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总结1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习报告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习报告总结1
姓 名: 胡婵
指导老师: 熊建
新
班 级: 地科
11102班
学 号:
201114010220
时 间:
20xx-4-20
目 录
一、 实习目的------------------------------------------------3
二、 实习时间
------------------------------------------------3
三、 实习地点
------------------------------------------------3
四、 实习过程
------------------------------------------------3
五、 实习内容
------------------------------------------------4
六、 报告正文
------------------------------------------------4 1自然地理概况
----------------------------------------------4
1.1地形地貌
-------------------------------------------------4
1.2气候气象
-------------------------------------------------5
1.3植物土壤
-------------------------------------------------5
2区域地理概况----------------------------------------------5 2.1资源概况
-------------------------------------------------5
2.2经济概况
-------------------------------------------------9
2.3居民点分布概
况(主要交通干线分布)-----------------11
3旅游资源开发与
可持续发展------------------------------11
3.1当前桂林旅游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12
3.2 循环经济理论
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12
七、 实习总结
------------------------------------------------13
一、实习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践
的.联系;
2、通过具体区域自
然、经济、社会等信息的全面了解、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区域思维和系
统思维能力。
3、对桂林进行实地
考察,深刻探讨桂林旅游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
对策。 二、实习时间:20xx年4月14日—4月18日
三、实习地点:广
西桂林(阳朔)
四、实习路线
4月15日(星期三)
早上出发,乘坐空
调旅游直通bus前往桂林,晚上抵达,自由晚餐。 4月15日(星期四)
上午遇龙河漂流,
下午考察阳朔
4月16日(星期五)
早餐后乘船游览漓
江水上风光,晚上欣赏《映像—刘三姐》。
4月17日(星期六)
游览十里画廊
4月18日(星期七)
早餐后乘车返回常
德
五、实习内容 1、
考察区域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
2、考察区域资源概况、产业结构、经济特征、居民点分布等特征。
3、分析探讨资源开
发、经济发展和人地协调的途径。
六、报告正文
1自然地理概况
1.1地形地貌
桂林地处低纬,属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 短,
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8.9℃。7月最热,月平均气
温为2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7.8℃。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
平均蒸发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9%。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
速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70小时。平均气压为994.9百帕。
1.3植物土壤
桂林地处南岭
山系的西南部,属
红壤土带,以红壤
为主。酸碱度为
4.5~6.5。依其成
土的母质可分为
红壤土、石灰土、
紫色土、冲击土、
等5个土类,14
个亚类,36个土
属,89个品种。河
流冲积母质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中色石灰土和
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
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业主产杉木和毛
竹,全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
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
2区域地理概况
2.1资源概况
2.1.1矿产资源
桂林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
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
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广,储
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前景广阔。
2.1.2水资源
桂林境内河流密布,
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
条,全市多年平均总水量为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
约270万
实习报告总结2
一、前 言
认识实习是我们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我们在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认识实习主要对工地进行参观,了解工程施工的主要流程。为了让我们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认识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老师和老师帮我们找的建筑工地及施工人员讲解为主,我们对工地进行了参观,了解了工程施工的主要流程,认识建筑材料,了解施工技术,为将来从事工程施工和材料检测打下实践基础。通过这次认识实习让我了解了施工现场并且进一步知道理论与实际的差别。虽然接触的专业知识不多,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自己还是有许多收获的。
二、实习目的和任务
1.了解建筑构造、结构体系及特点,增强对建筑材料、结构构件、成品、半成品等的认识。
2.了解建筑产品的生产特点,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全过程有一概略的认识,熟悉建筑施工的条件、依据、程序以及施工作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3.增强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已学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初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习企业工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实习性质
认识实习,由冯老师带队去工地。
四、实习时间及地点
6月8日(校区附近教职工住宅楼、学生宿舍楼、学校体育馆、综合教学楼等)
6月9日(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军垦博物馆等)
五、实习指导教师
冯勇、郑文英、刘健、罗立权
六、实习内容
实习一开始冯勇老师为我们作了实习动员报告,强调了实习纪律。主要为同学们讲解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要求同学们在进入施工现场后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必须佩戴安全帽等。并对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作了说明。
接下来就是紧张的两天的实习生活。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去的是位于学校门口的教职工小高层住宅小区。该在建住宅是18层,施工场地工人在进行紧张有序的施工,我们受到负责人的热情接待。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具有地下停车库功能的基坑,通过问答讲解的形式负责人为我们解答疑问。实习的当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教职工在建住宅的两个比较复杂的基坑。
在基坑中已经有成型的塔吊及塔吊基础,由于是高层建筑,材料的运输不是很方便,所以,塔吊的出现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塔吊,又名塔式起重机,用来吊公用的钢筋,木,脚手架等施工原材料。并且塔吊原则上是不得吊人的,只能吊材料。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工地都没能遵守这一原则,导致经常出现由于荷载过大发生的施工人员安全事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基坑开挖
(1)分类:浅基础的开挖、深基础的开挖。其中,浅基础施工包括:砌石基础施工、砖基础施工混凝土及毛石混凝土施工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由于该施工地前期工程基础在开挖中地基土质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参观的地基开挖前采用的是分层分段的施工方法,以确保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2)基坑开挖时应采取的支护的情况:a、深度较大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b、地基土质松软,并有地下水或丰盛上层滞水;c、基坑开挖危及邻近建筑、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与使用。
(3)为了防止塌方,保证施工安全,当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其边沿应放坡。或者设置临时支撑以保证土壁的稳定。常见的基坑支护型式有: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支撑;水泥土挡墙;型钢桩横挡板支护,钢板桩支护;喷锚支护;逆作拱墙;原状土放坡;基坑内支撑;桩、墙加支撑系统;简单水平支撑;钢筋混凝土排桩。
(4)基坑开挖过程采用的排水方法:明排水法和井点降水法,
该工程主要采用的.是井点降水法。
(5)基坑开挖应遵循的原则:在无内支撑的基坑中,土方开挖中应遵循“土方分层开挖、垫层随挖随浇”的原则;在有支撑的基坑中,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垫层也应随挖随浇。此外,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基坑 土方开挖时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该实习工地采用的是喷锚支护,他是利用机械将钢管打入土壤中,再强行注浆,最后在基坑周围进行喷浆,以此来硬化固化周围土层。
实习当天下午,我们还参观了两个建筑都采用的是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对不同的结构我们要了解的知识不同,学到的东西自然不一样,如高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和后张法的工艺流程等,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如果不经过现场验证只能是脑子里的想象。主要看的是学校宿舍和体育馆的建筑构造形式,按老师要求,我们在学校附近自己观察装饰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情况,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建筑装饰材料的了解。
【实习报告总结】相关文章:
实习报告总结02-02
总结实习报告08-25
金工实习报告总结01-08
超市实习报告总结08-21
实习报告自我总结01-22
实习报告总结通用12-12
记者实习报告总结08-13
工地实习报告总结07-25
毕业实习报告总结06-20
顶岗实习报告总结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