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29 07:49:2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家访心得体会范文[荐]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访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访心得体会范文[荐]

  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沟通状况,交换看法,共同讨论训练同学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从呱呱坠地,就降落到了家庭这一特定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学问的获得,力量的培育,品德的陶冶,共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阅历,让我熟悉到,训练引导同学肯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训练目的。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每一位同学,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训练的关怀和重视,当然也了解到我们现在家庭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为我思索如何建设一个和谐良好的班级集体,乃至于促成一种家校通力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供应了原始积累。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现在同学的家庭状况差异特别大,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影响特别深。 虽然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都可以,家庭组织和关系也比较健全,但还是有许多让人担忧的地方。比如我班的沈萍同学,父母双方都是不识字的。他父母原本有一个儿子,已经上高校了,可是不幸出车祸死亡,于是他们就又领养了沈萍。家里面还有一个奶奶,父母年纪又都比较大了(四十多岁),所以都比较宠爱她。这样的环境对她的成长明显是有影响的。还有姚书蕾同学和王孝文、王孝伍两兄弟,家里都分别还有姐姐,年龄相差也不大,父母又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造成整个家庭的贫困。同样的,还有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比如顾家豪同学的妈妈在杭州开衣服店,而父亲又常年出差,他长期和爷爷生活造成了性格上的偏差,比较"野'。面对这样的特别状况,我们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

  二、老师和家长的坦诚沟通,相互信任和协作是做好训练工作的关键。

  平常我与同学的交谈中,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成天忙于工作,极少照看、督促孩子的学习,关怀孩子的生活。而且做起训练工作来也相当的简洁、任凭甚至粗暴。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方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怀的孩子。当然在与家长聊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特别表现,(与学校表现截然相反的)得到了这些信息,使我在今后的训练教学工作中更能对症下药。许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地熟悉这个问题,好好地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要取得家长的支持,由于仅仅依靠学校的训练是不完整?是不行以的。

  三、我们要更多地关怀那些特别的孩子。 班级里的孩子是各不相同的,总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对他们,我们要准时、深化地从家长那猎取信息,赐予更多的暖和和关心。我班的楚强同学,先天性患有严峻的散光、弱视,长期治疗还没有完全康复,家中母亲又是没有工作,小孩子性格特别内向。了解了状况后,我准时调整了楚强同学的座位,在平常也更多地关注他,盼望让他能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良好的家校关系是训练很重要的一环,而家庭和学校的这种联系主要的就是通过家访、家长会这样的形式来实现。我们要重视家访工作,通过这个平台着力去构建真正"和谐'的训练蓝图。

【家访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家访心得体会05-30

家访心得体会09-01

家访的心得体会02-24

家访心得体会06-14

家访记录心得体会06-13

家长家访心得体会07-11

暑期家访心得体会07-11

家访个人的心得体会11-04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10-19

暑期家访心得体会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