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后感

时间:2023-11-20 14:15: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金刚川》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刚川》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1

  今日观看的《金刚川》电影,主要讲诉的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雄事迹。

  电影分为了四个部分,以士兵、美军、炮队、桥四个视角完美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护送大部队过河时惊心动魄的一晚,炸掉一段桥就立刻修桥,不耽误每分每秒,在这次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美军空战人员,感慨道:“太不可思议了,他们三个小时就修好了桥,美国人需要三天!”。我们牺牲了无数士兵,他们每个人都用血肉之躯发光发热,我每每想到此处,都是无尽的心疼。同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炮队,在漆黑的夜晚点燃火把,吸引敌机注意,甘愿自我牺牲,只是因为大部队正在桥上通过。排长张飞被炸弹打中,只剩一条胳膊,一条腿,却依然在奄奄一息的情况下,强撑着一口气,成功打落一架敌机,他们都是年轻人,甚至还有小孩子,我不敢想象在当时的混乱之中我自己该怎么办,是手足无措,还是临阵脱逃。

  最让我感到心疼是,在最后一次敌机用燃烧弹把桥炸毁后,志愿军同志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托起木板,搭建了一座“人桥”供大部队通过!写到这里,我已泣不成声,河水淹过他们的头顶,河水泡着他们,他们都没选择放弃,而是甘愿牺牲,旁白说:“说实话你们可能不信,我们没有一个是怕死的`。”看到此,我真的是非常敬佩为祖国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是他们用自我牺牲换回了如今的太平盛世,这种精神需要每个人都牢记于心,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也不能让历史,忘了他们。

《金刚川》观后感2

  我们在最近观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

  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我们中国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中国军人个个仅有十七八岁,在青春美好年华时就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在他们前赴后继的战斗下,战争终于迎来了决战,他们都想快点打完仗,好回家过安稳日子,可在前往金城战斗前线之时金刚川里弯弯曲曲的一条大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在工兵连日夜兼程下,一座简易的、通往胜利的工兵桥横跨了这条大河,但拦住他们的,不仅仅只有这条大河,更有在他们头顶下飞来飞去的“丧门神”。

  大部队已经靠近金刚川,美军用各种炸弹一次次地炸毁我们的'胜利之桥,许多人在与美军飞机战斗的过程壮烈牺牲。到了最后时分,这座桥遭遇了前无仅有的毁灭性打击,这些“最可爱的人”用自己的神曲架起通往胜利的桥梁,纵使美军再次轰炸,丢去性命在所不惜,正是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得以换来新中国的尊严。

  秋风吹过枯草,奏起萧萧的哀歌,数以万计的人家破人亡,身首异处,战场上横尸遍野。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便长眠这片荒凉的战场,至今并未运回,而更多的战士们却连尸骸都无处寻找。

  我们应当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当然,我们没有出生在和平的世界里,只是出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里,国家的富强才使我们有了和平的环境,然而,国家的富强全是代代英才筑造起来的。

  国家需要继续进步,这个希望便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今天我们莘莘学子,明天,我们就是国家的顶梁柱!

《金刚川》观后感3

  10月25日是中国抗美援朝的纪念日,因此我和父母一起来看了《金刚川》这部纪念抗美援朝的电影。

  这是在金城反击战中的一个故事,上级命令志愿军要在八天之内渡过汉江,也就是金刚川打响金城反击战的`第一枪。在美军炮火强烈攻势下桥很难被建好,但是志愿军没有放弃,在工兵张振智的领导下他们第一次建好了桥,可是只有一队过了桥,因为美军的飞机老是过来炮轰。

  故事主要分为三个角色分别是张飞、关磊和张振智。其中张飞和关磊是炮兵他们是为了阻止飞机来轰炸桥梁的。在桥第一次建好的时候他们俩就击落了一架美军飞机,而张振智是工兵是建造桥梁中的一员。故事总共建了七次桥,看到第六次的时候我非常的感动,桥一次次的建好又被一次次炸断,而志愿军们就是不愿放弃。最后志愿军的这种精神让美军投下了燃烧弹,张飞和关磊也为了和美军飞机抗战到底而牺牲了。燃烧弹点燃了整应山,一下桥变成了灰烬,我以为结束了,但镜头转向一位幸存者中。他站了起来眼睛被烧的睁不开了,他听不见任何声言只有江水流动的声言,正当他以为同伴全部牺牲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阵脚步声。看到这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志愿军用人搭起了桥为了军队顺利过河,此时此刻不仅是我的心被他们打动了。美军飞机里的飞行员飞回去时,总部对他说那里还有生命迹向,他不信飞回去看这幕,让他放弃了轰炸,也让他心中涌出了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佩服。

  影片到这里结束了,可我依然恋恋不舍。回想起则才那一幕,我感叹要不是有了这群勇敢坚强的解放军战土哪有我们啊!

《金刚川》观后感4

  当新中国成立的声音响彻全球,华夏儿女欣喜若狂之际。那美帝心中躁动着的,对于中国这头雄狮的畏惧,化为魔鬼催促着发动战争。当友邻之国危亡旦夕,当人民幸福岌岌可危,我们知道,这场仗,我们不是观众,我们必须打。

  《金刚川》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们在胜利果实近在眼前之际的经历,在激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以血肉之躯敌飞机炸弹,用人力筑就志愿军的生命线。在国家的`安全面前,在他们心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脆弱,那么廉价,甚至于自己的生命。整个影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先遣部队的视角描绘战争的残酷,当天空成为敌人的娱乐场,地上的战士们是那样无力,那血肉横飞的场景仍然深刻于脑海,触目惊心。第二部分从外国驾驶员的角度描写这场陆空战斗,当这个驾驶员可以凭着一己之力将我们志愿军两个对空平炮阵地毁灭,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叹,落后就要挨打呢?我仍无法忘记,那两个班的战士们,这么多人换得的,竟然是一架战机,一个敌人。第三、四部分是整个电影的高潮与精华。耳边那熟悉的歌词回响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当炸弹将希望毁灭,当燃烧弹将生命线燃尽,是我们可爱的人,那些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筑成新的长城,正如国歌歌颂的那样,他们用血肉筑起钢铁的桥梁。

  我不会忘记那老大哥关磊,一腔热血;不会忘记那一声长呵,不惜此身的张飞,不会忘记他们的每一段深情,不会忘记他们的每一个故事,因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心中的战神。

《金刚川》观后感5

  一部电影,语言朴实,却催人泪下、感人肺腑。这是中国志愿军用鲜血与生命谱写的一段悲壮、感人的历史,这就是《金刚川》。

  1953年,抗美援朝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内向金城前方战线投放更多战力。而通往前线的道路却被一条汹涌的大江挡住,唯一能渡过去的仅仅只是一座简单的工兵桥。然而在前进的过程中美军为了阻止志愿军大部队挺进,24小时全天候派飞机轮番炸桥,又一次次被我军奇迹般的修复,美军被我军逼得恼羞成怒派出八架大型轰炸机将桥完全摧毁。即便是这样,摧毁的仅仅只是一座木桥,却丝毫没有动摇志愿军的意志,最终工兵连的战士们舍身搭成坚不可摧的人桥胜利完成任务。

  那是怎样的一座人桥啊!是一张张灰头土脸,伤痕累累也掩盖不了的稚嫩脸庞,是一具具血肉模糊、身体残疾的身躯支撑起来筑成的坚如磐石的大桥。看到这一幕,我们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一条通往胜利的红色通道,更是一股雄赳赳、气昂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牺牲、义无反顾的革命英雄气概……今天我终于领会到国歌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深层含义。

  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旗帜。浩荡的历史洪流中,我们仍能看到先辈们伟岸的身躯。虽然还有许许多多的战士遗骸仍在异国他乡,带回来的只有一个冷冰冰的名字,但是先辈们伟大的红色精神却永垂不朽,为我们中华民族铸就了不屈的脊梁。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是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吾辈当自强,笃定前行之。

《金刚川》观后感6

  周末,妈妈让我选择看一部爱国电影并写出观后感,在百度上选择众多爱国电影,一部《金刚川》映入我的眼帘。我想:金刚川,应该是一只高大凶猛的金刚大猩猩,一只手甩掉一架敌军飞机……

  在充满科幻想象中,我进入电影观看模式。看完才知道,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记录了1953年抗美援朝末期,围绕金刚川河流上的一座木桥所开展的金城战役。

  战斗中,战士们毫不畏惧,用自己的生命护桥、修桥,而美军全天24小时轮番炸桥,两小时内向载重桥投下了700多枚炸弹。当时战况特殊,敌军全是30岁的`成熟有经验的军队,我军全是17岁左右的大哥哥,敌军全是先进的飞机大炮,我军只有两架大炮。无数的毁桥、修桥……战士们没有一次退缩过,没有一次惧怕过。最后关头无法恢复桥体,我们志愿军战士便用身体搭成人桥,让部队过河。看到这一幕,我泪流满面,心潮澎湃。

  志愿军渡过了金刚川,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沉痛的,无数大哥哥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定、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国家……”电影结束了,虽然没有等到我想要的大猩猩金刚,但是革命先辈们保家卫国的精神,成了我内心最大的“金刚”。

《金刚川》观后感7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到1951年6月,历时7个多月,先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许许多多的英雄,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同时,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全国各阶层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慰问志愿军,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1951年7月,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经过两年的相持,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这场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金刚川》观后感8

  “那一年,俺们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渡过那座桥…”这是一座什么桥?他为什么这么重要呢?渡过去了就是胜利,敌人的地狱。被阻挡,就是我们的地狱。

  1953年,抗美援朝末期。那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接到上级的命令必须再次日五点渡过金刚川,抵达主战场进行最后的决战。张飞、关磊等人的任务就是保障临时用废木料搭建的,唯一的桥“金城桥”能够顺利通行。可敌人几十驾“丧门神”—轰炸机,轮番轰炸了七次,他们也反反复复地修了七次。有一次在两个小时内竟投下了七百多枚炸弹。他们带着弟兄们毫不畏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了这座桥,让大部队顺利渡河。

  影片中,在敌机准备炸桥时,张排长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选择了点燃火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让敌人的“丧门神”炮火朝着自己攻击。他的目光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视死如归。最后,他的胳膊和腿都炸断了,他自己用绷带缠在不断流血的胳膊上,顽强地爬上了炮位,一个人完成的六个人操作的大炮,用仅剩下的两枚炮弹,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光荣地牺牲了。看到这一刻我泪流满面。“身前万千重围,身后就是祖国。英雄们是你们用血肉之躯守护山河无恙。”

  影片中一幕幕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因为有这些英雄们的前赴后继才能让我们的祖国边疆不受侵犯。“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是你们用鲜血换来今日的繁华安宁。”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是无数个张飞、关磊等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青少年的我,更应该好好学习、发奋图强,把未来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我们一定要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力争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领先之强国。

《金刚川》观后感9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七十年前,十几万战士血洒战场,才筑起一道御敌的城墙;这城墙,是当之无愧的血肉长城!

  《金刚川》讲述了这场战争中一个极小的故事:战士们为赶到一线金城,必须通过一座桥梁,然而美军反复轰炸,给这次行动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但对岸战士舍身取义,过河的战士也搭起人桥,大部队才顺利通过。

  电影中,我不仅是感动志愿军战士的舍己为人、无私付出,而更是一种悲愤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充斥着我的内心。美军的燃烧弹、延时炸弹一发接一发地轰炸着,飞机一架一架地从桥上飞过;而中国军人,只能反复隐蔽、修桥;再隐蔽、又修桥……唯一的'两台大炮子弹不够、射程不够、精度不够,打下飞机亦难上加难。即使没有一个战士怕死,纵然没有一个战士不竭尽全力,但还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见,一强盛之邦,岂能离开技术的帮助?千万颗赤胆忠心,在原子弹下立马无异于灰烬!

  为了后世子孙的幸福,他们甘愿奉献;作为后代,我们又怎能辜负这份沉积了百年的执着?我下定决心,努力钻研科学知识,让国家不败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胜于欧洲、雄于地球!我下定决心,竭力铸炼品格,让中国傲然立于世界之巅,让每个中国人都能骄傲地抬起头!正如每周一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句发自内心的话: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金刚川》观后感10

  说实话,选择观看这部电影主要原因是值此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际以此缅怀革命先烈,铭记英雄历史。同时也是相信张译和吴京接的电影应该有基本的质量保证。

  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两极分化。我不想从拍摄技术、剪辑技巧等非常专业的角度去评价这部电影,这也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就谈谈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吧,核心就如标题所有伟大都由平凡铸就。

  在观影之前,我以为电影会用大量镜头围绕张译和吴京,以他们的.视角,来阐述整个金刚川战役,并突出他们在金刚川战役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并没有,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孤单英雄,有的是从不同的视线,不同的角度出现的每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用自我的慷慨牺牲成就了我们军队的伟大胜利。

  吴京扮演的关磊被炸的尸骨无存的时候,我为美帝国的侵略行径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感到愤怒,张译扮演的张飞被燃烧弹烤成一尊雕塑时,我为志愿军队伍保卫家园做出的悲壮牺牲感到心痛,但我都没哭。但最后时刻出现在画面中的由志愿军战士身体铺就的生命之桥瞬间摧毁了我的泪腺,那是只属于中国军人的伟大奇迹。正如美军幸存的飞行员所说: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自己铸就了一个神迹!

  这不是电影,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真真实实的模样,他们应该被更深刻地铭记,被更广泛地传颂!他们的精神需要我们代代传承!愿这样的鲜活生动记录革命历史的电影能够更多更好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金刚川》观后感11

  电影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的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的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武装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们看见了先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将士们即使灰头土脸也掩盖不住脸上的稚嫩,即使身体破残也要修补好大桥,即使血肉模糊也要用身体搭建成支撑大桥的桥梁。看到那一个个站起来的身影,不少观影者都止不住的泪流。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大桥的直立,而是中国魂的燃起,是雄赳赳气昂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更加能够深深体会到《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的真正含义!

  让我们铭记那些曾经奋不顾身向前作战的志愿军吧!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英雄的事迹将千古流传,作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金刚川》观后感12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没有一个怕死的。——《金刚川》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始,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战斗,三年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以中国胜利结束。

  《金刚川》主要讲述了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乱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形成了“人桥”的神迹,最终大部队渡过金刚川,成功抵达金城战场。

  本片主要以四个视角来讲述志愿军强渡金刚川的故事,分别是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士兵对渡过金刚川加入前方战场的'渴望、美国空军的狂妄自大、高炮班同志的牺牲精神,一次次重复的叙事方式,更加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是没有人民军队的浴血奋战,就没有现在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它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它留下的抗美援朝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钻研和实践,也是我今后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的指路标!

《金刚川》观后感13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没有一个怕死的。”在《金刚川》这部电影中,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战场杀敌,职责所在”,通过金刚桥,与大部队会合发起反击,就是向着胜利的方向进发,就是凯旋的希望。

  金城战役于1953年打响,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刚川》则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战士捍卫交通要塞,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一次次修补着金刚桥,支持部队过河组织反击的故事。

  金刚桥立于金刚川上,金刚川则是金城前线附近的重要河流,是军事要塞,并且水流湍急、暗涌密布,人们只能靠桥渡河。桥,成了志愿军的生命线。为了阻断我军交通,美军不断地侵扰炸桥。志愿军奋起反击,将桥一次次修好。“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低估了中国人的毅力,他曾告诉士兵们,在1950年圣诞节前可以得胜回国。但他没有想到,三年后在敌机的一次次轰炸下,这座金刚桥一次次被毁,又一次次被修复,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着“不可能”的奇迹。为何我们的军人“没有一个怕死的”?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用血肉之躯筑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刚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他们心中,怀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后的国土就会少受几分风霜。血肉之躯架起的桥梁是后来者的`生路,是让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万难摧毁的生命之桥。

  看完电影,心生惭愧,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百姓的安宁,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上战火纷飞的战场,在死亡面前毅然选择坚守,选择抗争,而我作为一名学生,“坚持”二字时常挂在嘴边,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难是否选择迎难而上了呢?行动起来吧,那座生命之桥已经给了我无穷力量。

《金刚川》观后感14

  《金刚川》这部电影,是以抗美援朝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为原型,讲述了当时的志愿军在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的英勇故事。

  在抗美援朝末期,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金刚川战役,志愿军们为保证前线物资的输送,必须通过金刚川上的水里通道——岩石桥,才可以成功。在那个时候,中国没有飞机,而敌方美国恰巧就在空中领域中独占鳌头,他们从空中扔下的炸弹,对陆地上志愿军构成了重大威胁。

  但中国人民不会为此而退缩!

  敌军在空中扔炸弹,中国军人就在地面用炮轰炸弹,没有因为被炸伤就放弃抵抗,而是一直坚持着,为修桥争取时间。敌人的炸弹到处乱飞,金刚川上的岩石桥一次又一次被炸毁,志愿军们一次又一次得修补,为的就是等桥修整好后,能让去前线送物资的军队顺利通过金刚川。

  有人的任务是通过那座桥,让输送物资的军队过桥。

  美国人的飞机每一次炸弹的投下,志愿军就伤亡惨重。在陆地上与美军做斗争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反抗着,一发发从陆地上飞起的炸弹中总有击中敌人飞机的',一旦飞机被炸下来,我们就会赢得一次修补的时间。

  一次次被炸毁,一次次重新修补,总计七次,意味着中国人是不会被轻易打垮的!

  为了能让物资快速的运输,那些志愿军站在水里,肩膀扛着木板,让军队从他们的肩上跑过,一个接一个,脚踩的是修桥志愿军的肩膀,而他们身上背负着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希望。

  中国人,加油!

《金刚川》观后感15

  那段岁月,他们用血肉书写了一段奇迹。

  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浏阳市博物馆的影音室,我的内心激动不已,《金刚川》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电影开始,敌机的扫荡轰炸令我心中紧张难耐,眼看着一个个士兵牺牲,我仿佛箭刺胸膛,但却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目睹他们惨烈的'局面,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金刚川甚至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而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是因为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尽管时间在流逝,岁月在变更,但抗美援朝精神仍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疫情当前,无数逆行者秉承着“抛小家,为大国”的理念,舍身为国。有人坚守岗位,治疗感染病人;有人日夜奋斗,研制抗疫疫苗;有人驱车万里,捐赠医疗物资;有人自觉在家,防止疫苗扩散……全国14亿人民听党指挥跟党走,将疫情的影响最小化。

  河南洪水突然爆发,被困者在迎来被救希望时,仍能保持镇定的喊出“让晕倒的人先走,让女士先走”。已经被困5个小时了,毫无疑问他们是害怕的,他们是想要尽快远离生死边缘的,但他们依旧做出了先保护弱小的决定。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人民,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平凡而又伟大。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不是自私的活着,而是想着身边的人。中国人的身上,无时无刻都体现着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舍身忘死的爱国精神。感人的故事不计其数,但每一个故事都足矣让人潸然泪下。

【《金刚川》观后感】相关文章:

变形金刚4观后感02-27

《变形金刚4》观后感02-28

浴血无名川观后感03-07

德川家康名言02-13

金刚石车间班长工作总结11-11

四川劳动合同05-20

缅怀四川木里救火勇士个人心得体会范文06-25

深海观后感01-31

《无名》观后感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