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

时间:2024-10-23 12:30:0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1

  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父亲,他的教育方式异于常人,他的教育理念被千万家庭视为家庭教育的“孙子兵法”,他认为“做父亲,是他终身的事业和人生理想”,他培养的6个孩子是他的名片:老大蔡天文28岁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学位,是美国宾夕法尼亚知名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并荣获全球统计学领域的“考普斯总统奖”;老二蔡天武从中科大少年班公派就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班,获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任职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老三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老四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老五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小女蔡天西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22岁荣获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看到这个名片,你是不是像我一样感到无比的震惊,惊叹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读完了整本书,感触颇深。

  (一)巧抓孩子的关键期,因材施教,特才特教

  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学习,特别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当前,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经研究发现,儿童头三年的发展可以造就人的一生,在生命的头四年里会发展出50%的智力水平,在孩子八岁之前又会发展出另外的30%,最后在八岁到十七岁之间完成剩余的20%。由此可见,人脑一旦发育成熟,那些没有来得及开发的神经元就会很难被利用起来,大脑就失去了潜力,所以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使智本能(学习的机能)达到较高的层次。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经历一个记忆敏感期,这是从事学习的最佳时期,而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在看着这个阶段慢慢的流逝,而没有抓住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只有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才会在孩子相应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智力、意志、品德和气概的培养,才能给孩子一个成才的起点。进而再对孩子进行好习惯和良好品格的培养,紧抓孩子成才路上的每一个关键期,这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也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二)智商情商两步走,超前培养,长远谋划

  要成才,先做人。家庭教育重点培养孩子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气概、意志、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好的学习并不是多背几首唐诗,多做几套习题,而是紧抓孩子的行为习惯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从而演变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目前我们存在的误区就是,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就放手只抓孩子的学习。其实不然,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情商教育不能依赖于学校,而应在家庭,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选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孩子,让孩子因为你的感化而去效仿你的行为,在模仿中体会道德的真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要有超前的意识,提早规划,紧抓孩子的智商和情商,让孩子能够在这条人生路上,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三)能力开发夯基础,多重培养,综合育才

  经研究发现:三岁至六岁是儿童识字的最佳年龄,抓住这个最佳年龄段,会对培养孩子的智商将起到良好的作用。日本东京幼儿识字教学研究机构研究表明,5岁开始汉字教学的孩子智商可达95,4岁开始学汉字的可到120,而3岁学汉字的孩子智商可达130。由此可见,我们在2岁之后,要把语言训练与识字教育结合培养,让孩子在缓慢的学习中,慢慢积累。

  目前,很多父母把自己数学学习不好,孩子的数学也学不好,归根于基因遗传。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孩子数学能力需要培养、数学思维需要训练的关键期,由于家长自身水平的不高,硬生生的错过了培养。

  从一方面讲,教育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如果对孩子有意识的超前学习,会得到意向不到的结果。自学能力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独立解决各种问题,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如果孩子寻求你的帮助,你也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然后让孩子产生探究的兴趣和突破的动力,从而让孩子在胜利的果实中取得进一步的学习力。

  (四)教育环境要营造,家校共育,亲子共勉

  蔡老师的家庭中总有一种永不满足、砥砺进取的精神,就像他所说的“生命的真谛就是从一个欲望走向另一个欲望,而不是从一个满足走向另一个满足。我们从来不会暗语现状,更不会在胜利面前自我陶醉”。

  在孩子学龄阶段,作为家长,应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把自己孩子的点滴变化告诉老师,并希望与老师们进行配合,共同把孩子培养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多鼓励,少批评,温和的去对待学生,多让孩子动手探索,提高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安全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五)人生规划趁当下,励志成长,建构未来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找到发挥他们潜能的目标。就像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说:“人生,是每一个人生命旅程中唯一经营的项目,创造幸福是它的附加值和目的。生命的过程,就是经营人生的过程,须细细把握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慎重接受每一次选择,以理性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潇洒应付始料不及的变故。定准生命的坐标,以长线经营的心态算好每一笔盈亏账,不挥霍生命,也绝不吝惜投入”。所以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才能让生命开出娇艳的花朵。

  总之,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太多。正如书中所说:那饱含着无限深情和期望的双眼,看着我走人生路,使我一生都保持着自信和执着。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理论和思想,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去创新吧。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2

  春节假期里我把《我的事业是父亲》这本书仔细研读了一番,通过读这本书,我对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知,对于以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了指引,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也有一些看法。

  关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我觉得父亲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对于男孩的教育。父亲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做不到的不要勉强孩子去做。到了星期天,谁都想睡个懒觉,但是孩子看到父母都在睡觉,孩子也会赖床,这时父母就不要对孩子说该起床了,这句话应该对自己说。孩子心里也会想,为什么大人都在睡觉,让我自己起床,觉得非常不公平。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作用同样重要,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要相互配合好对孩子的教育,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时要集中统一,尤其是关于一些行为准则的制定,最好父母沟通好,不要今天母亲说了一个准则,父亲明天又说一个,孩子无所适从。还有对于给孩子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千万不要哄孩子,该奖励的就要奖励,该惩罚的也不要纵容,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关于早期教育问题,我非常认可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我觉得早期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一旦养成了坏习惯,长大了再要去改就要花费非常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关于孩子早期教育我觉得应该是以玩为主,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教育的过程,天天的说教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印象,只有在玩的过程中才能给他带来深刻印象。我看过一些关于国外教育的书籍,在国外的教育中,孩子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不是说哪种方式更好,只能说哪种方式更适合孩子。我们现在的家长恨不得孩子通读古今,学得越多越好,给孩子的心里造成了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的印象,对孩子来说,学习不是一件高兴的事,一提到学习就闹脾气,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我记得我上大学时有一个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人也非常聪明,但是他就对学习非常痛恨,上中学时没有办法,家里看着学,学校逼着学,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累。上大学后,没有人逼着学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差一点就退学了。我想如果当初不是逼着学得太累了,孩子是不会对学习这么抵触的。我非常清楚我国现在的教育体制,说这些只是一些自己的看法,对于孩子教育方面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大家都在这样,你不这样做,孩子就会感觉比别的小朋友差,对孩子心理还是会产生影响,家长和孩子就会形成了一种被学习的状态,连家长的心里都会产生抵触心理,更何况孩子了。

  关于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我非常推崇,我认为情商和智商同等重要,甚至要重于智商,智商后期可以慢慢再培养,但是情商一旦形成了,后期再想改变就非常难了。对于智商的培养有章可循,而对于情商的培养就没有什么规矩了,每个孩子性格各有不同,针对每个孩子需要有不同的培养方法。蔡笑晚先生找到了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商教育方法,取得了成功,但是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孩子,我们也不能把蔡笑晚先生的教育方法全盘照搬,应该借鉴蔡笑晚先生的情商培养方法,针对孩子的特点,形成适合孩子的情商培养方法。对于孩子的情商教育,我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对于孩子的'情商教育是不利的,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中,孩子没有伙伴玩,只能和大人玩,大人陪着孩子玩,总会处处让着孩子,这无形中对孩子的情感教育非常不利。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中,孩子往往会觉得不适应,就不愿意与同龄孩子交往,形成闭塞的性格。有时候孩子上学回来会说,有小朋友打他了,我就会和孩子说,小朋友之间的事情需要自己解决,大人不能帮助你,小朋友之间的互相打闹是正常的,你应该学会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我非常佩服蔡笑晚先生,培养一个孩子成才不难,培养六个孩子都成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蔡笑晚先生能够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提出了独特的教育方法,供广大家长学习提高,对于没有家庭教育经验的年轻家长来说是一件幸事。

  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深深感到肩上的压力,在现今的社会中,工作都比较忙,为了家庭更好的生活而奔波,忽视了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我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学校教育是老师的职责,家庭教育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付出努力,在学校教育中智商培养和情商培养并重,而在家庭教育中,情商培养重于智商培养,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智商教育,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可以成才,农村的学生同样可以成才。总之,每个孩子各有不同,每个家庭也千差万别,针对每个孩子的教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孩子的教育历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在孩子的成长中也伴随着家长的成长。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3

  读罢《我的事业是父亲》一书,我心中感慨颇多!并不是主人公蔡笑晚高效地培养博士生的成就如何地触动了我,反而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他的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和志存高远的不懈追求了我。

  一个普通的家庭走出了三个大学生,三个博士生,六个孩子个个成才,被称为“博士之家”,这是多么令人惊诧的事呀!当时在浙江温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之间人们奔走相告,蔡笑晚成了名人,成了一个“奇迹”,被媒体评价为“人才魔术师”。

  那么,这真的只是一个“奇迹”吗?他真的是一位“人才魔术师”吗?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不,当然不是,我认为这是一个父亲二十多年来用心教育孩子的必然结果。

  “家庭的早期教育决定了一切。”“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误子半轮,便误了一生。”……蔡笑晚的这些话语无不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从出生到五六岁这段时间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存在着差异,但这差异是有限的。所以,不用说生下来就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就是那些天赋一般的孩子,只要给予合理的教育,也能成为优秀的人。”

  所以,当我们把三岁以内的幼儿期看成是无知的蒙昧阶段时,蔡笑晚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了,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正因为家庭的早期教育使他的孩子一个个经历了自学和跳级,在比别的孩子小三、四岁的情况下却能学到最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生。

  我们可能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往往希望老师在学校里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发言的机会等表现自己,以此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家庭,并不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对孩子自信的培养只能从小由家庭潜移默化,用母爱诱发出来。

  一个人可以被别人歧视,但万万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视。当我们在与孩子的交流、交谈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辞,千万不要轻易说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摧残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注重因材施教

  蔡笑晚的每个孩子都有一本“档案”,里面记载着从小到大的学习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他还坚持与孩子通信,为每个孩子记录,通过这些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不同点,然后研究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来。

  蔡笑晚发现孩子的“最佳教育时间”是在两岁半后。他这时候就给自己的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训练。不久,他惊奇地发现,即使在幼儿阶段,孩子也具备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得越多学得越快。他说:“一般的家长只从1教到10,但我一直教他们念到千位数,让他们对大数字也很熟悉。等到他们会写的时候再教加减乘除法,因为有了大数字的基础,多位数的运算也就便利一些了。一年级学生最多就是进行两位数的'运算,但我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就会算四位数的加法了!”……

  因材施教是多么重要。事实证明,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忽略了儿童智力发育的不平衡性,刻板地用同一年龄限制并用同一速度去教育智力发育程度相当不同的孩子。因此,对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孩子,我们应注重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要求难度上稍微降低一点,在情商发挥上给予更多的机会;对于那些情商很高的孩子,给予更多的规则和理性思维更多的训练,从而尽力避免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

  正确看待分数

  当蔡笑晚的孩子成绩不够好时,他往往很能理解孩子们,但他做得最多的还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寻找失误的缘故,并要求他下次能做好,同时告戒孩子:能做的题目一定要细心做好,万万不能失分,真正难的题目,你做不出来,别人也不见得能做出来,所以考试或竞赛的关键是把自己的实际水平发挥出来。“拥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正因为父亲的鼓励和支持,六个孩子总能在低谷中走出,总能在一段时间后成为班中的佼佼者,数一数二的成绩总能让父亲骄傲一回,但新的起点还在等着他们,所以他们又会踏上新的征程。

  可是,我们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分数,()而对于孩子错误的题目并没有深入地去看,更没有去问孩子为何当时做错了,是不懂?还是粗心?没有去找问题的根源,看着分数有的置之不理,有的怒发冲冠,还有的唉声叹气。试想,孩子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学习的积极性又怎能调动起来呢?……

  当我看到蔡笑晚和孩子们进行信件交流的时候,不禁被他的“专业”所震惊,孩子在学什么,他都是了如指掌,并能精辟地指出孩子需要做的是什么,该注意的又是什么。在专业的选择中他也能一箭矢的命中要害,对孩子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假如我们也能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如此关注的话,孩子又怎能不好好学习呢?

  《我的事业是父亲》既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子书,又是一部难得的贮满诸多教子实践、教育理念,可操作、可模仿、可仿效的家庭教育实践读本。从这本书中,我为蔡笑晚的教育理念所折服。书中介绍的很多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无论是教育自己的子女还是学生。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4

  读蔡笑晚老师的书《我的事业是父亲》的时候,我的内心被刺痛和警醒,他的六个孩子,个个长大成才,声名赫赫。这位平凡父亲的理念朴素而异样:“父亲”,就是一生的事业!

  这个理念给了我当头一棒,也让我懊悔不已。这么多年来我都在坚持着我心中的事业——成为优秀的老师,获得很多的荣誉,让领导肯定,家长认可,学生喜爱。于是,我拼命地工作,甚至生病也不休息;我牺牲业余时间在班上给孩子们补习,然后拖着疲惫回家;我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功课,连儿子生病都是自己在医院里打着点滴。每次回家,看到儿子一个人在门口和蚂蚁玩乐,看到儿子在大雨中湿淋淋提着鞋子回家,看到儿子早已趴在床头睡着……我又怎能不心痛和愧疚,可是,我是老师,那是我的工作,虽然有很多的无奈和委屈,但是那是我的价值和事业。

  是的,付出就有收获。我是学生心中的优秀老师,2017年我评上了高级教师。可是,我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步入青春期的儿子很少和我们交流,每天我们面对的只是他反锁的门。他不希望我管他的一切,就像小时候那样任他随心随性。可是,面对中考我又如何做到淡定和平和,矛盾就是这样发生。我才知道,我哪里是优秀的老师?教好自己的孩子是优,教好别人的孩子是秀,而我一直做的只是秀罢了。直到痛中回头,才发现我真的错了错过很多。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我需要去修正自己,找到我需要前行的方向。

  方向一:把培养孩子成才看成是自己的人生事业,把它摆在日常事务中的第一位,必要时不惜牺牲其他一切。

  如果做老师要以牺牲孩子为代价,那么我们是失败的,一个连自己孩子都教育不好的老师又怎能去教育好别人的孩子呢?一个连自己孩子都不佩服自己的老师又如何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呢?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都是在摸索着前行,但是在学习的路上,我们自然可以且思且改且行。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都已带毕业班没有时间陪伴做为理由,现在想想是自己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罢了。我们最大的幸福不是学生的掌声和鲜花,而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成才时带来的精神上的那种满足,这样的满足是我们人生最持久最真实的幸福。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不能长才尚可埋怨生不逢时,孩子这一代不成才,那可就是父母的事了,再也没有什么可埋怨了。孩子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教养好孩子是父母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我们把做父母看做是我们终身的事业,那我们抚养、教育孩子就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

  方向二:为孩子找一位气概恢宏的人为导师。

  和一个气概恢宏的人在一起,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儿子的成长路上,有很多的老师陪伴他成长,每一次,我都告诉他听老师的话,可是,我却没有去关注和询问过他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一位。当儿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找他班主任帮助他,教育他。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果断拒绝班主任布置的任务,我才发现他不畏权威,到底在他心中没有一个人让他从心底敬佩。

  我是气概恢宏的老师吗?我们不是做老师而是做孩子生命中的导师。这样的导师不在于给孩子多少知识和学问,最重要的是出奇制胜的思维方式和所向无敌的气魄。他会指导孩子如何去学习,帮助他区分什么是该深入专研的,什么是可以暂时放过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但是,我们不一定刚好遇到这样的老师,可是,我要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不仅可以帮儿子,而且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找到前行的方向。我首先是父母其次才是老师,我能理解班上孩子们的父母,因为他们同我一样有着期待和无助。

  用斗志去激发斗志,用气概去培养气概,用道德去涵养道德,用对伟大的追求去引导孩子走向伟大。

  方向三:信任孩子,勇敢做孩子前进路上的欣赏者,持之以恒地给予孩子欣赏和鼓励。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亲无限宠爱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着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着对成功的信心,在现实中也经常取得成功。”反思自己,在儿子的成长中,我给他最多的却不是这些,我很少欣赏他,总是一直在用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鞭策他前行。虽然在我看来这是为他好,但是这些话在孩子看来就是歧视和伤害。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可以被别人歧视,而且这样的歧视可能会带来发奋图强的效应,但是,任何人都万万不可也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视。一个被父母歧视的人不可能有自信,没有自信的人根本上就是一个病态之人,更谈不上成才。

  我们一直在责怪儿子不够上进,不够努力,甚至说出过激的话,做出了过激惩罚,想想这都是自己的无知所犯下的错,这样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而这一旦失去之后,就永远无法挽回。或许这也是儿子对我们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需要放平心态,急用爱的雨露去滋养孩子的心田,用脉脉温情去营造孩子长才的软环境,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和谐愉快、奋发向上的氛围中,凭借一份伟大的父母之爱来孕育孩子的坚强和自信,让他在困难曲折中创造出辉煌。

  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激起责任心,让我们永远做孩子前进路上的欣赏着,持之以恒地给予孩子欣赏和鼓励。

  我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都来读一读这本书,改变自己固守的观念,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每位父母最要紧的事业,合格的父母都应该像蔡笑晚老师那样,把父母这个事业战战兢兢做好。

【《我的事业是父亲》读后感】相关文章:

发展事业的名言04-14

《我和我的哑巴父亲》读后感02-22

父亲为我蒙耻读后感12-29

幼教事业的教育心得09-04

事业成功的名言01-18

事业的祝福语 01-17

事业祝福语01-11

有关事业的名言警句10-21

关于事业的励志名言10-30