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时间:2024-01-10 08:17:1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实用]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5篇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

  这本书,又不算是书。它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优雅,礼貌,炽热,真情。

  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这是傅雷。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这是傅雷。他是一个好教师,是一个好丈夫,更是一个好父亲。两百多封家书,是他真情的写照,是他关爱的体现。但家书里没有短暂的嘘寒问暖,也没有长久的.朝想暮思。只是有一种默契在他们父子二人之间。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以如此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子女,傅聪的人生道路上也少了许多曲折。没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爱你,无论严爱还是溺爱。而傅雷,他不断用自己的经验教育着、激励着儿子。他很严格,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爱。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纵然心中有万分不舍,却还是让自己狠下心来。没有人可以自由自在度过一生,唯有乘风破浪,方能前程似锦。傅雷可能在儿子的人生中制造了许多困难,但这正是为儿子正在期待的未来做准备。或许不那么明显,或许不那么令人喜爱。但他终究成功了,傅聪也成功了。

  傅雷和傅聪,是父子,也是朋友。他们可以无话不谈,也可以字句不说。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陪伴可能是最后的礼物。

  一人一生,父母二字更是烙在灵魂深处的,不可抹灭。很少有人能懂天下父母心,他们会忘记很多事。但是,请记住,无论怎样,无论什么时候,他们从未忘记爱你。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2

  一封封家书,一份份无尽的思念。家书有限,但那颗赤子之心却永远与家,与国,与世界的脉膊相连——

  我慢慢走进傅雷那深沉的世界。

  整本书可以看作是傅家在13年给孩子寄出的书信的“合订本”。也许你只会认为,这本书就是来讲述亲人间的思念。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才看第一封信,我就愣了。“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这不是一封家信吗?怎么像个“忏悔录“呢!后来我随着后面的深入阅读以及资料查询,才发现,傅雷曾因孩子的缺点和顽皮而动手,在那时,傅雷还并不懂得如何去做一个真正父亲。正如同现在许多家长直到孩子长大了,才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每一位家长都有这一份愧对。我的.母亲看到这也有些感慨。她长叹,第一个把这种感觉说出,不是傅雷,还能是谁呢?

  第二个令我深有感悟之事,就是傅雷在书信中留下的那个孤独的背影,傅雷在五八年被打成:“右”派,六一年又摘下,可国内形势依然严峻,就我而言,读完傅雷家书,也有许多难以理解之处,何况昔日呢?傅雷的思想和精神是崇高的,高到当时的人难以理解。寂寞他如同托尔斯秦泰一样“痛苦地清醒”。只得养花种草,去排解苦闷,最主要的来源,还是与儿子通信。傅雷曾还恳求儿子多写信来,希望能给孤独生活以光彩。傅雷的苦难,是在社会与他人的不解产生的。但他在如此煎熬情况下依然保留着赤子之心,创造

  属于自己的世界,再想如今许多少年,总不能悟静之理;日复一

  日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时若他们能一读傅雷家书,必会为傅雷的赤

  子之心所感有动,从而有所发现。

  也许傅雷他自己就是一本书,方恨悟性不足,不得看透,也希望能在未来也会有更多收获!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3

  傅雷就是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介绍到中国来的。他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成长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其中我读了一部对于我来说比较精彩的一个片段,那就是:《1956年2月29日夜》。这一封信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凡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要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这文章里总结了这么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这里面的加点的词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艺术家最需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爱”!

  并且在文章里我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那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处处用许多深刻而明了易懂的话语去教育他,在父亲对儿子深切的教诲中的那些哲理句子每一点每一滴都在打动着我的惊讶,使我深深牢记。

  在表面文章也多次写到了中外艺术方面的知识,这里使我了解到了如上文所说的艺术家最需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爱,而且我还懂得了艺术中的那种真诚,就像文中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像这样的人是最可厌了,而真正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从而这里的真诚正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这在洋溢着父子深情的家书,一定有许多地方会引起你强烈的共鸣。请静下心来,细细阅读,用心去体会傅雷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了解中外艺术方面知识,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希望大家能够看《傅雷家书》,体会文中的深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懂得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4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5

  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父爱,那一封封的书信,最短不过几百字,最长是几千余字,但无论长短,每一封的书信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热切的期盼。这本书在当时社会出版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开家留学在波兰,终结于1966年傅雷夫妇在文化大革M中双双自尽。十二年来的通信数百封,管穿这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写了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或许每个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自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记对傅聪进行学习甚至是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这位父亲像是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本书中,傅雷不是空讲一堆大道理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普通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艺术和道德放在第一位。傅雷对孩子们严格地管教虽然不被一些人所认同,但确实出自于他对儿子深沉的爱。

  虽然傅雷在教育儿子像老师一样严格,但是不忘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使孩子在理解父亲良苦用心的同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正如楼适夷所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用苦心孤诣的父爱填满了孩子的心灵,指引了孩子的人生。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6

  “要有耐性,不要操之过急。越是心平气和,越有成绩。”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傅雷先生对儿子的一句句叮咛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无尽的家书,写不尽的忧愁;无尽的担忧,挂念不已的心绪,在那一支笔下,处处开花。

  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滔滔爱意,提笔时便化作一江春水缓缓流动,流入傅聪的心中,流入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的心中。

  不问自己的身体,心中只是关心着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生活、音乐的进展。儿子若一座五指山,日日压在傅雷夫妇的心头。看似无尽的唠叨,先生他们一句句的叮咛,指引了傅聪,温暖了傅聪。

  这样想来,父辈不都是如此吗?

  《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汪曾祺先生老父亲的一句句叮咛,为他指明了日后的方向;《城南旧事》中,林父对林海音的叮咛,不也温暖了她的童年吗?

  父母们大抵都是如此吧。

  无数的`名家也写到过父辈,他们或亲善或慈祥或质朴或严苛,他们也大都将一江柔情融在一句句或严厉或温柔的叮咛中,绘制出孩子们一生中爱的底色。

  我想起我的父亲。

  “写作业时坐直!”

  “作业写完了吗?赶紧写完睡觉!”

  “走路时不要驼背!”

  “要保持好奇心,要快乐!”

  “要不服输,要学会思考,战胜困难,享受思考过程的乐趣”

  一句句叮咛贯穿了我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父亲总是事事要操心,因而我总是会烦倦。读了《傅雷家书》,我慢慢体悟到父亲叮咛中融着的满心的爱,与无尽的关怀。

  听听父辈的叮咛吧,那一句句叮咛中包含着父辈的人生阅历,最真挚的祝愿,最诚恳的劝导。

  听听父辈的叮咛吧,那一句句叮咛中是扑面而来的浓浓亲情与一片深情。

  听听父辈的叮咛吧,让爱在叮咛中飞舞。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7

  阅读完《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傅雷所写下的一百多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国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傅雷这位文学翻译家言传身教,将两位儿子培养成著名钢琴大师和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到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格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的父亲,没有傅雷那样杰出的成就,他只是市井中再平凡不过的小木匠。但是父亲他常年打拼积累的丰富人生阅历,却对我的'教育起到了莫大的作用。父亲勤劳简朴的生活态度教会了我如何对待生活;父亲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学业;父亲平易近人、礼貌和气,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世……父亲虽然不是知识分子,但他的一言一行,在我心中,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不经意间我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上又添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

  每当这时,我总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终说不开口。掩卷沉思,傅雷也好,父亲也好,都不过是千千万万父亲的一个缩影。这世间,每一个父亲,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照亮儿女前行的路。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8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及他的夫人写给他们的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书。这本书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书中体现了作为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体现了无处不在的浓浓父爱。

  家书部分既充满了一个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也细数了青少年成长的迷茫与欢欣;谈艺部分展示了艺术大师们如何冲破束缚,成就最好的自己。是一本适合亲子共读的经典优秀读物。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教导孩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于孩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这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我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认真和对孩子的'关爱而感动万分。从家信中看出傅雷是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傅雷让儿子立下了三个原则:

  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

  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

  不入其它国籍。

  平时,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情。因为他们这么做是为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父母是一座灯塔,照亮前进的道路,指引正确的方向。父爱是无言的付出,默默的关注孩子的一切。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我懂了很多。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距离的一本书。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9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自古以来,家书都是一种对家人表达自己情感的途径。古代有张籍的《秋思》,现代有傅雷夫妇的《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的家书,它不仅仅是家书,还是一部教子之书。

  我到现在一直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体会不到和父母离别的感受。因为从未接触过这种感受,所以我一直很向往那种微妙的感觉。于是,我就拜读了《傅雷家书》。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给了天下子女父母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是一个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为人坦荡的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待人谦虚,做事谨慎,礼仪得体,遇到困难不气馁,要坚持不懈,获得成就不骄傲,要有爱国之心,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告诉他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

  在《傅雷家书》中有许多流露傅雷情感的句子,例如: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亲总是扮演着严厉的角色,显得那么的不易近人。而这三生真挚的呼唤,冲破了传统文化沉重的藩篱,跨越了父子之间的鸿沟,让我感受到了父爱动人的一面。离别,让一个向来以严肃示人的父亲直视自己的内心,意识到自己对儿子那浓浓的爱。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傅雷对待儿子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可以从信中的句子看出:你的中午并不见得如何退步,你不必有自卑感……可以看出。傅雷不仅不再过分苛责儿子,反而在儿子失落的时候给予劝慰和鼓励。可以看出傅雷在一点点的改变,从严厉变得宽容,他一直深深地爱着他的儿子,这次分离让傅雷有所改变。

  《傅雷家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既包含对儿子的深情,又不缺少作为一个父亲的威严。如果我能与父亲写上几封家书,那又会是什么味道呢?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0

  “去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别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这是《傅雷家书》中的一小个片段,这朴实无华的句子中蕴含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深切关怀和浓浓期盼。

  傅雷先生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文学翻译家,更是一个极其称职的父亲。他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傅雷家书》中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他要培养的不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而是一个热爱祖国,有责任心的中华儿女。

  我的父亲在外赚钱,很少回家,他虽然没有像傅雷先生一样给我写信,即使是每次打电话时也是匆匆说几句话就挂断了,但我知道他很爱我,他赚的钱全都用在了我的学费或其他开支上了。他虽然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陪在我身旁,但他给我的爱却一点也不比母亲的少。他虽然不会说出“我担心你”之类的话语,但我知道,他时时为我的成长保驾护航,让我健康成长至今。

  父亲的爱很深沉也很深厚,正如歌里唱的一般“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1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

  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2

  《傅雷家书》是我买给女儿看的一本书,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个翻译家,翻译了不少的法国文学作品,但是当我阅读完傅雷家书后,被书傅雷雷对儿子苦心孤诣深深感动。

  细细阅读,如果我们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和沟通的方式,我们就会觉得这不仅仅是父亲对儿子的叮嘱,更是是一部艺术作品。看傅雷家书,可以让我们从中收获很多。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做到疼爱的同时,不忘记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的,应该不多,这需要的首先是父亲的学贯中西,其次是孩子的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的相互尊重过和爱护是沟通的桥梁。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给儿子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在父亲的眼里,儿子在国外的学习、工作、并不仅仅代表自己及家人,而是代表着整个国家,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种爱国情操的背后是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

  在给儿子的信中,不忘告诉儿子如何处理和自己又不同意见的人的关系,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轻易动怒,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良好修养问题。

  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我希望从这本书中学会一些帮助孩子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她正确的引领与指导!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3

  《傅雷家书》中刊录的家信撰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距今也有五六十年了。但至今读之,依然使我们“为之感悟、为之动容、为之一读再读,而每读必有所获”。

  在争名逐利的当下,这样的家书依然可以抚慰那些在城市中“落寞无告的心灵,为他们洗涤尘埃,点燃希望”。

  当下的父母因太过焦虑,教育孩子不免有些事与愿违普通人受的苦,大多数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少受些。

  于是,竭尽所能力促孩子优秀,就成了他们最美好的祈望和最执着的动力。

  但他们的“谆谆教诲”却总是过于主观,言传身教时也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还总是被焦虑的情绪所左右,教育孩子时自然不免有些事与愿违。

  辅导孩子学习,一定要张弛有度真正辅导小孩子学习时,才知道崩溃是何物的家长可以说比比皆是。

  他们空有爱子之心,却总是显得焦虑而暴躁,总是把弦崩得很紧,往往用催促和唠叨替代一张一弛。

  他们把所有的温柔和体贴都给了其他人,却唯独没有留给成长中的自己的孩子。

  父母总是急切而不愿与子女交流他们只是理所当然的,将他们认为对的东西,急切的、一股脑的灌输给孩子们。

  却不接受孩子们的任何反驳和质疑。

  有时候,心态失衡的不是孩子而是其父母

  总是习惯于比来比去的父母,自然无法保持平和的心绪。

  情绪激动的他们,有时会和子女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

  但作为父母,他们往往不是反省自身,而是归咎于孩子们的顽劣、不懂事。

  之前看到太多这样的视频和文字,不禁自问:至亲间何以有如此多抱怨和冲突?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4

  古人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假期中,我快速地阅读了一遍《傅雷家书》,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与母爱。

  起初,入手《傅雷家书》,是以一种任务来“强迫”自己阅读。越读到后面,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大可不必。全文虽然收入了138通书信,但是内容虽多却很是真实而贴合实际生活。文中傅聪的父亲,以一封封书信诠释了什么是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而深沉。这也许就是同多数中国家庭的父亲一样的真实写照。

  从书名来理解这本书,家书,是亲人相互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傅雷饱含着拳拳地爱子之心的一封封家信,读的过程中,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也许就是傅雷对他儿子的'爱吧。

  读完这份家书我深深地反省自己,作为还未完全长大的初中生,我往往会忽略父母深沉的爱,忽略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亦或是忽略他们所作所为的目的。文中傅雷说了这样一句“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让我很是自责,难道这不是我的父母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次次为我移开脚下的绊脚石,一次次为我制作美味佳肴,又一次次为我的长大而担忧和鼓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为什么读不懂父母的爱呢?或者说我为什么不早些明白父母的爱呢?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呀。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5

  家书,所谓就是家人间的来信。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在十几年中给傅聪写的一百多封信中,字里行间处处亲情满篇,还有对傅聪的教导,教他如何做人、做事。

  在这本书中,每一封家书都是精神上的财富。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大到祖国之事,小到傅聪家庭当中的琐碎之事。傅雷在给傅聪的每封信中几乎都会给他强调一些重要的`事,例如:如何对待感情、如何理财、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劳逸结合……等等。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傅雷对祖国的热爱,祖国之事,他是必要给远在他乡的傅聪提到,让他时时刻刻知道祖国发生了什么事。而傅聪也真是像极了傅雷,傅聪身在异国他乡,学习了很多语言,为国争取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当然,他也必不可能会忘记了自己的母语,反而他的母语却越用越流畅。

  《傅雷家书》他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严厉的家规和那许许多多的礼仪,更多的可能是展示给我们的是傅雷与傅聪的亲情。在我看来,傅雷和傅聪不像是一对父子,更像是一对兄弟,傅雷给傅聪的信中,除了把他是父亲这一角色给傅聪展现出来,还有一个角色就是当作兄弟这一角色。

  在看到傅雷与傅聪的亲情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他们总是为我的事而着想,有学习上的事,有生活上的事,以前的我作业总是拖拉,父母天天督促着我,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不已。还有许多事……

  现在我读了这本书,更多是的对自己自身的一个评价,以前的我总是对自己的父母不满意,总是对他们大呼小叫,他们也是不停地包容着我,而现在,我已经今非昔比了,不会再像以前这样了。

  我感谢这本《傅雷家书》,他写给傅聪的信,教导的不仅仅只是傅聪,更是我,更是读这本书的每个人。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4-09

傅雷家书心得03-22

傅雷家书的心得06-15

《傅雷家书》的心得12-29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6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3-1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0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1-05

[优]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8-24

《傅雷家书》心得15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