生的一次分岔路口,面对逝去的.亲人和等着工钱回家过年的工人,哪项更重要?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5位亲人而让几十甚至上百名工人在寒风中度过这个春节,我们的良心不安哪!诚信道德是做人的第一根本,诚信做人就体现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当中。任何时候,不管发生了怎样的情况,还是应该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把做人、做事与诚信交汇,与诚信做朋友,这样我们才能坦坦荡荡地快乐生活。

  诚信就像是一轮明月,它挂在空中散发着皎洁的月光。而谎话、背信弃义的事就是那遮挡住月亮光芒的乌云,乌云取代了月光,谁会愿意看到这样的事?相信大家都是喜欢明亮的月光而不是漆黑的乌云。而如果做了见利忘义的事情,那时候再想拨开乌云看到月光已是不大可能的了。相信大家都读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放羊娃以玩乐为目的多次欺骗山下的大人们上山“抓狼”,到最后狼真的来的时候却没有人再相信他了,放羊娃和羊群都被狼吃掉了。

【《诚信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诚信教育心得07-03

诚信教育的活动总结03-17

诚信教育活动总结07-24

诚信教育活动总结12-18

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总结11-29

学校诚信教育活动总结01-03

诚信教育活动总结15篇06-15

大学生诚信教育心得02-13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心得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