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3年中华,语录38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中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语录38条,大家快来看看吧。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陋室铭》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范仲淹《岳阳楼记》
5、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弟子规》
6、修身。人情多耽安佚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畴;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业既废矣,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因而懒惰,始则不进,继则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故曰懒惰万恶之渊薮也。
7、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8、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易经·系辞上传》
9、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和,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易经·系辞上传》
10、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徳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徳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易经·系辞下传》
11、蒙以养正,圣功也。《易经·蒙卦》
12、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易经·同人卦》
13、《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14、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修身》
15、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墨子《修身》
16、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墨子《亲士》
17、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 墨子《天下志》
18、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比毋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1、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23、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24、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25、道生之,徳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6、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尝出乎众哉!
27、"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28、《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学》
29、诚之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知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
3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31、"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论语·尧曰》
32、"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为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
3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34、"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荀子·荣辱》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3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则不惧。" 《论语·子罕》
37、"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38、"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中华,语录38条】相关文章:
中华经典语录10-30
中华,语录30句01-26
中华,语录38句01-07
中华,语录35句01-15
中华,语录36句10-11
中华,语录集锦35条02-08
中华,语录集合36句03-21
中华,语录汇编38句01-15
中华,语录集锦30条10-28
2023年中华,语录30条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