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语》读后感小学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后感小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读后感小学1
《论语》真是让人百读不厌,它优美洗练的句子,精辟的思想,既给人美感又给人启发,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读《论语》有感作文。如学而第一的第十章: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闻、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一章的.意思是:子禽问子贡道:"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有心求人告诉他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先生凭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和谦逊的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动把政事告诉他。先生这种取得别人信任而获知政事的方法,与别人获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吧!"
通过读这一章,我知道了,如果要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首先,必须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要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呢?这就要做到子贡说的:闻、良、恭、俭、让。
《论语》读后感小学2
《论语》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日常对话,但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即使在当今的现代社会,论语中的思想仍然是有意义的。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我们浮躁,尤其是追求金钱、名利,有时甚至让一些人迷失自我。《论语》中有一段对话:
子贡说:贫而无奉承,富而无傲,怎么样?子说:也;不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思,其斯所谓与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过,告诉往来者。
这段对话讲的.是子贡认为境界,注重克制二字,克制内心欲望,实现清心寡欲,实则可取。然而,它的危险是极其危险的。稍有动摇,就不够坚定了。孔子所谓的绅士,把美德变成自发的方式,从内心自然感到快乐和敬礼,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欲望如何攻击,都是不可动摇的,是正确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子贡说的很好。事实上,孔子所指的自发之道才是真正的境界。
孔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自己。过了,就不怕改。意思是人不庄重,没有威严,品行浮滑,知识基础不稳定。作为一个绅士,你应该有忠诚的道德品质,不要轻视你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放弃对美德的追求,不要害怕后悔。人谁无过。君子和反派的区别在于不坚持过失,有勇气改正。好的品行,不是一步步不偏不倚,而是在心里随时努力纠正自己的行为。君子,只是那些内心不小的人。
《论语》读后感小学3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过去被称为“中国人的 ‘圣经’”,是人人必读的书。有幸的是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接触了《论语》,慢慢地了解了《论语》,最后《论语》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师,我从《论语》中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论语》的思想核心是讲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处事,如何修养自己,使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能担当大事、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在儒学、孔子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过来的。我们常用的许多成语、家喻户晓的礼俗和普遍遵循的道德价值标准,都与传统文化和儒学分不开。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我们在学校里学了许多的知识,但是做人的道理学得少之又少,《论语》就像是甘霖一样滋润着我的思想这棵幼苗,让那棵幼苗茁壮成长起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虽然是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说的,但是我读出了为人的品行要端正,做事要堂堂正正,这样才能服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辨证地告诉我一些基本的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贪图小利;“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交朋友……
《论语》用最简洁而又最深刻地语言让我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净化。读了《论语》我懂得了要尊敬长辈,诚信,友爱,节俭等道理。非常感谢有这部优秀的国学经典伴我健康成长。
《论语》读后感小学4
两个孤独的生命面临着危险的境地,它们如果放弃的话,将立刻腐烂变为土壤,不再拥有那充满活力迎接阳光的生命了。甲种子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它说:“我们已经被运送到了这无光的地方,不会有生存的希望了,认命吧,比现在在这儿挣扎好受一些的。”而乙种子却说:“虽然我们生来是默默无闻的种子,但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自己作为种子的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多姿多彩,虽然现在身陷绝境,我相信,一定会有机会见到阳光的'。”后来,甲种子消融在泥土里。
运货的车来了,把乙种子运到了户外,乙种子便成长了。长出了油绿的叶子,开出了满树的繁花,引来了成群的蜂蝶。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自己,虽然我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不是很优秀,老师曾说过;无论在多么寒冷的冬天,与严寒抗争到底的永远只有松柏,它们的坚强和坚持让它们成为冬天里唯一的绿色,是金子,最终会发光。我相信只要我自己拼搏向上,也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蜡烛虽然生命短暂,但它的一生却因追求而发光,为人类提供了光明,力争使自己着的更亮,甚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停止,这与乙种子的精神多像!乙种子的精神让我心动,更加值得我学习。我相信追求不断,成功则会不断,我将坚持到最后一刻!
《论语》读后感小学5
这几天看了《论语》,觉得这句话不错。夏紫说:贤贤易色;父母可以尽力;事君,能致其身,能与朋友交朋友,言而有信。虽然我没有学习,但我必须学习它。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尊重道德高尚的人;为父母服务可以尽力;为君主服务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与朋友交流,能言有信。即使这样的`人没有读过书,别人也会认出来 为他读书。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文明礼貌,这样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这就是为什么《论语》要这么说。
当我们每天走进校园时,我们都会向值班的老师问好,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老师也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赞扬。无论你看到老师在校园内外打招呼,老师的心理都会有一丝痕迹 丝暖意,就像春天温暖的阳光一样。
我认为学生之间也应该有礼貌。有一次,一个同学撞倒了我,但他甚至没有道歉。每个人都认为他没有受过教育。还有一次,在餐厅排队吃饭时,一个同学突然插了 队,其他同学让他按顺序排队,他甚至开始打人;这时,他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在家孝顺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文明和礼貌。让我们一起行动,努力成为一个文明人。
《论语》读后感小学6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里面讲了很多人生道理。每个道理都有一个故事和一幅插图,图文并茂,让人更容易理解。带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着它。《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也可以佛畔之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学习一切知识,用礼物约束自己,以免偏离君子之道。为了帮助理解,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放纵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每个人都认为他没有前途。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对他的孩子说:你不要和他玩,他依靠自己的钱不读书,不要向他学习。听了之后,他收到了深深的警惕,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努力学习,做了一个有用的人。是的,我们要从小严格约束自己,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能放纵自己。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这个暑假,我管理不好自己的学习,每次都在妈妈的.反复提醒下做作业,看书。
书中还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读其书。也就是说,学习要勤奋,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爱因斯坦命名的公式:努力工作 方法 讲究=。勤奋是学习的主要因素,勤奋是精神,也是方法,勤奋学习,勤奋记忆,勤奋思考。儿子说:学而不思则危,思而不学则无所谓。人要增长知识和才能,就要努力学习。多好啊,我也想用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陪伴我以后的学习之路。
故事中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著名的学者。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自觉,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取得好成绩。
《论语》读后感小学7
《论语》是一篇语录散文,描述了几千年前中国大学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为中国四书五经之一。它的经典句子已经流传到今天,可以是宗旨。
其实《论语》不仅记录了孔子以人的言行,还记录了他弟子的许多言行。他所有的弟子都包揽群书,熟悉古今,人品正道,才华横溢。在我看来,他们的成就不亚于孔子。
《论语》讲友:
世界上最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什么?朋友!这篇论语讲述了很多,优雅的朋友,高尚的朋友,是一种激励自己向上的方式,论语交朋友比自己强,这样你就可以让自己努力工作,成为龙。
《论语》讲礼:
对中国人来说,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论语》中,礼貌不必太拘泥,但必须遵守。这就是《论语》对待的态度。它真的讲述了最正确的理解态度,可以被后人追随,流传百世。
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理论中庸之道。
说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并不过分,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注意一个规模,儒家思想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一切都不能极端,也不能太弱,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态度来处理这些特别明确的事情,即平庸的方式。
《论语》作为中国文艺的瑰宝,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对此,世界也以神圣的态度阅读,这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一大见证,也是历史上不可动摇的一部分。它受到世界的称赞,《论语》是不朽的!
《论语》读后感小学8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读《论语》。
首先,在内容上,《论语》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第一篇文章中,父在,观其志;父不,观其行;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可谓孝顺。这句话具体化了孝道。谈谈如何孝敬父亲。孝道往往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比如给父母端一杯热茶,帮父母洗脚,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甚至帮不认识的奶奶过马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深刻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孝。
《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还教会了我很多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也说?有朋从远处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闷,不亦君子。对这段话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也说?字面意思一般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实践,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但也有人认为,以上段落应该理解为自己的理论被社会采用,自己一定会很开心。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被社会采用,很多朋友都会赞美我的理论,我也很开心。退一步说,即使社会和朋友不同意我的观点,我也不怨恨,我可以被称为绅士。从这段话的不同解释来看,我明白阅读不仅要仔细研究,还要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的分析,而不仅仅是一个角度。
《论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会认真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论语》读后感小学9
对于文言文来说,这是师生最头疼的文学体裁之一。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很多文言文,也在同一所学校的许多老师上了关于文言文的高质量课程。然而,对于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认为我在这方面的教学做得不是很好。
1.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阅读、思考、学习,理解和深刻理解我们的祖先,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兴趣,愿意阅读,这些课不是徒劳的。如果你能让学生愿意阅读,那么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论语》的十章。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陶冶道德修养。学习文言文,我觉得不仅仅是把文言文翻译成流畅的现代汉语,更不是对文言文句子进行详细的语法分析,而是一查阅工具书和注释后一目了然地理解或理解。在未来的学习或生活中,他可能会突然想到几句类似三人行,一定有我的老师和你不想做什么,不要对别人做什么的文言文句子。多读文言文,会使人无形中受到影响。
《论语》读后感小学10
在暑假中,我努力地读背了《论语》这本书。
“子曰:学而时习知,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习知识要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我马上联想到了自己,在学习知识中,我从来没有一次在老师讲完后,自己主动的去温习过。当天的课文,我从来没有回家后好好的读一读,背一背。正因为这样,所以每当我到该迎接考试的时候,我总是会埋头到深夜背个不停,但是到考试,我还是会大眼瞪小眼、目瞪口呆,晚上背地早抛到九霄云外了。现在我就懂了:要有今日事,今日闭,今日学,今日温。的好方法才能每天都很enjoy,考试对我来说再也不会很痛苦了!
孔子还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道德很高的.人吗?反省到了自身,我才发现,原来我还不算品的很高的人哪。当妈妈吵我的时候,我准会暴跳如雷,和妈妈都嘴,这样一来本来没事的事,经我以加工,就成了一顿“皮带炖肉”!但我总是很不服,但我现在就特后悔,如果当初妈妈不理解我的时候,我安静的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和妈妈讲,我想:妈妈的气肯定消了一大半了吧,这样我们大家都高兴。我自然也就成了一名道德修养高的人了!现在我就要改变!
《论语》读后感小学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相信大家对这句古文非常熟悉。没错,它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上击缶的诵读台词。作为第一首出场的诵读台词,可见《论语》在我国传统文化上的重要性不一般。
《论语》——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虽说乍一看《论语》,不过是孔子与其弟子们的日常琐事和言语对话罢了。但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孔子对“忠、孝、仁、礼”的定义与其理解也囊括在了这本书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前一句提醒我身边各式各样的人,总有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有值得我学习和尊敬的地方,要懂得取长补短。后一句话提醒我要做一个聪明敏捷的人,这样才能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两句话我深深地记在心上。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身为一名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论语》读后感小学12
近一星期,谢老师用了宝贵的语文课时间来让我们细读《论语》这本书,今天下午又用了整整四节课的时间读《论语》,虽然已经读了这么长时间,且自己又积累了很多语句,但读这本书的感受竟不知如何写起。
初读《论语》,你会有些懊恼,因为里面全古文,跟现在话语完全不同,读起来比较吃力,即便下面有注释,但有些句子我们仍然不知道深层意思,比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来,就是执鞭的'低贱工作,我也愿意做,还是顺从我自己的喜好。下面的注释看似已经把这句话的意思翻译的易懂,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前面说的是富贵,后面却又要说顺从自己的喜好呢?也许这就是《论语》独特的魅力吧!里面有许许多多文学深奥的问题等着你去探究,去发现……
可能《论语》没有科幻小说那样吸引人注目;也没有作家写的书那样令人陶醉在其中,但它给人们思想上带来了深远的改变。这本书里全部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一些有益的话,虽然每个表达方式有些不同,但离不开儒家思想,给读者也灌输了一些儒家思想,而且我发现里面大多数都围绕“君子”来说的,能给我们的所作所为做出很大的改变。
《论语》这本书值得大家去细读品味,渐渐地你会发现孔子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的思想会使你一生受益的!
《论语》读后感小学13
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提议后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长让我别玩了,可是我还偏玩。我应当听从长辈的要求,按长辈的要求去做。
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我,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教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我,反省的资料不光有这些,也能够有其他资料。比如反省自我虚度光阴了吗?做坏事了吗?长辈要让自我办的事做到了吗?
我就有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完成作业。我在做作业时写一会儿就干干别的,浪费了自我许多时间,就没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点。我应当认识到我浪费的是自我的`时间,在人生中我就虚度了这些时间。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必须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资料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论语》读后感小学14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说完,还打了我.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论语》读后感小学15
这两天引导学生自学汉语阅读中的古文《推敲》,引导学生趁热打铁学习《论语》。
教文言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陶冶道德修养。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情感修养、立身处事、治学等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性格和气度。当然,我也想利用这些短文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学习文言文,一个字:多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绝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阅读指导,将按节奏阅读,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困惑和困惑的问题,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钩,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把《论语》和生活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无聊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现实生存的智慧。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1.因为古文中知识点比较多,毕竟是初中生,有些学生可能对个别知识点了解不够。
2.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但他们的质疑能力仍然相对较差。如果学生能够自己讨论问题并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
【《论语》读后感小学】相关文章:
小学生读论语心得07-20
小学生读论语心得06-17
论语的名言05-27
论语的名言11-15
《论语》名言01-18
论语的语录12-14
论语心得11-28
《论语》心得体会小学生08-19
论语中经典名言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