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演讲稿

时间:2024-11-09 10:23:48 演讲稿 我要投稿

端午演讲稿

  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演讲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演讲稿

  端午演讲稿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随着端午节的渐渐临近,商场、超市里已摆满琳琅满目的各色粽子,预示着节日的临近。大街小巷仿佛充满了粽子的香味,空气都带着淡淡的粽香,忙的都有些遗忘了,又是端午了啊!

  父亲住院有半个月了,几日都是在忙忙碌碌中渡过的`,送孩子、上医院、做饭,几乎天天如此,如果不是看到超市里的各色粽子,几乎忘却了端午节的临。

  父亲在家的时节,此时家里早已是粽香满屋,孩子们欢歌笑语的嬉闹着,等待那美味的下包裹在粽衣上的丝线,剥除掉美味最后的保护,沾上甜甜的白糖,小心翼翼的塞入嘴中,呼出一口热腾腾的蒸汽,闭上眼睛,品味着那浓浓的粽香从嘴里一路向下,直到全身被粽香包裹,真是一个美呀!

  父亲一直说我手笨,怎么也学不会包粽子,试过许多次,一直不得要领,如今,父亲不在家中,只有靠母亲一人了。抽时间回家了一趟,说是帮母亲包粽子,其实,也就是打一个下手,自己实际也帮不了多少的忙。拿起放着的竹叶,看着母亲熟练的摆动着,不一会,一个完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我摆弄了半天,不是包不紧,就是包不住,母亲看不过去了,及时喝止了我,把我赶到了一边,只好坐到一边看着母亲包了。

  母亲的白发又增多了!这一阵由于父亲生病,母亲益发的操心,白发愈发多了起!

  如今我家端午节倒是讲究不多,无非是包个粽子,家门口插上几株艾叶而已,完全不如家乡那样了。家乡的端午节端是热闹不凡,龙舟、悬挂菖蒲、艾草,饮用雄黄酒,吃咸蛋、

  粽子等等不一而足。唉,好久没有回家乡了!

  看着母亲包完粽子,煮在锅里,才匆匆而去。傍晚时分,砰砰的敲门声响起,打开门一看,原是父亲,手里提着一兜的粽子,往家里一放,没说几句话就走了,看着那兜粽子,只觉得两眼发酸,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久久无法平静。

  那一个个的粽子,就是浓浓的爱意!浓浓的深情!那一颗颗的米粒、一个个的蜜枣就是一颗颗跳动心,一片片不舍的情啊!

  悠悠端午节,浓浓粽香情!

  端午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传统节日吗?(端午节)是的,今天是端午节。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让我告诉你们!

  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在历史上的这一天,人们将通过赛龙舟和包粽子来纪念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他为人正直,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在楚国担任要职。他坚决反对秦国的侵略,遭到楚王的攻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

  屈原悲愤不平,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首都。楚国失地千里,到处都是尸体。

  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想看到祖国惨遭毁灭的惨状,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场壮丽的爱国运动。

  人们喜爱屈原,当听到屈原自杀的消息时,纷纷去划船打捞屈原的尸体,但却找不到。他们害怕河里的鱼和虾会咬屈原的身体,所以他们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和其他食物扔到河里。

  据说,鱼、龙虾和螃蟹吃饱后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提出了用楝叶包粽子,外缠彩丝的办法,这就是粽子的原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着人们竞相打捞屈原的遗体,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和屈原不同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的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和睦。在这个繁荣自信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会爱我们的国家,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学生一句话:“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互相鼓励,为祖国的崛起而学习,做一个努力工作的人,能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谢谢大家!

  端午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同学们,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6日,也就是本周四。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在放假期间请同学们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最近流感比较严重,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最后,祝同学们过一个愉快的安全的端午节。

  端午演讲稿 篇4

老师、同学们: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现在,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他们虽然身在国外,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然而,现在我们国内的学生却喜欢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动画片及韩国电视剧,过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2004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05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不灰心不放弃,而是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端午演讲稿 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23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点,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点,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端午演讲稿 篇6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气袭人,粽子美味,白酒洒满,龙舟欢声喜洋洋。这些,曾是端午节上最热闹的传统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关注点逐渐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等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禁感到失落,开始质疑端午节是否还能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是与美食密不可分。在端午节,我们品尝着香气四溢的粽子;清明节时,我们品尝着绿色青团的独特口感;元宵佳节,我们则品味着甜蜜软糯的汤圆;而中秋节,我们品尝的则是月饼。春节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大鱼大肉让我们吃得不亦乐乎。这种对美食的追求,源自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成为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之一。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现代人享受到了随时随地都有美食可供选择的便利,传统节日的魅力也逐渐减弱了。

  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常常守着“聚宝盆”,却并不善于挖掘和继承。例如,现代的年轻人有几个能熟悉并使用繁体字?如果连文字都认不得,又怎么能够理解古代文化呢?再比如造纸技术,我国造纸工业化的结果是传统手工造纸业的流失,许多优质的宣纸只能从日本或韩国购买,他们不仅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做出了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经融入了各个邻近国家的文化中,并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全球;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收的重要日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注重创新,但却常常忽视对传统的坚守,这种文化缺失必然导致精神上的断层甚至扭曲。而当精神文明再次断层时,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只有保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舞台上脱颖而出。”

  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如今,不仅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应当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怀有敬畏之心,高度重视起来。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有责任共同传承中华文明。同学们,不要忽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吧!

  端午演讲稿 篇7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前天,我们刚庆祝了社会主义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我等老黄瓜也刷上了绿漆,天真了一把;昨天,我们又在“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的气氛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这两个节日在今天都被赋予了欢乐的色彩,变成了体育节、美食节、文化节、旅游节。。。有谁还记得欢乐背后站着的悲伤呢?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多人和全部婴儿。为悼念利迪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决定以利迪村遭屠杀时的6月的第一天为国际儿童节。

  端午节的起源很早,夏朝的历法夏历中已经有五月五日的记载。到了战国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之后二百余年,屈原几乎重复了伍子胥的命运。屈原死的这一天,也是五月初五。

  五月五日,端午纪念的两大主角——伍子胥和屈原,有人说一为叛国者,一为流亡者。伍子胥先叛楚国,后叛吴国(剜眼以观吴国之亡),在无家可归,朝廷不义的前提下,伍子胥两次叛国;屈原在政治抱负不得舒展,反而被馋的情势下,写下大量以高洁自许的篇章,暗示了朝廷的昏罔和小人得道的现实,从而遭到了两次放逐。我以为,他们都是强烈的爱国者,一个是壮士断腕的决绝激愤,一个是哀其不幸的高标自许,两人都得到了民间的一致怀念,以至于两千多年来端午祭的传统从未中绝,这也给了我们另一种深刻的提示!

  可惜,与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初设立时的初衷被遗忘一样,在伍子胥和屈原死后两千余年,端午精神彻底失落了,刚强、激愤、清洁的端午精神让位于身体媚术的大行其道,世间只余端午其形,而无端午其神了。只有当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的时候,人们才想起来端午原来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节日。但是,所谓“抢救端午”无非是和四大发明如出一辙的阿Q心理, “国家形象”成为“抢救端午”的惟一诉求。在这一争夺战中,没有人去追究端午精神到底是什么,狭隘民族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现在,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但是,我们如果只是吃吃粽子,看看划龙舟,就失去了端午节原本的意义。每过一次传统节日,都应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

  伍子胥和屈原,斯人已矣,魂兮已不再归来。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更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沉爱恋。

  同学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同学们能肩负起时代赋予你们的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彼此勉励,奋发图强,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让中华文明在你们的手中薪火相传,瓜迭绵绵!

  感谢同学们的耐心聆听,谢谢!

  端午演讲稿 篇8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纪念屈原,庆祝端午节。

  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端午节也叫龙舟节,意思和吴楚一样。端午节的“五”字与“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顺序,五月是“午”的月份。此外,端午节被称为“端阳”,因为中午是“陈阳”。五月五日,十月和星期天都是五天,所以我们称之为五天,也叫中午。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夏季节、白玉兰节、女儿节、中秋节、图拉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也称为娇娇和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家家户户都要泡糯米,洗粽子叶,包粽子,粽子有各种颜色。从馅料上看,北京枣饺子里有很多北方小红枣;南方的馅料很多,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粽子就是其中之一。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且传播到了国外。

  端午演讲稿 篇9

各位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在这个飘香粽子的季节里,我们一起迎来了屈原所带领的端午节。这场盛大的节日,多少次期盼、多少次守望,让我们全体共同度过难忘的时光。

  清晨的端午,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眼眸中蕴含千年期盼。此时的人们,以踏青作为传统的习俗活动,千万人群争相涌入各自的目的地,形成热闹的景象。在路上,人们不仅要欣赏环境美景,还要完成另一项任务:采摘树枝,并买上一个葫芦挂在家门上,这样便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端午风景线。

  除了踏青这项传统活动,赛龙舟也是端午节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场盛大的比赛里,河滩两侧云集着人们的嘈杂呐喊声,锁呐声、腰鼓声、鼓号声和大鼓声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形成一个巨大的.音乐盒。随着起枪的响声,两条龙舟就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飞向终点,湖中溅起的波浪也激发着人们激情的心情,紧密团结的队伍向着共同目标前进。

  粽子则是端午节里面的代表性食品。碧绿的粽叶包裹着糯米和其他美味佳肴,香气四溢。我们也动手包起粽子,为屈原革命先驱致以崇高的敬意。仿佛看到了屈原英俊的容颜,随着人们的粽子一口一口投入江中,屈原浸透着百姓的意愿,时至今日,各家蒸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

  走进端午节,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深沉的内涵,沉浸在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中,感受到了浓郁的情感氛围。谢谢大家!

  端午演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端午节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却也许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节亦是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国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和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据说,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祭奠龙祖演变而来的节日。“端”有古汉语中“开头”、“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们习惯把五月的头几天分别用端来称呼,“端一”也就是五月初一,“端五(午)”也就是我们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别称,而我们端午节的习俗决定了我们常把端午节称为“粽子节”和“龙舟节”。在我国许多与屈原关系密切的地方,端午节是要进行龙舟比赛的,所以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龙舟节”,而传说中的用粽子去驱散咬食遗体的小鱼这一习俗,让我们都习惯了在端午这一天里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户都会把粽子当做我们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预祝我们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乡正是屈原投江的那个地方,这让我比其他人对于端午节的重视是要多一些的。我们家乡到了端午节,都会早早的去江边等待,等待龙舟赛的开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会在站在江边为划龙舟的队伍摇旗呐喊。

  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家去吃粽子。粽子是我们每家每户勤劳的“主厨”们提前几天包好的,粽叶是我们这群小孩去水边摘来的,粽叶里面包着的,有纯糯米的碱粽子,有红豆的甜粽子,也有在中间藏有一小颗肉的.咸粽子,不管是哪一种,摆上餐桌的那一刻,我们都会挑上自己喜欢吃的那一种,进行端午节吃粽子的仪式。我家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我的妈妈业会给我多包一些粽子,冻在冰箱里,等到我又想吃粽子了,拿出来解冻,粽子也就成为端午节之外的一种零食或者主食了。

  同学们,你们对端午节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如果有的话,也都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我们需要重视我们这些传统的节日,这些都是我们祖宗们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是我们活着的历史和过去。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了!

  端午演讲稿 篇11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刚过,但屈原的故事我们长留心间。

  面对压力,屈原以宁愿折断而不屈曲、宁愿玉石破碎而不愿泯灭的思想,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爱国之心。这种冰清玉洁的品质,穿越了两千年的时光,依然在中华大地上闪耀着明亮的光芒。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也是一个表达爱国情怀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满米撒入江中,万艘船只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追思,后来演变成了食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已经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了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屈原对祖国怀有深深的热爱,他关心人民,忠诚正直,保持清白无暇,追求光明正义,甚至愿意为之舍生取义。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屈原的精神代表着表率万世、蕴含丰厚底蕴的中华民族精神。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壮大。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贯穿其中,为我们的灵魂注入了力量。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源泉。它凝聚了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蕴含了宝贵的人类道德精华,体现了我们对于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同时,它也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古往今来,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已经成为华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认同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节日弘扬了民族精神,表达了爱国情怀。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表现出彬彬有礼时;当你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时;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时;当你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时;当你学会像他人宽容而对待自己严格时;当你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时;当你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如今,端午节已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还申报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然而,如果现代人只是简单地吃粽子或者看电视里的划龙舟,就失去了端午节本身的意义。每逢传统节日的到来,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强和浸润。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下去。

  让我们永远纪念中华民族之魂,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谢谢大家!

【端午演讲稿】相关文章:

端午佳节演讲稿06-17

端午活动总结05-23

端午策划方案10-06

关于端午的演讲稿06-17

端午活动总结12-20

浓浓端午情演讲稿03-26

端午文化传承演讲稿03-18

端午节演讲稿02-16

小学关于端午演讲稿06-30

端午节演讲稿短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