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实习报告

时间:2021-05-29 10:21:02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结构实习报告

  篇一:结构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结构实习报告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实习,了解建筑工程结构,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通过参观实习,培养学生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4、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将学习运用到实际中来,了解当前的信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地点

  科技路十字北郊凤城九路凤城九路与明光路交汇处东北角西平四

  三、实习内容

  1、2月24日上午我们参观了科技路十字的中国农业银行分行的综合办公楼,

  该楼结构为外框内筒,地上26层,地下2层。

  我们参观的部分,楼已经整体起来了,结构也很明了,刚见到主体结构,首

  先看到的是白色的聚乙烯保温材料堆在平台上,老师请武工为我们做讲解,说了许多我们平时没有注意的地方:红色的管道是消防管,线路管道的设置等等。

  消防管

  地下的两层有一层是停车场,公共建筑的停车场中会涉及到的一些构件上的问题,由于此建筑并不需要很大的开敞空间,所以应该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另外一层是用来避难的场所。

  地下施工现场

  此外,我们还针对结构观察了柱和梁的布置,次梁与主梁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建筑外观的要求,外侧框架梁面是与外侧框架柱面平齐的,这样使得外立面很平整美观。

  梁柱的交接

  2、2月24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北郊凤城九路的工地,由西安中登房地产开发

  有限公司承建,建筑面积为20万m3,层数为27层,采用剪力墙结构。

  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同学们都按施工要求头上戴着安全帽;同时工地的

  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入内;这也显示出了,在工地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当然在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

  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的。 进到施工区,我们走了一段就看到了楼的结构主体,主体后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很有秩序。

  钢筋加工

  我们在一层参观完后,做施工电梯上到了正在施工作业的楼层,钢筋连接的方法有很多,纵向的钢筋采用的是机械连接,箍筋采用的是闪光对焊,这种方法比传统的焊接更节约材料,让建筑的成本降低。由于梁是受弯构建,在受力的部位会根据应力的大小配置不同的数量,也是很经济的做法。

  套筒连接

  此外,钢筋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核对成型钢筋:钢筋绑扎前,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

  筋。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

  (2)、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

  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3)、预埋管线及铁活: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桩伸入承台的铁筋、承台

  梁上的柱子、板墙插铁,应按图纸绑好,绑扎应牢固(应采用十字扣绑扎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和移位。

  (4)、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其接头应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

  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每个搭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搭接钢筋面积不应超过该长度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

  (5)、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6)、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均不小于规定值。

  (7)、用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的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梁的配筋

  在该楼层的另外一边,有很多柱和梁正在浇筑,我们目睹了放置模板的过程:

  (一)、模板安装前准备及安装注意

  (1)、合模前必须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2)、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刷过隔离剂的模

  板遇雨淋或其他因素失效后必须补刷。

  (二)、模板的安装

  (1)、墙、柱模板安装:在基层上弹出墙、柱模板的边线和控制线,然

  后将模板就位。先将模板临时固定,模板加固后用支撑吊线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然后对模板进行最后加固。

  (2)、梁、板模板安装

  (3)、预埋件、预留洞:在已完成的梁、板模板上,根据图纸要求确定

  预埋件、预留洞的准确位置,并弹线标识清楚,然后将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模板用钉子等固定在梁、板模板上。

  (4)、梁板后浇带模板处理

  (5)、顶板后浇带模板安装

  模板

  (三)、质量验收。

  (1)、划分检验批

  (2)、验收组织

  (3)、技术资料验收

  (4)、模板外观检查:模板准确,接缝严密,加固支撑牢固;模板隔离

  剂涂刷均匀,无漏刷,无污染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安装牢固;梁起拱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平整等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四)、模板拆除时注意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

  坏,方可拆模板;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以后才能拆模板;混凝土拆模前要求填写拆模申请单同意后方可拆模。墙、柱及梁侧模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

  篇二:设计院结构设计实习报告

  设计院实习报告

  20XX年11月开始,学校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工程技术实习,我深知我们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实践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我非常重视这次实习的机会,尽可能的把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中。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运用知识,掌握知识,为以后的工作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幸运我能够在汉嘉设计集团实习,汉嘉设计是一家拥有建筑行业设计甲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勘察专业岩土工程设计甲级级资质、市政行业设计乙级资质、城市规划编制丙级资质大型设计集团,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一次到设计院,师傅热情的接待了我,把我叫到会议室,结合学校教学大纲和指导教师的安排给我安排设计院的实习任务。我的实习主要任务是一栋框剪结构高层住宅的主体结构设计,师傅告诉我框架剪力墙是高层建筑最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兼具框架结构布置灵活延性好和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点。并要求在设计之前先熟悉练习AutoCAD、PKPM等结构设计软件。

  练习使用AutoCAD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建筑设计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必须要学好计算机绘图。师傅也叫我先从CAD开始练起。大学课程有计算机绘图,课程最后也要求我们描一副简单的施工图。这次实习用到AutoCAD的时候发现自己以前学的都忘的差不多了,不过毕竟有一定的印象,再次学起来不会像第一次那么难了。

  最开始练习CAD时候是描从同事那里拷过来的一个平房,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平房虽然小了点,但是板、梁、柱和墙都有,非常适合初学者。虽然是小平房,但是打开AutoCAD软件,自己并不能快速入手,一边看这个图的板、梁、柱,一边回忆以前学过的AutoCAD绘图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总算给自己定下来绘图的步骤。刚开始画的是二层平面图,首先画定位轴线,然后用偏移(O)命令或复制(CO)命令输入轴线间距,把横向和纵向轴线输好,这样就达到定位的效果。定位轴线布置好后然后布置柱子,柱子可以用矩形(REC)命令来完成,相同的柱子尺寸则可以通过复制(CO)完成,这时候画出来的矩形一般一角在节点上,通过画对角线的把矩形中心移至节点上。柱子布置好了之后就该

  布梁和绘制墙体了,墙体绘制用多线(PL)命令完成。接下来就是标注了,主要用线性标注(dli)来完成,标注完成之后再进行填充(H)这样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就出来了。

  通过一周CAD绘图练习,已经能够绘制基本的图形和简单的板梁柱和节点,如果想要达到设计院同事们的水平则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熟练度。经过这一段时间CAD的练习,逐步有了自己的绘图思路。一般步骤是绘图之前应该先建立好图层,设置好特定的线型、颜色、线宽,再设置字体,绘制好图框,再绘制轴线,绘制结构构件,再标注尺寸等步骤。

  看图集和规范及相关书籍

  做设计必须要有依据,这些依据来自于哪里呢?毫无疑问那就是规范。我们在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很多也是按照规范编写的,由此可见规范才是最权威的。在设计院实习期间,我主要翻看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规》(2010)、《08G101-11系列图集》、《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等规范图集。

  通过翻阅规范图集,我明白了荷载取值并不是由设计师随意选取的,这需要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不同查阅相应的荷载。还有图集上的一些表示方法,比如,梁的平法标注,不管是施工还是设计,这种标注法是必须学习掌握的。 学习使用探索者软件

  CAD是一个开放的软件,与其他软甲与CAD相结合可以大大就提高绘图效率,我在绘图时候去问同事关于CAD钢筋类型符号的时候,同事告诉我说他们都是用探索者软件,钢筋标注不用自己一个一个写,他推荐我学习掌握探索者软件。

  探索者软件根本上还是通过CAD来绘图,但是它改变了CAD原有的快捷命令,这些命令在软件右侧菜单初始设置里面全都有,如果要快速绘制施工图,就必须要熟记这些命令,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命令也是有规律的,一般都是中文拼音的首字母缩写而成。探索者软件右侧菜单除了包括初始设置,还包括图形接口,外部接口,布置轴网,布置柱子,梁绘制,楼板设计,楼梯阳台,基础设计,构件计算,钢筋绘制,钢筋工具,尺寸标注,书写文字,表格绘制,钢结构,图层

  显示,组与图块,实体工具等模块。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布置轴网,布置柱子,梁绘制,墙体绘制,钢筋绘制,钢筋工具尺寸标注等。这些菜单归门别类,且都在不同图层上,省去了新建图层的麻烦。轴网顾名思义就是轴线形成的网格,轴线与轴线相交形成节点。布置轴网菜单下的添加轴线(TZ)可以在原有轴线基础上添加平行轴线,类似于CAD操作中的复制和偏移;单根轴线(DZ)完成后还可以输入轴线号,比CAD里面输入轴线号方便快捷,探索者的方便不仅体现在输入轴号这里,探索者软件方便还体现在输入柱子,柱子都布置在节点上,只需要通过跳出来的对话框输入柱子的长宽和矩形中心左右上下偏移的位移,就布置好柱子了,柱子布置好后,可以在轴线上布置梁,根据梁的宽度,设置好梁中心线便宜的位移,在轴线上就可以布置出来了,遇到相同的梁还可以用窗口拾取,大大提高了效率。梁一般是虚线,如果纯CAD操作的话不仅要设置梁的图层,还需要设置线形,设置好后,要逐条布置,不够迅速。梁柱布置好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标注了,在绘图练习中,梁尺寸标注主要用到线性标注,

  在接下来的描图练习,中刚开始我随意选取了一个框架柱-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从绘制轴线,布置柱子,柱上墙上布梁,布置好了之后还要进行轴线和竖向构件标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是画出来了,打印出来给师傅看,师傅给我指出了我图上的错误,比如轴线要用点划线,整张图上的字体大小要一样,绘图顺序不应该从竖向构件平面图开始,而应该先画模板图,再画板的配筋图,梁的配筋图,最后才画竖向构件图。

  用探索者软件画图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技巧,比如绘图的比例,一开始画平面图一般是1:100,绘制详图的时候设置比例1;20,详图构件就放大了五倍,比如说在画钢筋弯钩的时候可以直接在钢筋工具里面选取等等。

  四PKPM建模

  PKPM建模是通过其子项PMCAD来完成的,PMCAD软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引导用户逐层地布置各层平面和各层楼面,再输入层高就建立起一套描述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数据,且具有较强的荷载统计和传导计算功能除计算结构的自重外,还自动完成从楼板到次梁,从次梁到主梁,从主梁到承重的柱墙,再从上部结构传到基础的全部计算,加上局部的外加荷载,PMCAD可方便的建立起整栋建筑的荷载数据。因此准确计算结构的荷载显得尤为重要,加在结构上的荷载无外乎恒

  载和活载。恒载的选取要按照结构自重计算,活载则要按照使用功能按规定选取,计算时候还要准确填写组合值系数。

  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PKPM,打开了PKPM多版本控制器,双击PKPM2010版本后,跳出PKPM菜单,里面包含了结构 建筑 钢结构 等子项,结构菜单下则包括PMCAD SATWE JCCAD子项。新建工程一般都是从PMCAD建模开始的,由于我是初学者,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我就先把软件熟悉了一遍。新建工程后,跳出来的界面有点像AutoCAD界面是黑色的背景,右边有主菜单,包括轴线输入,网格生成,楼层定义,荷载输入,广义层及楼层组装,设计参数,常用工具和下拉菜单,保存文件和退出程序等。

  建模的一般步骤是这样的:1、各层平面的轴线网格,各层网格平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可以通过建筑图CAD的DWG转T图得到轴线。 2、输入柱、主(次)梁、洞口、斜柱支撑等截面数据,并把这些构件布置在平面网格和节点上 3、各结构层主要设计参数,按单向板和双向板及般的跨取楼板厚度,的翻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4、输入作用在梁、墙、柱和节点上的恒、活荷载5、定义楼面荷载标准层和各层上的楼面恒、活均布面荷载 6、修改设计参数 7、根据结构标准层、荷载标准层和各层层高,楼层组装出整体模型 8、对所建模型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并提示用户。然后是楼板楼面的详细布置,内容包括:1、各房间预制板布置。2、楼板上开洞口 3、修改调整各房间楼板厚度 4、设现浇悬挑楼板 5、设置各房间错层6、布置砌体结构的圈梁 最后,生成荷载信息,内容包括:1、在各荷载标准层上修改调整各房间的恒、活均布面荷载数值。2、楼面荷载传导计算,生成各梁与墙及各梁之间的力。3、结构自重计算。结构自重不需要自己输入,程序可以自动加上去。4、恒活荷载向底层基础的传导计算最后,各类荷载的显示校核,打印输出。

  学习了PMCAD建模软件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结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梁再传给竖向构件,最后传给基础,荷载的传递路径十分简洁明了,让人容易理解。 .

  Satwe计算

  我主要进入接pm生成satwe数据、结构内力配筋计算、分析结果图形和文

  本显示这三个界面。在satwe数据里面,有很多的参数,它们都是按照规范来取值的,不同的取值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结果,所以这一步很重要。当内力配筋计算之后,在分析结果里主要看位移比、层间位移比、周期比、层间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刚重比、剪重比这七个数据,他们都有各自的限制。比如说位移比最好不要超过1.2,不能超过1.5,如果超过了就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层间位移比(框剪结构)不能超过1/1000;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扭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侧振周期)T1的比值,不要超过0.9,如果不满足要加强外圈结构刚度、增设抗震墙、增加外围连梁的高度、削弱内筒的刚度等等。

  六画板、梁、柱、结构施工图。

  PKPM建模完成导入SATWE计算后得到各层的配筋信息就可以开始绘制结构施工图了。建筑物上部结构施工图主要包括模板图、板配筋图、梁配筋图,竖向构件配筋图。

  打开PMCAD子项画结构平面图,就可以进行板的计算,得到板的配筋信息,根据板配筋信息和最小配筋率要求就可以绘制结构平面图了。相对于板,梁和柱的施工图就相对复杂多了,要想会画施工图,只有先看得懂梁柱平法标注,才能够准确的在施工图上表示出具体配筋信息。SATWE梁柱墙的计算结果表示也很重要,要准确理解.梁的计算结果包括梁上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梁下部左端、跨中、右端配筋面积,梁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和剪扭箍筋面积两者较大值,梁非加密区抗剪箍筋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还包括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面积。矩形柱的配筋信息包括,角筋面积,柱B边和H边的单边配筋面积(包括两根角筋),柱节点域抗剪箍筋面积、加密区斜截面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箍筋。墙的配筋信息也这些面积都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在绘制梁柱平法施工图时要转换单位。

  结构实习感受

  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很差,特别是刚去设计院的时候什么都不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多多请教设计院的同事前辈,总算对结构设计有了初步了解。这要感谢设计院的同事们热心的帮助。

  篇三:建筑认知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我们对建筑结构工程的理解,学校在开学之初就安排我们进行维持五天的专业认识实习。这个实习不仅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同时也让我巩固和深入理解了即将要接触和学习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课程学习积累了感性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2. 实习流程:

  这次实习维持五天,时间从8月21日到8月25日,地点是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周围的工地。第1天上午学校老师为我们开了认知实习前的动员大会,下午主要是参观了工地上建筑的结构以及巧妙的结构方案布置;第2天参观的地点是学校西面的某工地的一些建筑;为了理论联系实际,第3天的任务是到某工地施工现场观看施工技术和一些施工细节处理。第三天下午由系主任为我们作报告;由于天气的原因,第4天就在学校教学楼教室观看施工方面的视频录像,第五天我们参观了张家口第一建筑搅拌厂。

  3. 实习内容:

  3.1观看房屋的结构

  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学习,我了解到建筑结构主要分为2大类。按结构材料,结构类型可以分为木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等。按结构体系可以分为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组合结构等。这次实习中,第一天参观的工地都是框架结构;第二天看到的住房结构大多数为砌体结构;国际建材城的内部结构中,是剪力墙结构。老师讲解到说,如果是单层厂房,为了经济合理,一般是排架结构,这样利于大空间的处理;多层建筑可以是框架结构,高层为了抗震的要求且经济合理,一般是剪力墙结构。通过实习时的理解和资料的查看,我简要介绍一下实习过程中见到的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砌体结构———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

  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1.素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泥)、水和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2.当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钢筋,则为钢筋混凝土。由于这两种材料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才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前者主要受拉,后者主要受压。3.预应力混凝土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承受荷载之前,利用张拉配在混凝土中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筋而使混凝土受到挤压,所产生的预压应力可以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大部分或全部拉应力,也就提高了结构构件的抗裂度。

  排架结构———由两边的柱子,有一个屋架支撑在柱子上,形成了这样的一排,下面又是一排,在这两排上面上屋架之间放上一个板子形成个空架连续的房子。排架的特点是在自身的平面内承载力和刚度都较大,而排架间的承载能力则较弱,通常在两个支架之间应该加上相应的支撑,避免风荷载的一个推动,发生侧向的移动。

  框架结构———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剪力墙结构———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并用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

  3.2观察房屋的细部处理

  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我领会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任何事情都如此,建造房子也不例外,在施工过程和技术处理上常有一些细节应该注意。这决定了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结构师的必要条件。下面我讲一些我在实习中学到的细节知识。

  3.2.1施工时的应注意的缝及其功能

  在第一天参观的建筑楼中,了解到裙楼与主楼之间是没有连接的,之间有缝,是沉降缝、收缩缝,抗震缝的三缝合一。

  伸缩缝指的是为适应材料胀缩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而在结构中设置的间隙。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建筑工程常用名词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

  沉降缝是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 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3.2.2屋顶与柱子的衔接处理

  在国际建材城的建筑中,老师讲解道,屋顶和柱子之间是铰接的,有缝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了抗震的能力。当房子偏移时,屋盖的移动柱子的移动是各自独立的,这样有利于保证房子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当柱子间距比较大时,还可以设置构造柱,这样不仅划分了空间,也可以加强整栋楼的稳定。在结构实验室中,其两侧柱子是典型的工业厂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于安装吊车的轨道,这也应注意铰接的处理。

  3.2.3钢筋混凝土成型问题

  在观看施工施工视频时了解到: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依靠握裹力与混凝土结合成整体。钢筋加工制作时,结构施工图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钢筋加工,经加工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钢筋连接与安装时,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在钢筋捆绑时,需要注意交接点的扎接要牢固,不能使结点产生错位,否则会引起房屋稳定性问题。

  当捆绑好钢筋后,就要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时,最重要的是混凝土的'均匀、密实性问题。因此,要求工人严格捣平并仔细检查。当遇到下大雨时,要用帆布遮住,防止雨水稀释水泥,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当然,以上都列举了一些主要的,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作为一个施工人员必须掌握这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施工员,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3.3了解施工的主要的流程

  这个主要是通过观看“深圳帝国大厦”的施工过程理解到得。该大厦的建成又为深圳添加了一个标志性建筑。

  首先,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正如在施工时看到的一句横幅:“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我们去工地实习时,都每人发了一个安全帽。任何一个施工单位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

  然后,由施工单位安排施工流程,管理制度。从上到下都有严格的管理,明确的分工。任何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施工技术也非常强硬,不懂得问题,马上开研讨会及时得到解决,这样就缩短了施工时间,到达提前竣工的目的。 这个环节,应体现人人有责的思想,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则,才能建筑造出安全、经济、耐久的建筑!

  3.4脚手架的安装与固定

  脚手架是为建筑施工或安装施工而搭设的上料、堆料以及施工作业用的临时结构架。按所用的材料:分为木脚手架、钢脚手架和软梯;按施工的性质:分为建筑脚手架和安装脚手架;按搭接形式和使用用途分为:单排脚手架,双排脚手架,结构脚手架,装修脚手架,悬挑脚手架,模板支架等等。安装脚手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构架结构稳定,构架单元不缺基本的稳定构造杆部件;整体按规定设置斜杆、剪刀撑、连墙件或撑、拉、提件;在通道、洞口以及其它需要加大尺寸(高度、跨度)或承受超规定荷载的部位,根据需要设置加强杆件或构造;(2)联结节点可靠,杆件相交位置符合节点构造规定;联结件的安装和紧固力符合要求;(3)脚手架钢管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或对接,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搭接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无设计说明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cm(模板支撑架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另外脚手架还要保证必要的防护安全措施,这样能有效地提供安全防护,防止架上的物件发生滚落、滑落,防止发生人员坠落、滑倒、物体打击等,从而保证工人施工时的安全,进一步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理念。

  3.5构造筋的配置

  在构造柱配筋验收过程中,设计单位在立筋的采用上选择光圆筋,而施工队在施工过程时绑扎的箍筋与光圆筋之间的摩擦力过小,导致箍筋向下滑移,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施工队擅自将光圆筋改为螺纹筋来增大摩擦力,以便于箍筋的绑扎施工,但这一变动极大的增加了成本。通过积极思考,我向技术室主任提出如下整改方案:暗柱四根立筋采用2光圆筋和2螺纹筋,施工时交叉对角放置,

  3.6参观张家口市第一建筑搅拌厂

  4.实习总结:

  经过五天的专业认识实习,我感受颇深。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近距离的观察了房屋的建造过程,以及观看相关的施工知识教学视频,以及系主任作报告时的生动内容,我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

  知识。这次专业认识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实践是大学学习的第二次课堂,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

  而且这次的认识实习主要是让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校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个实习,我也更近一步的了解了自己的专业;也深刻体会到,做工程管理这一行,需要严谨的态度及创新的思维,同时应借鉴他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虽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不是很懂,但这并没有消沉我的学习兴趣,反而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奋进!

  总之,这次实习我收获很大。同时,希望学校多开一些这样的实践课程。而且这次实习得以圆满完成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四位带队指导老师,老师们不仅在实习学习上给我们介绍各种专业知识,更在生活上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这里我要向老师们说声:谢谢!!

  此外还要感谢实习过程中给与我们大力支持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

  篇四:结构实验报告

  一、概述:

  在混凝土大作业(少筋梁,适筋梁,超筋梁设计)的基础上,班级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大组各进行一种的梁的破坏试验。本小组负责第二小组适筋梁的试验及相关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为配合班级的原料(钢筋,水泥,砂石)获取,尽可能使用同种钢筋,水泥,我对混凝土适筋梁的设计书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包括混凝土强度的调整,钢筋尺寸的调整,截面尺寸的调整等。

  前期充分的准备让小组在第九周顺利完成了混凝土梁的制作,也包括了梁内应变片的粘贴等,为后续的试验打下基础。随后的几周,一边抽空学习实验所需的相关技术理论,一边关注梁的养护情况,完成拆模等工作。

  第十三周,在完成一些列准备实验后,我们开始适筋梁的破坏试验。梁破坏时有明显的适筋破坏特征,虽然部分应变片没有工作,未传出数据,但依然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为后面的结果分析积累了数据基础。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小组的试验获得了成功。

  二、实验目的:

  通过前期设计书的撰写,熟悉混凝土梁设计的相关设计思想、理论及公式,并在后续试验中检验设计的正确性;

  了解混凝土梁浇筑过程中的各项工艺,体会钢筋下料、弯曲、绑扎,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搅拌、浇筑,制模,振捣等工序;

  熟悉应变片、应变仪的安装、使用,了解其工作原理,测得实验中应变片粘贴处钢筋的应变值,分析数据走向;

  测得混凝土梁外侧截面的应变,求出中性层高度变化;

  熟悉力传感器的使用,了解其工作原理;

  熟悉百分表的使用;

  1. 观察适筋梁破坏时的现象,记录裂缝发展情况。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

  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

  2、5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50T荷重传感器

  4、YD-21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5、X-Y函数记录仪

  6、YJ-2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及平衡箱

  7、显微镜及放大镜

  8、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四、实验对象

  我们组的梁采用的是C30的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如下: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c?3.14g/cm3)

  中砂,符合Ⅱ区级配,(?0s?2.6g/cm3) 碎石,粒级5??0mm,(?0g?642./gcm3) 2.9%,石含水率1% 自来水,现场砂含水率

  纵筋为2Φ18(二级带肋钢筋)

  箍筋为Φ8@80(一级光圆钢筋)。

  3梁的尺寸为150×300×1500mm。试验加载过程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正截面

  的破坏形态。

  1. 试件构造特征

  1)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Ⅱ级。

  2) 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5mm。

  (3) 梁的中间700mm区段内无腹筋,其余区域配有@80的箍筋,以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8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五、实验原理

  1)电阻应变片电桥连接原理

  1.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简称应变片)是由很细的电阻丝绕成栅状或用很薄的金属箔腐蚀成栅状,井用胶水粘在两层绝缘薄片中制成的,栅的两端各焊一小段引线,以供试时与导线联接。

  实验时,将应变片用专门的胶水牢固地粘贴在构件表面需测应变片。当该部位沿应变片L方向产生线变形时,应变片亦随之一起变形,应变片的电阻值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与该处构件的长度变率成正比。

  2.电阻应变仪

  由电阻应变片将构件应变转换成电阻片的电阻变化R,而应变片所产生的电阻变化是很微小的。通常用惠斯顿电桥方法来测量,电阻R1,R2, R3、和R4和构成电桥的四个桥臂。在对角节点接上电桥工作电压E,另一对角点则为电桥输出端,输出端电压UBD。当四个桥臂上电阻值满足一定关系时,电桥输出电压为零,此时,称电桥平衡。由电工原理可知,若电桥的四个桥臂为粘贴在构件上的四个应变片,其初始电阻都相等,构件受力前,电桥保持平衡,即UBD=0。构件受力后,应变片各自受到应变后分别有微小电阻变化△R1、△R2、△R3、和△R4。这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将有增量△R BD,即若四个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都相同,则上式表明,应变片感受到的应变通过电桥可以线性转变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将此信号进一步放大,处理就可用应变仪读数表示出来。

  若四个桥臂都接入应变片,称“全桥接法”。若只在A和B,B和C上接入应变片,而另外两个桥臂利用仪器内部的标准电阻,则称“半桥接法”。

  应变片的电阻值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在测量过程中若温度有变化,将影响测试精度。在半桥测试中,将应变变1,贴在被测试件表面,而R为温度补偿片。电阻应变片R粘贴在与被测试件材料相同的小试块上,放置在被测试件附近,但其不受力,

  可知,电阻应变片1与R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影响将相互抵消,从而使应变仪测量结果不受温度影响。为简便起见,以上讨论中,假设R1 =R2= R3= R4。实际上,四个电阻片的电阻值是不可能完全相等的;电桥工作电源亦为交流电。所以设有电阻平衡,电容平衡调节装置。在未加载之前,预调平衡后,方可进行测量。

  在等强度梁的上下表面粘贴四枚应变片R1、R2、R3、R4。在温度补偿块上粘贴一枚应变片R。

  2)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力实验原理

  纯弯曲钢筋混凝土试件,纯弯曲区截面有带有荷载传感器的试验机或由反力架、千斤顶、不同高度粘贴五枚应变片。由带有荷载传感器组成的加载装置加载。在梁的跨中安置上位移传感器。由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将试件过程中的载荷和变形,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动态应变仪加以放大,然后由x—y函数记录仪再放大,并自动描绘出载荷挠度曲线或将传感器、放大器转换成的电信号,输入动态数字采集系统,自行记录P—F曲线。

  试验前分别对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标定,得出坐标纸(y轴)上每一厘米所代表的载荷值和位移值。设比例系数m(KN/m)和n(mm/cm)。在试件相应部位再安置上百分表,观察其挠度变化。试件上的电阻应变片由静态电阻应变仪测定不同载荷时各应变片的应变值。

  六、工作日志

  4.10: 经过简单的学习,大家完成了弯钢筋的任务,并将模具支架完毕,等待材料。

  4.12:上午弯起箍筋,并绑扎。下午贴应变片。

  4.13:下午浇筑试件,并预留试块。

  4.22: 拆模。

  5.27:确定学习目标,并布置任务。

  5.28:上午答辩并再次学习各个实验。下午贴应变片。

  5.29:上午完成挠度,钢筋拉伸,试块压缩,静态电阻应变仪使用与桥路链接实验

  5.30: 完成位移传感器的标定和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定实验,以及回弹仪测混凝土强度

  七、试验方法和步骤

  1) 在试件表面刷上白色石灰浆涂层,以衬托出在试验中试件表面的微细裂缝。为了便于记录和描述裂缝的发生部位,

  在试件表面划出50mm×50mm左右的方格。

  2) 传感器的标定 通过使用电液伺服系统的试验加载标定,结果为600με/100KN。

  3) 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安装好位移传感器和百分表。

  4) 将应变片接至静态电阻应变仪,实行多点测量,各点预调平衡。

  5) 预加荷载,检查加载装置、测试仪表是否正常工作,然后卸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正式加载试验,逐级加载,记录荷载-----挠度曲线;读取纯弯区各测量点的应变值。记录试验数据。

  7) 试验过程中,实时监测试件裂缝的出现以及裂缝的宽度、长度随载荷的发展情况;描绘试件开裂的位置。

  8) 记录试件的破坏特征。

  八、试验加载阶段

  试验加载程序是指试验进行期间荷载与时间的关系。加载程

  序可以有多种,应根据试验对象的类型及试验目的与要求不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分为预载、标准荷载、破坏荷载三个阶段。

  1)准备温度补偿片

  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时,温度变化使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产生“温度效应”。我们使用温度补偿片消除“温度效应”。

  2)标定应变器,测量混凝土试块强度。

  对应变器逐级加压5KN,每次的微应变为:30,计算的标定值为600με/100KN。

  混凝土试块强度为625KN/0.152=27.78N/mm2

  3)架梁,安放百分表,连接仪器,预调平衡。

  该过程比较复杂,工作量大,我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和观察了先做的几组的操作后才顺利完成了该项工作的。见照片。

  4)预压

  预压可使试件内、外部接触良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在试件制造、安装等过程中节点和结合部位难免有缝隙,预加载可使其密合。

  我们在正式加载的上午先对梁进行了预压,准备下午进行正式加载。

  5)加载阶段

  根据所测得的混凝土实际强度估算该超筋梁的极限荷载


【结构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实习生实习报告08-29

测绘实习报告07-26

文员实习报告07-22

电厂实习报告07-20

贸易实习报告07-12

实践实习报告02-28

实习实践报告09-09

外贸实习报告10-15

在银行的实习报告10-13

车工实习报告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