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5-01-13 21:33:3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5篇)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

  这回写一个家境败落的一个联亲去贾家求助,刘姥姥带着外孙子去贾家后见了贾家的富贵,一路上看不够,贾母领着她领略了大观园的庭院流水,见了元妃的.省亲别墅品尝了清茶,听过了大观园专用艺人演奏的欣赏了众美女的才艺与装扮,享用了无尽的美食。同时也见证了她一辈子也不可能拥有的财富。所有的表现即没法用任何语言来赞美,只能数声“阿弥陀佛”来表示自己的惊讶。凤姐在吃饭前故意取笑,吃饭时故意给她用的筷子。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2

  暑假里我拜读了许多书:《红楼梦》《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但其中我还是最喜欢读《红楼梦》。因为它的故事情节生动描写出主人公的长相,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荣国府的兴衰,我以后再我的文章里也要用到这些描写手法。

  我喜欢文章的故事情节,更喜欢故事中的人物。比如:爱生气的林黛玉,内心宽广的'贾宝玉,爱出主意的凤姐和贫穷的刘姥姥,我把书里的内容总结出了一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荣国府的强大到最后的衰败。我最喜欢读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3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这本书经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旺盛衰的描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

  文中,我最喜欢读的那段就是刘姥姥再进大观园,她的风趣、幽默让我笑个不停。比如我们班的_,上课时老出怪样。有一次,教师生气了,叫他在墙边罚站,可他罚站时还在出怪样,我当时觉得十分好玩可此刻一想,他在上课出怪样扰乱课堂纪律是不好的,如果他不在上课出怪样的话,那就真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化身了。

  写出这样的巨作,是和作者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是离不开的,期望在生活中多几个在社会上能细致观察的人,也写出像《红楼梦》这样的巨作。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

  寒假期间,我闲着没事便打开我素不爱看的《红楼梦》。

  刚翻开,我便被它那引人入胜的开头吸引住了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却带有神话般的色彩,而主角贾宝玉更是如凡间仙人一般。他虽乃贾母的心头肉却被父亲冤枉毒打霉呀!他的爱情极不顺利林黛玉也真是的竟老是怀疑这怀疑那好了吧!死啦!她的.死也和贾母有关系。谁让她想把薛宝钗当作贾宝玉的媳妇了?她们的爱情十分清雅而宝玉却有点狂人的味道。我还未读完,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俺说。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5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6

  合上书,我就想,为什么那么一个庞大的家族,最终,满门抄斩。贾家是一个很大的'家族,一共40多号人。之后,我才明白,因为他们这个家族的人都不学习。

  他们依仗着贾政。贾政是贾宝玉父亲,在京城为官。他们还靠着贾雨村,贾雨村也在京城做官,而他们家族的有一个亲人,是皇上的妃子,每隔几天都送钱来,所以一向都很富裕。

  贾家的每个人,整天吃喝完乐,到处游玩。贾家的男人赌博,女人化装,没有一个人认真学习过。之后因为贾政贾雨村被免了官,皇妃去世。皇上把贾家抄了。贾家最终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读完后,我才明白,不管你这个家族多么庞大,但你如果不好好学习,最终会败到你的手里。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7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一个异数,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小说艺术高峰。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不算曲折,描写十分细腻。曹雪芹作为这篇小说的作者,我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文学的人。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为中心展开爱情悲剧,贾宝玉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一个人他有着率性自热的生活,他有着幼稚在,却有着执着的清高脱俗的意识了。林黛玉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她也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

  红楼梦不仅达了中国小说的顶峰,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里面第一回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诱惑。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8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这个名字大概多数人都明白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所以我读到了痴迷的.地步。

  这本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杯具为主线,写出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趋势,读后令人不由得感慨:真乃一本好书!

  本书结局甚是悲惨,黛玉先是带病身亡,后贾府被抄家,凤姐在为贾母举办葬礼时吐血身亡……真可谓说道心酸处,荒唐越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9

  红楼梦这本书先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对当时的人影响有多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两人明明很喜欢对方,可却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影响最终酿成了悲剧。其实曹雪芹之所以会写红楼梦,其实就在换一种角度向读者,叙述了自己的一生,作者把自己比作贾宝玉,贾宝玉的一生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很像,曹雪芹的童年很富有,可作者的后半生却走向落寞,作者的.姐姐们,个个都很有才,可却因为当时的封建社会所被埋没,所以红楼梦大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抨击。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0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

  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书中的人物多达900多个,而其中我有一个最喜欢——林黛玉。在那样一个千顺从,万顺从的时候,只有她敢于去抗争,敢于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个敢于同命运、同邪恶斗争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而她“分骨肉”的`无奈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了。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2

  初读《红楼梦》,我觉得贾府上上下下整天就明白吃喝玩乐,没有任何亮点,我都不想再读了,可是想起人们都说《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我只好耐着性子往下读。

  慢慢的,我发现越往后越精彩。

  随着宁、荣二府渐渐衰落,一个又一个的杯具也随之而来,林黛玉悲伤而死,晴雯因诽谤而死,鸳鸯上吊,惜春,妙玉被掳。我的心也随着一点一点的下沉,我就仿佛身临其境,书中的情节深深的吸引我读下去。

  第一次读完《红楼梦》那天晚上,我躺在被子里很晚才睡,贾府的`兴衰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兴衰、腐败。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3

  《红楼梦》这部巨著我一向想读懂,也试着一点一点的去看,但始终被里面的人物搞得一头雾水。这几天我又读了爸爸给我买的学生版的《红楼梦》才对里面的人物有了一点明白,下头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薛宝钗:她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人物。她大度大方,让人一看见就喜欢,要不贾宝玉怎样会觉得宝钗比黛玉“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呢。

  林黛玉:她的性格很像我们当中的.一部分小女生,有一点细心眼,当别人在指指点点说话时,就怀疑别人是在说她,就生气。可是她的性格跟薛宝钗恰恰相反,所以老太太没让她和宝玉成亲。

  王熙凤:她漂亮、能干、善于管家、可是对下人过于刻薄些,就是因为贪婪被抄家了,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4

  暑假里我拜读了许多书:《红楼梦》《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但其中我还是最喜欢读了《红楼梦》。

  因为它的故事情节生动描述出主人公的长相,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荣国府的兴衰,我以后再我的xx里也要用到这些描述手法。

  我喜欢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更喜欢故事中的人物。比如:爱生气的林黛玉,内心宽广的贾宝玉,爱出主意的凤姐和贫穷的刘姥姥。

  我把书里的资料总结出了一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荣国府的强大到最终的衰败。

  我最喜欢读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5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03-07

红楼梦的读后感03-04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02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1-10

《红楼梦》的读后感01-03

红楼梦读后感01-10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11-14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04-18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0-20

《红楼梦》读后感(推荐)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