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体会

时间:2021-07-17 14:17:0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体会

  全面推进“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改革现行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利用每周二节课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增进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其难度可想而知,再浮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现这样的目标几乎是一纸空谈。有没有一种继承传统又勇于突破的创新模式教学呢?

《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体会

  到目前为此,体育与健康课仍然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获取体育技能的主要手段。现在虽然实行素质教育,但其具体实施的形式、内容仍然依赖于应试教育的老路子,落实“健康第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得不到有效保证的。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的学生会因为体育课教学的.平淡而抱怨过吗?

  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无精打采的现象吗?

  我们的体育课对增进学生健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了吗?

  回答这样的问题,恐怕我们体育教师中为之汗颜者不在少数。

  通过一周二节体育课的模式让每个学生掌握好每个项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他们大多会偏向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我们知道每个运动项目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都能或多或少地达到一定的锻炼目的。在教学中,为什么不能把实际情况考虑进去,让学生乐意的学?有一句话叫“十项会,不如一项专”。即使是身体素质很好的运动员也不能适应每个项目,更何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

  学生走出学校以后,面临的更多的是自我锻炼。学生在学校的时候,看上去什么都懂点,如果多问几句又是什么都不太懂,以后怎么进行自我锻炼?如果让学生在学校有一、两项喜爱的项目,好好学习过,而其他项目也能了解一点。这样的教学是否可取呢?我认为是可以的:

  1、这可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特别表现在自选项目上,因为是自己所喜爱的,众多爱好者在一起,对学习氛围和个人竞技水平的提高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其它普修项目中只要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认识学习其他项目有利于提高自己自选项目的水平,在身体素质上也有所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有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因为都是爱好者或是该项特长者聚在一起,有利于专业运动队的组建,和运动队整体的提高,运动队员的选拔基础更稳定,学生的业余活动和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3、能为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因为自己有了爱好和特长,所以更愿意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在自选中,学生的竞技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增强了参与运动的信心。如果仅仅是在理论上有所了解,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一知半解地参加活动,会感觉到不能得心应手;而如果相反,对一个项目有较多了解,并曾经参加了该项的特长班学习的,就会很容易找到运动伙伴,即使是进入社会,也能很快找到一批志同道合者,并会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对社会体育赛事也能热衷参与和关注,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个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进而也提高了全民体育健身意识。

  二、一种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定型之前,作为一种过度的体育教学模式,“一主多选”体育教学模式能够缓解当前一些突出的矛盾。(关于“一主多选”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方法等方面的介绍见本人拙著《探索“一主多选”体育教学模式》)

  项目的选择上,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两个自选项目,比如选择了大球类中的一个项目,而另一个项目必须是大球类以外的其它项目,两个项目不得同类,要求交叉选择。如果是遇到某一两个项目过热,而某些很少选,在过热的项目中可实行确定名额,如一个项目人数不能超过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如果超过了,则让该项目体育能力相对弱的同学改项,或是有部分同学第一选项比较多,而其第二选项此时比较少,让其一、二选项互换,可以减少人数过于集中。

  新的体育课形式不再横向与其他同学比较,而是自己和自己比。普修课程加自选课程,几个班可以合在一起上课。必修教材,则老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统一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传授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选修教材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

  考核可以采用学分制,一学期体育成绩由必修学分和自选学分两部分组成,每学期将要拿到一定的学分,方为合格;也可以用分段评,在自选项中,对于那些考核不合格的同学还可以要求选修其他项目。

【《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体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08-27

体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8-13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5篇)09-27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3篇09-19

课堂教学自我评价06-17

关于体育的名言10-05

体育实习总结07-27

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07-03

健康与运动自我评价06-29

心理健康的心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