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实习报告模板合集六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期实践实习报告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 篇1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成为过去时,我即将迎来毕业年。在这最后一个暑假我报名参加了暑期大学生实习活动。我想通过这次实习对电力专业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也想尽早接触电力企业,锻炼工作能力,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做好由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过渡的准备。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挂职锻炼活动中我来到了上海市东供电公司实习。这对于我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
7月16日 是我们第一天到公司报道的日子,第一天的培训中,我们了解到我们所实习的部门市东供电公司客户服务部是上电热线“95598”的下级直属部门。全天候集中受理浦东 南汇 奉贤的电力故障保修,用电咨询,以及电费查询业务,同时负责计划抢修停电的预报。它是上海电力面向社会,服务市民的一个窗口。
市东供电公司的各级领导对我们这次大学生实习培训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部门主任张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培训告诉我们关于客服的技巧和原则,还给我们介绍了公司的概括和历史,更给我们讲了公司现在的运行理念和上海电力行业的前景。给我们注入了很多新的概念和想法。
经过培训我们开始正式上岗了,一来到办公室,几位带我们的师父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资料,但师父没有要我们刻板的去记这些资料,而让我们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去熟悉客服这项业务,市东客服部门的工作十分明确,每个人要做的工作分工清晰。这不仅避免了劳动力的浪费,更提高了工作效率,要知道保修业务效率是格外重要的。我们的主要工作有接听电力用户的,向抢修队点派工作单,抢修结束后回复工作单,其中每一项都要保证不出错,因为任何一点点小小的失误都会可能造成电力系统的巨大损失。
经过一个多月的挂职锻炼,我觉得自己成长不少,受益匪浅。
第一, 实践中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在处理多种事务和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于用户电话交流的同时我的口才和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 通过工作岗位的锻炼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意识。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工作中不仅要为用户 居民着想 ,还要为高温酷暑下奋斗在第一线的抢修工人师父着想,力争做到不开一张重复单 错误单。
第三, 更好的锻炼了自己处理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力,做好合理沟通和睦相处,更好的融入到团队中去。
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如 电费查询工作是一项工作量相当大的业务,约有一半的工作量是处理电费查询和安装分时电表的,能否建立一个综合电费查询网站,让用户通过个人账户自主查询电费和用电业务,并通过此网站向用户宣传和推广其他用电信息,网站上还可以发布最新的电力公司的信息。例如当日以及次日的计划停电情况,用户还可以网上提问,并有专职人员网上解答。用最人性化的方式关爱每一位电力用户。如此一来用户不必每次都请求人工服务,我们也相应减少了一部分工作量,这种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国内要求打破国有垄断行业的呼声很高。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变得难以预测。我认为合理配置资源,塑造企业形象是今后各大电力公司应该关注的重点。前者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解决好它可以减少许多财务支出。后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规范和提升服务。积极开展电力营销,为今后电力市场化做准备,树立企业形象寻找新的企业利润增长点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我在市东供电公司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暑假。进过一个暑假的实习生活我发现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更坚定了自己将来毕业后在电力行业中为人民服务的志向。也为自己之后一年的学习增加了动力。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电力行业需要的人才。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 篇2
《新闻与写作》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帮着编辑部搬家和校对稿件之外,我一共做过两次采访,采访对象分别是漫画家方成和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还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编辑部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也真正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新闻与写作》有一个固定的采访栏目叫“名人谈充电”,采访对象都是国内著名的新闻人,以对话形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充电情况。一开始分派给我的采访王志的任务就属于这个栏目,但由于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采访未能进行,我重新领到的任务是采访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徐滔,主题仍然是谈充电,由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负责,带我们的老师是编辑王卫国老师。
对于这次采访,可谈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获也很多,其中主要是从王卫国老师身上学到的谈话和采访的技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对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王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师从谢冕和严家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北京日报》工作,现任《新闻与写作》编辑,是该杂志水平最高的编辑之一。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我和搭档作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搜集到了几乎所有关于徐滔的资料以及其他媒体采访她的稿件,通过准备我们掌握了有关徐滔的基本情况。北京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法治进行时》,这个节目通过录播破案现场深受北京老百姓,收视率非常高,徐滔就是这个节目的创办人兼主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XX年某夜,北京西站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公安人员将其团团包围,为了保护人质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后来犯罪分子提出要见媒体,于是公安人员找到了徐滔,结果徐滔凭借出色的口才对歹徒展开了心理征服战,经过九个小时的鏖战,她终于凭三寸不烂之舌配合公安人员将人质解救,将犯罪分子制服。节目播出后徐滔一举成名,并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开始列采访提纲。
我们先请教王老师,他告诉我们,采访时脑中要始终有一个框架,即: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采访时绝对不能脱离这三个框架,否则就会离题千里。然而一开始,我们总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从哪儿切入。采访提纲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师批评,总也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几乎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拿着提纲问我们:“徐滔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回答:“是XX年西客站解救挟持人质事件。”“你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徐滔时都会提到这件事,如果我们再提的话就会很俗气,难以出新,所以有意将其避开”,王老师听到后,一摆手,对我们说:“这么想是不对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经历,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XX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质事件,这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你们连这个都不提的话,怎么抓住徐滔的闪光点?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别人在采访她时都会提到。我们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充电的角度和这件事结合起来提问题,而这就是我们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进距离,引起她谈话欲望的地方。”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经过短暂的思索,我们把第一个问题列为“徐滔您好,几乎每个记者采访您都会提到XX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质案件中,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谈判9个小时,并协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经历。我们想知道,当时您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学习过犯罪心理学吗?”,这个问题既抓住了徐滔的特点,又紧贴充电主题,得到了王老师的首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其他问题很快就列了出来。后来采访徐滔的时候,我记得她见到我们后说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你们这份提纲写得很棒,很专业”,后面整个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很愉快。事后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记这样的评价,那当时反复列提纲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采访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王老师的指导,他经常对我们说,他作采访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四个字“六经注我”,就是说在采访前对某一个问题首先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采访过程中只是引导着被采访者来注释自己已有的观点。我明白要做到这点需要具有准确而独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王老师无疑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从他身上学习的最大的无形财产。王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说,央视许多大牌记者,诸如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王志等都和他 “认识”,可是他们却从来没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在和这些人第一次通电话时,王老师往往能一语道破出他们主持节目的最大特点和不足,这往往会使他们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对王老师约的采访、派的记者很少拒绝,这也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能采访到这些大牌记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采访结束,回来就要整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
一、初出茅庐
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采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
《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
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第一,这个单位完全是我自己联系的,自己种的果子吃起来永远都是最甜的,因为这个过程凝结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将其舍弃;第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点在其他单位是很难遇到的;第三,我想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做新闻无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够接触社会的想法去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虽然我是学中文的,但是在院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和兴趣。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新闻与写作》。
二、良师益友
在《新理采访录音,整理过录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耗时耗力,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一万五千字的内容,至少要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说这项工作是体力劳动的话,那么接下来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验脑力的时候了,一万五千字的内容经过选择、提炼,要整理出三千五百字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明,这对于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取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还有语言文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尽善尽美的文章。经过这样一通程序下来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倍感亲切,而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终于变成铅字时候,兴奋地看了又看。
编辑部还有一位负责采写工作的编辑叫刘建新,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编辑了,在实习期间我也有幸跟着她参与采访了著名漫画家方成。按王老师的说法,刘建新老师的采访方式也可以用四个概括,叫做“我注六经”,她为人和蔼、循循善诱,往往第一个问题就能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然后不断通过自己的提问,使被采访者说出更多想说的话,这在采访方成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和王老师的“六经注我”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采访方式。而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并学习到这两种风格迥异,但效果相同的采访方式,着实受益匪浅。
主编郭洪新非常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并且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他能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些栏目,包括实习生,使每个人的长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因为我平时写一些诗歌,所以他让我管理网站上的“传媒人诗苑”栏目,并且安排我为该编辑部写刊歌的歌词。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学习空间,而他的这种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思考的。
总之,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能结交这些良师益友是我最大的收获,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的心,就像王卫国老师说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和你们年龄差不多,我们希望他们单位的老师能够对他们好一点儿,反过来,我们就想要对你们好一点儿”。
三、满载而归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时间不长,却收获颇丰,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杂志相对报纸虽说比较清闲,但却可以在一个题目上不断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将一块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手艺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自身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学习真的很重要。以前常听人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回到学校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道怎样去学习了,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对此我更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和王卫国老师聊天,谈到了理论学习的问题,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参加工作后,当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阶段时,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他的理论功底。对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在大学生活剩下不到两年的有限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我却是比较迷茫的,因此我向孟登迎老师请教,他告诉我说,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并不一定要看多少理论方面的书,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找书来读,但一定要读经典,比如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试着对其进行阐释,自然就会涉及到各种理论,这样容易切入,也容易深入下去;至于要真正提高理论水准,上好美学课和哲学课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可供省察的事件,只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思考,自觉运用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它,那么理论思维会很快得到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现在也更多的读一些经典书籍,包括中华古籍、中外名著以及文艺、哲学理论方面的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苦口婆心对我们说的,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之类的话,回想起来突然发现这真的是至理名言。当然,学习并不只是要学习理论,也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学习,走出校门后更需要学习;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社会这本大书,提高自身修养,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试着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学四年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过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囿于校园,要适当地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网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点。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码我们试过,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此外,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得批判地看待这个世界,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和校园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把它想得那么完满,也不应想得过分恶劣,要学会公正地看待它,以我们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来体悟社会,体悟生活,为最终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3.体会到生活不易,学会珍惜生活。实习单位的地点在东单,从学校到东单要转乘一次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小时才可以到,当时是最炎热的7、8月份,而且乘车时间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挤公交车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这样的经历便多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 篇3
在夏日来临之际,我们的暑假也开始。为了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会阅历,使自己在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因此在今年暑期,我选择了能够直接接触到更广大消费人群,更贴近顾客的服装销售行业。
在我们的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悄悄的变化。由七八十年代保守的消费到开放式消费,人们渐渐对服装有了更高的要求。从温暖到美观,从颜色搭配到风格品味,服装体现了人们对生活最直白的热爱。然而,从盲目的拼高价,我们渐渐转入理性的消费阶段。现在品牌折扣店和代卖店也渐渐取得了较大的市场,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渐渐取得的人们的认同。
漫天雨就是一个品牌折扣店。在经营模式属于加盟连锁店。因此,经营者风险较小。在销售过程中,每时段就会按时发送新品,并把销售不好的款式返厂,减少了经营者在服装成本上的投资,经营者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主要经营几个牌子的服饰,包括菲尚等。在这里,销售利润主要体现在销售数量上。她与百货大楼同步经营,但同品牌的服饰要较便宜。由于是厂家直接供货,服装主要按数量行销,所以,在价格上有较大的优惠。并且,在产品质量上也有较高的'保证。服饰材质上乘,款式也很时尚,不落后于潮流走向。 服饰主要消费人群为时尚女性。她的风格随意,在与其他服饰搭配也比较容易。而且价格适中,适合广大消费人群。
在这段实践时间里,从与顾客的沟通中,我学到了很多与人沟通的技巧。当顾客进入店中,看见一张温暖的笑脸,会对产品有一个温和的印象。所以,服务行业的微笑,真的很重要。对于顾客的情绪,我们要从细节中推测出来,找到合适的话题,从而更进一步了解顾客的消费目标。这时候带着个人情绪工作,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情绪。与此同时,我了解到“顾客至上”并不是一句空空的口号。
偶尔会遇见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由于自己的经验浅薄从而处理不当。每一次,自己会静下心来反省,冷静的思考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避免下一次的不愉快。从屡屡出错,到渐渐娴熟,我感觉到自己渐渐地成长。
我时常记得团队的利益决定个人的利益,所以,当自己表现得好时,不仅会有获得成就的满足感,更能赢得合作者的认同,提升团队的收益。偶尔也会遇见冷清的时候,这时候,耐心是非常需要的。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仅有利于工作,更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社会实践的好处是真实的挑战,而真实的挑战意味着发生了就无法改变,要求我们直接的面对,所以,在小心翼翼之余,更多的,是需要我们随机应变,要求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假期结束了,离开的时候,除了恋恋不舍,也有满满的收获。但确定的是,对于未来,我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自信。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 篇4
一、 初步阶段
我实习的地点叫:联通大世界。一楼是手机卖场,二楼和三楼是客户服务区和工作区。7月19日下午我便开始了我的暑期实习。进入营销中心后,我认识了李姐、秦哥、肖哥、萍和汪叔 ,每个人都很好,在我的实习期间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一开始我先了解联通的各种业务:吉祥卡、畅听卡、顺心卡、世界风、186-3g卡、小神通、3g上网卡、新势力 、宽带等等。作为一名客户经理,一定要对自己的业务了解,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与客户更进一步的沟通。实习还让我了解了办公室生活,如上班下班和开会等等,对于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是很有用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参加了公司的周会,体验着公司的上班氛围,心里充满惬意。
二、 实战营销
实战营销是在邻城宁国举行,所以也算是经历了我生平的第一次出差。我和汪叔、肖哥一组,我们的任务是在制定区域推销电话卡,8分卡,手机,2m和4m宽带,光纤等等。我们每完成一项业务就能积不等的分数,最终看每个小队的总分评出一二三名等各个奖项。
7月23日这天6点多就被汪叔叫起来了,在宁国分公司开了会分好任务,每个队一个督导,我们拿好宣传材料就出发了。我们在划给我们的区域转了一圈,进了好多店都是一点结果没有。这才开始体验到营销人员的工作困难,我感觉上门推销很容易被人看成骗子。也见识了广大群众对我们营销人员的各种应对方式,可爱的是有两家店的老板都说她老公是电信的把我们拒绝了。不过和汪叔肖哥在一起,总是能发现开心的事,积极面对,不轻易言败。
后来我们改变策略,在一个广场摆摊点。这个方法倒是为我们吸引了不少客户,好几个办宽带的客户,大热天的汪叔他们跑来跑去,忙得不可开交。我也坚守我的岗位,做好我自己的工作,不管天热,激情向客户讲解。
营销人员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能说会道,察言观色。我还要需要加强,还欠缺很多,比如对于客户心理的把握,以及简单明了的讲解等等。
最终我们拉了3个4m宽带,2个2m宽带,一个固话和3张卡。我们队以19:21输给了广德队,拿到了第二名。我看到居然还有个队促成一家宾馆拉了10m光纤和好多固话,只是没装机不能算分。这么多厉害的营销人员,真是值得学习。
三、 电话营销与礼仪业务培训
上下班的路上,我注意到一家正在装潢的酒店,就记下号码,想打电话过去问对方是否需要我们联通提供的固话以及宽带等服务。但由于我没想好开场白,电话迟迟拨不出去。李姐告诉我要胆大,勇敢地走出营销第一步!然后我准备好就拨电话过去了,虽然对方告诉我他已经办理好类似业务了,我也很开心,因为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跨过了心里的坎,以后的工作就更容易上手了。
8月2日晚7点公司我们客户经理进行了一次小培训。这些都给我极大触发,原来很多细节都是成败的关键。首先是服务礼仪:我们客户经理一定要给客户以信任的印象!!!自身着装要干净,精神!不要穿凉鞋,短裤,也不要把钥匙挂在腰带上叮咚作响!要表现的胸有成竹,沉着!而且切记不要装嫩!!!站如松,坐如钟,还要跟客户进行眼神交流,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在握手,拿名片,递名片等等许多方面,注意细节,不要给客户以轻浮的印象······还有业务知识的培训,都给我极大的震撼,知之甚少,而且有些东西即使知道,也很难在平时注意到。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 篇5
“实践出真知”,专业的实习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一个巩固知识的平台,作为我一个以英语为专业的大学生,深知如果只是简单的学会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对话,做一些简单的阅读听力,进行几场简单的考试是万万不能适应现在这个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的,我们需要实践,需要经验来锻炼自己的能力。然而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现在学校让我们在假期里尝试一段时间的实习,这个机会弥足珍贵。
从XX-7-24到8-10我在苏州达飞纺织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实习。实习前的忐忑不安在踏入公司大门的一刹那转变成了激动,我在心中暗暗告戒自己:学习不易,工作更不容易,一定得好好把握机会,好好努力。
苏州达飞纺织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四大绸都之一"江苏吴江盛泽镇",企业集生产、贸易为一体。企业以外贸出口为龙头,注重创新,开发新品。通过多年的生产管理经验及科学理念,已成为一家现代化的纺织企业。 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首期投资5000多万元的吴江达飞织造厂占地46000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绿化1万平方米。本厂拥有全进口的一条龙生产线:日本津田驹500型整浆并2套,zw405喷水织机及倍捻机180台,年产各类面料2100万米.在结构、产能、技术上都已经达到先进水平。苏州达飞纺织有限公司下属吴江达飞织造厂、苏州达飞纺织(香港)有限公司、吴江市华星丝绸有限公司。企业生产化纤真丝类、棉类织物及氨纶系列。主要产品有:色丁、雪纺、鹿皮绒、桃皮绒、塔丝隆、尼丝纺,配有涂层、提花、绣花等。公司凭借“以人为本,品质优先”的生产经营理念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青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盟、香港等国家。
初到公司,我所知道的关于公司的情况如上所述,的确我的故乡盛泽是“日出万匹,衣被天下。”全镇的纺织丝绸企业几乎涵盖了整个产业结构,使我为之动容。而我实习所在的这家公司正是有了这种雄厚的产业背景,企业蒸蒸日上。此外,在实习前期的阶段中,我对自己所在贸易部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两位经理,一个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的事情,一个经常出差,参加一些展览会及进行外部贸易交流。一位姐姐做统计定单工作,两个叔叔跟单,负责监督职工业务的工作。我的导师和另一位哥哥接单和客户交流协商,有时也要出差。
实习初期,我真的很想在英语口语上努力一把,希望有很多国外的客户能天天到我所在的贸易部来。其实这个思想真是一开始就有点偏离主题的,我的导师告戒我:第一,我没有经验,第二,我更不是专业者,术语不懂。第三,和外国人直接交流的机会并不多,他们要么直接和高层见面,要么委派专业人员前来交流。值得庆幸的是我很快理解了这一点,导师后来给我的任务有以下几点:1,早上打扫工作室 2,打印复印资料 3,接传真和电话4,在网上看看一些布料报价和客户定单,做一些简单的英语定单翻译。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 篇6
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习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习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平,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习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公安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公安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公安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习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11-13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13篇09-30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三篇12-21
暑期实践报告08-19
暑期实践报告12-12
暑期实践报告12-18
暑期实践实习报告合集九篇11-15
【实用】暑期实践实习报告4篇12-14
【推荐】暑期实践实习报告3篇12-08
暑期社会实践实习报告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