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

时间:2024-02-27 07:20:1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了红色旅游基地——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

  辛亥革命博物馆一共有五个展馆,我们按顺序参观了这五个展馆。

  第一展馆讲述了清王朝的软弱无能。那时的清王朝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看到这里,我心里非常气愤!

  第二展馆述说了英雄前辈们为了让中国摆脱落后的`局面,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勇敢和大无畏的精神感动!

  第三展馆介绍了许多那个时期的爱国组织慢慢强大的过程,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国重新站起来的希望。

  第四展馆详细解说了武昌起义的经过,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胜利的第一枪!

  第五展馆肯定了革命英雄们敢为人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被后来的武汉人继承和发扬!我为自己是新武汉人而感到骄傲!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参观活动!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2

  听说要去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心中一阵激动。来武汉这么久,一直都没有机会参观这个历史名著。于是我放弃接种疫苗,随国防生营一起来到这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称为红楼,原为清咨议局,辛亥革命胜利后改为鄂军都督府。大门入口处,有一尊孙中山的雕塑,高大威武。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并取得胜利,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腐败清政府的统治之下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外国列强的欺辱,清廷的对外乞和、对内压榨,使得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遭受到从未有过的摧残!自此,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解放国人拯救中华而不懈奋斗!

  当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就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所进行的一场革命。它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从此帝制被推翻,清廷走狗被赶下台。

  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人崇敬,但是在革命斗争中我们看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发动群众,以致革命不够彻底;又是因为他们的软弱性,将革命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最后失去执掌政权的机会。这些都让人扼腕不已。

  当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哪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没有经历漫长曲折的道路?没有流血牺牲,革命怎么会胜利?没有曲折斗争,革命又怎会彻底?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虽然被贼人窃取,但它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无产阶级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让无产阶级作为一个全新的阶级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无产阶级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是最富有革命性、先进性、组织性的阶级。他们饱受压迫与剥削,这使他们斗志高昂,越战越勇。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他们压抑已久,终于在此刻爆发了!

  1921年7月,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先进性和最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大地上的一声惊雷,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广大的无产阶级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崇高的革命理想的引导下,他们最终推翻了压在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充分发动群众,是一场人民的革命,这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是空前彻底的。

  此次参观是对我们情操的一次陶冶,是对我们人生的一次洗礼。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作为一名国防生,我又深感身上所肩负使命的沉重。历史已经证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在世界事务中拥有话语权,就必须拥有强盛的国力和强大的国防。立志献身国防的广大国防生,更应深感责任重大。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要靠我们去继承并发扬光大,未来的奋斗目标要靠我们去实现。我们只有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中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把今天的理想变成明天的现实,切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才能无愧于殷切期望我们的革命先辈,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伟大祖国和人民,无愧于我们所生活的伟大时代,无愧于国防生这个光荣的称号!

  振兴中华就靠我们了!

  辛亥革命是什么?

  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

  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实际可考人名为89人)、武昌首义将士,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起自杀的女性。

  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鲁迅所说的舍生取义的志士。

  今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应容许那些将自己的家庭、个人幸福奉为最高人生标准的人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及阴险的诽谤。

  革命也许不能完成所有的历史使命,革命或许会留下历史的遗憾,但中国近代历史革命的进步意义,不容抹杀。智者如杨度、康有为赞成君主立宪,主张所谓理性地改良政治,历史已经给了这些有学问而无见识的学者以响亮的耳光。

  在中国,只有彻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专制的毒害,才能让人民有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但我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

  金秋十月,阳光灿烂。20xx年10月23日上午,我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纪念馆为石料建筑,整体建筑外形如一方石块,平静地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入口处,一条跨越水面、向上斜长延伸的走道直通大门――寓意着“共和之路”。石块已被凿开,隐喻辛亥时期英烈们开天劈地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历程。12米宽的道路从缺口穿入,笔直、向上。道路上随机陈列着辛亥英烈铸铜雕像,似在沿路而行。作为参观流线的主轴,当人们穿梭于英烈雕塑丛中,仿佛时空又回到了辛亥革命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穿越厚重的石壁,尽端豁然开朗,象征着辛亥革命翻天覆地,揭开推翻了满清帝制的序幕和石破天惊的曙光。中山先生背影雕像矗立在路的尽头,又是路的最前方,似在思索中国未来的方向。

  通过参观,我、不仅对辛亥革命这段流芳百世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在精神上受到了洗礼,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江水浩荡,青山峥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为之奋斗不懈!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今天我们瞻仰辛亥革命纪念馆,就是要在全体预备党员中继续发扬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一切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虽然辛亥革命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了,但是孙先生为追求民族自由和民族幸福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他历尽艰辛,践行了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更是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

  在当今这个和平的大环境下,我们仍然不能忘记爱国主义精神,时刻牢记以前的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更应该倡导这种敢为天下先、敢为民生洒热血的精神,将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3

  几经辗转,总算是找到了首义广场,于是便向着辛亥革命博物馆的方向走去。天气很好,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大家心情都还不错。

  隔着老远就看到树梢上耸起巨大红色建筑,我知道那便是此行的目的地。但走近一看却吃了一惊,从没见过如此古怪的建筑,正面看起来像是一艘破浪前行的战舰,巨大到我们只能看见船头,而如此的醒目。绕行一周方才看清它的真面目——一个放倒的巨大“V”字,寓意着胜利和腾飞,高高上扬的三个檐角彰显着中国风的气势,新时代气息与古建筑风格相交融他已经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辛亥革命博物馆共有五个基本展厅——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起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等于一体,是现有的辛亥革命主题博物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走进序厅,首先看到的是一组名为“共和之基”的`雕塑,革命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为实现共和之梦献出生命,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共和之基。展厅“晚清中国”充斥着一股压抑沉重的气氛。“条约墙”上12条不平等条约,虽雕在墙上,却刻在心里,沉重异常,这些条约是晚清政府懦弱无能的见证,也阐释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国家危亡之际,慈禧太后还惬意游园,小皇帝莫不只世,王公大臣像僵尸一样矗在殿堂前,让人对这个腐朽的王朝感到无比悲凉同时又在迷茫,中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接着便踏入“革命起源”展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点一点的星火,这是有识之士对挽救中国的探索。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洋务运动,都在积极的向西方学习制度或者技术,试图以此强国。但令人惋惜的是,封建势力的顽固,加上侵略者的压迫,这样的苗头在生长不久便被扼杀了。然而孙中山的出现使得国人的明天的太阳微微闪耀,预示着救国的希望逐步来临。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团体在传播思想、发展组织为革命努力做着准备。

  下一秒,时空变换,我们走进了武昌古街——“武昌首义”展厅的复原古街。寂静的夜晚,深巷中不是时狗吠声,虫鸣声此起彼伏;在这平静的深处却暗藏了一丝不平静,酒楼茶肆大门紧闭,隐秘的房间中的革命党人在窃窃私语,门口的幻灯向我们展示着商讨着的内容,起义前夜的紧张与压抑跃然而出。

  1911年10月10日晚,起义的第一枪打响,革命党人与驻扎的清兵展开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赢取了起义的胜利。起义军推举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都督,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在“创建共和”展厅中,黄兴骑马检阅军队。随着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逐渐传出,得到了大多数省份的响应。霎时间,革命的烟火在中国大地上燃起。清末皇帝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黯然退位,中国两强多年的封建统治宣告结束,中华民国的十八星旗冉冉升起,中国也进入了共和新时代。

  走出了展厅,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消散,可革命党人的反抗精神永远传唱。革命之火慢慢显现,从星星点点到烧遍整个中国,一个个有识的灵魂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撼动了整个中国。无论结果怎样,辛亥革命都是不朽的存在,维持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4

  每座城市,都有不应错过的风景。

  每座城市,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武汉武昌,曾被誉为"首义之区"。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凡懂点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辛亥革命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精气神的汇聚,无数仁人志士释放着极具爆发力的人文精神。

  1911年10月10日晚8时,武汉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所属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接着夺取了清军军械库。从此,曾经沉睡已久的中华大地彻底苏醒了,无数中国人炽热的爱国精神摧枯拉朽般地摧毁着摇摇欲坠的封建帝制。

  我们这次旅行,来到武汉武昌,住在彭刘杨路,漫步街头巷尾,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蕴含着深厚的“首义”情结。因此,武汉武昌被誉为"首义之区"。

  行走在街上,人们会看到首义路、首义园、首义小区、首义中学、首义广场等诸多以“首义”命名的街道、学校、社区、广场等,犹如一部写在武汉三镇地图上的“首义”教科书。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远远望去,博物馆恢弘壮阔,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远看像一对展开的翅膀,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11月17日上午,当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我的内心感到十分震撼与沉重。进入地下展厅,十分压抑,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像一条条绳索紧勒着祖国——母亲,让人喘不过气来。

  据介绍,博物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

  《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

  进入第一展馆,一面巨大的浮雕,再现了革命军起义的场景。五个展馆把辛亥革命的历史与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首义的打响,正是这些不平等条约激发了人们,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剥削就有斗争。

  看着一块块刻满不平等条约的石碑悬挂于空中,听着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回想起腐朽的清政府在战场上的失利,以及懦弱的清军不战而降的屈辱,压抑感和愤怒感顿时产生。

  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一批批仁人志士站了出来,从戊戌六君子到义和团运动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顽强地探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谱写了一曲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乐章。

  参观中,有一幅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即“孙中山赴檀香山”的复原场景。蔚蓝的大海上,一艘轮船从香港驶向夏威夷,站立的少年孙中山和端坐的孙母在甲板上远眺大海,海面波光粼粼,没有革命的热血澎湃,只有一片寂静,却是孙中山人生的转折点。自此,他开始的求学、行医、开创革命的生涯,不知当时的他是否会想到多年后祖国面临的危难,是否会想到自己会做出如此一番伟业。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引领全国革命,被称为"武昌首义",对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晚清政权发起致命一击,由此拉开了颠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权的序幕。

  短短两个月,就有15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从此,清王朝灭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博物馆,记录收藏了一些文物文档文件影像影音历史资料,形象完整的还原了当时的一些现状以及时代的变迁。历史已成过去,但不应忘记,更应激励新一代中国人民继续拼搏,敢为天下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完毕,出得展厅,拾阶而上,来到首义广场,这里是花的海洋。武汉市每年都要在这里举办一次多姿多彩的菊花盛宴,目前己举办了36届金秋菊展,以此来吸引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美好时光。

  当我们走进首义广场,再赏菊花新颜,让人耳目一新,令人精神振奋。遂赋打油诗一首,以示纪念:

  首义广场秋菊香,只见秾华不见霜。

  寒蕊抱香胜牡丹,歌讴先烈志遒章。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5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的纪念日。十月二十八日会计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奋斗中区。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振聋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而整部电影中更着重塑造了孙中山的伟人形象,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观看整部电影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应该以这些民族英雄为自己学习的标杆,以他们当年的无悔斗志作为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前进的动力。这些烈士中有些也与我们年纪相仿,他们把追求真理、实现共和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在和平年代,我也应该形成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应该把此精神体现在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6

  在结束了第59期党课的理论学习之后,我们组也开始了社会实践活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生活的城市,武昌,毫无疑问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地点也选在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以往,在提到辛亥革命博物馆时,大家都默认为“红楼”,即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成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督慰府。对这个地方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但若是告诉大家黎元洪被推举为督慰时,“红楼”就是这个督慰府,大家就恍然大悟了,毕竟对每个华师学子来说,黎元洪都并不陌生。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武汉市政府20xx年开始兴建一座专题博物馆,与“红楼”处于同一轴线上,此馆于20xx年竣工。此次参观活动,我与小组成员林茜把参观重点放在了这座新建的博物馆上。远远望去,博物馆恢弘壮阔,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远看像一对展开的翅膀,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对于在武汉长大的我来说,武昌首义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从小到大,历史老师们在提到辛亥革命时,总会强调武昌首义,不仅是因为它是革命的第一枪,更重要的是它与我们生活的武昌城息息相关。高中时期,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沿着一百年前革命先辈们的足迹,重走了一遍起义道路,新军工程营、楚望台 军械库、起义门、军政府,每走过一处,眼前想象着一百年前的战斗场面,耳边回响着革命先烈们的呼号声呐喊声,内心波涛汹涌。

  而今,走入辛亥革命博物馆,我的内心依旧是震撼与沉重的。一进入展馆,大厅是一面巨大的浮雕,再现了革命军起义的场景。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展馆把辛亥革命的历史与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

  看着一块块刻满不平等条约的石碑悬挂于空中,想起腐朽的清政府在战场上的失利,想起懦弱的清政府不战而降的屈辱,压抑感愤怒感喷薄而出。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一批批仁人志士站了出来,从戊戌六君子到义和团运动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顽强地探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为我们谱写了一段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乐章。此外,还有一幅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即“孙中山赴檀香山”的复原场景,蔚蓝的大海上,一艘轮船从香港驶向夏威夷,站立的少年孙中山和端坐的.孙母在甲板上远眺大海,海面波光粼粼,没有革命的热血澎湃,只有一片寂静,却是孙中山人生的转折点,自此,他开始他的求学、行医、开创革命的生涯,不知当时的他是否会想到多年后祖国面临的危难,是否会想到自己会做出如此一番伟业。

  百年峥嵘,沧桑巨变。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人们修缮旧址遗迹,建立纪念馆,人们无数次地追忆这些过往,铭记历史。首义之城也在传承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我为这座拥有悠久历史与革命传统的城市而感到骄傲。有了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牺牲,才有了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同时更应该以革命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信念,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7

  今天有幸去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辛亥革命在我的脑海中变得了生动了起来。以前也知道辛亥革命,但都是教科书上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物,意义等这些冷冰冰的文字,而我第一次对辛亥革命真正有所了解可能也仅限于辛亥革命的前奏黄花岗起义,其中林觉民写了一封《与妻书》,其中关于起义之民族大义当时让我很震撼,而今天又让我对辛亥革命又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到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像。我们的国父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凝视远方,注视着当今中国的发展。沿着历史的轨迹,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开始了在这浓缩了的历史河流中穿行、体验。最先解说员给我们解说的是鄂军都督府的来历,鄂军都督府纪念馆原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建成于1910年。武昌起义的次日,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创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军政府会堂、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都是按照历史场景成列的。由于明年为辛亥革命一百年纪念日,所以没有机会上红楼的二楼参观,也没有看到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这是此行一个小小的遗憾。馆内还有一些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

  只有参观过辛亥革命纪念馆才能真正体会到辛亥革命的深刻意义,辛亥革命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辛亥革命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团体,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共同去抗争,只要你深入了解他们就会发现辛亥革命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书上所说的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更有的是属于中国的铮铮傲骨与不屈的风骨,和一种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天下大义,甚至不惜放弃富裕的生活,抛妻弃子,就如同《与妻书》中“就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我们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是中国变得富强起来,人民安居乐业,至少我不愿再看见一份“与妻书”。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心得】相关文章:

参观博物馆心得04-03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05-12

参观博物馆的实践心得03-20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09-08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05-03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04-15

(集合)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01-02

(优秀)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2-17

关于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