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27 03:17:1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

《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1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在上课时,能否集中精力听讲,的确是学习的关键所在。由此老师的课堂讲授,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对于重点部分,总是要反复强调,多次重复,督促学生用心去听。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讲”,学生集中思维,“读”、“练”结合的学,不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的“讲”,就是“精讲”;所谓的“读”,就是“精读”;所谓的“练”,就是“精练”。下面,我以《狐狸和乌鸦》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重点难点精讲。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教师讲授占去五分之四的时间,虽然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由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激不起思维的浪花。这样的课表面上是严谨扎实的,但学生却学不到什么东西。而“精讲”恰好克服了上述缺点。它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哪些是一篇课文的重点词句呢?这要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确定。

  如《狐狸和乌鸦》结尾写道“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单从字面看,此句中没有生字新词,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子。句中的“叼”、“钻”两个词说明了狐狸动作之迅速,暗示狐狸早已作好了准备,使学生很快明白到:原来这真的是一场骗局。如果教师不讲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小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一层含义的。也就是说,抓住上述两个重点词的依据是学生的知识水平。

  又如《狐狸和乌鸦》中有句这样的描写:“狐狸想了想……”。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狐狸正在暗暗打主意,是理解整个故事发生过程的一个切入口,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为了“精讲”,教师可找出上述句子中的“想了想”一词,使学生体会到狐狸早已想好了骗肉的方法。

  当然,指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教师还要善于把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如《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三次对话突出了狐狸有意奉承乌鸦。找出这些句子进行精讲,让学生清楚乌鸦是怎样一步步受骗的,解决了课文难点的教学。抓住它,就抓住了课文的“主心骨”,从而可以比较快捷的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二、把握关键语句精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学生良好的阅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应该教会学生一些恰当适宜的方法。精读就是其中的一种,读书不仅只看数量,更重要的是阅读质量。从孩子入学时起,课本就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背会、掌握的课文、段落。这些内容应当成为学生精读的重点,要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不可囫囵吞枣。

  在《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中,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成了学生精读的对象。如:狐狸第一次说:“您好,亲爱的乌鸦!”装出一副跟别人很友好的样子;第二次说:“您的孩子好吗?”狐狸知道乌鸦很爱自己的孩子;第三次说:“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事实上乌鸦的羽毛并不漂亮,嗓子并不好,这是奉承话。学生带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这些话,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角色,把课堂气氛推上了高潮。这样,通过视、听、想的综合体验,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三、紧扣主题中心精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形成,都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出来的。经过一堂课的阅读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需要整理,心理需要调节,效果需要评估,这就需要出示检测性、总结性、巩固性的课堂训练题,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动脑、动手或动口的活动。所谓练得扎实,并不是搞题海战术,它指的就是“精练”或“针对性的练习”。

  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我紧扣教材,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讨论:学了这一课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主动探究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七嘴八舌,纷纷议论。有的说:“乌鸦真傻,不应该相信狐狸的话。”有的说:“狐狸真狡猾,尽打乌鸦的坏主意。”接着,拓展延伸,议一议:如果你是乌鸦,会怎么做?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各抒己见归纳成一首打油诗:乌鸦乌鸦真好笑,嘴里有肉怎么叫?原来上了狐狸当,三次“好话”把肉叼。狐狸狐狸真狡猾,嘴里尽是奉承话。小朋友,要记清,奉承话,不要听。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即掌握了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讲”是为了“读”、“练”而设计的,“读”、“练”是为了“讲”而进行的。其中,“讲”为“读”、“练”服务,“读”、“练”督促教师的“讲”。这样,讲中有读,读中有练,以讲带读,以读带练,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这堂课的独特风格。

  总之,精讲、精读、精练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提灯引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顺畅地把学生引入知识新天地。

《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2

  今天,我读了一则故事,名字叫《狐狸与乌鸦》,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故事讲的是: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它不轻言放弃。它眼珠一转:“亲爱的乌鸦,您好吗?”没有回答。狐狸只好赔着笑脸:“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您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可以给我唱首歌吗?”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这时肉从嘴里掉了出来,狐狸叼着肉再也找不到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乌鸦的呆板和虚荣,也看到了狐狸的恶劣和狡猾。虽然狐狸得到了它想要的东西,可是,它的`手段非常恶劣狡猾;虽然乌鸦被骗了,可是它贪慕虚荣,更不值得同情。从中我明白了,闪光的东西不一定最好的,动听的话不一定是善意的。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不能像狐狸那样不择手段地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不能像乌鸦那样贪慕虚荣,更不能轻信别人的话。只有勤勤恳恳做事,脚踏实地做人,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取得成功。

《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3

  假期我读了《克雷洛夫寓言》,我觉得其中的《狐狸与乌鸦》这则寓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则寓言主要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乌鸦妈妈有了小宝宝,为了不让小宝宝挨饿,乌鸦天天不辞辛劳的出去找吃的。一天,乌鸦不知从什么地方找到了一块奶酪,它叼着奶酪落到一棵树上休息,心想这下宝宝可以吃个够了。这时,一只狐狸从树下走过,奶酪的香味引起了狐狸的注意,狐狸心想要是能吃到奶酪该多好啊,于是狐狸想了个办法,它柔和的对乌鸦说:你是多么美丽,羽毛是那样的黑亮,嘴巴那样小巧,只要你开口唱支歌,你的歌声一定像天使一样动听,唱吧,美丽的天使。乌鸦不理它,狐狸还在继续鼓舞它,最后,乌鸦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于是,它就开始呱,呱的唱起了歌,奶酪从乌鸦的嘴里掉了下来,狐狸往前一跳,一口接住了奶酪,跑的无影无踪了,这时,乌鸦才知道上了狐狸的当。

  这个寓言讲述了面对狡猾的敌人,乌鸦放松了警惕,被狐狸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所以才使得狐狸的奸计得逞。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用头脑去认真思考,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甜言蜜语或者是阿谀奉承时,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时的甜蜜和假象所迷惑,一定要看到事情背后隐藏的本质。特别是当我们在学习当中,在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后,别人在你面前说了好听的话,自己就很高兴,不知道怎么好了。很容易就放松下来,这样学习就会慢慢落后了。

  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吧,今后不要犯乌鸦犯的错误了。

《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4

  我读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觉得狐狸爸爸很厉害。它和别的狐狸与众不同,别的狐狸信在洞穴里,它住在自己的树房子里。

  房子不远处有三个农场的场主,他们是鸡场主人博吉斯,鸭鹅场主人邦斯和火鸡场、苹果园的主人比恩。因为狐狸爸爸它经常偷农场的东西,所以三位农场主非常讨厌狐狸。有一次三个人把狐狸尾巴的尾巴打了下来,让狐狸过上了没有尾巴的生活。他们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又挖了狐狸的树房子,让他们住在地下。他们没有食物,没有水,更多的动物也被迫躲进了地下,与狐狸一家相见,他们准备反击。

  狐狸带着大家挖来挖去,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它们挖到三个农场的地下,从此他们什么都不愁了,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又被三个农场主搅和了。最后,他谬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读了这本书,让我彻底改变了对狐狸的看法。它不光是一位不起的狐狸,还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经。

《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5

  今年放假期间,我读了《了不起多的狐狸爸爸》这本书。

  故事讲了在一个山谷里,生活着狐狸爸爸、狐狸太太和四只可爱的小狐狸。每天晚上,狐狸爸爸都要从三个农夫那里偷些食物,来养活自己的家庭。这可惹火了三个小气且愚蠢的农场主,他们千方百计设下埋伏,势必要捉住狐狸爸爸。

  虽然屡次遇到惊险的场面,甚至在一次和农场主的周旋中,狐狸爸爸失去了自己最美丽的尾巴,但狐狸爸爸始终带着孩子们不停地打洞,在打洞的过程中,聪明的狐狸爸爸竟还想出了一个绝妙主意,在他的带领下,他和他的孩子们将洞穴打到了农场主的养鸡场下面。最终,狐狸爸爸带领一家人捉了好多只鸡,并邀请了他们的许多动物朋友,开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而三个农场主呢,却一直愚蠢地守在洞口,做着他们捉到狐狸的美梦呢。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一位机智勇敢的狐狸爸爸,他为了家人不惜面对最危险的情境,穿梭在三个农场主布下的天罗地网中。我佩服狐狸爸爸的'机智和勇敢,以及他对家人无私的爱。他教会了我在面对困境时,不要惊慌,应当积极想办法,勇敢坚强地克服。即使我们的对手比自己强很多,我们也不应害怕,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同时,我也为这三个农场主感到悲哀,他们只是为了一己私利,破坏了生态环境,损坏了动物们的美丽家园,最后也赔上了他们自己的鸡舍。他们确实滑稽可笑,但我们在笑他们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也曾经这样?为了获得一点点小利益,而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呢。

《狐狸和乌鸦》心得体会6

  写完作业,我打开《伊索寓言》这本书,《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站在大树上,嘴里叼着一块肉,乌鸦在四处张望着,准备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美美地享用这块肥美的肉。这时候饥肠辘辘的狐狸从这里路过,看到了乌鸦嘴里的那块肉,于是便垂涎三尺,它转了转眼珠子,想出了一个欺骗乌鸦的好主意。于是狐狸调整了一下表情,满脸堆笑地仰头对站在树上的乌鸦说:“乌鸦大姐你好啊!”乌鸦低下头看了看狐狸,没有理它,因为狐狸在乌鸦的印象中,是一个狡猾不值得做朋友的家伙。狐狸见乌鸦没有理会它又说:“乌鸦大姐您的孩子都好吧?”乌鸦仍然不理睬狐狸。狐狸还是耐着性子对乌鸦说:“乌鸦大姐您的歌声真是美丽动听啊,比麻雀的歌儿唱得好听一万倍呢!”这时候乌鸦有点沾沾自喜了,准备唱一首歌炫耀一下。可是乌鸦刚刚张开嘴,肉就掉了下来,狐狸急不可待地叼起肉一溜烟地跑得无影无踪了。

  唉!我想,好可怜的乌鸦啊!如果不是你虚荣心强,爱听虚情假意的话,肉也不会被狐狸骗去的。

  这个故事使我想到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多在脑子里问几个为什么再去做,这样就不会轻易上当了,花言巧语的话再好听,也要想一想这些话真的适合我吗?

  前几天在放学的路上,有位陌生的叔叔和我打招呼:“小朋友我是你爸爸的好朋友,你长得和你爸爸一样的精神。”我对陌生人说:你好叔叔!我不认识你呀?陌生人说:“你爸爸经常到我家里玩,你跟我去我家里玩好吗?”我想了想,在学校老师常常讲:“不能轻易地相信陌生人的话,以免上当受骗。”我还想到了,乌鸦被花言巧语的.狐狸欺骗的故事。于是我对陌生的叔叔说:谢谢你啦!有机会我会让爸爸带我去你家玩的,陌生的叔叔没趣地走了。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我讲给了小朋友们听,大家议论纷纷地说:狐狸真是一个虚伪的大骗子,不过大家也说狐狸真的很聪明呢!我要再次劝告乌鸦:今后可千万不要再上狐狸的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