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雄的创业诡计

时间:2021-07-11 12:25:13 创业指南 我要投稿

张志雄的创业诡计

  张志雄,新浪专栏作者,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MBA. 1991年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曾任《上海证券报》社编委、专题部主任;华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电视台新闻财经频道副总监和《财经时报》副总编. 2002年春,参于创办《Value》《科学与财富》,提倡"价值投资,精明投资",并任主编.

  要不要找专职司机,这是个问题

  在中国内地,有关企业管理的好书不少,但创业方面的书则是滥而烂. 因此,关于后者的《小企业赚大钱》就显得与众不同.

  美国作者杰弗瑞福克斯是位国际营销管理大师. 很遗憾,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他一点都不熟悉.

  《小企业赚大钱》,书名平庸得很. 不过,那天我站在书店里一翻目录,就知是本好书.

  "尽量雇用你的家人……除了那些家族基因不再起作用的人";

  "捡起地上的回形针……但不要吝啬花在客户身上的钱";

  "不要在家里办公";

  "找个专职司机";

  "先雇一名销售人员";

  "在名誉和财富之间如何选择?选择财富"

  ……

  这年头大家都在说品味,我分不清各种名牌雪茄的气味有什么不同,也没弄明白伊朗和俄罗斯的鱼子酱的分别,可我对书的好坏,一般在两分钟之内就可以品味出来.

  不要在家里办公?我有两位朋友出来创业,先是在不错的商务楼内租了办公室,可不到半年,说是在家办公了. 他们的解释是可以避免上海交通拥挤,反正从事的业务是金融中介服务,家里有电话、传真和电脑等通讯工具,足矣.

  这种状况可能让许多上班族深有同感,终于可以不打工了,不必每天赶到单位打卡受老板监督,在家办公多舒服多解放.

  看看福克斯是怎么说的:

  如果你居家办公,而且你的配偶或是孩子或者其他什么人白天也在家的话,那么你的一天肯定就给毁了. 你可以将你的居家办公室进行隔音处理; 你可以锁上门; 你可以将所有能影响你的东西统统扔进楼梯间,但是总会有什么人用某种方式来打扰你. 你将不得不在办公时间听候各种与工作无关的差遣,处理各种琐事,回答各种问题. 如果你只有三岁的孩子要你帮她缝好弄破的泰德熊玩具,你就不能说她没礼貌:她有这个特权,她可以统治你.

  你无法在你居家办公室里见客户,你也无法在这里对求职者进行面试,你更不能在这里约见供应商以及其他企业人员. 这些时候,你就必须另找地方,这样既花时间又花精力.

  依照福克斯的观点,即便你是单身并且独居,在家里办公也极有可能是低效的,因为你还是会被电视、冰箱、窗外的景致以及你的宠物所打扰.

  其实,只要你不被"在家办公"这种看似时尚的观念所左右,星期日在家里试试办公的感觉,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很多人在家里办公,无非是为了节省费用. 可一个居家办公的公司的信用是可疑的. 哪怕是一家礼品公司,我们都不愿意与在家办公的人士合作. 所以我建议,居民区的租金哪怕再便宜,也不适合办公. 曾有一家公司的办公地点是一幢小别墅,混在许多居家的别墅中,舒适是舒适了,可我总觉得这像家不像公司,有点怪怪的.

  对于企业来说,是否找个专职司机,也是个成本问题. 如今考一个驾照很容易,创业者一般都会开车,那么,是否要雇一个专职司机呢?从节省费用的角度来看,雇专职司机确实"奢侈". 但福克斯的建议是:如果你的生意要求经常地长时间待在汽车里(每次旅行2小时以上),那么你就应当找个专职司机.

  驾车是件累人的事,除了堵车找路外,如今大城市商业大楼的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例如在上海,你有时要去拜访客户,不单要计算堵车时间,还要预估到处找车位的麻烦,而这一切只要有个司机都可以搞定. 在上海,雇一个专职司机的成本约为1,500元,为了避免上述的压力和困扰,还是值得的.

  另外,专职司机还能帮助你保养车,若车子遇到大小事故,司机也可以去办理保险修理事宜. 这些事若你亲自操办,繁琐之至.

  雇用司机的一大心病是可靠性,或者说,司机有没有职业道德. 一些司机喜欢"揩油",或者说是贪些小便宜. 我有位朋友大半年前雇了个专职司机,没上几天班,就被他给辞了. 原因是一次加油200元,根据一般经验,这没什么问题. 凑巧的是,我朋友的车子是辆"老别克",它的油箱奇小,按当时的油价,即便油箱里一滴油也没有了,也不可能加到200元.

  好在公司高管个人驾车者越来越多,现在人才市场上,司机也就显得很"多余"了,你完全可以从容挑选.

  如果他死了,你会怎么办?

  如果说找不找专职司机,你完全可以作主的话,那么,能不能找到销售和技术型人才,就是"双向选择"了,按饥渴人才的《三国演义》的说法,就是"君择臣,臣也择君".

  小企业选择人才,有点像一位资质条件都一般的人,不要轻易相信有美女会委身于你. 优秀的人才可以自己创业,也可以到大公司的平台有所作为,为什么非要到你无财无势的小企业来呢?只有一种可能,他认为你的企业市场定位非常好,可以迅速成功. 注意,是迅速成功,否则,他也会迅速离去.

  所以,我认为,小企业的优秀人才恐怕主要是以自己培养为主. 问题是,等小企业主苦心培养他们成才后,他们跳槽了怎么办?

  小企业主只能避开一些陷阱. 典型的做法是千万别招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十有八九要在一年最多两年后离开你. 我有位朋友经营一家小企业,他一直无法找到优秀的销售人员,于是有一次一共招聘了七位应届大学毕业生,然后呕心沥血地培训他们,操练他们. 一年后,七位走了六位,还有一位的销售能力也是一般.

  尽管小企业主可以慎之又慎,但优秀人才哪怕是一般员工的突然离开还是不可避免. 福克斯书中另一章的标题是"如果他死了,你会怎么办",这是个假设性的问题,可它点出了小企业人员构成非常精简的困窘.

  大企业一般部门众多,人员"臃肿",有时还设置A、B角. 它的好处是如果失去几位员工,不会受到什么大的影响. 小企业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员工如同汽车中的关键零部件,失掉一个就会影响企业的运行乃至停止和偏离方向. 而且,正是由于员工离职的突然性,小企业几乎没有对付这类事件的应变计划.

  福克斯深深理解小企业主的心态:

  类似突发事件往往能使已经疲于奔命的小企业主陷于崩溃的边缘. 再加上辞职通常是由个人恩怨而起,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主就会感情用事. 其实,小企业主应该立即让这件事成为过去,并且立刻用行动来应付变化. 你必须停下来思考,要思考得清清楚楚,然后着手解决问题.

  接着,福克斯抛出了上述极富挑战性又冷酷的"如果他死了,你会怎么办"的问题.

  "如果他死了,你会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能够使事件褪去个人色彩,它可以排除困扰小企业主的.情感因素. 它可以帮助你迅速与过去说再见,可以从精神上解放你,使你能继续前行. 要知道,除了勇往直前,你没有别的选择. 要坚信,任何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

  "如果他死了,你会怎么办?"你是不会在乎的,不是吗?因为你还有客户,你可以向他销售产品,提供服务. 你有你的生意可以去运作. 继续向前,就是你应有的选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你在隐隐作痛之时,就会想到要是你妻子、兄弟或近亲在你的公司里,他们不会这么义无反顾地离开自己.

  福克斯的建议是,在选择人才时,尽量雇用你的家人,因为,你可以相信家庭成员,因为他们也许并不完全相同,但却拥有相近的目标(你们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企业成功运营,从而使全体员工以及经营者们获利). 家族成员是忠诚的,他们能够保守应该保守的秘密. 好的家族成员不会偷窃,而成员间的相互督促可以使大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当然,福克斯还是补充了一句:并不是所有的家族成员都适合在家族企业中工作,尤其是那些"家族基因不再起作用的人",如果雇佣一个工作不力的家族成员,也许会为家族本身的关系带来危机.

  有不少人都不喜欢供职于家族企业,比如有些女员工就会抱怨她们的老板"人还不错,就是老板娘过于精明"等等. 这在大多数时候是个角度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她们是老板娘,或许比她们抱怨的对象更为精明也未尝可知.

  老板与员工的劳资矛盾永远存在,尤其是在我们这块曾把这种劳资传统彻底隔绝的土地上,"主人翁"的精神是非常强烈的. 对中国企业主而言,员工离职不给你闹腾一番,已算是有职业道德的了. 十多年前,我还在上海青浦路的上海证券报社工作时,有一天我们听到楼下人声嘈杂,有人狂呼大叫,原来是三楼公司的老板把一个不称职的司机解聘了,那司机尾随老板到厕所里把他给杀了. 我当时只觉得恐怖,现在想来有更多的意味.

  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大企业是林子,有几只怪鸟和坏鸟,一般成不了什么事. 小企业只是花园,只要有一只坏鸟,就够你受的.

【张志雄的创业诡计】相关文章:

张志勇副厅长:研修把自己摆进去最重要 -培训工作总结08-29

张潮的名言10-01

张一鸣演讲:每一段创业经历都挺寂寞06-14

金像奖张晋获奖感言06-14

幼儿园五张邀请函精选06-15

经典创业格言09-29

创业的说说06-09

创业的名言06-08

经典创业计划02-24

鼓励创业的经典语句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