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识字活动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识字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从教材的安排来看,识字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识字,另一种是随文识字。识字教学的原则是“多认少写,分开写”。因此,课后教材中的生词列出了两种生词,一种需要理解,另一种需要写
低年级阅读课文,需要学习十几个生词。教师非常重视识字过程,一般的处理过程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生字。然后自学生字,然后全班交流。但是生字教学到底要达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我发现有些老师在检测生词的过程中,非常“精细”。首先展示新单词,学生阅读,然后激励学生记住新单词(主要从字形开始,让学生说如何记住,有些也需要区分类似的单词),理解单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单词组成单词,扩展单词。个别单词也需要说话。下课后,大约需要30分钟,不包括写作指导。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尊重“字不离词,字不离句”的原则。但是识字教学真的需要这么繁琐吗?别忘了,阅读教学还有另一个任务——学文。如果识字教学花了这么多时间,什么时候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心上讲,这种识字教学确实扎实,识字教学密度高,但也造成了顾一失彼的弊端。
会认的字只需要知道,也就是说在这里知道,在另一个语言环境中也知道。理解就是扫清阅读障碍,就是为学文打下基础。那么有必要对生词进行“细致”的分析吗?我认为大多数新单词都是基于整体阅读。如果非要咀嚼新单词,必然会增加识字教学的负担。事实上,没有必要。识字不是靠一时的集中效率,而是在反复阅读中记忆和理解。如果你读更多的课文,你自然会加深生词的印象。有的老师看到生词就分析字形,然后组词造句,就是浪费课堂资源。更好的方法是关注每个新单词,有些单词是关键,有些单词是关键,有些单词是关键,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充分的估计,不能一起抓眉毛和胡子。这样优化了识字过程,提高了阅读效率。
1、第一次阅读课文,找出生词,借助老师的正常阅读,学生互相教学(借助拼音),多次复制,阅读正确的生词。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先尝试拼写,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拼写、正常阅读或学生之间的拼写。学生阅读生词时,应注意
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直观演示,理解字义。
当学生顺利阅读课文时,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此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新单词。要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环境中应该学习的单词,不要对会认识的单词要求太高,只要感受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他们在另一个环境中理解它们,他们将满足要求。要求学习的单词不仅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要扩展,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在这一环节中,理解字义是重点,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根据文本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借助直观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注意音形意义的联系。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及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在识字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播,帮助学生记忆字形。运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和游戏中生动愉快的识字。例如:物理演示:及时直观的物体演示,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或者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本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用肢体动作生动地记忆生词。因此,对于低级语文教师来说,正确理解随文识字,优化识字教学环节,提高识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识字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识字教学工作总结05-25
识字教学工作总结8篇06-30
识字教学心得体会03-11
关于识字教学心得体会03-11
活动的总结09-24
活动总结06-25
区域活动教研活动总结02-28
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体会02-27
创业活动总结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