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能力点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20 07:35:0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微能力点心得体会推荐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能力点心得体会推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能力点心得体会推荐

微能力点心得体会推荐1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爱心募捐:5月份在市区举行的“捐一元钱,为山区贫苦儿童献一份爱心”大型公益爱心募捐得到杭州市民的广大支持,募捐爱心款一万余元。

  图书募捐:6月在浙江理工大学、朝晖街道社区、浙江大学求是社区举行了”捐一本书,筑一座知识长城”大型图书募捐活动,在各个组织单位协助下共募得图书两万余册.

  助学结对:实践团队在浙江理工大学和杭州市进行各种宣传,号召学生和市民与贫困儿童助学结对,最终有17名洛阳山村孩子受到助学资助。

  调查问卷:7月份,实践队伍出发前在杭州市下沙各个工地展开了《留守儿童在杭父母对子女关注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得到杭州电视台的跟进报道。

  牵手留守儿童:7月12日和7月13日,实践团的成员带着下沙建筑工地上的十几位来杭留守儿童同游杭州海底世界和西湖,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活动在杭州电视台以《心愿行动》的专题形式报道.

  出征启动仪式:7月1日,实践团在杭州市青少年宫广场举行了赴河南洛阳义教的出征启动仪式,同时现场结对洛阳贫困山区儿童。浙江日报和浙江卫视报道了当天活动情况。

  深入实践,内外交流,全面投入志愿服务

  xx年起,浙江理工大学每年暑假赴河南洛阳开展义教,今年是第三届。xx年"共享蓝天”浙江理工大学赴洛阳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实践团的活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踏实努力的实践又不乏自己的特色和创意。7月16日,到达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马营小学之后,实践团20名队员都拿出自己的状态投入紧张而兴奋的工作。每天队员都会开个交流会,分享一天的工作经验和讨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每天遂愿都以日记形式记录活动和义教生活。实践团同时与河洛志愿者协会沟通联系,相互间交流活动经验等。

  兴趣教学:在支教基地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马营村马营小学,实践团开展各种兴趣班,武术、棋艺、模特、手语、表演等新鲜的课程非常吸引山村孩子。

  爱心图书馆:在杭州举行爱心图书募捐,把爱带到河南洛阳,在洛阳市伊川县和嵩县的山村小学捐建了x座爱心图书馆

  爱心连线:杭州市民和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与洛阳市嵩县的17名贫困儿童助学结对,此次实践团特地分派了一支小分队前往当地走访被资助的儿童,并且让他们与资助人电话连线,让爱相通。

  家庭访谈:每天的家访,义教老师走进学生家庭,全面了结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生心理状况,以便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

  马营小学游园会:马营村的孩子们课余生活十分单调,8月2日一场特别的游园会深受孩子的`喜爱,特别的游戏和新奇的竞赛让他们兴奋极了。

  放飞梦想:马营小学的所有学生每人都亲手折了一只千纸鹤,写着自己的梦想。当他们认真地写下梦想的时候相信也在心中种下了美好的希望。义教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却可以给他们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希望孩子们早日实现心中梦想!

  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弘扬奉献精神

  实践团20名队员在洛阳伊川县城关镇马营村的支教生活艰辛而难忘。露天摸黑洗澡,用的是冰冷的地下水;还有每天的馍馍土豆都给了同学们特别的体验。每次家访看到村民艰苦无奈的生活状态,同学们总是深深感慨该珍惜当前的生活。

  队员们在短短的20多天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天上各种兴趣班、下课走访各个家庭、排演文艺节目,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收获了最纯粹的感动,20名义教老师走的时候,孩子们追着汽车跑,呼唤着希望老师还能再来。泪流满面的我们坐在汽车里很想回头多看孩子们几眼,但又多么不忍回头看他们奔跑着哭着追赶。同学们一定都体验到做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

  奉献让青春更有意义,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

  本次活动得到了杭州市红十字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西湖区教育工会、洛阳市伊川教育局、求是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活动有浙江日报(2次)、浙江工人日报、青年时报(2次)、今日早报、洛阳日报(2次)、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浙江卫视民生休闲频道、杭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5次)、洛阳电视台、浙江在线、人民网、中青网、大河网、中国经济文化网、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中国摄影在线、交通之声等x家媒体的x次报道,实践调研的分析报告等仍然在往各大媒体投发.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更加强大。

  xx年"共享蓝天”浙江理工大学赴洛阳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实践团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将是我们提高的动力,并在总结中完善自己。20多天的经历亦是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

微能力点心得体会推荐2

  xx年8月6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黔东南州xx年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经过七天的学习下来,有充实、有快乐、也有疲惫和困惑;但最重要的是疲惫过后的充实感。我学到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东西。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单一的以灌输为主,而是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构建知识。

  开班典礼上,几位领导的讲话让我知道了此次培训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应该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争取学有所获。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被这些教授、骨干教师的课深深地吸引?

  “法制与安全教育专题”的杨长泉老师帮助引导我们学习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明白的法律法规,让之前法律意识淡薄的我增强了依法治教的意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热情更加强烈。

  在这七天中,我们共听了11位教授或骨干教师的课,每一堂课都非常精彩。从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以下几位老师的课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潘薪文校长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讲座,让我明白了给予学生快乐,永远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主旋律。首先,潘校长出示了一组农村孩子快乐生活场景的图片,从这图片的画面中,我是那么熟悉,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儿时诸多美好的回忆。确实,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事情总是自然而然地很好完成。写作文也一样,提起笔心情是愉快的,写的过程中是一种享受,这样,作文自然就会写得好。

  听了姚源和老师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后,我如沐春风,忽然变得神清气爽。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课文类型(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等)的教学,我往往分不清什么样的课文该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统统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总是怕学生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学生该掌握的没有掌握,既浪费时间,教学效果又欠佳。听了姚源和老师的课后,我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人,忽然得到了一盏指路的明灯。特别是他提出的“三步教学法”,使我明白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怎样做才能使学生真正从“初步了解”到“深刻理解”,再到“情感的升华”。

  除了听了以上两位专家的讲座,我还听了陈娇老师的《怎样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潘美莲老师的《构建观课议课新理念》、杨文燕老师的《浅究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及方法》、于月红老师的《重拾小学语文教学》和《重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尹东海老师的《语文教学线性设计模式与文本开发》、杨胜珍老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的撰写》和傅安辉教授的《论文写作的要求和规范》,可以说每一堂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及给我很大的启发。这样的培训,对我们边远山区的农村教师来说真的是太难得了。

  经过七天的学习,我明白了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实用,真正的语文教学,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实施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语文教学要生活化,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是啊!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他源于生活,而更应该超越生活。通过七天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学习,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是培养一批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就先全部发展。自己要全面发展就应该做到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的楷模。以快乐去快乐每一个学生,以阳光去阳光每一个学生,以品德去影响每一个学生。我相信,在我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会把自己这几天的所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争取做到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永恒的主题。

  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二十八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失衡。可通过这次培训,听了名师们的观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微能力点心得体会推荐3

  国庆节我回了老家一趟,赶上了农村秋收的季节。体验了丰收的喜悦。 中午,太阳烤着大地。虽已转入秋凉,可那太阳仍然火辣辣的。听大伯介绍棉花田棉花已成熟啦,现在正是开摘时候。我自告奋勇跟着奶奶姐姐,提着竹篮,直径向棉花田走去。

  我们走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碧绿的棉花树成片的聚拢在一起犹如一块绿色的毯子。再加上洁白无瑕的棉花和金灿灿的'阳光,像是给大地母亲盖了一件花被子。棉花也是千姿百态,有的还是棉花桃子亭亭玉立,有的像已经咧开嘴的石榴娃娃,有的弯着腰向我们敬礼,有的?我迫不及待地跳下田想去把那洁白的棉花摘下来,于是用力一扯结果棉花在半中央就断了。奶奶说:“心急吃不着热豆腐。”于是奶奶手把手的教我。“先用左手托住棉花桃子,右手的力要中等,然后慢慢地扯下来,还有棉花桃子的外皮是已经枯萎了,就可以用中等力把棉花很快地扯下来。于是我照做,果然摘得又快又好。我们都建议分工摘棉花,计划是奶奶负责第一排,姐姐负责第二排?而我就负责第四排。

  分工计划很快就实现了,大家非常认真地摘,不放过任何一朵棉花。虽然摘棉花有点辛苦,弄得我满头大汗,但我觉得苦中有乐。等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倒在筐上。大家看着一满筐的棉花,心里美滋滋的。

【微能力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能力管理心得体会05-20

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08-30

培养阅读能力的心得体会01-30

提升能力心得体会10-22

应急能力培训心得体会04-27

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05-08

职业能力培训心得体会08-26

素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12-13

隔离点医护心得体会11-23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