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名言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的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曾国藩的名言1
1、真诚不悔,不怨不饶,不怨不忍,不辱不辱。
2、书菜鱼猪,一家人的活力;少睡多工作使人生气。
3、兄弟们,虽然贫穷的小家庭会兴旺发达;虽然弟兄们不同意,官员还是会输。
4、财富和名利是浮华的浮华,但箱子是真正用过的.。
5、一旦焦虑,心情就不那么好了,事情就不会妥当了。
6、要自立,要能自立,要能自立,那么为小人,也为君子。
7、古人以修德避名,今人以尊荣为美。因此,古人并没有把大年节拿走,但现在人们看到小的利润和容易保持。
8、绝大多数的知识,即在日常生活中。
9、想要战胜别人的人将无立足之地;能战胜别人的人不会生活在胜利中。
10、俗话说,一个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变得聪明,但我在生活中却在逆境和耻辱中成长了很多。
11、既不轻易前进,也不轻易后退。
12、没有道理而埋怨的日子,日子就不允许;他们没有理由不接受任何人。
13、我的祖父教导人们,也要弱者不要只是四个字的大耻辱。所以,男人是独立的,一定有固执的气。
14、走简单的路,然后你就可以体验到道路的危险。
15、胡言乱语是一种奇怪的语言。
16、喂饱一团春意,撑起两根可怜的骨头。
17、没有朋友的国家是第一个悲哀。
18、君子之道,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不言不损焉。
19、知足就是快乐,贪婪就是焦虑。
20、善良的人播下美德,美德就会降至天堂。恶人散播祸患,招致瘟疫。
曾国藩的名言2
1、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2、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4、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6、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7、我一颗心坦坦荡荡,毫不恐惧。
8、肝气抑郁最容易伤害人。
9、就我的所见所知多教育几个人,以别人的长处来批评我的短处。
10、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
11、总是必须脚踏实地,能勤于做好小事,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见功效。
12、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上防隘。——《曾国藩书信》。
13、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矣。——《曾国藩书信》。
14、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曾国藩书信》。
15、军行战胜,尤须坚明约束,无令骚扰地方。——《曾国藩书信》。
16、凡军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惟有一静字可以胜之。不出队,不呐喊,枪炮不能命中者不许敌放一声,稳住一二日,则大局已定。——《曾国藩书信》。
17、但很战浪追,为我军向来大弊。此次必须谋定后战,切不可蛮攻蛮打,徒伤士卒。——《曾国藩书信》。
18、善莫大于恕,恶莫凶于妒。——《曾国藩家书》
19、心以收剑而细,气以收敛而静。——《曾国藩家书》
20、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曾国藩家书》
21、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家书》
2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曾国藩家书》
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曾国藩家书》
24、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曾国藩家书》
25、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曾国藩家书》
26、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曾国藩家书》
27、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家书》
28、视儿女过于娇贵,柳子厚《郭橐驼传》所谓旦视而暮抚、爪肤而摇本者,爱之而反以害之。——《曾国藩家书》
29、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曾国藩家书》。
30、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家书》。
31、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
32、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曾国藩家书》。
33、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自箴联》。
34、谚日:"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曾国藩家书》。
35、舍命报国,侧身修行。——《曾国藩日记》。
36、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必有浮议摇撼。坚忍力争而后有济。——《曾国藩家书》。
37、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日:"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曾国藩书信》。
38、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39、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曾国藩
40、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41、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曾国藩
42、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曾国藩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曾国藩
44、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曾国藩
45、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6、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47、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曾国藩
48、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49、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5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曾国藩
51、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节。——曾国藩
52、读书不独是变人气质,且是能养人精神,盖是理义收摄。——曾国藩
53、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54、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55、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国藩
56、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57、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58、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59、消磨岁月书千卷;啸傲乾坤酒一樽。
60、无日不以龚黄召杜相规,愿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当水火刀兵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61、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销魂。
62、梦泛扁舟镜湖月;身骑瘦马剑关云。
63、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着。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64、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5、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6、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曾国藩
68、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69、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曾国藩
70、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曾国藩
71、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曾国藩《致吴竹书》
72、"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曾国藩
73、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曾国藩
74、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唯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75、慎能远祸,勤能济贫。——曾国藩名言
76、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它有的,只是一个尽力想要守住初心,想要尽快结束战争,还清静于人民,还政权于清廷的老头子,在深夜的书房写下一幅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77、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78、正是由于在风谲云诡的时代,各种身份的集合体,曾国藩才备受关注和争议。然而,让后世更推崇和循环评价的却是:曾国藩家书。
79、惟柔以制刚狠之气,惟诚以化顽梗之民。
80、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曾国藩
81、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82、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83、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84、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85、古之成大事者,局限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行。
86、天下事未有不由费力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87、故意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巨险阻。
88、喜新厌旧,欲求上进难矣。
89、夫知之而不消,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消同。
曾国藩的名言3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7、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8、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9、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0、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11、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2、心至苦,事至盛也。
13、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4、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5、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1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7、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18、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9、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20、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22、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3、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24、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25、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26、禁大言以务实。
27、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28、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9、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30、智慧愈苦而愈明。
31、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32、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33、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曾国藩的名言4
1、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励志一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2、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3、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6、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7、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8、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0、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1、心至苦,事至盛也。
12、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1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4、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7、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18、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9、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20、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国藩
21、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22、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23、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曾国藩
2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5、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2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27、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28、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29、无论何事,均不能敏以图功。
30、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曾国藩
31、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曾国藩
32、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3、凡事之须逐日检点者,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况进德修业之事乎?
34、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35、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6、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37、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38、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曾国藩
39、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40、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41、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
42、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3、【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曾国藩
44、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45、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46、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47、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48、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9、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0、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51、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53、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54、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55、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故是美事,能不自己夸,则善矣。
56、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57、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58、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曾国藩
59、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60、"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61、好谈己长只是浅。
62、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3、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6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65、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66、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曾国藩
6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68、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69、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7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71、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诫子书》
72、凡陈功立事,必以目所共见者为效。
73、无好小利。
74、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7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76、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77、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78、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79、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曾国藩
80、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81、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8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83、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84、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
85、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86、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8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88、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曾国藩
89、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90、人生莫惧少时贫。 ——曾国藩
91、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92、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93、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94、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95、一事有恒,皆万事皆可渐振,毋以为小端而忽之。
96、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97、小仁者,大仁之贼。
98、广其识则天下大。
9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100、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101、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102、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103、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 ——曾国藩
10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05、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
10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07、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曾国藩
108、万事都有规律可循,失败必有违背天律之处,把它找出来,就是上天对你的馈赠。
曾国藩的名言5
1、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3、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4、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雪莱
5、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6、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7、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8、练技艺则欲一人足御数人,练队伍则欲百人如一人。
9、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张月楼
10、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11、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3、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4、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15、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16、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17、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18、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量。
1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20、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21、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22、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23、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4、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25、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26、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2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28、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29、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30、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31、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2、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3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4、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35、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36、开卷有益。――赵光义
37、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38、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39、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4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
41、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42、独享大名,实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43、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
44、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45、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46、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47、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48、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4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50、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51、写字当如少妇杀人,既美且狠。
52、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
53、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54、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5、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56、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7、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58、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59、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60、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61、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62、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
63、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64、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65、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朱熹《性理精义》
66、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67、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68、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69、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70、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71、群乌哑哑叫紫宸,惜哉翅短难长往!一朝孤凤鸣云中,震断九州无凡响。
72、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73、好谈己长只是浅。
74、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7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7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77、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78、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79、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
80、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时不杂。
81、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中国传统.文化
8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83、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8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8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6、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8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8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89、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90、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91、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段成式《酉阳杂俎》
92、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93、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94、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95、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96、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97、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98、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99、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0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101、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
102、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103、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04、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105、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106、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10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108、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09、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10、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11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12、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13、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114、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115、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16、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117、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11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119、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20、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121、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
122、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中》)
123、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缓歌行》
1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25、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26、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曾国藩的名言6
1、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2、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3、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4、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7、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8、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9、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0、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11、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12、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3、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4、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15、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1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7、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8、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19、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20、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21、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曾国藩的名言7
1、禁大言以务实。
2、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3、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4、但将全付精力,付诸一事,未有不成
5、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7、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8、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9、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1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1、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2、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13、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14、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15、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1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7、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18、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出处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 老师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 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19、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20、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 第二贵有恒
2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22、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3、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4、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25、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6、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27、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28、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29、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0、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31、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32、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33、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34、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35、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6、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7、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3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39、十六字家训
40、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41、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2、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张其智。
43、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44、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46、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7、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48、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不靠他人为老实主意。
49、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50、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5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52、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53、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54、心至苦,事至盛。
55、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5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57、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58、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59、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60、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
61、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62、⑿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63、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64、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释义:能够处理极为混乱复杂局面的能力, 才是真正有用的学问。出处湘军之父罗泽南也是湖南大儒。与曾国藩情同手足,他在武昌城下中弹兵 败,临终写信给曾国藩,提及:“近年 来与长毛作战,亦有一点心得。今将远别,愿送与我兄:“乱极时站得住, 才是有用之学。”万语千言,难以倾诉,愿仁兄为国珍重。
65、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66、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67、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68、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69、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70、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71、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7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的名言8
1、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4、若是遇到棘手的时候,请从耐烦两个字上痛下功夫。
5、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书信》。
6、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达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曾国藩书信》。
7、胸襟必能自养其淡定之天,而后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曾国藩家书》
8、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曾国藩家书》
9、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曾国藩家书》
10、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曾国藩家书》
11、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曾国藩日记》。
12、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曾国藩
13、"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曾国藩
1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曾国藩
15、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16、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17、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8、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19、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
20、为人不可过于聪明。——曾国藩
21、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曾国藩
22、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曾国藩
23、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曾国藩
24、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25、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26、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曾国藩名句
27、那些告诫子弟的谆谆家教,都会成为后世训子的'反面教材,一生抱负,千秋名节,绝对不允许曾国藩生出丝毫的不臣之念,而且他出身翰林,长期埋首于经史子籍,吟诗作赋,也认为著书立说才是心中真正向往的帝王之业,带兵打仗安营扎寨,本是不得已才为的事,又岂能当作立身之本呢。
28、有伎俩,定要表示之。
29、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延误目前日补做,不以嫡有事目前日预做。
30、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较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曾国藩的名言9
1、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2、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3、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4、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7、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8、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9、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0、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1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12、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3、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5、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18、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9、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20、小仁者,大仁之贼。
2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22、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3、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2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25、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26、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7、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28、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29、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30、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31、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32、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3、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34、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35、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36、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37、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38、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9、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40、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41、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42、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43、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44、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45、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4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47、家和则福自生。
48、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49、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0、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1、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52、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5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54、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55、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6、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57、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8、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59、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60、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61、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63、有其功,必有其效。
64、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65、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66、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67、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68、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69、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70、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7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72、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73、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7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者。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
75、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76、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77、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78、人生莫惧少年贫。
7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80、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81、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8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83、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8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85、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86、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87、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88、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89、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曾国藩的名言10
1、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4、好谈己长只是浅。
5、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6、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7、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8、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9、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10、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1、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12、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1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4、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15、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6、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7、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18、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9、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20、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21、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22、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3、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24、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25、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26、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27、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2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2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30、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1、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32、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33、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4、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35、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36、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37、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38、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39、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40、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41、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42、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43、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44、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45、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46、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47、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4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4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50、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5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52、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53、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54、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55、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56、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57、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58、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59、侍亲以得欢为本。
60、人伦明,则礼乐兴。
61、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62、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63、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64、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65、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66、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67、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68、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69、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70、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71、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72、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73、甘苦自得。
74、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75、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6、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77、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7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79、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80、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81、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82、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83、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84、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85、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86、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87、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88、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8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90、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91、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9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93、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9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95、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9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98、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99、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00、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01、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曾国藩的名言11
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曾国藩
3、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家书》
5、我这辈子没下过苦功,完全没用猛火煮过,虽然有些见识,也都是从悟境中得到的。
6、“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挖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7、身处困境百般忧虑,正是磨练英雄,锻炼和成就你的好机会。(曾国藩勤奋名言)。
8、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曾国藩勤奋名言)。
9、有志气就绝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问永无止境,不敢以一得之见而自满自足,像何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缺乏见识的。有恒心就绝没有做不成的事。
10、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曾国藩
11、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12、儿子如果贤明,那么不靠做官攒的钱,也能自己弄到衣穿饭食;
13、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4、不习惯有恒心,而勉力于始终如这就是毅。不这样做,却妄求凭虚骄之言行胜过别人,这只是刚愎罢了。二者相似,但其表现天差地别,不可以不细察,不可以不谨慎。
15、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16、人性是柄双刃剑,善恶兼之,非此也不足!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也正因为这样人性才是完整的。意思是,不要在不合适的机会的显露自己的锋芒。现在那么多贫穷的`年轻人却都搞反了:他们自以为一无所有,整日埋怨阶层固化,然后做人卑尊屈膝,做事却左顾右盼、畏首畏尾,然而一旦哪天得势了,就目中无人、傲慢无礼,这样的人必定自取灭亡。
17、凡是和人接触周旋,如果不能以诚相待,那就不能打动人家。但如果仅仅只有诚意,而没有面子上的客套来表现,那么诚意也无从表达。
18、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
19、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得,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 ——曾国藩
20、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21、所谓“君子之所不可及,在人之所不可见也”。
22、作家蒋方舟有句名言:“多读点书,要不然你的三观是由你的亲朋好友决定的!”这句话听起来很扎心,也让人醍醐灌顶,可见读书学习能够增长见识,提高认知,通过独立思考和感悟来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
23、“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4、立志已定,便要付诸实践,这时就需要在“恒”字上下功夫。所以,一旦立定了志向,就必须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25、现在的人读书,都是为了科名,对于孝悌、伦常这样的大道,反而似乎与读书毫不相干。殊不知书上所写的、写文章时所代圣贤说的,无非是要明白这个道理。
26、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曾国藩
27、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28、(跟那些喜欢猜疑别人的人一起处事,事情一定办不成,而跟那些眼中只有利益,不顾他人的小人一起做事,自己就一定受到连累。)
29、我们现在办军务,是身处功利场中,应该时刻勤劳,要像农夫一样努力耕作,像商人一样追求利润,像船工撑船上滩一样卖力,早起工作,夜里思想,努力谋求成功。
30、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1、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32、我们这些人在加强自我修养方面要强是可以的,但在与人争胜负时要强就不可以了。如果专门在与人相比之时争强好胜,到底能不能强,都尚未可知。
33、这八个字,能做好一分,便有一分的福泽;做不好一分,便有一分的灾害。
34、是一种理事处世态度,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种地一样,不能什么都没做呢,就想着收获多少,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收获”之前的“耕耘”工作,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皇天从不负勤勉人。同时,“耕耘”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经验的积累,不管收获多少、有没有收获都不重要,“耕耘”过程也是一笔精神财富。这就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丢掉功利之心,就会享受到人生追求的乐趣。
35、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36、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37、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8、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
39、我想起朱子说过:“做学问就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要用慢火温。”
40、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即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
41、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曾国藩
42、至于“倔强”二字,却是必不可少的。功业文章,都须要有这两个字贯注其中,否则就会柔糜软弱不能成就一事。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从“倔强”二字做出。
曾国藩的名言12
1、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7、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8、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9、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0、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1、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4、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15、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6、智慧愈苦而愈明。
17、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18、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20、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1、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22、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2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24、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2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26、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8、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9、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30、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31、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2、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33、无好小利。
34、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7、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38、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9、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40、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41、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42、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43、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44、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45、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46、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47、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4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49、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50、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51、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52、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53、人以气为主。
54、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5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56、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57、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5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60、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61、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6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63、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64、特患业之不精耳。
65、心至苦,事至盛也。
66、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67、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6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69、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70、家和则福自生。
71、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72、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3、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7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7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7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77、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78、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79、广其识则天下大。
80、须先立坚卓之志。
81、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82、知足天地宽。
83、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84、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85、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6、禁大言以务实。
87、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88、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89、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90、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91、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92、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93、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94、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9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96、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97、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98、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99、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10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曾国藩的名言13
第一篇君子之大过人处——修身篇
1.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而轻重乖矣
2.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5.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6.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7.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日长傲,日多言
8.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9.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10.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
11.欲去骄字,不轻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12.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13.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14.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1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16.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豁达光明大略相同
17.强字须从明字做出
18.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19.成大事半是天缘半是迁就
20.莫怕寒村,莫怕悭吝,莫贪大方,莫贪豪爽
21.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
22.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尽其在我而已
23.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4.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25.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26.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炼后得来
27.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2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29.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
30.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1.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第二篇 学问之道无穷——勤学篇
32.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33.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
34.凡人必有师
35.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36.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7.凡人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
38.凡人作一事,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39.读书之法,看、读、写、作
40.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41.尔作时文,宜先讲词藻
42.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
43.下笔造句、落笔结体,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
44.习大字,总以间架紧为主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46.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47.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48.作文以思路宏开为必发之品
第三篇 求友匡己之不逮——交友篇
49.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
50.求友匡己,大益也;盗虚名,是大损也
51.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52.君子处顺境,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
53.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
54.帮人则委屈从人,尚未必果能相合
55.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56.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
57.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
58.于有才无德者,当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
59.以方寸为严师,左右近习之人,畏清议
60.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61.君子贵于自知,不必随众口附和
第四篇家道之所以可久——治家篇
62.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63.凡大员之家,无半宇涉公诞,乃为得体
64.兄弟之间,一言欺诈,终不可久
65.孝友之家,可绵延十代八代
66.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
6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68.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
69.祸福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
70.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
71.治家八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72.保养之法,在慎饮食节嗜欲,不在多服药
73.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74.三致祥:孝、勤、恕
75.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76.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77.商人断不肯甘言于前,刻薄于后
78.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
79.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长远之家规,恃大众之维持
80.惟柔以制刚狠之气,惟诚以化顽梗之民
81.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82.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第五篇 处位则可高可卑——为政篇
83.名者,造物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予人者
84.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缺一不可
85.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丽
86.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87.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
88.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
89.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90.好名当好有实之名,无实则被人讥议,求荣反辱
91.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
92.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
93.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
94.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95.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96.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97.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
98.患不能达,不患不能立;患不稳适,不患不峥嵘
99.居官若名清而实不清,尤为造物所怒
100.吏治不分皂白,使贤者寒心,不肖者无忌惮
曾国藩的名言14
1.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4.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5.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6.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7. 禁大言以务实。
8.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9.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0.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1. 智慧愈苦而愈明。
12.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13.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4.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5.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6.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7.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8.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9.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0.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1.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2.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3.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4. 无好小利。
25.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6. 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27. 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28.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29.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30.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1.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32.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33.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4. 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35. 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6. 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37. 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38. 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39. 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40. 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41.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2.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3.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4.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45.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46.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47.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48. 好谈己长只是浅。
49.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50.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曾国藩的名言15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8、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2、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3、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4、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17、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1、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2、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23、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4、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25、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26、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2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8、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30、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31、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32、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33、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34、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35、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36、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37、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38、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的名言】相关文章:
曾国藩的名言10-21
曾国藩名言01-18
曾国藩名言05-08
曾国藩励志名言11-26
(优选)曾国藩名言07-16
曾国藩名言名句09-28
曾国藩的名言警句03-31
曾国藩用人的智慧名言01-19
曾国藩名言90句精选03-30
曾国藩的名言15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