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03 06:54:1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师道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道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道心得体会

师道心得体会1

  读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不得不佩服这些作者的细致的洞察力和表现力。我喜欢这样一段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可能有其生长期长短的区别,有果实生长的差异,但都是一粒粒能向阳,能生长的种子。”“一粒粒能向阳,能生长的种子”!这是多么形象有多么朴实的比喻!每一个刚入校园的孩子,都是怀揣着好奇,怀揣着希望的。

  他们期待着走进校园,学习并认识他们所不了解的世界。这是一个个充满探究的生命,对己对物都满怀欣喜,毫无芥蒂。但我们可以看到若干年后,这些“种子”有的完全变了样,对学习不再好奇,不再探究,甚至于厌烦!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读了此书我也深深的感悟到教育的希望在于我们每位教师的成长,离开了教师,任何制度、观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

  我们应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不断的学习储备各种知识,时时提高自身的素质,使我们的知识不老化,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那点滴学问。因为学生可以原谅一个吹毛求疵的老师,但不能原谅一个无知无能的老师。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河的演变,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知识追求的觉醒。只要还在教学岗位上,就要不断的追求。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

师道心得体会2

  放假期间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马朝宏主编的《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这本书跟以往的书籍有点不同,主要是收集了以评论和教学随笔为主的一线教师的文章。此书,封面上那五句话: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让人印象尤为深刻。教育的本真是什么呢?我想我们为师首先就要有做人基本价值的追求。

  首先是对自信的追求,我是一名一线工作十几年的老师,因为我从小喜欢小孩子,所以长大后,我毅然选择了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认真从事教育工作。我自信我心无杂念;再次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做教师不虚伪、不做作、直率、干脆,这是真;以同情之心待人、以恻隐之心爱人,这是善;沟通心灵和仪表,融合人类与自然,这是美;为师要对真、善、美追求;最后就是是对奉献的追求,而奉献的源泉来自创造,立足课堂立足学生追求业务的专业,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创造性教育教学,静心做一个“一个人课改”的创造性教育者。为师就要有为人的底线。要爱我们的学生,不谩骂侮辱孩子,不推打体罚孩子,不能一言堂式授课,不能禁锢孩子的自由……

  作为一名教师,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最基本的境界吧!《师道:为师亦有道》这书在书的背面那一页写着“教育真没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本真吧!

师道心得体会3

  人格魅力则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境界、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学识才能、个性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一种吸引人的力量,它是一种精神力量。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是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自己学科背景的指导下即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格、深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业务水平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所形成的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之现状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和学习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整体上看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发展趋势是可观的,但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落和欠缺,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政治信仰趋向模糊,政治信念出现动摇

  在受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多元思潮的影响下,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偏离,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能站在政治的角度,不能用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看待分析。很少去了解国情民情,对社会政治活动漠不关心,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持怀疑态度。

  (二)职业道德有所下滑,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道德人格缺失、师德修养下降、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例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淡薄,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上课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尊重、不信任学生;忽视自身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个人私欲膨胀,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

  (三)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下降

  业务水平与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但一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创新意识淡薄和创新能力缺乏上,教育观念落后、陈旧,教师把持着整个课堂,给予学生的自主性较少;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无法拥有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味充当教书匠,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人格魅力存在问题的因素

  (一)宏观环境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差距的加大以及政府高官贪污事件的频频曝光,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始质疑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的领导,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质疑,也没有很好的说服力,会变得没有底气,久而久之教师的政治信仰就会出现偏离。同时,随着国际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国外的文化包括国外的价值观也逐渐影响着我们的思想,由于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是懂得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课堂上很容易流露出偏离主流意识的思想。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社会和校内地位下降

  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倾向。应试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流,高考分数仍然被看做是进入大学的唯一标准,即使学的是文科,家长更为看中的也是占高考中分值较大的语数外三科,像对于思想政治这种死记硬背的科目,只需要考前做好突击即可。家长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就是考试前抄抄书划划题,却忽略了其人格魅力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形成所产生的强大影响力。社会对思想政治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偏见,直接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不高。然而,校内地位的低下则会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师本身对其人格塑造的不重视,束缚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发展。

  (三)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近些年来,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不高的现象比较集中的反映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文化素质偏低,缺少课外阅读导致知识面的狭窄和单薄。思想政治新教材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师阅读量小,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外,其它的'知识几乎没有,所以在讲授时只能照本宣科,人格魅力无法发挥。

  三、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措施分析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三观”教育的推动、教师道德的完善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今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

  (一)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品格修养

  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思想上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信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信仰、政治方向坚定,学生才不会怀疑教育的正确性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真理性。另一方面,信仰和方向的建立依靠科学理论的学习和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学习,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样口积月累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明确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育人,塑造人的历史责任。

  (二)加强引导,改善社会环境

  要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教育行政管理方式必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促进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建设,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步伐。在这种公正、理性与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中思想政治教师就会以积极的、认真的态度完成教学,完美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提高思想政治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社会地位

  社会各界要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质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国家要纠正社会以及学校长期以来对思想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师地位的误区,纠正他们只重视占高考分数比重大的学科的错误,要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彰显对社会德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政治课教师的社会地位。除此之外,还要在法律上予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社会特殊地位的保护。在社会中有法律做保障,思想哟治课教师才会更安心、更放心、更用心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教师人格魅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四)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业务能力

  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集中表现在教师的“善”与“爱”上。而这些恰恰是教师崇高师德的体现,也是目前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所缺少的一种精神品格。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怕辛苦、不怕清贫、埋头苦干、不计得失、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要甘为人梯,愿当铺路石;要做到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高度责任感影响和感化学生,铸就崇高的师德,增添自身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教师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教师人格魅力的发挥。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通过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

师道心得体会4

  闲暇之余,读了学校赠与我们的《师道人生》后觉得受益匪浅。 这里有两点对教育比较的深体会,在这里和同仁分享一下。 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对一些“个别”学生,老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是听们他说话,帮她排忧解难。我们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牵引者。作为一名教师,要与时俱进,对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那么的急功近利,耐心守候 静待花开,孩子们与我共成长。 二是要做一名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做好老师心中就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有爱才有责任,选择了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和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做一个好老师,就要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总之好老师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教书育人的方法,也非常实用。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没有深入就没有浅出。相信有了勤奋,有了方法,我们一定会快速成长起来。当然书中的良言还有很多很多,很多感受也都是停留在比较浅薄的层面上,还需要去细细回味。《师道》

师道心得体会5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师道鉴》这本书立足教师成长,荟萃一线教师精彩评论和教学随笔,审视教育本真,解读教师生命状态,分享教师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得美好。媒体不断爆料老师怎样体罚学生,形式五花八门别出心裁,这类老师把学生当成他的.私有财产,没有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这些老师不配当老师,没有师德。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你施暴的地方。 孔夫子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中国5000多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不缺雄才伟略的君主,不缺流芳百世的贤臣,不少品行高洁的隐士,但影响至今,将精神渗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血液中、骨子里的却是一生身无长物、颠沛流离的夫子。这足使后代为师者共与荣,使我们这些在“师途”中行进的人对“师”的真谛有了更多的感悟。

  夫子是高悬晴空的皓月,是润泽田野的清源。但我宁愿将他看作一座山,不可逾越,却可攀援。夫子之德,德配天地;夫子之才,古烁今,子自难奢望。但夫子“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虽非常人可以做到,但绝非不可企及。师道在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道在勤。人们自古便视“勤”为人之美德,因而便有“勤俭可持家”、“勤能补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的种.种感叹。岂有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师”者而不勤者? 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省,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才能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器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 读了《师道鉴》书,我也深深的感悟到教育的希望在于我们每位教师的成长,离开了教师,任何制度、观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我们教师用来工作的工具是:知识、能力、道德、态度。所以,作为教师,还应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 代,而不断的学习储备各种知识,时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首先得使我们的知识不老化,所以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那点滴学问。因为学生可以原谅一个吹毛求疵的老师,但不能原谅一个无知无能的老师。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河的演变,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知识追求的觉醒。只要还在教学岗位上,就要不断的追求。 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得更远!

师道心得体会6

  (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立志,高瞻远瞩)

  纵观这些人物,很多受过私塾教育,出国留过学,有着精深的学问,但哪一个在求学成功后,不是为民族存亡考虑,不是致力于改造中国落后的现状?他们从青年便找寻到目标,立下远大志向,人生就是为一大事而来的。竺可桢留学美国,教学中国;晏阳初曾立志不做官,不求财,要把终生献给劳苦大众;陶行知少年时挥笔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吕凤子弃文从武,18岁考入苏州武备学堂,精研武术,为的是“兴我中华”;叶圣陶作为一名作家,既是谋生的需要,更是出于学术责任的担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国人士。爱国情怀成就了他们的人生,成为他们事业的不竭动力。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孜孜以求,执着追求)

  自从立下志向开始,他们便没有了自我,只有忘我。梁启超一直忧国忧民,为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而寻找出路;胡适不喜欢做官,却答应了就任美国大使的职位,只是因为知识分子的骨子里的那份责任与担当;马相伯倾其家产竭尽全力护国,为了民族,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张伯苓;梅贻琦自19从美国学成归来,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清华大学;晏阳初的一生因平民教育而备尝艰辛;梁漱溟投身于乡村教育,不断去农村办学,希望开发民智,消除文盲,唤醒民众的自觉;叶企孙终生未娶,以学生为伴,善待学生,唯独不考虑自己;吕凤子为了办学,家财散尽,将个人画展所得全部拿出来做办学资金。他们忘却自我,一心系着大众,对人世间充满着无限悲悯。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功到事成,豁然开朗)

  凡事不为则已,为之必用全力,便是第一等人物。梁启超在新式教育、国学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蔡元培兼容并包,有了北大的繁荣学术、锦绣文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的经验,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风范,让后人产生无限的尊重和敬畏;叶企孙作为“大师之师”,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等中国的一大批科学家;陈鹤琴在开发儿童潜能,完善儿童人格,健全儿童体格等方面都建立了健全的'体系;青年李叔同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兴起。他们在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服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一个个高贵的灵魂令后人敬仰不止。

  马相伯说:“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把中国人叫醒。”他希望用教育去唤醒人,可惜没有等到被唤醒的那一天;梁漱溟临终前说:“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今天,我们的祖国正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传承先师们的爱国情怀,仰慕教育的丰碑,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追随高贵的灵魂,以他们为参照,去达到自己的人生高度,也不枉与他们相遇一场。

师道心得体会7

  今年暑假,领导为我们全体教师推荐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借到这本书仔细看看封面,便勾起了我阅读与求知的欲望,为师有道,道在何方?

  本书立足教师成长,荟萃一线教师精彩评论和教学随笔,审视教育本真,解读教师生命状态,分享教师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本书是一本教育教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这也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通过细细的揣摩,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愿与大家一同分享:这本书在序言中说: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的实质在于开启智慧、健全人格,塑造心灵,培养自主性、创造力,我觉得要想给孩子们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心灵,和我们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所以,一个老师的师德是十分重要的,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本书为我今后如何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指明了方向。

  做为教师,应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地学习储备各种知识,时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首先得使我们的知识不老化,所以得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满足已有的那点滴学问。因为学生可以原谅一个吹毛求疵的老师,但不能原谅一个无知无能的老师。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河的演变,是我们做为教师的知识追求的觉醒。只要还在教学岗位上,就要不断地追求。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读书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个有主见有内涵的现代人,读书仍然是必由之路。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书。

师道心得体会8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一、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学习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在多年的教师岗位中发现,教师的一言一行的确能深深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举止言谈、道德修养、处事方法、性格爱好,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没有很强的是非观念,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自己的学习楷模。正是在这种模仿与影响的过程中,他们的性格、爱好、品质、修养等也在逐步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更应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给学生做个好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师德修养去教育感染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自己的工作热情,用积极的态度去工作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很多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对工作的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工作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现状对教师自身发展、对学生成长的不利,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成长的双赢。

师道心得体会9

  《师道:为师亦有道》——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已经被它深深吸引了。于是,借来同事的书,利用暑假细细研读。第一次翻到名目,我就更兴奋了。这明明就是很多优秀的一线老师传递给我们的珍贵的阅历和心声。无论是老师的自省,还是站在同学角度的思考,或是实践中的怀疑都使我受到极大的启发。可以说这本书为我的成长积蓄了更丰富的资源。

  然而合上书本,《“夜莺”的歌声该停留了》这篇文章让我久久不能安静。文中,作者建议删掉教科书中《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作者认为这两篇课文是在歌颂和宣扬儿童直接参与战斗的事迹,并在文中一再强调这两篇文章违反了《联合国禁止儿童参与战斗公约》。我执教过这两课,但我在备课和上课时,脑海里呈现的仅仅是“夜莺”和雨来聪慧、机灵、英勇、坚毅的可爱而宏大的形象。而且课堂上我们盼望孩子通过这两课的学习所明白的也正是这一点。

  再者,抗日战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抗日战斗中有许多像雨来一样宏大的孩子。这些宏大的孩子莫非就由于一个公约而应当被遗忘么?那么照作者的思路,我们更不应当学习《王二小》,由于文中敌人残忍的杀害了我们的小英雄。呜呼哀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假如我们的孩子慢慢忘却了这些英雄,慢慢忘却了这段历史,那么我们革命前辈以鲜血传承的革命品质也将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

  我坚信,学者在编教科书时,也在依据时代的进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但是《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王二小》诸如此类的课文,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最合适的知晓那段历史的敲门石。在不久的将来,在他们正式开头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会有更深的理解。我也信任,这些小英雄的形象会在他们心中萌芽,并灌入新时代的给养,从而衍生出责任感、使命感,使自己成为时代英雄,例如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等。

  因此,我也要说,“夜莺”的歌声不该停!

师道心得体会10

  我认识肖老师是在5月份,在青岛的一个班主任培训会上,他的讲座给我很大的震撼,于是,在6月加入行者论坛,尽管与他没有很多的交流,在论坛潜水还是对肖老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9月17号再次聆听了肖盛怀老师的讲座,这次讲座:《师生共写随笔,编织精彩生活》肖老师着重谈了“师生共写随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讲述着一个对教育充满热爱的教师的幸福人生,让我们很受启发!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在经历了外出打工、支教、做生意等几经折腾之后,肖老师回归校园,怀揣着去南方学校教书的的梦想,匆匆上路,最初的出发点简单而现实;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种阶段,教师的清贫、待遇与付出的不对等,让我们心生不满,让我们职业倦怠,所以很多人想着改变现状,或许是离开教育转向其他部门,或是离开现在的单位、或是走向领导岗位……但无论哪种改变归根到底都是人自己的改变,毕竟生命是有限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改变自己,术业有专攻,这就意味着艰难的取舍,那么,自己究竟该怎样走?唯有登高望远,独立思考方能有所抉择.

  肖老师的经历对我们大家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从那一年开始,我摒弃了一些恶习,潜心教育教学,坚持业余自学,提高业务素质,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亲手撰写的一百多篇随笔让我的'世界为之充实,一大批书籍让我的精神为之振奋,时时刻刻地反思让我的人格为之升华。我已经完全不是以前的那个我了!”——肖盛怀《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

  这是肖老师初进网络,结识朱永新教授、以及教育在线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后的改变。当初的肖老师就像现在的我们,任何时候的改变都不完。我坚信跟随肖老师,抱团前行,定有所获。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听完讲座,我被肖老师对教育的一往情深而感动,更被他对学生的大爱深深地震撼!这种情感用魏智渊的一段话解释更为贴切:

  没有冷冰冰的索取利用,也不是出身、外表及家产的交换算计,更不是“天亮以后说分手”的感情消费,甚至不是一味飘在云端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浪漫,而是与真正值得热爱的人之间的全心以待。它需要以自己全部的生命热烈地投入,为之喜,为之泣,为之狂,为之怨,以一颗诚恳而谦卑的心去聆听对方,感受对方,去勇敢地经历痛苦、怀疑、冲突,当然也包括令人战栗的惊喜,直到从对方身上认出自己并融为一体。 ——摘自《教师阅读地图》

  肖老师用他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引领学生进行“道德长跑”,将他们送上通往追求幸福的康庄大道。

  十年,弹指一挥间,和学生共同书写精彩人生,在今天我们会羡慕肖老师手中会有那么多的材料,十年的艰辛,岂是我们可以想象?从开始的学生的不接受,话不成句,到最终的出版成书,老师付出的何止20xx年的时间啊!

  从《我们的中秋节》里,我们看见了他的谆谆教导,下水作文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会表达,学会记录生活。如果说这是语文老师的指导作文,那么《三易其稿,我教学生理性的看人生》中,我们则看到了一个爱心与智慧并存的老师,在随笔指导中,将学生的极端看法扭转于无形中,既让学生学会技法又让学生学会了做人。的确是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精美的瞬间》里,我们看见了浓浓的师生情在流淌,我们爱学生,学生也爱我们,这份爱要如何去表达?他为我们做了示范!

  肖老师展示给我们的随笔只是冰山一角,却让我们看见了整个森林,单是每一篇随笔的点评,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精彩的要鼓励,偏激得要纠正,意犹未尽的还要继续交流,有问题的要谈话,要改写,一稿,两稿,三稿……,如果心中没有对教育的大爱,坚持下来都很难,更不说是把这件事情做好。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讲座告诉我们做教育的一种态度。

  既已抉择便当如饥似渴,发愤忘食,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在孜孜苦读中慢慢咀嚼出智慧的甘甜。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迷茫和疑问,要跨越很多障碍,往往会心交力瘁,遭遇许多问题;肖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懂得:所有的教育智慧和方法,都源自你对事业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成功的奥秘都潜藏在你每天教育生活中,如果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坚持持久,成功就会离你不远。

  听完讲座,“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这句话在我心头盘旋,挥之不去,就用它来形容肖老师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吧。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有此心,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永远山花烂漫!

师道心得体会11

  今年我有幸拜读了 《师道,为师亦有道》,里面的文章都是一线教师自己写的,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是一群具有教育理想的人,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求教育的本质,力求自己遵循教育规律,儿童成长的规律——这就是为师之道。道即规律,道即孜孜的追求规律。而不是评职称,拼分数,或者获得什么职务和奖励。

  回望如今的教育教学充满着太多的急功近利,充斥着大多不安定的因素。在这个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最最可怜的要数那些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他们还不具备判断、甄别的能力就被家庭、社会填得太满太满。俗话说“满招损”啊!家长等不及,社会等不及,于是孩子的成长也就等不及,不丰满、不鲜活起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真诚、善良……那些渐行渐远的优良品质成了永远的伤痛。我们在呼吁也在呐喊“救救孩子”,还原孩子真实、有趣、自由的成长空间,不要做污染教育教学环境的“罪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从中划出符合自己课程性质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赞赏的语气抹去了其他的答案。我们几乎从来没有随着学生的思考车轮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学生走向独自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跟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问答的技巧与自信,因为思考的车轮没有方向,我们尚且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帮助他们如何探索生活而培养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早已经习惯了火车导轨式的教育。

  我们往往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欠缺归咎于教育制度和专业培养模式,然而大多空闲的时候,我们思考的车轮依然伏在惯性的导轨上。更多的时候,在想着今天学生该交给我什么书面作业,字迹是否工整认真。我们几乎没有想到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是带领他们到阅览室,还是去游泳池?篮球馆或许更好?我们很少揣摩学生的心思,他们今天是想学习高雅的舞蹈、悠扬的二胡,还是自由飞翔般的水上运动……

  其实,教育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同样的,教师呢,作为活在孩子中间的成年人,和学生一起面对世界,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目的,要努力把舞台还给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模式,课堂不喧嚣很宁静,学生能够沉下心来,静悄悄地学,静悄悄地思,只有心与课堂环境都静,学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当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能自学会的,教师就不要讲,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但是遇到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还是要讲。比如:在讲线段时,让学生认识线段都有哪些特点,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老师要讲,但忌滔滔不绝,旁若无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兴奋不已,难以收住。牢记不要把课堂当成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每节课要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学生回答问题偏离轨道时,要果断地将其引回主题。

  鉴于此,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能从真正意义上对学生放手,为学生的发展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

  他们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吧。

师道心得体会12

  ——勤学为“经师”,修身做“人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虽然当了十多的老师,却从未真正去思考过。潜意识里认为教好自己的书,管好自己的学生,尽好本职工作,这就是个好老师了。南怀瑾老师说:师道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这是师道的精神。教育是以变化气质为目的,但变化气质非常难得!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直以为只有饱读诗书或者丰富的阅历才能形成一个人特有的气质,读了此书,原来教育也可以改变人气质,要达成这目的,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有两种,一个是经师,一个是人师。“经师”就是教各种各样的`知识学问的老师。“人师”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孩子们效法,这叫“人师”。讲“经师易得”,传播知识容易,“人师难求”。来我校读书的学生基本上文化课基础差,读书不用心,作为一名文化基础课老师在教学上有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也会延伸出在技校当老师不用太认真,只要过得去就行。仔细品阅此书后,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者除了授业解惑更要勤学修身善做人师。

  古代教育家们把教育视为天下大任,坚持诲人不倦的责任感。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也应把要严于律己作为前提。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包括德和才两方面。古代“师道”强调“尊德行”为主,“道问学”为辅,可见古代“师道”中“德”的重要地位。《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具备了《中庸》中所说的“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的时候,才算真正具备了为师的条件。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学习,把教师自身修养的首位。那么如何在现实中,真正地做到严以修身呢?我想,学习是最佳也是最根本的途径。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就是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常态,不间断地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以内在的不断充实与更新,迎接到来的每一刻。而一旦学习成了常态,你就会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所长所短,就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就会不间断地铸就着自己生命的厚度。 教师以诲人为业,仅有自身过硬的条件和乐于育人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育人。古代“师道”特别重视“人格感化”的教育手段,强调教师要善于行不言之教,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和优良风范去陶冶和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目的对学生善用“人格感化”的施教手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需要的教师素质也越来越高,做一名好的教师只钻研好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这样的教师,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要不断的追求,不断的修养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有才学、有见识、有能力、有德行的人,教师要做一名学识渊博,人格高尚的长者,引领着学生们去攀登人格和智慧的高峰。

师道心得体会13

  通过开展道德讲堂的活动,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了,廉洁从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了,广阔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调动了,以良好的教师群体师德形象树立在社会公众面前。

  一份爱,一份承诺,一名普通的教师。面对自己心爱的学生,她用心中那份爱,用自己的肩膀背起了爱人最后的信念和希望。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她这份对学生的执着和用爱支撑起的承诺,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真爱的存在。这就是在我校道德讲堂上连秀琴老师的故事给我的感悟,一名普通教师一生的平凡故事,她的事迹感动了“道德讲堂”现场所有教师。

  6月14日下午,庆阳湖乡小学举办了“崇德向善,爱心传递”道德讲堂活动,,本次“道德讲堂”按照“唱一首道德歌曲、看一部道德短片、讲一组道德故事、诵一段道德经典、作一番现场点评、背一句格言、送一份桔祥”的'“5+2”流程进展,在全校教师一首和谐的《让爱传出去》的歌声中,“道德讲堂”拉开了帷幕,一部数字故事的短片,让我们热泪盈眶,母亲离世了,才知道母爱的伟大,但作为儿子,能明白这一切,虽然晚了点,但也难能可贵。连秀琴老师平凡的故事,让我们感慨了许久,我们的教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爱默默地奉献着,主持人领诵的内容,让我们再次感悟到爱的博大精深,校长送的菊花,让我们在盛夏从心底里感觉到了一丝清凉。

  是呀,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是一句话,是一个眼神,是一个微笑,而今天我参加道德讲堂活动,最深的感悟是爱的传承,爱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感悟,去聆听,去体会。爱是说不出的语言,爱是看不见的感觉,爱需要我们传递,让爱从我们这里传出去。

  今天,我们聆听了方校长在道德讲堂中的讲座。我认为: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确实更需要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因为,个人的品德修养是建立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功德的前提。教师是从事培养下一代的职业,更需要以良好的品德修养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耳濡目染,逐渐形成适合社会开展的个人良好品德。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其落脚点在于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以诚恳、正直、谦虚的态度对待别人,做好份内事,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我认为:努力提高个人品德修养要求我们平时注重学习,学习典范,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磨练,这是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需做到:

  1.要不断学习。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礼仪经典,用理论来陶冶自己的灵魂,学习身边感人的事,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典范。

  2.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社会上做到诚信为先,文明出行。在工作上,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努力培养新一代的文明小公民。

  3.积极参加道德讲堂活动,争做道德讲堂活动的宣传员、义务志愿者,为共创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

  总之,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践行,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师道心得体会14

  闲暇之余,读了学校赠与我们的《师道人生》后觉得受益匪浅。 这里有两点对教育比较的深体会,在这里和同仁分享一下。

  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对一些“个别”学生,老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是听们他说话,帮她排忧解难。我们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牵引者。作为一名教师,要与时俱进,对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那么的急功近利,耐心守候静待花开,孩子们与我共成长。

  二是要做一名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做好老师心中就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有爱才有责任,选择了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和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做一个好老师,就要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总之好老师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教书育人的方法,也非常实用。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没有深入就没有浅出。相信有了勤奋,有了方法,我们一定会快速成长起来。当然书中的良言还有很多很多,很多感受也都是停留在比较浅薄的层面上,还需要去细细回味。

师道心得体会15

  ——勤学为“经师”,修身做“人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虽然当了十多的老师,却从未真正去思考过。潜意识里认为教好自己的书,管好自己的学生,尽好本职工作,这就是个好老师了。南怀瑾老师说:师道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传统文化上的,“化民成俗”四个字,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这是师道的精神。教育是以变化气质为目的,但变化气质非常难得!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直以为只有饱读诗书或者丰富的阅历才能形成一个人特有的气质,读了此书,原来教育也可以改变人气质,要达成这目的,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礼记》上有两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有两种,一个是经师,一个是人师。“经师”就是教各种各样的知识学问的老师。“人师”用自己的行为、品性、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孩子们效法,这叫“人师”。讲“经师易得”,传播知识容易,“人师难求”。来我校读书的学生基本上文化课基础差,读书不用心,作为一名文化基础课老师在教学上有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也会延伸出在技校当老师不用太认真,只要过得去就行。仔细品阅此书后,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者除了授业解惑更要勤学修身善做人师。

  古代教育家们把教育视为天下大任,坚持诲人不倦的责任感。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也应把要严于律己作为前提。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包括德和才两方面。古代“师道”强调“尊德行”为主,“道问学”为辅,可见古代“师道”中“德”的重要地位。《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具备了《中庸》中所说的“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的时候,才算真正具备了为师的条件。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学习,把教师自身修养的首位。那么如何在现实中,真正地做到严以修身呢?我想,学习是最佳也是最根本的途径。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就是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常态,不间断地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以内在的不断充实与更新,迎接到来的每一刻。而一旦学习成了常态,你就会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所长所短,就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就会不间断地铸就着自己生命的厚度。

  教师以诲人为业,仅有自身过硬的条件和乐于育人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育人。古代“师道”特别重视“人格感化”的教育手段,强调教师要善于行不言之教,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和优良风范去陶冶和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目的对学生善用“人格感化”的施教手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需要的教师素质也越来越高,做一名好的教师只钻研好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这样的教师,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功底,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要不断的追求,不断的修养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有才学、有见识、有能力、有德行的人,教师要做一名学识渊博,人格高尚的长者,引领着学生们去攀登人格和智慧的高峰。

【师道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道德讲堂心得体会10-07

教师道德学习心得体会08-26

教师道德职业规范心得体会模板12-17

教师道德明星演讲范文06-15

教师道德演讲稿范文06-28

教师道德讲堂演讲稿06-15

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09-13

心得体会 产党员心得体会09-13

心得体会观看残奥会心得体会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