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时间:2023-08-24 11:01:0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

  扶贫先扶智。为了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朱有勇在全国首创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招收的学员都是农民。

  手把手领着老乡干,实实在在做给老乡看。朱有勇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邀请院士专家直接给农民授课,既讲通俗易懂的理论原理,又在田间地头指导实践操作,直到学懂学会。

  从林下三七、冬季土豆,到冬早蔬菜、茶叶种植、猪牛养殖朱有勇带领团队前后共开设24个技能班,培养了1445名乡土人才。

  朱有勇向我们列出一组数据培训学员中,90%的学员已经脱贫,50%的学员带动了亲戚朋友脱贫,还有一部分学员把整个寨子带动脱贫了。

  走进酒井乡坡头老寨村民马正发家,一块参加培训班获奖的奖牌挂在家门口。

  马正发在20xx年参加了冬季土豆培训班,作业是种一亩土豆。临近结业,土豆收获了,马正发通知全寨的人去现场观摩他的考试成绩他不仅种出了当年班上最大的土豆,1亩土豆还卖了7000多元。马正发由此获得朱有勇亲手颁发的5000元奖金和奖牌。

  看到他种的土豆又大、又好吃、还卖得上钱,20xx年冬,坡头老寨小组32户村民全都种上了冬季土豆,其中包括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我们寨子全部脱贫了。马正发自豪地说。

  今年11月11日,中国工程院澜沧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班首届电商班开班。朱有勇在班上教授农民自己开网店,把大山中的优质农产品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他还设想引进区块链技术,解决中药材的全流程追溯问题。

  林下药材可以做成大产业,不仅是林下三七,还有重楼、黄精、石斛等。我们想摸索一套科学办法,让药材回归深山老林。我们希望以优质的药材原料,为中医药发展作一份贡献。

  一颗初心,始终跃动,正如他的`入党誓言

  团结广大群众,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服从祖国的需要,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了这句誓言,1996年,朱有勇在悉尼大学完成了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宾馆再好不是家。我能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家乡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

  为了这句誓言,20xx年,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朱有勇向组织提出,希望继续专心搞科研,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朱有勇科研成果丰硕,头衔众多,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等等,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农民院士。

  脱贫攻坚带给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干部群众才是真正的脱贫主力军。我是一个教书匠,更准确地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有幸参与了这个工作,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澜沧江边蒿枝坝,林下药材满山崖,生态有机三七花,人人见了人人夸蒿枝坝的村民,都喜欢唱朱有勇根据山歌编的这首《蒿枝坝的花儿开了》。

  蒿枝坝村道路旁,遍布一种名为三角梅的植物。朱有勇在蒿枝坝扎根后,就引种了这种花。

  他有一个想法等闲下来,把自己和身边的人们在这场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决战中历练并成长的故事写成一部小说,书名就叫:蒿枝坝的花儿红了。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

  “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在普洱市引起强烈反响,干部群众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旗帜标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

  朱有勇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情怀深深打动了干部群众。“科技扶贫项目基地建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脱贫致富,哪个村寨就整村脱贫,造福广大群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元昕说,朱有勇院士怀着对边疆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深情,扎根边疆、大爱无疆,用心、用功、用情开展了卓有成效又感人至深的科技扶贫事业。他的事迹与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是我永远的榜样和楷模。澜沧县教育科学研究室李泉说,朱有勇院士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朱有勇院士与他的团队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当地人民群众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为我们直过民族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我将以他为榜样,时刻牢记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以身作则带领贫困乡亲发展脱贫产业的“主业”,认真持续做好科技教育扶贫工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平说,朱院士作为一名顶尖的科研工作者,能够深深地扎根于贫困地区,把论文写在边疆大地上,他鞭策着我们一线的扶贫干部砥砺前行,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农民的专家院士,是无愧于时代的楷模。作为扶贫部门的干部,将以朱院士为榜样,带领贫困群众爬山过坎,相信我们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带领广大贫困群众与全国其他同胞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普洱市委组织部组工干部万丽说,我们基层党员要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旗帜标杆,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学习朱有勇院士不怕苦、不怕累,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展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作为。

  朱有勇的事迹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扎根基层,投入脱贫攻坚事业。

  3个月前,受中国工程院委派,何朝辉来到澜沧县竹塘乡,担任云山村第一书记。“与时代楷模一起奋战在扶贫一线上,我是幸福的。”何朝辉跟随朱有勇上山下田,与农民朋友大碗吃饭、大碗喝酒;看着他手把手教农户如何切薯、播种、理墒……“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对农民的深情厚谊,感悟到了他坚毅执著的科学精神和真诚质朴的杰出品格,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会是我终生追随的目标、学习的榜样。”戴晓海从四川大学硕士毕业后考取了选调生,回到家乡普洱市工作,今年年初,他光荣地加入了扶贫工作者的队伍,成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双相村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他说,我们年轻的共产党员应当向朱有勇院士学习,向这样的榜样致敬,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把中国梦从蓝图变为现实。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

  12月2日晚,福贡县干部群众准点收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直播的《时代楷模发布厅: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朱有勇》,聆听“农民院士”朱有勇的扶贫故事,感受“时代楷模”的力量。

  朱有勇院士的扶贫故事在福贡县干部职工当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的先进事迹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崇高精神,用朱有勇院士的故事激励自己、鼓舞自己,为决胜脱贫攻坚,在基层一线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福贡县上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科技人员熊建秀说:“观看了“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的扶贫故事,对我触动很大。一名院士,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扎根边疆贫困村寨,用科技的力量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作为一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更要像他一样,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利用自己的所长,全力服务好群众,忠诚担当、攻坚克难。”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4

  初冬,走进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山林里,拉祜族村民们在热火朝天地挖土齐垄;田野上,村民们在兴致勃勃地种植冬季马铃薯。红色的马铃薯地里一排排长长的土垄,翠绿的思茅松下的一条条整齐的水沟,就像一行行铺设在大地上的五线谱,谱写着一个个直过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和他的扶贫团队,以及成千上万追随他们的澜沧乡村各族群众,便是五线谱上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演奏着边疆科技扶贫乡村振兴的美丽乐章。

  与老百姓成了一家人

  朱院士与老百姓没有隔阂,老百姓经常请他到家里喝茶,亲如一家。竹塘乡退休干部赵勇华说,他近两年在蒿枝坝负责管理朱有勇居住工作的院士工作站和科技小院。他告诉记者,每年年初许多村民家杀年猪,都排队请朱有勇做客,朱有勇工作忙,村民们就等朱有勇哪天有空时再杀年猪。

  他看上去就跟我们一样是普通农民,和我们一起挖地,手把手教我们种洋芋。澜沧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二组村民刘明生谈起对朱有勇的印象时,正在用锄头整理土垄。他身后大片田地上,一条条流线型的整齐土垄已种下了马铃薯。这位24岁的拉祜族小伙前几年在缅甸打工,今年回家,听说村里办院士扶贫指导班,马上去报名学种冬季马铃薯,不交一分钱,还免费吃住。在地里听朱有勇讲课通俗易懂,他很快学会了种植技术。

  云山村党总支书记李明告诉记者,全村种冬季马铃薯500亩,其中蒿枝坝3个小组就种了300多亩,3个小组马铃薯收入占了经济总收入的一半,带动了今年全村脱贫,所以村民们对朱有勇和他的团队非常感激。

  荒地变成聚宝盆

  竹塘乡的拉祜族村民们深深感受到,朱有勇团队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还有田野里、山林中、村庄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过去我们种田就只在夏秋种一季水稻、苞谷,冬天田地就荒着。现在朱院士教我们种冬季马铃薯,全年地里都有活儿干,还可以到马铃薯和三七基地里打工。竹塘乡募乃村委会主任显毅杰说。

  过去静悄悄的山林热闹起来了,澜沧漫山遍野的思茅松,成为朱有勇团队试验推广林下三七的天然聚宝盆。在募乃村荷花塘林下三七种植新基地,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松树林中挖沟垄土。朱有勇科研助理尹兆波正在指导村民施工,他告诉记者,松树林就是天然遮阳网,林下种三七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防病害,松树长得更好。

  这个基地的林下三七种了3年,多数都采收了,林地又轮种黄精等中药材,还留有一片三七作观察试验。竹塘乡大塘子村小坝子林下三七基地负责人朱相林说,他也是朱有勇的学生,随朱有勇在澜沧扶贫5年。基地里,一群村民正在收拢晒干的三七,准备在烤箱里烘烤。村民们来基地打工,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如今,蒿枝坝各个村里处处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村路两旁开满了黄色的炮仗花和红色的三角梅。刘明生感慨:20xx年政府就扶持盖了新房,但村里道路、公厕都很脏。现在大家都主动去打扫卫生,因为院士都住在村里帮我们脱贫,我们再不搞卫生会害羞的。

  他是我们的榜样

  在大塘子村的.一片田地里,记者遇到马铃薯种植企业的负责人郭凤伟,他和妻子正坐在地里教村民们切芽拌料,培育冬季马铃薯的种子。郭凤伟夫妻原来在内蒙古种植马铃薯,被朱有勇邀请到澜沧带动村民发展冬季马铃薯产业。说起朱有勇,郭凤伟赞不绝口:朱院士特别实干,特别认真。前不久我们简单整理了土地就准备种马铃薯,朱院士来地里看了就批评我,要求我们精耕细作,规范种植,给老百姓做榜样。

  在蒿枝坝一组田地里,竹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彭扎发正在拉线丈量,指导村民们规范种植冬季马铃薯。他对记者说:朱院士帮助我们基层农科人员提高了专业技能,是我们的榜样!

  朱有勇近年提出在澜沧兴办一所半工半读、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学校的设想,培养面向农村的技能型致富带头人。如今,一所以澜沧县职业中学为基础、可容纳6000学生的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即将变成现实。澜沧县职业中学校长金秀梅告诉记者:朱院士让我们学校的老师参与办扶贫培训班,提高了学校老师们的专业素质,对我们如何办好职业教育促进很大,他给我们树立了时代楷模的榜样!

  朱院士团队在澜沧的扶贫,聚焦素质提升、精准发力、产业发展和科技应用,解决了扶贫工作中不会干、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刚开始我以为朱院士是个怪老头,后来他成了我的知心好友,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澜沧县县委书记杨中兴说。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

  群众说他是知百姓冷暖、解民生疾苦的贴心人,学生说他是彰学者风范的传道者,同行说他是“顶天立地”、矢志创新的科学家,而他自己却说:“我不过是一名农民教授,农民在前,教授在后。”他是谁?想了解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吗?12月2日21时整,《时代楷模发布厅: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朱有勇》将于在CCTV—1首播。

  在云南,有这样一位农业专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奉献三农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辛勤汗水育希望之苗、浇幸福之花,用渊博学识尽兴党之责、务为民之实。这位专家,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

  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带着团队驻扎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过程中,朱有勇发现当地地处热带雨林区,温度高、日照长、水资源丰富,人均可利用土地多、种植条件好。当他看到,这个自然资源丰富本不该贫困的地区,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产业,当地群众素质型贫困问题突出,良好的自然条件并没有利用起来,心里很难过。

  为此,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措施,按下澜沧扶贫“快车键”,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科技小院”,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力以赴带领当地少数民族农民群众依靠农业科技脱贫致富。在全国首创的院士培训班上,1440名农民学到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中药材、冬早蔬菜、畜禽养殖等技能。

  四年多来,随着科技的注入,曾经搁置的“冬闲田”变成“效益田”,平均亩产3300公斤冬季马铃薯,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至7000多元;利用未曾开发利用的退耕还林思茅松林,成功开辟出科学种植有机三七,每公斤的干品价格能卖到8000元以上;昔日人畜共居、污水横流的山村,变成了亮化、绿化和美化的美丽村寨。朱有勇带领团队结合贫困地区实际走出了一条崭新而富有实效的精准扶贫之路。

  目前,这里的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的41.17%预计可下降至20xx年的3%以下,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为全国科技扶贫做出了有力的示范。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6

  12月3日,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座谈会,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朱有勇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观看朱有勇事迹视频。实验室部分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座谈会并畅谈学习体会。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事业,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朱有勇院士与我校交往密切,目前担任我校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谈道,朱有勇院士五年来奋斗于脱贫攻坚第一线,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作为个人工作的核心点,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办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我们要有朱有勇院士这种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把个人的科学梦融入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实践中,让科研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韦革宏表示,朱有勇院士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全校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我们应当作牢记农业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在基础理论研究上瞄准学科前沿,产出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谱写实验室新时代“顶天”和“立地”的新篇章。

  “973”首席科学家黄丽丽谈道,朱有勇院士把自己变成了农民,获得了农民的信任;他又将农民变成自己,成为懂技术、能致富的农业专家。朱院士的事迹充分表明,科学家只有与人民走得更近、与广大土地走得更深,将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才能更好地施展人生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沈锡辉表示,以前做科研时只想着做了实验,发表了文章,但科研工作很难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朱院士的事迹为我们科研工作者指出了一个方向,尤其我们农业院校的科研工作者要走到农村里面去,这样才真正把科研成果与农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青年长江学者王晓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胡小平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管清美、刘慧泉教授,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吉万全教授,实验室副主任胡银岗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郭军教授,农学院韩德俊教授,青年科研人员赵晶、聂小军,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朝阳,高级实验师简利茹等都在座谈会上发言,回忆与朱有勇院士交往的故事,一致表示学习他的科学家精神,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7

  把论文写在大地,把农民装在心里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连日来,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先进事迹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朱有勇院士是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他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成果带动村民发展冬季土豆、林下三七等产业,培养了1400多名科技致富带头人,被誉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中央宣传部近日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2日晚上9时,朱有勇院士母校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体收看时代楷模朱有勇发布会。发布会期间,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既是对朱有勇院士的高度褒扬,也是对全校师生的极大鼓舞。云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吴伯志说,朱有勇院士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科技成果助力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彰显守初心、担使命的'共产党员本色,他是云南农业大学的骄傲,是全体师生的榜样! 朱院士获得时代楷模称号实至名归,全县干部群众受到极大鼓舞。澜沧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琼珍说,目前,澜沧县正处于冲刺脱贫摘帽关键时期,任务重、压力大,大家受到朱院士先进事迹的鼓舞,斗志更加昂扬,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摘帽。

  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是朱有勇院士驻扎的村寨。村民刘明生是朱有勇院士班学员。朱院士教我们种土豆、种三七,从种植原理到实际操作,每个环节都包懂包会。刘明生说,他自己上个月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想做一个像朱院士一样不忘初心、帮助群众的好党员。

  云南省科技厅厅长董保同说,朱有勇院士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澜沧县脱贫攻坚能有今天的成绩,与朱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分不开。我们要学习他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把科研成果用在广袤农村沃土的奋进姿态,更要学习他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始终牢记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精神品质。

  朱有勇院士先进事迹在网络上也引发强烈反响。网友留言表示,这是国家的脊梁,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院士跟袁隆平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之宝

  朱院士把数十年的科研成果带到边远山区,无偿提供给农民使用,为的是那方土地上的农民能脱贫致富。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说,朱院士对农民和土地饱含深厚感情,我们要学习他情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用更多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造福人民。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8

  20xx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手里抓一颗硕大的土豆,现身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向中外媒体讲起科技扶贫故事:普通土豆不过鸭蛋大小,而他指导村民种的土豆比鸵鸟蛋还大,重的一颗就有5斤。靠种冬季土豆,边陲村寨里村民的冬闲田变成了高产田、脱贫田。

  这颗神奇土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钻研农业科技、投身科技扶贫的'缩影

  30多年来,朱有勇研发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成为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典范;

  5年来,朱有勇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成为全国科技扶贫的典范。

  在《Nature》等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项、重大奖励18项,朱有勇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一如他的口头禅: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时代楷模学习心得体会04-15

学习时代楷模心得03-03

肖文儒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3-31

有关时代楷模心得体会03-29

学习张桂梅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05-24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03-30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4-28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7-14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体会12-19

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学习心得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