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读后感

时间:2023-12-19 09:01:3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基地》读后感5篇【实用】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基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地》读后感5篇【实用】

《基地》读后感1

  基地是人类历史上不容错过的系列小说。

  它并不像《海底两万里》那样,写的长篇大论。基地是出自大师一阿西莫夫之手的外国小说。我看了看,只匆匆一翻,就相信内容不如书名诱人。对我的浅薄的趣味来说,《基地》似乎是本枯燥无味的书,我看不到什么关于仙女和妖怪的事,只有书页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似乎没有什么丰富多彩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手头空空的瞬间,我的脑海里有一若隐若现的身影浮过,我仿佛忘了它的存在。它又太耀眼了。

  是因为它既渺小又伟大吗?是因为它内容吸引眼球吗?是因为阿西莫夫把他的小说写活了。写生动了,使人一读就能懂,使人在茫茫然间就能感同身受。也有可能是小说震撼了我,基地这本书主要写的是探索宇宙的行程,以及对大千世界的向往。这份想要了解的热情与激动,更是小说的特色所在。不仅写出了人类的贪梦和无知,更加丰富了人村的类伟大的传奇,这这点太不容易了,我正是被这一点所吸引的,所迷住的。

  基地详写了人类想要改造丸,想要拥有超前的技木和殖民的梦想,不是冲动了事,只是想去尝试,想去拼搏。与银河,帝国做斗争,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曾经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太阳一去复不复返,人类的未来只好依靠“预言”,从此给占卜:师一个机会,从此这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这本小说给人带来一种不知所措的心理,作者在有些内容上写得毫不在意,但还是用显然意味深长的语调补充。真大愧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他想的方方面面,很全。从古至今,既通俗又大方高雅。然而他本人是一个看似严谨而实则风趣幽默的人,他尽情挥洒自己的`诙谐搞笑的天赋,他甚至还写过一部记载笑话的书集一《笑话集》。

  我本人认为这本书的裁体和《海底两万里》有类似之处,它们同样讲述了关于人类追求的,渴求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呢?

  如果你是科幻小说的迷,我建议你先放下你手头的一切,趁天空还明净,太阳还灿烂,你不妨好好地回头欣赏一下《基地》这部作品吧!

《基地》读后感2

  银河纪元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年仅32岁的数学家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心理史学”,这门学科并不像它的名字,它既不是心理学,也不是史学,它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虽心理史学能够拯救,但一切都太晚了。谢顿为了把帝国毁灭后三万年的黑暗时代压缩成一个仟年,他在端点星——一个位于银河旋臂的最前端的荒凉的行星上安排了十万人编著《银河百科全书》,这就是第一基地,他们在以后的一个仟年中拥有最尖端的科技,甚至超过帝国。

  得益于谢顿,以后的300多年第一基地顺利地度过,但“骡”的出现差点让整个谢顿计划崩溃。第二基地——一个以精神力量突出的团体,是谢顿计划的`核心——对第一基地的帮助暴露他们自己的存在。此后的200都多年里,第一基地都潜心铲除第二基地,以他们最顶尖的科技与智慧,在他们自以为成功时第二基地早已遍布他们的生活。

  基地纪元498年,银河未来的命运决定于某人一念之间,这个就是葛兰·崔维兹。他必须在第一基地,第二基地与盖娅之间做出银河未来由谁主导的决定:由第一基地创建的新帝国将会逞领银河进入科技昌明的世纪,却会像第一帝国那样摧毁在战争之中;由第二基地指导的新帝国将能确保人类的永久和平,却因此成为了一个父权制帝国;而以盖娅为蓝图的盖娅星系则会是个心灵共同体,所有人类将与万物融合成一个良善的整体。崔维兹直觉地做出了选择,但却无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他怀疑宇宙中还藏有更强大的操纵力量。崔维兹相信地球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因为地球是人类的起源母星。奇怪的是,银河中有关地球的资料全都神秘消失。

《基地》读后感3

  有我的地方,就没有你,对吧? 在看了SNSD中徐贤的几个视频后,才知道爱读书的人也喜欢写读后感。虽然,我看书少,但好的习惯也是要学到来的。难得今天看完了一本书,就写一下好了。

  《基地》是一本怎样的书呢?额,我也不大清楚…作者可是大大有名,叫艾萨克?阿西莫夫。最有名的是他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个很牛的)。我也说大不来。

  基地则是说写的银河系历史,是科幻小说。里边有个很牛的理论,叫心理史学,一个很牛的数学家,他发明了这个东西,通过这个,他可以预测银河系的未来。并知道了盛极一时的银河帝国将会衰亡,并将由此度过长大三万年的`黑暗时间,为了将这个时间缩短到1000年,他组织了一群科学家,在银河系的边缘地方――端点星成立了一个叫基地的组织,为了对抗的银河衰亡而战斗着。

  基地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整本书由5个中短篇组成。看完这本书花了我两个下午,也因为时间比较仓促,可能还有很多地方没了解到。第一次只看到前2个故事,到今天花了一下午,到最后差点看不完,就看快了些。现在有内容都几乎不记得了。

  试着记一下,第一个叫心理史学家,然后是银河系百科全书,接着市长,行商,行商皇族?忘了…

  书里有3个牛人,第一个就是数学家谢顿,创立了心理史学,可以预测未来。成立了基地。第二个就是端点星也就是基地的第一任市长,哈定。利用宗教控制了对基地虎视眈眈的四国,而且用宗教传播科学。控制了周围的国家。第三个人是候洛,出身于基地外的星系,最终却当上了基地的市长,并用商业战败了最后的敌人,本部书就结束了。

  书是写与196几年的,所谓的科幻是那个时候的科技,其实还是差了很多,至少还没有计算机,不过这并不能掩盖这本书的精彩,可预测未来的心理史学,虽说在现世不可能成立,但仍十分出彩,利用宗教传播科学,控制国家,这段是本部书看的最爽的部分,哈定这个人在书中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之后的候洛在宗教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解决了第三次“谢顿危机”。商业打败了武力。

  记录一句话:最后使用武力的都是无能者。

《基地》读后感4

  银河帝国,一个遥不可及的帝国,在《银河帝国·基地》中,讲述了一个银河帝国由科技发达、富裕 到逐渐衰亡的过程。

  在银河帝国银河纪元11988年,哈里·谢顿出生于繁华的银河帝国。等他成为老人时,已是一名数学家,他预测出银河帝国将三个世纪后完全灭亡,准确度98.4%!公共安全委员会认为哈里·谢顿在诅咒银河帝国,便将他流放于端点星。谢顿早已以百科全书编书招来十万名数学家,以端点星为基础,开始了拯救银河帝国的实验。

  在基地将破裂时,塞佛·哈定建立了宗教,使人们相信基地,崛起基地。侯伯·马洛帮助基地扩张,给予基地经济资源。在他们的努力下,银河帝国有所好转。

  哈里·谢顿、塞佛·哈定与侯伯·马洛有着相同的性格:有担当,敢于尝试,为了后人造福等。这些性格的体现在书中无处不在。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原本并不认识,最后才能成为基础的领头人,一直改变银河帝国的未来。

  想想,若我们能有他们三人的好品质,能出现没解出的`难题就把笔一扔放弃的情景吗?能出现妈妈吩咐的事没完成被妈妈骂而不服气的心态吗?能有数学题的多个答题,多种列式方法吗?

  并不能。

  所以我们生活中缺的就是这种精神与品质。再想想前几天,我在画水彩,人们的手部怎么也画不好,不是手指扭歪,就是比例不正。画一次就满地改一次,带着负面情绪越改越差,越改越丑,我也丝毫不顾擦橡皮的力度了。生气地使劲儿一擦,纸破了,不等上身人物的比例多完全完美也没用了。我沮丧地往床上摊,不顾那幅比损坏也画了。

  要是我能把手改一改,不按样品画,是不是就尷了?要是我坚持地画它,是否就成功了呢?敢于尝试,坚定,坚持不懈,其中我一点也没做到。

  艾萨克·阿西莫夫写出的《银河帝国·基地》仅仅只是讲述了一件银河帝国由富坠衰的故事吗?不,它还说明了科技与数学在渐渐发达,变强,但耗用太大了,会使国家不幸。

《基地》读后感5

  自从人类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后,就开始了一个外星殖民的时代。经过数百数千年的沉淀,终于建立起了一个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的庞大帝国——银河帝国。然而这一个表面光鲜亮丽的帝国,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个名为哈里·谢顿的天才数学家,开创了一个可以预言未来的心理史学,他还通过心理学史预测出一个可怕的消息:虽然毫无征兆,但一个已经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一步步走向灭亡。

  这本书是银河帝国三部曲的第一本书,在书的开始,银河帝国的壮丽辉煌只是一笔带过,却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个谢顿博士的预言传出后各方势力互相争斗的传奇时代。当然,腐败的贵族高层并不相信谢顿博士的预言,并且自作聪明地把谢顿博士流放到了端点星,而这一切都只是表面上的假象,实际上这个帝国正在慢慢的腐朽瓦解。

  各种反叛势力开始崛起,银河帝国渐渐没有了统治者,各个贵族高层开始向傀儡一样利用国王,一个战火纷飞、勾心斗角的时代来临了。在这个时代当中人才辈出,他们纷纷施展自己的才能,企图占到最高的.统治点。作者用一个个情节故事描绘出了一个个时代的“智者”形象,无论是谢顿博士、哈定市长还是马洛,他们都慢慢的带领着读者走向这个帝国的发展和结局。

  一个建立、发展了如此之久的帝国,却因为统治者的昏庸与贵族的腐败,最终走向灭亡,分崩离析。而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又何尝不是像银河帝国毁灭前夕那般美好呢?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不要重蹈覆辙,像银河帝国一样土崩瓦解。我们要爱好和平,不要学那些反叛派为了自己的野心四处征战,而是应该学习谢顿、哈定、马洛等智者的超前思维。

  正如哈定市长所说的那样:“武力是无能者的最后手段”,万物以和为贵,不要随意发动战争,否则导致的后果不堪设想。

  毫无疑问,这本书反映了一个帝国如果随意发起战争会导致的后果与悲剧,更是讽刺了现代社会的一些只靠武力解决问题的势力,我们应该学习这一种意识到和平的珍贵性的思想,让这个世界更加的幸福美好。

【《基地》读后感】相关文章:

基地军训心得03-02

《基地》读后感12-14

参观消防基地的心得04-08

德育基地活动总结11-09

实践基地参观心得03-30

房基地申请书01-05

基地军训心得11篇04-19

基地军训心得(11篇)05-01

基地实践心得体会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