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1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湖南大学)
“做科研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这是我在NIBS一月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然我这二十余年的单身狗,想是会因着寂寞这老友结识下科研这个新朋友了吧!
从接到通知那一刻就满怀欣喜与憧憬的,能有这万众挑一的机会来到北京这座驰名中外的研究所参观学习,结识一群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同学,见识最高端最新的实验室技术与数不清的生物界神级大牛们。我想我只差跟在后面要个签名了。
研究所的整体环境是优雅而轻松的,也可以看出所里每年为了我们这些summer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这些都是希望我们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全心投入到实验室繁忙而高效的实验中来。惭愧地说我本人实验基础与知识功底几乎算是暑期生中最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拖累了同实验室的同学与带我们的师兄师姐。对于实验室所做的果蝇相关的遗传学实验以及大量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一点基础都没有,完全是从头学起,当时只恨为什么学校安排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为什么刚好下个学期才上啊!!
不过多谢师兄师姐们毫无保留的认真细心的引领,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实验室生活中,我初步掌握了一些构建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PCR,跑胶,胶回收,In-fusion,酶切鉴定,识别果蝇身上的平衡子性状等等等等。在那个凌晨近一点寂静无声的实验室中,我与阿为静静看着师兄做实验的时候,我想到那句“做科研是要耐得住寂寞的”。你需要独自完成一连串繁琐而复杂的实验,耗尽一个又一个的日日夜夜,将自己浮躁无所适从的心渐渐沉淀下来,沉静在思绪中与实验室融为一体。
我想最重要的不是我学到了哪些新的实验技能,而是我从那些十分厉害却仍辛勤奋斗的师兄身上,从那些享誉中外却从不停止探索创新的PI身上。见到了身为一个学者,一个科研人员所应该具有的永不气馁,静心学术,辛勤探索的态度与精神。
活泼欢快的娱乐生活自然也是充实着我们的暑期生活中的,一楼健身房的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经常活跃着我们奔跑跳跃的身影,北京后湖的酒吧里也有师兄深情的一首“飘洋过海来看你”。还有那年会上大家精彩绝伦的节目,美丽怡人的山庄风景.....太多太多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记忆深处。
站在北京郊外一片蓝蓝的天空下,望着那青葱树影后屹立的研究所,我想我是不会忘记这里,不会忘记这里有一群可爱而才华横溢的人的。
13.霍妙哲(四川大学,陈良实验室):
这个暑假于我而言是最特别的假期,我成为了NIBS暑期训练学生的'一员,这一个月里,自己突然从“上学”变成了“上班”,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前者是汲取知识,求输入,目的是自我塑造;在研究所工作,既要不断学习充电,要钻研,又要有新创造,旨在为人类的知识殿堂添砖加瓦。
NIBS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中国做生物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毫不夸张!NIBS给所内的人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在科研工作上提供了优质而高效率的设备和试剂,得“地利”,做实验绝不会为实验条件不佳而困扰烦心,从而做到专心又放心。至于生活上......我相信同行的summers都会对这里的食堂念念不忘,住宿条件也是让我幸福感倍增。除此之外,干净整洁的办公室、舒适的休息区、图书馆、健身房一应俱全。NIBS尽其所能,让每个人都能无后顾之忧的学习、工作,也让这里的环境更加纯粹,这些实在难能可贵。
研究人员当然也不辱使命,每年来自NIBS的成果就是最好的答卷。多数人在所时间超过7×12h,为科学奉献着自我,这样的付出,辛苦但能不断激发斗志,热爱科研的人,自然孜孜不倦,乐在其中。
为什么要做科研?
这是一个让我纠结许久的问题。“求知”可以是个人兴趣,但深究“做科研”,就不该单纯以“满足好奇心”作为全部动力了。有时我会想得功利一些:一是相比传统行业,做科研难有钱途,科研值得我们做出这种物质上的“牺牲”吗?再者每年生物领域成果如此多,其实多数是不受外界关注的枯燥数据、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应用的发现,其背后也是大量的汗水、聪明的头脑、科研工作者的热情与期待......然而这些工作的价值有多大呢?
如今,我在NIBS找到了答案。在这样的环境里,成为科研工作者不意味着生活清苦,如今社会也越来越支持给予科学家奖励,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是中国发展的趋势。那么,有了一定的生活水准之后,相比再追求更多金钱,探索新知的精神享受难道不更令人愉悦吗?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我相信众多辛勤的科研工作者也是如此认为的--正如晓东所长之言“科研生涯的财富是无形的财富......(做科研)在迷雾中寻找亮光,那是一种沉浸式的快乐。”
至于看似重复的科研工作价值何在的问题,这段时间与各位从业者的近距离接触给了我新的启发:我可能花费数年的时间与精力,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我的同行也是,根本不足以解决人类现在的困境,然而我们有着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微小的工作累积起来,就是新突破。如果我们的先人因为受到质疑“学科学有什么用呢,你还能上天吗?”而放弃研究所谓高深无用的数字和图形,那么今天的我仍然只能呆呆地猜想玉兔是什么样子。
现在,我们还想知道更多。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2
转眼间,我们的暑期活动已经过去大半。从家里收拾行囊、来到北京好像并没有过去很久的样子。不到五周的暑期活动真的让我对生活有了不同的认识,让作为准大三学生的我开始去思考以后,而不是懵懂地生活下去。
作为一个在本地上大学的学生,这五周是我从小到大离家最久的一次。7月18号的上午,我们正式开始了为期五周的暑期活动。在这五周时间里,杜老师分别为我们设计了小的实验课题。虽然有老师的耐心讲解,但是拿到课题的时候依旧感觉到茫然。即使在学校有着一定的实验基础,但想要理解裂殖酵母自噬这一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还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以往接触过的实验不同,我的这份课题从设计思路上就有很多巧妙之处,在难度上也超过了以往的实验,并且关于裂殖酵母自噬的机理本身就有大量难以理解的部分。为了深入去理解我的课题,我开始试着阅读相关的文献,但是收到的成效甚微,许多专业的词语,专业的实验方法,都是通过长期的积淀才得到的,这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而最后,我并没有坚持阅读文献,而是先去反复钻研老师为我设计的实验课题,通过不断思考推测,并与师姐讨论以此来理解这份艰难的实验计划,随着实验的进行与经验积累,当我重新阅读相关文献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对有用的信息去验证我的推测,不断推翻自己的推测,并不断尝试新的推测这大概是我在目前的理论知识部分最大的收获。
在实验操作方面,我得到了师姐的许多帮助与教诲。虽然一直在跟随师姐学习记录,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依旧失误不断,强调过的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时时注意得到,虽然在实验过程中常常被自己的`健忘窘到。在师姐身上,我真的学习到了很多,最重要的便是认真的品质。在师姐做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切领略到了效率的重要性,在庞大的实验任务下,我感受到师姐不放过任何一点零碎的时间投身于实验中,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明白很多的事情都只是熟练度的问题,犯错的过程,便是熟练的过程,我们没必要去抓住出过的错不放手,更不可以无视犯过的错,一直相信自己会在不断的练习中成长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实验室聘用了三位工作人员为研究生们配制培养基,实验用品灭菌,这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以往在学校里仅仅是这一部分的操作就要花去半天的时间,实验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做够便利的平台,去专心完成实验。
其实,五周的生活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实验思路的收获,更多的则是对大学生活的感悟。在学校里过多关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让我鲜少思考以后的路,而身处研究所这一个大环境,让我不得不去想。说实话,在我完全无法理解我的实验任务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深深的失落,而学习到新的实验手法所带来的喜悦,大概也没有当我最后领会到实验思路时的喜悦来得强烈。每天晚上回到寝室都会听到许多小伙伴感慨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频频出错,其实大家都在面对着同样的困境,困境的根源在于熟练度的不足。总有些失误在实验中真的难以避免,但选择了生物专业并来到这里的我们,相信都是抱着对它的热情而来,太过于去苛求一个结果,很多时候会让人丧失最初的热爱。当对现在的生活感受到疲惫的时候,试着去放松自己,试着回想起逝去的热情,去回想起当初努力调整显微镜而进入到微观世界时的喜悦,去享受现在的生活。
这五周里,我怀疑过自己的慢性子是否真的适合去做一份科研工作,我甚至在这五周里曾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惧,但是就像我经历过却又被我遗忘过的那样,不论是怎样的自己,脚下总会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不必拘泥于所谓的规则,更没必要苛求自己逼迫自己去把一切做得完美无缺。我也更不必为自己的未来而恐惧些什么,这是一颗自由的星球,我们尽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着,去追求。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3
各位同学:
2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都盼望着重回母校相聚。我初步联系了一家专业的同学会公司,下面是商定的初步方案,大家有什么意见、建议、点子,请提出来。我计划最迟在6月初敲定方案,与同学会公司签订协议。
这次聚会我建议,大家每人交××00元班费,另外请各位慷慨解囊,能捐助多少是多少,除了用于本次聚会(我希望能带家属的都带来),如果有剩余的`,就作为以后聚会的活动经费,如果数量可观可以考虑设一个以我们名义的奖学金。
朱旻昊
20××.5.9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4
“恭喜你已被选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暑期培训活动!”。5周过去了,当我回忆起在NIBS一个月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我仍然还记得当初收到录取邮件时的兴奋与激动。如今,33天的科研训练已经接近尾声,此时的我,心中更多的是感激与不舍。
刚进实验室的第一天,我就被研究所浓厚的科研氛围所感染。从晨光熹微的清晨到灯火阑珊的夜晚,地处京郊的'研究所始终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做实验、查文献、写记录、与PI进行讨论,所有研究人员都在尽全力把自己的精力倾注在科学研究上,让我深感敬佩。
在师兄的带领下,我开始学习NMR、UPLC-MS、TLC、旋转蒸发仪、柱色谱等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虽说这些内容我在学校里都或多或少地学习过,但当自己真正去操作时,我才发现,即使是“投料”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环节也大有学问。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什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今年年会的地点是位于平谷的中信金陵酒店,山水环绕,风景优美。年会期间,除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还有“格物致知”论坛、卡啦OK大赛、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活动,可谓异彩纷呈。
总之,五周的学习生活让我收获满满。我既体会到了NIBS兼容并包的胸怀,也感受到了一线科研人的拼搏精神;既钦羡于这里自由的学术气氛,也折服于NIBS人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真正的科研是纯粹的,是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是不受官本位驱使的。而NIBS就是这让一个可以让人抛却杂念、潜心治学的理想场所。
最后,我要道一声感谢:
感谢师兄师姐给予我的耐心指导,让我能够在实验室学到做科研的真本事;
感谢小伙伴们一个暑期的陪伴,有了你们,科研生活从不枯燥、孤单;
感谢NIBS给予我们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能够看到科研最本真的样子。
既已相逢,却恨匆匆。NIBS,我们有缘再见!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5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西北农大)
为期五周的NIBS暑期培训行将结束,日益加深的感情酝酿了太多不舍,感慨颇多。
Permission–小幸运
得知邮箱收到NIBS回信的那一刻,心中欢腾的小鹿雀跃万分,这是得了多少幸运才让我踏上NIBS暑期之旅!因为得知消息较晚,在报名截止前一天才寄出的材料,忐忑不安,然而并没有影响我的permission,于是在收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心生好感。
同时也对给我转发NIBS暑期训练计划活动通知的学长充满感激。继而想到,也许NIBS的宣传力度可以再大一些,相信会有更多更优秀的summer来精彩这一个个夏天。
Prelude–小心翼翼
期待,紧张,兴奋,终于到了7月17号报道时间。第一次一个人搭上去往首都的列车,一片陌生与未知,不知等待我的.NIBS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相迎,不过它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到达的地方,担心报道时间来不及,匆忙打电话给李老师,却是极温柔的肯定答复,瞬间心就定下来了。曲曲折折之后终于一睹NIBS真容,报道接触的几位老师态度都好温和好亲切,倍感踏实。
下午的开营仪式让我们对北生所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于是对此科研圣地充满敬畏;后面summer们分组做了简单介绍,也算是群英荟萃让我深感渺小的同时也燃起了斗志–绝对不能辜负此次NIBS之约!
进入实验室第一印象,何老师和师兄师姐们都在自己的工作上忙碌着,实验室仪器高端齐全(人手齐备各种量程的“枪”、各种大小的离心机、随处可见的PCR仪、贴上各自名字标签的冰箱等等),准备工作细致周到(大姐统一灭菌的枪头、装好钢珠的PE管、不用自己清洗的试验用具等等),这些都不同于以前所见的实验室,真的是一个做科研的地方。
初步了解,基本知识为分子生物学,我还没学过,很多仪器也还不会用,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怀着敬畏之心,谨言慎行,小心翼翼。
Acquaintance–喜欢你
与NIBS相交渐久慢慢熟悉了它,喜欢上它。
位置上远离喧嚣可以静心科研,资源丰富PI很牛让人感觉底气十足,服务人员态度和蔼甚觉温暖(不管是食堂工作人员还是打扫卫生的大姐,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友好与责任心),更重要的是实验过程中看到的日渐明朗感受到一步步的希望,是的,师兄师姐们毫无保留的教授与热情给人极大的不可磨灭的鼓舞与激情。
年会上PI们的分享更是一场饕餮盛宴,虽然不怎么能听懂但是对我们意义非常;精心组织的KTV 、羽毛球、乒乓球比赛也是大放光彩,学术之外也可以玩得如此之嗨,居然可以目睹王所的小苹果引爆全场;王所与暑期学生座谈也是极为慷慨,大把时间献给我们深入剖析疑惑,感激!也是在年会,与师兄师姐们的交流更多,他们的分享给了我太多太多,关于科研,关于生活,关于准备,关于选择,感激!
Goodbye–记忆
马上说再见,我会一直想念。这是一段绝对不会被选择遗忘的记忆,因为珍贵,因为不寻常。
NIBS,这里,收获了很多,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谢谢!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6
在研究所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算长,说短不算短,但足以使我收获最值得纪念的一个月。
从最初学长建议我去试一试报名研究所的暑期训练计划,到我辛辛苦苦第一次准备personal statement,再到之后得到录取通知欣喜若狂,我与研究所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来研究所之前,我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因为学长说,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年会,这里有好吃的大食堂、西餐厅,这里有很牛的PI,这里有王晓东所长和他的team。待到真正来到,理想并没有被现实击破,反而现实更加多姿多彩。
在这里,我认识到了许多有趣的summer同学,他们有的活泼单纯,有的低调沉稳,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我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我们一起去玩扑克,一起聚餐,一起出游,像一个真正的小家庭。
作为研究所,实验室的生活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我的学习能力也在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训练。从我来到实验室的第一天,师兄就给我安排了学习任务。于是我便开始硬刚英文文献,开始直面整篇网页的纯学术英文。渐渐的我不再胆怯,不再对着英文发呆。虽然我一直笑着跟朋友说,我现在满脑子都是English,但是这是一种充实,我享受于此。我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样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去快速的了解一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并且完成一个小的task,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我做到了。我在这一个月掌握了药物筛选的一般流程与基本方法,掌握各种网站ChEMBL,uniprot等的使用,掌握molecular dynamics的一般流程,学会在youtube上搜索相关的视频学习,学会更有效地利用网络提升自己。
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都是很nice的。他们长我三岁甚至五岁,拥有更多的阅历,他们分享他们所做的工作,分享他们的经验,让我对这个实验室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未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组会上的journal club和progress report也是精彩纷呈,时常能从更新颖的角度带我们去看待一个问题。作为实验室的大拿PI,黄老师也时常关心我们的工作,给我们一些建议,跟我们聊天,让我们收获良多。
整个summer印象最深的.就是年会了吧。为了准备年会,每个小组要准备一个节目,小组内要不断的磨合,不断地修改,才能拿出一个漂亮的节目,这也让我们小组内经常见面,拉近了距离。在年会期间,白天的学术报告,晚上的疯狂玩耍,每一天都值得被记住。晚会上精彩的pk,是一场视听盛宴,让我发现大家学习都这么好,歌还唱得不错,真的是相形见绌。
研究所的各项生活服务也值得被嘉奖,大食堂虽然偶尔不是很好吃,但总归是合乎口味的,周末的一元餐更是一种惊喜。小食堂的厨师非常棒,我一直纳闷这样的好厨师是怎么找到的。西餐厅环境优雅,各种西餐都有,只吃了几次,但每一次都是不错的体验。所里的健身房也是不得不提的存在,如果我要是不知道他,可能这一个月就不会去锻炼了吧。还有图书馆,自习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里为大家的学习提供至尊护航。
一个月快要结束了,离别是最伤感的事情。擦干眼泪,继续前行,只有变得更好,才对得起研究所的培养。祝愿研究所越来越好,也祝愿summer同学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感恩,期待下一次相遇。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7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中国农业大学)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Robert Frost, The Road Not Taken.)
“树林里有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由此决定了所有的不同......”,从五月开始申请,到如今暑期训练即将结束,感悟很多,但始终没有离开一个主题,就是所谓的“做你自己”。下面从几个方面说说我的体会。
首先是最直接的,坚持自己的不同的地方,才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我必须承认,NIBS暑期项目的录取对我影响很大,农大生院把去了NIBS的一对学长学姐当做学术成功的标杆,历年竞争者都在学院内数一数二。而在这之前,我在班里排名中等,从大一就开始坚持在实验室学习操作和原理,但至今没有成功的创新项目。和一起申请的同班同学、“人生赢家”相比,并无竞争力。但是最终,当我和班里排名第一的“学霸”一起被录时,第一次使我感受到两年来坚持的价值。当别人在宽阔的大路上你争我抢时,我选择了曲折的人迹罕至的小路,甚至是弯路,但人非流水线上的产品,这坚持是我独有的光芒,是属于我的价值。此时也得到了证明。
其次,是真切的体会到专业知识、信息的爆炸,体会到安静下来看一本原文书的重要性。此前,我十分讨厌学校图书馆,因为只有在冲击考试、作业、论文时,才会去图书馆,当然读闲书就不讨论了。着急过两天考试、明天小测而看书,或者埋头赶作业,让我觉得成为图书馆安静环境奴隶中的一分子,是被压制的。然而在一个月的实验中,感觉到,越是深入的研究,越是需要深入阅读,而不是停留在嘴上的侃侃而谈。而对于一个点的深入,又需要坚实深入的整体基础知识,并非满足于自圆其说的空中楼阁。实实在在感觉到通读一本书,哪怕是最基础的英文教材,其作用都是巨大的。知识爆炸的如今,这些不断更新的发现、技术不应该是快消费产品,研究需要深入的认识。
最后一个问题,我自己也还在不断思考,就是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认识。我觉得更好的名字是,“思维的思维”。长期以来我们处在一种被动的教育中,别人说什么,我们接受什么,亦或有自己的思维火花,但仍没有能力放到坚实的基础上考量,成为空谈。我感觉大学最重要的一点,在我训练的一个月中尤为亲身感受到的一点,是主动地思考别人的或自己的思考。有人说是勤于质疑和批判,又或是坚持自我,都觉得有失偏颇,带有主观的臆断,去接受或者坚持。思维的思维,应当是无论来路的信息,先主动整理逻辑,承认客观的条件,剔除自己主观的或者经验的'观点,之后再给其下一个自己的结论。现在的我们,或者压根没有讨论过程,或者在讨论中受主观影响,又或者根本不下自己的结论,甚至拼凑条件欺骗自我......这都使我们在爆炸的信息中迷乱,在自媒体蓬勃发展,舆论向大众倾斜的时代,这种迷失更为容易发生。如果连这种思维都不能建立,更不要谈科学研究了。
最后,我想感谢在NIBS的杜老师、潘师姐,以及农大的何老师、危师兄。走到现在,我不得不珍惜所有的帮助与机会。因为选择了自己不同的坚持,回报是短暂的,持久的是曲折。
“树林里有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由此决定了所有的不同......”
【暑期大学生夏令营训练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暑期夏令营心得体会12-20
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学习心得体会04-05
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自我介绍11-06
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学习心得体会(8篇)04-05
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学习心得体会8篇04-05
暑期夏令营策划方案11-11
暑期夏令营的活动总结03-24
暑期夏令营活动总结09-25
大学生拓展训练心得体会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