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04 14:15:1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1

  x x这学期我有幸去小学听了这次小学音乐教学优质 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和大家 交流一下。这次优质课表达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 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 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 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 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综合这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 习借鉴:

  第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 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上还是 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教案 制作、歌谱制作新颖、首先由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导入,还有 教师制作的油灯。在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用图谱展示音乐, 给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音乐。但在多媒体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注 意的一点是今后大家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尽量使课件中的 所有音乐素材音量保持一致。

  第二、备课方面

  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 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 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所 以在这一环节上更表达了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 导入新颖,在歌曲新授完毕后,老师简单的舞蹈邀请学生伴 唱。可见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 种状态作了充分估计,并对各种状态预设了积极的应对,所以才有课堂上的临乱不 惊,精彩迭出。

  第三、教师的音乐基本功

  在优质课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大局部老师的基 本功就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 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 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第四、教研员点评,明晰今后工作思路。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获益颇丰可谓提纲挈领、 一语中地。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 绕目标来展开。(变‘通过教学使学生'为‘学生能够')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 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⑶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4)对歌词挖掘很深,却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如: “休止符”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节奏、旋律的比照呼应等都 应是把握的要点。

  (5)不要太过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程 度。

  如局部课堂歌曲完成不好,学生展现太少,只因被其它 活动冲淡。“自己唱歌才是最好的体验!”

  (6)欣赏课应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7)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是一个从感性(声音)一 一理性(谱例)一一感性的过程。

  (8)创编活动可有一个特指的范围,防止整首歌曲的创 编。

  “lu” “la”用等模唱时要适当,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相 当于新学了一首歌,难度过大。

  (9)局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 创新。

  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

  (10)应当注意的教学细节:

  防止教师一遍一遍地跟唱;起拍时手势、语言等要干净, 不要重复;多媒体画面太花哨,会影响听觉;防止过多专业术 语的运用(太成人化);刚学会歌曲时不要马上用伴奏带;避 免和学生太过亲昵的肢体接触;教师无意的走动、活动、转 身等不要破坏了音乐营造的意境。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 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 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2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中发现我的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堂突发事能力,即驾驭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3

  诗人何其芳说秋天是宁静悠远的,而我觉得其实秋天也不乏夏日的激情。

  月5日,xx年级简短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这堂课沿袭余老师创立的“板块教学”,这堂课他安排了“朗读、辨析、品析”三个板块。余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朗读,从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文章,到“进行有力度的训练”,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两个层次,再深入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余老师又用两两相对的五个小问题认真梳理了全文的知识点:“两个意义难解的字或词”、“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别的词”、“两个不同形而意义相近的词”、“两个能表达全文要义的字”,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最后是品析文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余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恰到好处地讲出了“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有详有略的故事,这是一个余味悠长的故事”等。最后总结“读文析———语;读文识———礼”。整堂课井然有序,余老师总是和颜悦色,慈祥地为学生解答疑难,使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熏陶了文言意蕴,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也是余老师“新简实活”教学理念的实践体现。

  建兰中学的王旭东老师挥洒自如,他的教学风格具有创新性。在教学中他的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文积淀,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执教《水调歌头》,开场以自己满含感情的朗读导入,初步将学生带入《水调歌头》特有的情境中,继而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朗读、诵读方式来与文本进行沟通,从而走进文本,走近诗人。一直以来自己比较惧怕上诗歌,一是因为自己的文学底蕴不够,因而底气不足,再是这样的课型没信心把握,听了王老师的课才发现诗歌的课也可以上得如此激情澎湃,如此有效。但是谈一点本人拙见,王老师设计的展现学生预习成果这一环节,我觉得不妥。学生的'预习成果体现出学生课前预习非常成功,有老师提出质疑:既然学生在课前已经基本“吃透”诗歌,能写出高质量的感悟,那么还上什么课呢,不是画蛇添足吗?所以我们建议在诗歌赏析之后让学生当堂写感悟呈现杰作,效果会更好。总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让我们明白了:诗歌也是可以这样上的。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选取的不是我们成人的视点,而是一个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的少年人的视点。一个少年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成年人看待世界、看待人,是与少年人有所不同的。这篇小说由特级教师韩军执教,韩老师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便是领着学生跳跃性地读文本,在朗读文本的过称中,弄清人物基本关系,梳理故事基本情节,听读故事情节高潮,动作外貌心理语言,风景描写称呼变化。这堂课的设计给在场老师眼前一亮的便是两份信的设计:《一封没有寄出的信》(于勒写给家里人的第三封信)、《菲利普未公开的日记》(父亲的信),学生通过设想这两份信的内容,更好地通透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赵富良老师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赵老师的课紧贴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能深刻体会课文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这堂课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借助文本蘸满情感的语言与鲜明的对比手法,体悟文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用朗读震撼心灵巧妙的延伸,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杨聪老师是有个性有才华的年轻老师,他的课也如他人一样有个性有才华,他上了鲁迅的《雪》,从文学语言角度解读文本。阮长海老师教的《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用夸父和共工的共同点作为切入点,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充分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4

  20xx年03月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淮北第十二中学参加了淮北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汲取不少教学经验。

  在这2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卫国、牛献礼、张冬梅和韩东、杨丽等5位教师的展示课。感觉受益匪浅。牛献礼老师的沉稳,徐卫国老师的从容,张冬梅老师的和蔼可亲,杨丽、韩东两老师优秀的教学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共观摩了8节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有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四年级《轴对称图形》、四年级《平均数》、五年级《打电话》五年级《和的奇偶性》三年级《认识面积》等不同内容的几节课,徐卫国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圆的认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堂,虽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徐老师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依据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徐老师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冬梅老师的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的“射线、直线和角”、另一节是五年级的“和的奇偶性”。两节课同样体现了她“亲和数学亲和学”的教学主张。让学生在亲和的氛围中亲和地亲和地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张冬梅认为,“亲和数学”一定要“亲和学”。“亲和学”体现了教与学的智慧,其内涵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并学会“数学思考”。张冬梅在课堂上凭借语言的魅力给学生真正的自由——学习自由、操作自由、表达自由、思考自由、精神自由。她总是“伪装”成无知的孩童,以亲和的姿态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求解、验证活动中。因此,她的课堂几乎是群体的思维碰撞,当有了新发现时,师生都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创造的喜悦当中。这就是“亲和数学”的魅力。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5

  本周,咸宁市的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我校展开,这对我们 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消息。一天半的忙碌,十一节课 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

  能参加竞赛的,自然是各个学校的精英,必有其过人之 处。但是,各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 差距。就我个人而言,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其中的五位老师。

  通城的汪四甫老师讲的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 他紧扣住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对景 致做了细致的感受和解读。在授课的过程中,他始终注意营 造良好的欣赏气氛,从细节上突显中心。更难得的是,汪老 师授课的语言也颇富文化性,使知识和感性融为一体,保持 了文章的整体性。

  鄂南高中的老师讲的是柳永的《雨霖铃》,我觉得他的 优势在于对课件的充分利用。参赛的老师都用到了课件,但 有些只是单纯的知识罗列,而放弃了用它使课堂变得更为形 象生动。熊老师用的是动画效果,稍显沉重的颜色,古朴的 音乐,都将诗歌的韵味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再者,熊老师“离 别”,始终探索和渲染情感,更是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情致都 传达了出来。

  在对情节的把握上,她并未求全,而是“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这一特点,通过比照来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准确 的理解。而在分析人物心理时,又突出“梦想”、“陶醉” 和“回想”三个词,答案立现。不过,我最欣赏的还是但老 师最后的发挥。她将故事联系现实,使故事的意义得以延伸, 给学生更多的感悟空间。而她自身所表达的那种投入的激 奋,也是非常能打动人的。

  而对另一篇文化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老师的传授 方式也是很有特点的。首先,他用大家熟知的园的残破和复 原图比照,引出了 “艺术”这一概念,使学生一开始就站在 了正确的位置来读文章。其次,他给学生自在的空间,去想 象维纳斯的.双臂的形态,从而让学生明白了 “美来源于思维 的创造”这一道理。能将艺术的感受和理性的观点很好的结 合,是我比拟喜欢的地方。美中缺乏的是,在谈“失去双臂 才能更美”时,安排上略有重复。

  最后一篇,是嘉鱼的胡善娇老师所讲的《我假设为王》。 这是一篇杂文,最突出的就是它所传达的思想和挖苦意味。 胡老师扣住“变化”来讲,既梳理了情节,又展现了 “为王” 的与众不同。并且,她让学生不断朗读写王者生活的这一部 分,感受那种不可一世,又和紧接其后的奴才卑躬屈膝的画 面形成了强烈比照。最后与现实的联系,更是从身边事入手, 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另外,像陈铮老师的让学生给影片配音,陈思庆老师的 用自创诗歌展现文中情感等等,都是很有创意的。而我也在 学习这些首先,是对学生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虽然平时上课总在 强调这一点,但我常常会抢占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了 纯粹知识的灌输。今后,要试着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 间,让他们更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就是注意抓紧中心不放松。在课堂上,不能为了 怕知识不全面,就不断交叉附加内容。这样做只会将浑然一 体得文章砍得支离破碎,不但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反而会 使他们陷入混乱。

  另外,讲课的语言也要仔细斟酌。语文课不仅是传授知 识,更要给人美的享受。不但能将文章的美讲出来,自己的 语言也让人感受到美,这才是真正成功的。

  最后,不能忽略各种文章的现实意义。虽然所有作品的创作 都有其特定背景,但并不阻碍它与现实的对照。让学生感受 文化,理解思想,在学习中得到教育,为他们在成材之外的 成人起到推动作用。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6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课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来。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课中发现我的课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即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课,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7

  5月8日--9日,我参加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8节示范课,聆听了2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名师和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听课后的感受。以前觉得教小学生还应付自如,每天都能认真备课,有时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名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不尽人意?蔡宏圣和朱玉如两位老师的学术报告后中提到:“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是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太原市张琪老师《确定位置》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张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于标准的不同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整节课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完成教学,真正的展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听了李小春老师的课和讲解后,更让我感到的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已动起来,同时在动的过程中更应该发现问题,正如李小春老师说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小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句话更深刻地点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的不足,每节课的教学不是问学生学会了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能力上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学习新知,正如“学无止境”一样,知识是没有终点的,就象走路一样,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回头看时好象是到了一个终点,但在我们的面前却又产生了几条没有尽头的新路。教学和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是否能在学习完后产生更多的有代学习的问题。

  后来,听了蔡宏圣老师和朱玉如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后,更让我感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两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学术报告更是让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让我们感到要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也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名师课堂展示的听课体会08-08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03-14

高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03-29

课堂听课心得03-14

听名师课堂体会范文07-29

赴中学生命课堂的听课体会07-11

名师培训心得体会03-17

名师讲座心得体会04-02

听课的心得体会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