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守护湿地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守护湿地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守护湿地心得体会1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下面是分享的保护湿地作文,希望你喜欢!
大气、河流、海洋、冰山……这些要素构成了人类的水资源环境。但是,你知道吗?还有一种资源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就是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地。
肾脏能将人体内的废物、毒素排出,是人类体内不可缺少的'组织。而湿地就像大地的肾脏,既能保持水中的养份,又可以过滤各种有机废物,所以被称为“地球之肾”。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湿地,不论是小溪、湖泊、沼泽,还是人工建的水库、鱼塘,都是湿地。湿地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甚至连沙漠这样的死亡之海中,也有湿地。
在科技腾飞的新时代,人们为了工业、农业等的发展,陆续地将湿地排干、填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全球的湿地面积缩小了许多。仅剩的湿地面积,用一个例子来说,就像苹果上薄薄的一层苹果皮!
据调查,因为人们乱砍树木、浪费水资源,两个旅游胜地:马尔代夫、丹戎比艾几十年后就会消失!
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曾是水鸟们的天堂,这里栖息着成千上万只水鸟,但是,因为战争和工业发展,美索不达米亚的面积仅剩50平方千里,40多种水鸟、甲壳类、珍稀动物已绝种。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动物们能有一个快乐的家,请保护湿地!
守护湿地心得体会2
我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4%,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湿地分布广、面积大,湿地资源的丰富度和独特性在全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它填补了我国生态系统立法空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国湿地管理进入法治化的新阶段。
有人认为,湿地保护远不比大气、水污染治理来得急迫,排排座次,资金、人力都很难安排到前面,这样的想法十分偏颇。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了生态安全,生物灭绝、灾害频发,哪有高质量的生存环境?期待各地拿出有力措施、投入真金白银,让湿地保护走向春天
这几天,有两个跟自然相关的日子。先是每年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再是昨天的立春节气。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们也以“逢春”形容事物生逢其时,将有大的发展。然而,从近年的数据看,我国湿地的命运却还没能“逢春”。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甚至能调节局地气候。湿地的功能的确不少,但它的重要性很晚才被社会所认识。也正因此,大量湿地遭受人为破坏,很多只能从地名中窥见其存在。比如北京的'“海淀”“积水潭”“苇子坑”“水碓子”“北洼”,都曾是典型的湿地地貌,如今早已被水泥森林所取代。
资料显示,我国湿地率为5、58%,低于全球8.6%的平均水平,人均湿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1/5、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年至-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达8.82%。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建设使许多湿地成为生态“孤岛”,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已成为我国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之一。
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第一批对8省区进行督察,5个省区的督察意见中包含湿地破坏的内容,其中,黄河湿地无序开采导致严重生态破坏;呼伦湖大面积湖滨芦苇湿地丧失,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等问题广受关注。而在我们身边,一些根本进不了名录的小湿地同样在加速消失。去年,北京市昌平区都市芳园小区的200亩人工湖被填埋,环保民间组织和业主干脆把“肇事”的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
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与“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到-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目标,这在湿地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指导5年工作的湿地保护“十三五”规划迟迟不能露面;同时,一些地方的保护条例规定要按照名录管理,可由于湿地管理存在多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名录难产导致保护缺乏依据。这都让人感觉湿地保护实际工作依旧难与目标相匹配。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12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作出部署安排,这对于急需“疗伤生肌”的湿地来说,无疑是一缕春风。划分湿地管理事权、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湿地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体系等方针,让湿地保护有了明确的制度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人期盼借此春风,湿地保护能有一个全新的局面。然而,有人认为,湿地保护远不比大气、水污染治理来得急迫,排排座次,资金、人力都很难安排到前面,这样的想法十分偏颇。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了生态安全,生物灭绝、灾害频发,哪有高质量的生存环境?必须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重新认识湿。
守护湿地心得体会3
这次郑东新区的湿地之行对我们整支队伍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不仅整个湿地公园的建设与构造对我们的印象很深刻,而且虽说我们参观的是人工湿地公园,但是我们由此拓展到自然湿地系统上,我们不禁被大自然的智慧所震撼了。
湿地作为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客体,湿地兼有水、陆特征,是自然界中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之一,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价值:首先可以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在多雨或涨水的季节,过量的.水被湿地储存起来,直接减少了下游的洪水压力。然后,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里,再慢慢地释放出来,补充给河流或下渗补充地下水,有效地缓解枯水期河流缺水或断流的问题。其次是调节气候。通过蒸发,湿地可持续不断地向大气输送大量的水气,调节区域的气候,降低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拉萨气候干燥,有那么一大片湖泊和湿地,水分蒸发,可使城市的空气湿润,没有这片湿地,拉萨的气候条件就更加干燥。专家们呼吁,高原都市拉萨旁有一大片湖泊和沼泽地,千万要保护好,不仅有利于城市市民的生活,而且也有利旅游者的身体健康。第三起到净化天然水体的作用。水流经过湿地,流速减缓,有助于污染物的沉淀,特别是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和矿化物质,对水体起净化作用。因此,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成为一种简便、节省、实用的初级污水处理技术。如果把森林比作“大地之肺”,那么湿地则常常被誉为“大地的肾脏”、“天然水库”和“天然的物种库”。
保护湿地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的热点和各国防洪的一项重要生态措施。而湿地也开始成为一些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的目标。通过这次湿地公园之行,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保护水资源不仅在于保护河流湖泊,湿地保护也是重点,因此节水护水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保护湿地,从你我做起!
【守护湿地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以法为盾守护湿地心得感悟体会最新02-03
《守护明天》心得体会04-18
《守护明天》心得体会02-26
《守护明天》心得体会15篇(经典)01-24
《守护明天》心得体会(精选15篇)08-18
《守护明天》心得体会优选15篇07-02
最新守护明天心得体会优秀01-30
最美自然守护者心得体会05-11
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